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云县2015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就在周汝昌准备进大学深造时,抗战爆发了,学业再次_。1947年,他才又经 过复试继续回燕大西语系完成学业。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 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似《文赋》这等广博且文字艰深的骈体文, 即便翻译成白话文也不易,何况是译成英文 A.踌躇满志搁浅涵盖B.意得志满搁置覆盖 C.踌躇满志搁置涵盖D.意得志满搁浅覆盖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査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 达应用)。 【解析】意得志满: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踌躇满志:从容自得,心意满足。 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搁置:指把事情无限期地闲置一旁 搁浅:①(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②比喻事情遭到阻碍,不能进行 涵盖:包括;包容。覆盖:遮盖。 2.下列诗句与“孤舟一系故园心”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A.玉露凋伤枫树林B.丛菊两开他日泪 C.江间波浪兼天涌C.秋风万里芙蓉国 【答案】B 【考点】本题考察考生正确使用常见修辞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雨露、丛菊、江间、秋风”四个名词都可与“孤舟”相对,“丛菊” 的“丛”与“孤舟”“孤”对应更好,“一系”与“两开”结构相同,与其他几 句对应结构不同,故可以排除ACD。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作为伟大圣人,孔子深刻认识社会人生,也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_人只 有做到“亲亲”才能“爱人”,只有在“亲亲”的基础上加强修养,推己及人, 才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①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 心,使“民德归厚” ②社会风气的好坏,取决于孝道是否得到施行,爱心的培养应当从“孝亲”开始 ③所以孔子说“立爱自亲始”。 ④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 ⑤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 A.⑤②④③①B.⑤①④②③C.①④⑤②③D.①③④②⑤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 用)。 【解析】①句⑤句相比较而言,①句更能与首句衔接,据此排除AB选项,④句 紧随①,③句是总结句。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近日拜读了你的大作,我心中顿有一种大彻大悟之感 B.您大驾光临,顿使寒舍蓬荜生辉
江苏省灌云县 2015 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就在周汝昌 准备进大学深造时,抗战爆发了,学业再次 。1947 年,他才又经 过复试继续回燕大西语系完成学业。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 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似《文赋》这等 广博且文字艰深的骈体文, 即便翻译成白话文也不易,何况是译成英文。 A.踌躇满志 搁浅 涵盖 B.意得志满 搁置 覆盖 C.踌躇满志 搁置 涵盖 D.意得志满 搁浅 覆盖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 级(表 达应用)。 【解析】意得志满: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踌躇满志:从容自得,心意满足。 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搁置:指把事情无限期地闲置一旁。 搁浅:①(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②比喻事情遭到阻碍,不能进行。 涵盖:包括;包容。覆盖:遮盖。 2.下列诗句与“孤舟一系故园心”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 分)(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B.丛菊两开他日泪 C.江间波浪兼天涌 C.秋风万里芙蓉国 【答案】B 【考点】本题考察考生正确使用常见修辞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 级(表达应用)。 【解析】“雨露、丛菊、江间、秋风”四个名词都可与“孤舟”相对,“丛菊” 的“丛”与“孤舟”“孤”对应更好,“一系”与“两开”结构相同,与其他几 句对应结构不同,故可以排除 ACD。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作为伟大圣人,孔子深刻认识社会人生,也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 人只 有做到“亲亲”才能“爱人”,只有在“亲亲”的基础上加强修养,推己及人, 才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①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 心,使“民德归厚”。 ②社会风气的好坏,取决于孝道是否得到施行,爱心的培养应当从“孝亲”开始 ③所以孔子说“立爱自亲始”。 ④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 ⑤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 A.⑤②④③① B.⑤①④②③ C.①④⑤②③ D.①③④②⑤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 级(表达应 用)。 【解析】①句⑤句相比较而言,①句更能与首句衔接,据此排除 A B 选项,④句 紧随①,③句是总结句。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 分)( ) A.近日拜读了你的大作,我心中顿有一种大彻大悟之感。 B.您大驾光临,顿使寒舍蓬荜生辉
C.仁兄初次惠临舍下,小弟招待多有不周,还望海涵。 D.家母最近身体有点贵恙,希望你们不要叨扰她老人家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査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 用) 【解析】D项中谦敬词不当,贵恙:敬辞,对对方的病的敬称,动问他人病情的 敬语。叨扰:客套话,打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 5.阅读右边的这幅漫画,对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很好地适应高考。 B.面对残酷的高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C.要想顺利地通过高考,必须啃透大量的书籍。 D.过重的高考学业负担,让莘莘学子难以承受。 【答案】D 【考点】本题是图文转换题,结合漫画分析寓意,考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 得体,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画面中的人物,挥汗如雨,拼尽全力,可“杠铃”却纹丝不动,可见 AB两项从主观着眼是不太贴切的,而C项已脱离了画面的整体内容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居士阮孝绪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出后从 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 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年十三,遍通《五经》 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宜思自勖,以庇尔躬。 答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 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贵显,屡 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 便吐飧覆醢。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 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 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 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 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 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 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 “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诸甥 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大同二年 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仁兄初次惠临舍下,小弟招待多有不周,还望海涵。 D.家母最近身体有点贵恙,希望你们不要叨扰她老人家。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 级(表达应 用)。 【解析】D 项中谦敬词不当,贵恙:敬辞,对对方的病的敬称,动问他人病情的 敬语。叨扰:客套话,打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 5.阅读右边的这幅漫画,对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 分)( ) A.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很好地适应高考。 B.面对残酷的高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C.要想顺利地通过高考,必须啃透大量的书籍。 D.过重的高考学业负担,让莘莘学子难以承受。 【答案】D 【考点】本题是图文转换题,结合漫画分析寓意,考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 得体,能力层次为 E 级(表达应用)。 【解析】画面中的人物,挥汗如雨,拼尽全力,可“杠铃”却纹丝不动,可见 AB 两项从主观着眼是不太贴切的,而 C 项已脱离了画面的整体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居士阮孝绪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出后从 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 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年十三,遍通《五经》。 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宜思自勖,以庇尔躬。” 答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 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贵显,屡 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 便吐飧覆醢。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 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 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 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 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 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 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 “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诸甥 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 大同二年, 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宜思自勖勖:勉励B.竟获免竟:竟然 C.累日不值值:遇,遇到D.诸甥岁时馈遗遗:给予,馈赠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 级(理解)。 【解析】竟:终究,最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亲友因呼为“居士”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常逃匿不与相见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其室虽迩,其人甚远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D.木其衰矣其皆出于此乎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次 为B级(理解)。 【解析】A项,介词,因此/介词,经由,通过;B项介词,和/连词,和;C 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D项都是副词,表揣测,译为“大概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 (2)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 (3)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 【答案】(1)即使和孩童们一起玩耍游戏,也常常把挖池筑山当作娱乐。 (“虽”“恒”及语句通顺各1分) (2)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及”“亲戚”“咸” 及被动句各1分) (3)孝绪知道后竟不肯吃饭,还命令拆下房上的木料来烧饭。(“乃”“炊” 及语句通顺各1分) 【考点】本题重点考査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 解) 【解析】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 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 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注意重点:(1)“虽”,即使; 恒”,常常;“穿池”,挖池(与“筑山”对举)。(2)“及”,等到;“诛” 被杀死;“亲戚”,内外亲属;“咸”,全都。(3)“乃”,竟然;“撤屋” 拆房(上面的木料);“炊”,烧饭。 9.阮孝绪的“居士”风范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①从小就有隐居的志向;②长期屏居独处,不见家人;③生活简单,居 住环境特别。(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考点】本题重在考察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由“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可概括为①;由“屏居一室,家 人莫见其面”可概括为②;由“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可概括为③。 【易错警示】如无视“简要概括”而照抄原句可能一分不得。 【参考翻译】 阮孝绪,字士宗,是陈留尉氏人。父亲阮彦之,任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时, 过继给堂伯阮胤之做后嗣。胤之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
A. 宜思自勖 勖:勉励 B. 竟获免 竟:竟然 C. 累日不值 值:遇,遇到 D. 诸甥岁时馈遗 遗:给予,馈赠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理解)。 【解析】竟:终究,最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亲友因呼为“居士”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常逃匿不与相见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其室虽迩,其人甚远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D.木其衰矣 其皆出于此乎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次 为 B 级(理解)。 【解析】A 项,介词,因此/介词,经由,通过; B 项介词,和/连词,和; C 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D 项都是副词,表揣测,译为“大概”。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 (2)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 (3)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 【答案】(1)即使和孩童们一起玩耍游戏,也常常把挖池筑山当作娱乐。 (“虽”“恒”及语句通顺各 1 分) (2)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及”“亲戚”“咸” 及被动句各 1 分) (3)孝绪知道后竟不肯吃饭,还命令拆下房上的木料来烧饭。(“乃”“炊” 及语句通顺各 1 分)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理 解)。 【解析】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 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 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注意重点:(1)“虽”,即使; “恒”,常常;“穿池”,挖池(与“筑山”对举)。(2)“及”,等到;“诛”, 被杀死;“亲戚”,内外亲属;“咸”,全都。(3)“乃”,竟然;“撤屋”, 拆房(上面的木料);“炊”,烧饭。 9.阮孝绪的“居士”风范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2 分) 【答案】①从小就有隐居的志向;②长期屏居独处,不见家人;③生活简单,居 住环境特别。(一点 1 分,答出两点即可) 【考点】本题重在考察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能力层次为 C 级(分析综合)。 【解析】由“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可概括为①;由“屏居一室,家 人莫见其面”可概括为②;由“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可概括为③。 【易错警示】如无视“简要概括”而照抄原句可能一分不得。 【参考翻译】 阮孝绪,字士宗,是陈留尉氏人。父亲阮彦之,任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时, 过继给堂伯阮胤之做后嗣。胤之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
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 绪既叹服又惊异。 阮孝绪年幼时就非常孝顺,性格沉静。即使和孩童们一起玩耍游戏,也常常把挖 池筑山当作娱乐。十三岁的时候,他对《五经》就全部精通。十五岁,行冠礼之 后去见父亲,父亲告戒他说:“行加冠礼后,你的地位更加重要,这是长大成人 参与人事的开始。你应当常常想到自己勉励自己,用以庇护你自己。”阮孝绪回 答说:“我愿意追踪松子的足迹直到瀛海,仿效许由的行为隐居山谷。希望籍此 保住短促的一生,免去世俗的拖累。”从此独居一室,不是向父母问安就不出门, 家里的人也见不到他的面。亲戚和朋友因此称他为“居士”。表哥王晏富贵显赫, 常常到他家中。孝绪估计他一定会倾败,所以常常躲藏起来不跟他见面。他曾经 吃到一种肉酱,觉得很好吃,就问酱从哪儿来,听说是从王家弄来的,他便呕吐 出来并倒掉肉酱。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内外亲属都为此而害怕。孝绪说:“我 们虽是亲戚,但未结为一党,怎么会连累到我们呢?”后来最终获得赦免。 义军围攻京城的时候,孝绪家中穷困,无法烧火煮饭,仆人偷了邻居的柴来点火, 孝绪知道后竟不肯吃饭,还命令拆下房上的木料来烧饭。所住的屋子里只有一张 鹿床,房子四周竹树环绕。天监初年,御史中丞任昉寻找他的哥哥阮履之,想要 顺便拜访他却又不敢,最后望着阮孝绪的房子感叹说:“房子离我们虽近,但他 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孝绪被当时的名流钦佩崇尚竟然到了这种程 度 后来阮孝绪在钟山听人讲学,母亲王氏忽然生病,哥哥、弟弟都想召回他。母亲 说:“孝绪天性暗通神明,他一定会自己赶回来。”孝绪果然心里惊惧而赶回来, 邻居都感叹惊异。孝绪母亲配药需要一种药草叫生人参,旧时传说钟山出产人参。 孝绪于是亲自翻山越岭,进深山幽谷寻找,找了好多天也没有找到。忽然间看见 只鹿在前面走,他似有感应,就紧跟着鹿往前走,走到一处,鹿突然消失,孝 绪赶上前来,果然找到自己所要的人参草。母亲服用后病便好了。当时人都赞叹 这是孝绪孝心感动所致。 以前,在建武末年的时候,青溪宫的东门无缘无故自己崩塌,大风吹拔宫门外的 杨树。有人就这件事去询问阮孝绪,阮孝绪说:“青溪宫是皇上原来的住宅。齐 五行属木,东方是五行中木的方位,现在东门自己崩塌,恐怕是木将要衰败了 鄱阳忠烈王妃是阮孝绪的姐姐,鄱阳王曾经想驾车到阮孝绪那儿去游玩,阮孝绪 凿开墙壁逃开了,始终不肯与鄱阳王见面。外甥们逢年过节馈赠的东西,他全不 接受。有人对他这样做感到奇怪,他回答说:“受礼不是我本来的愿望,所以不 接受。”大同二年,阮孝绪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释】①贾至,唐朝诗人,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好友王八员外被贬长沙时,贾 至给他送行 ②三湘:潇湘、资湘、沅湘,诗里泛指湘江流域,泂庭湖南北一带。 (1)诗歌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有何表达效果?(4分)
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 绪既叹服又惊异。 阮孝绪年幼时就非常孝顺,性格沉静。即使和孩童们一起玩耍游戏,也常常把挖 池筑山当作娱乐。十三岁的时候,他对《五经》就全部精通。十五岁,行冠礼之 后去见父亲,父亲告戒他说:“行加冠礼后,你的地位更加重要,这是长大成人 参与人事的开始。你应当常常想到自己勉励自己,用以庇护你自己。”阮孝绪回 答说:“我愿意追踪松子的足迹直到瀛海,仿效许由的行为隐居山谷。希望籍此 保住短促的一生,免去世俗的拖累。”从此独居一室,不是向父母问安就不出门, 家里的人也见不到他的面。亲戚和朋友因此称他为“居士”。表哥王晏富贵显赫, 常常到他家中。孝绪估计他一定会倾败,所以常常躲藏起来不跟他见面。他曾经 吃到一种肉酱,觉得很好吃,就问酱从哪儿来,听说是从王家弄来的,他便呕吐 出来并倒掉肉酱。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内外亲属都为此而害怕。孝绪说:“我 们虽是亲戚,但未结为一党,怎么会连累到我们呢?”后来最终获得赦免。 义军围攻京城的时候,孝绪家中穷困,无法烧火煮饭,仆人偷了邻居的柴来点火, 孝绪知道后竟不肯吃饭,还命令拆下房上的木料来烧饭。所住的屋子里只有一张 鹿床,房子四周竹树环绕。天监初年,御史中丞任昉寻找他的哥哥阮履之,想要 顺便拜访他却又不敢,最后望着阮孝绪的房子感叹说:“房子离我们虽近,但他 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孝绪被当时的名流钦佩崇尚竟然到了这种程 度。 后来阮孝绪在钟山听人讲学,母亲王氏忽然生病,哥哥、弟弟都想召回他。母亲 说:“孝绪天性暗通神明,他一定会自己赶回来。”孝绪果然心里惊惧而赶回来, 邻居都感叹惊异。孝绪母亲配药需要一种药草叫生人参,旧时传说钟山出产人参。 孝绪于是亲自翻山越岭,进深山幽谷寻找,找了好多天也没有找到。忽然间看见 一只鹿在前面走,他似有感应,就紧跟着鹿往前走,走到一处,鹿突然消失,孝 绪赶上前来,果然找到自己所要的人参草。母亲服用后病便好了。当时人都赞叹 这是孝绪孝心感动所致。 以前,在建武末年的时候,青溪宫的东门无缘无故自己崩塌,大风吹拔宫门外的 杨树。有人就这件事去询问阮孝绪,阮孝绪说:“青溪宫是皇上原来的住宅。齐 五行属木,东方是五行中木的方位,现在东门自己崩塌,恐怕是木将要衰败了。” 鄱阳忠烈王妃是阮孝绪的姐姐,鄱阳王曾经想驾车到阮孝绪那儿去游玩,阮孝绪 凿开墙壁逃开了,始终不肯与鄱阳王见面。外甥们逢年过节馈赠的东西,他全不 接受。有人对他这样做感到奇怪,他回答说:“受礼不是我本来的愿望,所以不 接受。”大同二年,阮孝绪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释】①贾至,唐朝诗人,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好友王八员外被贬长沙时,贾 至给他送行。 ②三湘:潇湘、资湘、沅湘,诗里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带。 (1)诗歌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有何表达效果?(4 分)
【答案】示例: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开头两句,作者既 以“柳絮”“梅花”表明时间的变换,以“洛阳”“三湘”表明地点的转移,又 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忽无定、聚散难测而又离合无常的感觉。 (方法及效果各2分) 【考点】本题考査考生鉴赏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本题的解答需要找出诗句中所涉及的景物,判断这些景物与情感的关系。 第一句是回忆离开洛阳时的情况,那是柳絮纷飞的春季。第二句写梅花盛开的冬 季来到三湘。 【举一反三】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三种类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两种方式相 结合。其中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 它主要体现在:①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②状物句(要抓住双 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 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 要理解其曲折之情)。考生要注意分辨景中情和物中情。 (2)本诗是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指出结尾一句中哪一个字道出了个中情韵? 请赏析该字的妙处。(3分) 【答案】“空”字使用精妙,一语道出了本诗的独特情韵。(1分)形象生动地 描写了王八员外满载离恨远去,诗人的心也随行舟而逝的心境;还传达出作者无 可奈何而又依依惜别的深情。(2分) 【考点】本题考査考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的解答需要注意,在判断表达效果时应该包含两 方面内容:一是环境角度的作用,即对画面景物的表现;二是表情达意方面的作 用 (3)第三句所说的“世情”,含意极丰富,试结合本诗分析其中有哪些内涵? (3分) 【答案】诗中第三句的“世情”含意极丰,包括人世间的盛衰兴败,悲欢离合, 人情的冷暖厚薄。(3分)(答作“迁客离人的悲凉情绪,人生飘忽、离合无常 的之感,人世间的盛衰荣辱、功过得失”等也可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要弄清“世情”的内涵,就得结合注释,弄清楚整首诗写什么。本诗大 意如下:记得那是在一个柳絮扬花的暮春时节,我怀着失意的心情告别了故乡洛 阳,经过艰难跋涉,在梅花盛开的寒冬时节,才到了三湘。人世间的盛衰荣辱、 功名得失、悲欢离合等世俗人情对你我来说都如浮云一般,唯有我们两人的友谊 依然长存。朋友相别,离情依依,那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有如悠长的江水绵绵 不绝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_。(杜牧《阿旁宫赋》) (2)驾一叶之扁舟,。(苏轼《赤壁赋》) (3)皇览揆余初度兮 屈原《离骚》) (4)朽木不可雕也, (《论语·公冶长第五》) (5)投我以木瓜,。 《诗经·国风·卫风》) (6)_,,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1)架梁之椽多于在庾之粟粒(2)举匏尊以相属
【答案】示例: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开头两句,作者既 以“柳絮”“梅花”表明时间的变换,以“洛阳”“三湘”表明地点的转移,又 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忽无定、聚散难测而又离合无常的感觉。 (方法及效果各 2 分)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 (鉴赏评价)。 【解析】本题的解答需要找出诗句中所涉及的景物,判断这些景物与情感的关系。 第一句是回忆离开洛阳时的情况,那是柳絮纷飞的春季。第二句写梅花盛开的冬 季来到三湘。 【举一反三】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三种类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两种方式相 结合。其中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 它主要体现在:①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②状物句(要抓住双 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 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 要理解其曲折之情)。考生要注意分辨景中情和物中情。 (2)本诗是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指出结尾一句中哪一个字道出了个中情韵? 请赏析该字的妙处。(3 分) 【答案】“空”字使用精妙,一语道出了本诗的独特情韵。(1 分)形象生动地 描写了王八员外满载离恨远去,诗人的心也随行舟而逝的心境;还传达出作者无 可奈何而又依依惜别的深情。(2 分)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 (鉴赏评价)。 【解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的解答需要注意,在判断表达效果时应该包含两 方面内容:一是环境角度的作用,即对画面景物的表现;二是表情达意方面的作 用。 (3)第三句所说的“世情”,含意极丰富,试结合本诗分析其中有哪些内涵? (3 分) 【答案】诗中第三句的“世情”含意极丰,包括人世间的盛衰兴败,悲欢离合, 人情的冷暖厚薄。(3 分)(答作“迁客离人的悲凉情绪,人生飘忽、离合无常 的之感,人世间的盛衰荣辱、功过得失”等也可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鉴赏评价)。 【解析】要弄清“世情”的内涵,就得结合注释,弄清楚整首诗写什么。本诗大 意如下:记得那是在一个柳絮扬花的暮春时节,我怀着失意的心情告别了故乡洛 阳,经过艰难跋涉,在梅花盛开的寒冬时节,才到了三湘。人世间的盛衰荣辱、 功名得失、悲欢离合等世俗人情对你我来说都如浮云一般,唯有我们两人的友谊 依然长存。朋友相别,离情依依,那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有如悠长的江水绵绵 不绝。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 。 (杜牧《阿旁宫赋》) (2)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3)皇览揆余初度兮, 。 (屈原《离骚》) (4)朽木不可雕也, 。 (《论语•公冶长第五》) (5)投我以木瓜, 。 (《诗经·国风·卫风》) (6) ,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1)架梁之椽 多于在庾之粟粒 (2)举匏尊以相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