江苏省盐城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518) 、语言文字应用(15分) 1.下列每对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窥伺/伺机脉冲/含情脉脉折耗/折戟沉沙 B.徘徊/低徊脊椎/椎心泣血症结/对症下药 C.谬论/纰缪铿锵/缘悭一面惊诧/叱咤风云 D.市侩/杂烩歆羡/不谙世事陨落/殒身不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部分欧洲议会议员日前在欧洲议会全会上批评欧盟在应对甲型HIN1流感问题上行动“迟缓”,不能协调一致采取有效措施遏制 流感疫情在欧盟范围内蔓延 B.据台湾岛内的消息透露,江丙坤去年五月就任海基会董事长以来,绿营及岛内某些媒体多次以江丙坤之子江俊德与大陆企业有生 意往来的说法影射江丙坤。 C.导演陆川坦言拍《南京!南京!》这部电影的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包括日本在内的全世界观众看到这部电影,目前,这部 影片的日本商业发行已有突破 D.考古专家认为,山东兖州兴隆塔地宫的发掘,对古代佛教文化研究不仅有重大贡献,并且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绘画艺术研 究、制作工艺研究的价值 3.阅读下面文字,概括“沙面文物建筑”所面临的三个方面问题。(每一个方面概括不超过8个字)(6分) 广州的沙面是广州近代文物建筑最多的地方,由于地处珠江边,被称为“广州的外滩”。但是,沙面要想真正成为“外滩”,却面 临着考验。广州沙面的建筑大多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建造的砖木、砖土混合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由于年代久远,导致材料 老化,混凝土风化,天花板脱落,墙、楼板和瓦面破损,管网陈旧漏水。但保护沙面建筑群的手续繁琐,一砖一瓦的改变都必须上报国 家文物局审批。这导致了文物修缮审批手续繁琐,使沙面的保护利用工作非常被动,停滞不前。因此,做实做细整体批复沙面古建筑的 规划设计方案,迫在眉睫。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所涉及到的居民住户的搬迁,建筑群的维护、加固、内部装修等,需要的费用也是巨 大的。而这些费用如果完全依靠沙面所在荔湾区文物部门负责,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允许文物建筑土地使用权的 换,都是有效的集资方式 第一方面: 方面: 第三方面 4.下面一则广告在内容、语言表达方面有三处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3分) 个性选择,创意分享——雅虎工具条闪亮登场。雅虎工具条是全新的一款免费客户端软件,集成了雅虎360度全能搜索、一站式 录服务、动态提醒等。在打造优质服务的同时,分享传递互联网精神。 (2 、文言文阅读(19分)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苏颋,少有俊才,一览千言。弱冠举进士,授乌程尉。神龙中,累迁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俄拜中书舍人。寻而颋父同中书门下 品,父子同掌枢密,时以为荣。机事墳委,文诰皆岀颋手。中书令李峤叹曰:"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俄迁太常少卿。景云中 父瓌薨,诏颋起复为工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颋抗表固辞,辞理恳切,诏许其终制。服阕就职,袭父爵许国公。玄宗谓宰臣曰:“有 从工部侍郎得中书侍郎否?对曰:“任贤用能,非臣等所及。”玄宗曰:“苏颋可中书侍郎,仍供政事食。”明日,加知制诰。有政事食, 自颋始也。颋入谢,玄宗曰:“常欲用卿,毎有好官阙,即望宰相论及。宰相皆卿之故人,卒无言者,朕为卿叹息。中书侍郎,朕极重 盐城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第1页·共9页
盐城中学 2009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第1页·共9页 江苏省盐城中学 2009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5.18 ) 一、语言文字应用(15 分) 1.下列每对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窥伺./伺.机 脉.冲/含情脉.脉 折.耗/折.戟沉沙 B.徘徊./低徊. 脊椎./椎.心泣血 症.结/对症.下药 C.谬.论/纰缪. 铿.锵/缘悭.一面 惊诧./叱咤.风云 D.市侩./杂烩. 歆.羡/不谙.世事 陨.落/殒.身不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 部分欧洲议会议员日前在欧洲议会全会上批评欧盟在应对甲型 H1N1 流感问题上行动“迟缓”,不能协调一致采取有效措施遏制 流感疫情在欧盟范围内蔓延。 B.据台湾岛内的消息透露,江丙坤去年五月就任海基会董事长以来,绿营及岛内某些媒体多次以江丙坤之子江俊德与大陆企业有生 意往来的说法影射江丙坤。 C.导演陆川坦言拍《南京!南京!》这部电影的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包括日本在内的全世界观众看到这部电影,目前,这部 影片的日本商业发行已有突破。 D.考古专家认为,山东兖州兴隆塔地宫的发掘,对古代佛教文化研究不仅有重大贡献,并且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绘画艺术研 究、制作工艺研究的价值。 3.阅读下面文字,概括“沙面文物建筑”所面临的三个方面问题。(每一个方面概括不超过 8 个字)(6 分) 广州的沙面是广州近代文物建筑最多的地方,由于地处珠江边,被称为“广州的外滩”。但是,沙面要想真正成为“外滩”,却面 临着考验。广州沙面的建筑大多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建造的砖木、砖土混合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由于年代久远,导致材料 老化,混凝土风化,天花板脱落,墙、楼板和瓦面破损,管网陈旧漏水。但保护沙面建筑群的手续繁琐,一砖一瓦的改变都必须上报国 家文物局审批。这导致了文物修缮审批手续繁琐,使沙面的保护利用工作非常被动,停滞不前。因此,做实做细整体批复沙面古建筑的 规划设计方案,迫在眉睫。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所涉及到的居民住户的搬迁,建筑群的维护、加固、内部装修等,需要的费用也是巨 大的。而这些费用如果完全依靠沙面所在荔湾区文物部门负责,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允许文物建筑土地使用权的 置换,都是有效的集资方式。 第一方面: ▲ 第二方面: ▲ 第三方面: ▲ 4.下面一则广告在内容、语言表达方面有三处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3 分) 个性选择,创意分享——雅虎工具条闪亮登场。雅虎工具条是全新的一款免费客户端软件,集成了雅虎 360 度全能搜索、一站式登 录服务、动态提醒等。在打造优质服务的同时,分享传递互联网精神。 (1) ▲ (2) ▲ (3) ▲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苏颋,少有俊才,一览千言。弱冠举进士,授乌程尉。神龙中,累迁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俄拜中书舍人。寻而颋父同中书门下 三品,父子同掌枢密,时以为荣。机事填委,文诰皆出颋手。中书令李峤叹曰:“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俄迁太常少卿。景云中, 父瓌薨,诏颋起复为工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颋抗表固辞,辞理恳切,诏许其终制。服阕.就职,袭父爵许国公。玄宗谓宰臣曰:“有 从工部侍郎得中书侍郎否?”对曰:“任贤用能,非臣等所及。”玄宗曰:“苏颋可中书侍郎,仍供政事食。”明日,加知制诰。有政事食, 自颋始也。颋入谢,玄宗曰:“常欲用卿,每有好官阙,即望宰相论及。宰相皆卿之故人,卒无言者,朕为卿叹息。中书侍郎,朕极重
惜,自陆象先殁后,朕毎思之,无岀卿者。”时李乂为紫微侍郎,与颋对掌文诰。他日,上谓颋曰:"前朝有李峤、苏味道,谓之苏李; 今有卿及李乂,亦不让之。卿所制文诰,可录一本封进,题云‘臣某撰'ˆ,朕要留中披览。″其礼遇如此。玄宗欲于靖陵建碑,颋谏曰 帝王及后,无神道碑,且事不师古,动皆不法。若靖陵独建,陛下祖宗之陵皆须追造。”玄宗从其言而止。开元四年,迁紫微侍郎、 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与侍中宋璟同知政事。璟刚正,多所裁断,颋皆顺从其美;若上前承旨、敷奏及应对,则颋为之助,相得甚悦。璟 尝谓人曰:“"吾与苏家父子,前后同时为宰相。仆射长厚,诚为国器;若献可替否,罄尽臣节,断割吏事,至公无私,即頲过其父也"。 八年,除礼部尚书,罢政事。俄知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事。前司马皇甫恂破库物织新样锦以进,颋一切罢之。或谓颋曰:公今在远,岂 得忤圣意?”颋曰:“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岂以远近间易忠臣节也『竟奏罢之。十五年卒,年五十八。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八,有删改)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就职 阕:终了 B.无出卿者 出:超过 C.亦不让之 让:责备 D.竟奏罢之 竟:最终 6.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颋“受皇帝赏识”和“不顺从圣意”的一组是(3分) A.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颋抗表固辞 B.每有好官阙,即望宰相论及 非臣等所及 C.今有卿及李又,亦不让之 陛下祖宗之陵皆须追造 D.即颋过其父也 题一切罢之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颋年轻时就才华出众,二十岁时考中进士,担任乌程县尉。神龙年间,他与父亲同时到中书省掌管重要机密事务,被当时的人 看作是极为荣耀的事 B.苏颋在为父亲苏瓌服丧期间,就被任命为工部侍郎,但他并未立即就任。就职后又被破格升任为中书侍郎,还破例被供给主持政 事的月俸 C.苏颋担任中书侍郎后,入宫谢恩,受到玄宗的赞赏。玄宗认为自从陆象先去世之后,没有比苏颋担任中书侍郎这一重要职务更合 适的人选了 D.苏颋和宋璟同任宰相时,配合得非常默契。宋璟也曾与苏頲的父亲同任宰相,他认为苏瓌虽然也是治国之才,但苏颋在许多方面 都超过了苏瓌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常欲用卿,每有好官阙,即望宰相论及。(3分) (2)帝王及后,无神道碑,且事不师古,动皆不法。(3分) (3)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岂以远近间易忠臣节也!(4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解】①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辗转流离。②伶俜:飘零之意 (1)诗中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经历?请结合全诗描述。(3分) 盐城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第2页·共9页
盐城中学 2009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第2页·共9页 惜,自陆象先殁后,朕每思之,无出.卿者。”时李乂为紫微侍郎,与颋对掌文诰。他日,上谓颋曰:“前朝有李峤、苏味道,谓之苏、李; 今有卿及李乂,亦不让.之。卿所制文诰,可录一本封进,题云‘臣某撰’,朕要留中披览。”其礼遇如此。玄宗欲于靖陵建碑,颋谏曰: “帝王及后,无神道碑,且事不师古,动皆不法。若靖陵独建,陛下祖宗之陵皆须追造。”玄宗从其言而止。开元四年,迁紫微侍郎、 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与侍中宋璟同知政事。璟刚正,多所裁断,颋皆顺从其美;若上前承旨、敷奏及应对,则颋为之助,相得甚悦。璟 尝谓人曰:“吾与苏家父子,前后同时为宰相。仆射长厚,诚为国器;若献可替否,罄尽臣节,断割吏事,至公无私,即颋过其父也”。 八年,除礼部尚书,罢政事。俄知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事。前司马皇甫恂破库物织新样锦以进,颋一切罢之。或谓颋曰:“公今在远,岂 得忤圣意?”颋曰:“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岂以远近间易忠臣节也!” 竟.奏罢之。十五年卒,年五十八。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八,有删改)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服阕.就职 阕:终了 B.无出.卿者 出:超过 C.亦不让.之 让:责备 D.竟.奏罢之 竟:最终 6.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颋“受皇帝赏识”和“不顺从圣意”的一组是(3 分) A.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颋抗表固辞 B.每有好官阙,即望宰相论及 非臣等所及 C.今有卿及李乂,亦不让之 陛下祖宗之陵皆须追造 D.即颋过其父也 颋一切罢之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颋年轻时就才华出众,二十岁时考中进士,担任乌程县尉。神龙年间,他与父亲同时到中书省掌管重要机密事务,被当时的人 看作是极为荣耀的事。 B.苏颋在为父亲苏瓌服丧期间,就被任命为工部侍郎,但他并未立即就任。就职后又被破格升任为中书侍郎,还破例被供给主持政 事的月俸。 C.苏颋担任中书侍郎后,入宫谢恩,受到玄宗的赞赏。玄宗认为自从陆象先去世之后,没有比苏颋担任中书侍郎这一重要职务更合 适的人选了。 D.苏颋和宋璟同任宰相时,配合得非常默契。宋璟也曾与苏颋的父亲同任宰相,他认为苏瓌虽然也是治国之才,但苏颋在许多方面 都超过了苏瓌。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常欲用卿,每有好官阙,即望宰相论及。(3 分) ▲ ▲ (2)帝王及后,无神道碑,且事不师古,动皆不法。(3 分) ▲ ▲ (3)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岂以远近间易忠臣节也!(4 分) ▲ ▲ 三、古诗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 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①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②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解】①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辗转流离。②伶俜:飘零之意 (1)诗中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经历?请结合全诗描述。(3 分) ▲ ▲
(2)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诗歌一二两联。(7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列子御风而行 旬又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2) 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3)先帝不以臣卑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6)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 (7)知人者智, 胜人者力, 。(《老子》) 五、现代文阒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秋日笔记 尚建荣 ①打开窗户,我看见一只金铃子静静地伏在一盆花的叶片上。要不是它轻动触角,我几乎就辨认不岀它的青绿色的、与花叶颜色极 其相似的身子。我向前靠了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金铃子。 ②-缕阳光从对面的楼角斜剪过来搭上窗台。它动也不动,头朝下静静地伏在叶片上。此刻,我看清了它细长的折叠起来的后腿 有多健美—一自关节折叠处始至腹部,它的囻润的腿骨就像一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极高的艺术品—一在阳光的映射下隐约可看到 那透明的淡绿中一丝丝的血肉。大自然,才是一个被我们常常给忽视了的杰出的艺术家呀 ③三个小时后,我去看它,它正把两条后腿开始缓缓地向后伸直,伸直,就像一个走累了的人躺在草地上舒展腰身。伸到极限,它 又缓缓地蜷拢,蜷拢。如此伸缩了几个来回,它便把后腿的右足缓缓地搭上嘴巴轻轻地摩擦。 我突然想起秋天的寒意在一点点加重。也许,这是一只快要冻僵了的金铃子。它缓慢地蹬腿,摩嘴,是在疏通经络以抵御这· 寒吧。此前,我真不知道这只金铃子曾栖在谁家的阳台或哪一片草丛,更不知道它是如何飞过林立的高楼降落到我家窗台的 ⑤不由想起《豳风七月》中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两干多年前,一群受不了寒寂之苦的 蟋蟀离开野地迁往农家屋檐,又一步步移到厔內,最后,钻入主人的床下去躲避风寒。今天,这只金铃子说不定就是夹杂在当年这支撤 退大军中的金铃子后代。也许,它同样是受不了外面的风寒才想钻进我的室内或躲到床下去的吧。 ⑥就这样,这只拿后足摩擦了一会儿嘴巴的金铃子可能感到了一丝暖意,它把后腿缓缓地放回到了花叶的原处,之后用带着锯齿的 中足小腿翻转过去,来来回回地摩擦后腿的根部和腰身。就这样,约摸过了半个小时,它停下来动不动了。看来,这是一只快冻僵了 的金铃子 ⑦那缕阳光从我家的窗台移向另一片楼群,我开始担心仍然一动不动的金铃子是不是真给冻坏了。我轻轻地吹了口气,忽的一下 澺竟然从一片花叶跳向另一片花叶。我伸岀手指想捉住它,好让它冻僵了的身子在我生有火炉的房间度过一夜。可我伸岀的手指还未向 它靠近,它便纵身一跃从五楼的窗台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⑧蓦然间,我心头涌上一股莫名的滋味。以地球主宰者自居的人与卑弱微小的金铃子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啊——伸腿,摩嘴,搓身 这只在秋天快在冻僵的金铃子当找不到同伴时,它的内心会有多寂寞伤感呢?抓住一片花叶,就可能抓住一丝来自对方的温暖和希望, 这是一片花叶所给予这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的启示。而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所能给予这只金铃子的又是什么呢?面对秋寒的逼近,这 只不曾发出一声哀叹的金铃子,让我秋日里的生活从此黯然失色。 ⑨夜色流水一样缓缓地弥漫开来,"唧——唧——″偶尔飘来的一两声秋虫鸣叫,无意间给这个秋天的黄昏涂抹了几许淡寞和虚无。 我知道:在这由无数钢筋水泥和玻璃构建的密不透风的城市,无论这只金铃子和它的伙伴是如何迅疾,都是不可能像两干多年前的那群 蟋蟀一样轻易地登堂λ室了——仅仅薄薄的一层玻璃,它们便被永远地隔离在一个遥远的世界。 ⑩满城灯火次第亮起,今夜,这只金铃子它将在这个城市谁家的屋檐下栖息?明天,它又将撤向哪里? 11.文章第二段描写金铃子的情状,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12.文章引用了《豳风·七月》中的诗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文中画线的句子,请简要分析其思想内涵。(6分) 文章多次直接描写金铃子,请结合金铃子的象征意义探讨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 盐城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第3页·共9页
盐城中学 2009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第3页·共9页 (2)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诗歌一二两联。(7 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列子御风而行, ▲ ,旬又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2) ▲ ,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3)先帝不以臣卑鄙,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4) ▲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6)闲来垂钓碧溪上, ▲ 。(李白·《行路难》) (7)知人者智, ▲ ;胜人者力, ▲ 。(《老子》)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秋日笔记 尚建荣 ①打开窗户,我看见一只金铃子静静地伏在一盆花的叶片上。要不是它轻动触角,我几乎就辨认不出它的青绿色的、与花叶颜色极 其相似的身子。我向前靠了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金铃子。 ②一缕阳光从对面的楼角斜剪过来搭上窗台。它一动也不动,头朝下静静地伏在叶片上。此刻,我看清了它细长的折叠起来的后腿 有多健美——自关节折叠处始至腹部,它的圆润的腿骨就像一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极高的艺术品——在阳光的映射下,隐约可看到 那透明的淡绿中一丝丝的血肉。大自然,才是一个被我们常常给忽视了的杰出的艺术家呀! ③三个小时后,我去看它,它正把两条后腿开始缓缓地向后伸直,伸直,就像一个走累了的人躺在草地上舒展腰身。伸到极限,它 又缓缓地蜷拢,蜷拢。如此伸缩了几个来回,它便把后腿的右足缓缓地搭上嘴巴轻轻地摩擦。 ④我突然想起秋天的寒意在一点点加重。也许,这是一只快要冻僵了的金铃子。它缓慢地蹬腿,摩嘴,是在疏通经络以抵御这一丝 严寒吧。此前,我真不知道这只金铃子曾栖在谁家的阳台或哪一片草丛,更不知道它是如何飞过林立的高楼降落到我家窗台的。 ⑤不由想起《豳风·七月》中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两千多年前,一群受不了寒寂之苦的 蟋蟀离开野地迁往农家屋檐,又一步步移到屋内,最后,钻入主人的床下去躲避风寒。今天,这只金铃子说不定就是夹杂在当年这支撤 退大军中的金铃子后代。也许,它同样是受不了外面的风寒才想钻进我的室内或躲到床下去的吧。 ⑥就这样,这只拿后足摩擦了一会儿嘴巴的金铃子可能感到了一丝暖意,它把后腿缓缓地放回到了花叶的原处,之后用带着锯齿的 中足小腿翻转过去,来来回回地摩擦后腿的根部和腰身。就这样,约摸过了半个小时,它停下来一动不动了。看来,这是一只快冻僵了 的金铃子。 ⑦那缕阳光从我家的窗台移向另一片楼群,我开始担心仍然一动不动的金铃子是不是真给冻坏了。我轻轻地吹了口气,忽的一下, 它竟然从一片花叶跳向另一片花叶。我伸出手指想捉住它,好让它冻僵了的身子在我生有火炉的房间度过一夜。可我伸出的手指还未向 它靠近,它便纵身一跃从五楼的窗台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⑧蓦然间,我心头涌上一股莫名的滋味。以地球主宰者自居的人与卑弱微小的金铃子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啊——伸腿,摩嘴,搓身, 这只在秋天快在冻僵的金铃子当找不到同伴时,它的内心会有多寂寞伤感呢?抓住一片花叶,就可能抓住一丝来自对方的温暖和希望, 这是一片花叶所给予这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的启示。而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所能给予这只金铃子的又是什么呢?面对秋寒的逼近,这 只不曾发出一声哀叹的金铃子,让我秋日里的生活从此黯然失色。 ⑨夜色流水一样缓缓地弥漫开来,“唧——唧——”偶尔飘来的一两声秋虫鸣叫,无意间给这个秋天的黄昏涂抹了几许淡寞和虚无。 我知道:在这由无数钢筋水泥和玻璃构建的密不透风的城市,无论这只金铃子和它的伙伴是如何迅疾,都是不可能像两千多年前的那群 蟋蟀一样轻易地登堂入室了——仅仅薄薄的一层玻璃,它们便被永远地隔离在一个遥远的世界。 ⑩满城灯火次第亮起,今夜,这只金铃子它将在这个城市谁家的屋檐下栖息?明天,它又将撤向哪里? 11.文章第二段描写金铃子的情状,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 分) ▲ ▲ 12.文章引用了《豳风·七月》中的诗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 ▲ ▲ 1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简要分析其思想内涵。(6 分) ▲ ▲ 14.文章多次直接描写金铃子,请结合金铃子的象征意义探讨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 分) ▲ ▲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的小题。(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龄官、藕官对宝玉的影响 作者:婴宁 ①宝玉在大观园里有如众星捧月,万花丛中一片绿叶,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直到碰到龄官的钉子。 ②-日宝玉兴冲冲去找龄官给自己唱戏文,遭到龄官的拒绝,因和别的女孩子玩惯了的,从没遇到过这样的冷遇唐突和弃厌,便觉 得讪讪地。后看到贾蔷和龄官的情形,才突然感悟到情缘各有分定,贾蔷才是龄官心中的“宝玉″,原来自己并不能得所有人的眼泪。 ③宝玉怏怏地回至怡红院中,和袭人黨玉长叹,因为前两天才和袭人说到:趁你们在,我此时就死了,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 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④如今看到龄官和贾蔷二人,宝玉便和袭人黛玉说道:"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 各得眼泪罢了。”袭人昨夜不过是些顽话,已经忘了,不想宝玉今又提起来,便笑道:“你可真有些疯了。”宝玉默默不对,自此深悟人 生情缘,各有分定,只是毎毎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此皆宝玉心中所怀,也不可十分妄拟。 ⑤此时的宝玉,虽和黛玉心意已知,两情暗许,但情缘分定自是天意,非人力可为,和黛玉的情缘不知可否如愿?只能听凭上天的 ⑥后从芳官处得知了藕官烧纸的缘由,芳官笑道:“藕官是小生,祺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是假的,毎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 正温存体贴之事。祺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毎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 日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便只是不把死的丟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 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 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 ⑦如果说龄官让宝玉感悟到情缘皆有分定,是天意;而藕官的做为却对宝玉有直接的影响:黛玉去世,宝玉宝钗成亲,木石前盟终 被金玉良缘代替,天意安排给宝玉的缘份是宝钗。尘缘如梦,宝玉空对着宝钗,心中却不忘黛玉,虽说是与宝钗相敬如宾,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诚如藕官所言,娶新不忘旧,有情人未成眷属,人生有遗憾,宝玉念念不忘黛玉,则是人为,黛玉泉下有知,该当庆幸, 想必她也不希望宝玉孤守一世,自己无力也无缘与宝玉相偕一世,而身处红尘中的宝玉仍有大节大理要守,有许多的无奈,那么就让宝 钗来替自己陪伴宝玉吧 ⑧心中不忘木石前盟,尘世续的却是金玉良缘,美中不足今方信 )黛钗这两个宝玉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幻境中警幻使其合二为一,并许配于宝玉。而尘世中却分而为两个女子,可知宝玉不管最 终与钗黛哪个偕首,也会有遗憾 1、下列表述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宝玉快怏不乐的主要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是众星捧月的,可在龄官那里却碰了钉子 B.宝玉对藕官烧纸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是因为藕官的做法符合自己的个性,既表明宝玉是性情中人,又说明他不拒 绝现实中的美好。 C.文中藕官烧纸的事情表达了作者认为世间并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感情,人应该投入到现实的生活中而不该死守旧情 D.宝玉在龄官那里碰了钉子引发了自己在众女子心中的地位危机,这使他对这些女子大为不满。 盐城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第4页·共9页
盐城中学 2009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第4页·共9页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的小题。(15 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龄官、藕官对宝玉的影响 作者:婴宁 ①宝玉在大观园里有如众星捧月,万花丛中一片绿叶,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直到碰到龄官的钉子。 ②一日宝玉兴冲冲去找龄官给自己唱戏文,遭到龄官的拒绝,因和别的女孩子玩惯了的,从没遇到过这样的冷遇唐突和弃厌,便觉 得讪讪地。后看到贾蔷和龄官的情形,才突然感悟到情缘各有分定,贾蔷才是龄官心中的“宝玉”,原来自己并不能得所有人的眼泪。 ③宝玉怏怏地回至怡红院中,和袭人黛玉长叹,因为前两天才和袭人说到:趁你们在,我此时就死了,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 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④如今看到龄官和贾蔷二人,宝玉便和袭人黛玉说道:“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 各得眼泪罢了。”袭人昨夜不过是些顽话,已经忘了,不想宝玉今又提起来,便笑道:“你可真有些疯了。”宝玉默默不对,自此深悟人 生情缘,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此皆宝玉心中所怀,也不可十分妄拟。 ⑤此时的宝玉,虽和黛玉心意已知,两情暗许,但情缘分定自是天意,非人力可为,和黛玉的情缘不知可否如愿?只能听凭上天的 安排。 ⑥后从芳官处得知了藕官烧纸的缘由,芳官笑道:“藕官是小生,祺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 正温存体贴之事。祺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 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 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 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 ⑦如果说龄官让宝玉感悟到情缘皆有分定,是天意;而藕官的做为却对宝玉有直接的影响:黛玉去世,宝玉宝钗成亲,木石前盟终 被金玉良缘代替,天意安排给宝玉的缘份是宝钗。尘缘如梦,宝玉空对着宝钗,心中却不忘黛玉,虽说是与宝钗相敬如宾,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诚如藕官所言,娶新不忘旧,有情人未成眷属,人生有遗憾,宝玉念念不忘黛玉,则是人为,黛玉泉下有知,该当庆幸, 想必她也不希望宝玉孤守一世,自己无力也无缘与宝玉相偕一世,而身处红尘中的宝玉仍有大节大理要守,有许多的无奈,那么就让宝 钗来替自己陪伴宝玉吧。 ⑧心中不忘木石前盟,尘世续的却是金玉良缘,美中不足今方信。 ⑨黛钗这两个宝玉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幻境中警幻使其合二为一,并许配于宝玉。而尘世中却分而为两个女子,可知宝玉不管最 终与钗黛哪个偕首,也会有遗憾。 1、下列表述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宝玉怏怏不乐的主要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是众星捧月的,可在龄官那里却碰了钉子。 B. 宝玉对藕官烧纸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是因为藕官的做法符合自己的个性,既表明宝玉是性情中人,又说明他不拒 绝现实中的美好。 C.文中藕官烧纸的事情表达了作者认为世间并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感情,人应该投入到现实的生活中而不该死守旧情。 D. 宝玉在龄官那里碰了钉子引发了自己在众女子心中的地位危机,这使他对这些女子大为不满
、文中最后作者说:“可知宝玉不管最终与钗黛哪个偕首,也会有遗憾。”根据文意,此处的“遗憾”分别是什么?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龄官、藕官对宝玉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 记者(以下简称“记”):“"哪位中国作家有望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这样的话题近几年一直在中 国国内争论不休。你怎么看待中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心态? 马悦然(以下简称“马”):我想告诉中国的作家们,不要把这个奖看得太重要了。它其实没有那么重要的,它并不是“世界的中 我们选出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但不能说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家。我们只是认为这个人写的东西是个很好的作品,就 这样而已。现在这个世界上有500个作家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每年只能发一个。 记: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不同的文化,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如何能做到公正? 马:这是不可能的。标准很苛刻,作品文学价值要求很高。公平只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观念。 记:你虽然一再强调这个奖并不是那么重要。但事实上,一些中国作家仍然很在乎 马:我现在毎个月至少会收到15封信,给我寄稿子,要我把书稿翻译成瑞典文、岀版,给他们弄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那你帮助他们了吗?)当然没有!因为我翻译的是我自己感兴趣的、自己喜欢的作品。 记:有一种说法,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的一个障碍是缺少好的翻译家。你怎么看? 马:一个中国人,无论他的英文多么好,都不应该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要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需要一个英国人, 文学修养很高的一个英国人,他通晓自己的母语,知道怎么更好地表达。现在出版社用的是一些学外语的中国人来翻译中国文学作品 这个糟糕极了。翻得不好,就把小说给“谋杀”了。 记:你最近可有翻译一些中国作家的作品? 马:这段时间,我在翻译山西作家曹乃谦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连说两遍书名,语气轻柔)。译本在瑞典马上就要出了。这部 小说,写的是山西北部山村的农民在“文革”时候的生活,他是用农民的语言来写作,非常动人。在1973、1974年,他们穷得要命 吃的都是土豆。这不仅是物质上的痛苦,精神上也有一种痛苦。(语气突然变得愤慨)中国要是没有办法把农民问题解决好,那中国就 没有希望了(注:助手陈文芬说,马悦然前年去了作家李锐插队时呆过的山西邸加河村,目睹了当地一些农民的现状) 记:许多人都知道你致力于研究、传播中国文学,却不知你也关注中国的社会现状。 马:是的,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的乡愁 15.这篇专访被公认为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下列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访的关于中国作家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 B.马悦然关于中国作家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原因的见解独特而深刻。 C.采访的对象是马悦然,他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身份特殊 D.采访者从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引入正题,发问抓住要害,提问层层深入 盐城中学20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第5页·共9页
盐城中学 2009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第5页·共9页 2、文中最后作者说:“可知宝玉不管最终与钗黛哪个偕首,也会有遗憾。”根据文意,此处的“遗憾”分别是什么? ▲ ▲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龄官、藕官对宝玉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 ▲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 记者(以下简称“记”):“哪位中国作家有望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这样的话题近几年一直在中 国国内争论不休。你怎么看待中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心态? 马悦然(以下简称“马”):我想告诉中国的作家们,不要把这个奖看得太重要了。它其实没有那么重要的,它并不是“世界的中 心”。 我们选出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但不能说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家。我们只是认为这个人写的东西是个很好的作品,就 这样而已。现在这个世界上有 500 个作家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每年只能发一个。 记: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不同的文化,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如何能做到公正? 马:这是不可能的。标准很苛刻,作品文学价值要求很高。公平只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观念。 记:你虽然一再强调这个奖并不是那么重要。但事实上,一些中国作家仍然很在乎。 马:我现在每个月至少会收到 15 封信,给我寄稿子,要我把书稿翻译成瑞典文、出版,给他们弄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那你帮助他们了吗?)当然没有!因为我翻译的是我自己感兴趣的、自己喜欢的作品。 记:有一种说法,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的一个障碍是缺少好的翻译家。你怎么看? 马:一个中国人,无论他的英文多么好,都不应该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要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需要一个英国人, 文学修养很高的一个英国人,他通晓自己的母语,知道怎么更好地表达。现在出版社用的是一些学外语的中国人来翻译中国文学作品, 这个糟糕极了。翻得不好,就把小说给“谋杀”了。 记:你最近可有翻译一些中国作家的作品? 马:这段时间,我在翻译山西作家曹乃谦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连说两遍书名,语气轻柔)。译本在瑞典马上就要出了。这部 小说,写的是山西北部山村的农民在“文革”时候的生活,他是用农民的语言来写作,非常动人。在 1973、1974 年,他们穷得要命, 吃的都是土豆。这不仅是物质上的痛苦,精神上也有一种痛苦。(语气突然变得愤慨)中国要是没有办法把农民问题解决好,那中国就 没有希望了(注:助手陈文芬说,马悦然前年去了作家李锐插队时呆过的山西邸加河村,目睹了当地一些农民的现状)。 记:许多人都知道你致力于研究、传播中国文学,却不知你也关注中国的社会现状。 马:是的,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的乡愁。 15.这篇专访被公认为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下列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采访的关于中国作家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 B.马悦然关于中国作家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原因的见解独特而深刻。 C.采访的对象是马悦然,他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身份特殊。 D.采访者从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引入正题,发问抓住要害,提问层层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