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6级高一年级3月学情调研 语文试题(2017.3) 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鬈曲迟钝湮没沁人脾胃 B.趿拉蹙眉时髦煌恐不安 C.褶皱荒辟取缔扼腕长叹 D.愧怍羁靡缙绅鞠躬尽粹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一直是诺贝尔奖的热门竞争者,但每次都与奖项。2013年 他“不敌”爱丽丝·门罗,再次与诺奖错过 (2)教育是一个的过程,比如带孩子出去晒太阳、郊游踏青,即使不进行说教,也是 一种有益的教育活动 (3)网络,是的世界。有许多人打着网络文学的旗号,发表怀着不可告人目的的文字 A.失之交臂耳濡目染鱼目混珠 B.失之交臂潜移默化鱼龙混杂 C.失之东隅潜移默化鱼龙混杂 D.失之东隅耳濡目染鱼目混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减少细颗粒物(PM2.5)浓度,北京将进一步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的污染企业,以世界 上最严格的标准治理北京市工业污染。 B.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 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C.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即使经历了深重灾难,也 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D.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 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4、在下面一段话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 大差异。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 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A.④⑤③②①B.④①③②⑤ C.③②①④⑤D.③①②⑤④ 5、“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下列诗句与咏赞“四君子”无关的一项是( A.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C.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1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 2016 级高一年级 3 月学情调研 语文试题(2017.3)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共 18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鬈曲 迟钝 湮没 沁人脾胃 B.趿拉 蹙眉 时髦 煌恐不安 C.褶皱 荒辟 取缔 扼腕长叹 D.愧怍 羁靡 缙绅 鞠躬尽粹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l)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一直是诺贝尔奖的热门竞争者,但每次都与奖项 。 2013 年, 他“不敌”爱丽丝·门罗,再次与诺奖错过。 (2)教育是一个 的过程,比如带孩子出去晒太阳、郊游踏青,即使不进行说教,也是 一种有益的教育活动。 (3)网络,是 的世界。有许多人打着网络文学的旗号,发表怀着不可告人目的的文字。 A.失之交臂 耳濡目染 鱼目混珠 B.失之交臂 潜移默化 鱼龙混杂 C.失之东隅 潜移默化 鱼龙混杂 D.失之东隅 耳濡目染 鱼目混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减少细颗粒物(PM2.5)浓度,北京将进一步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的污染企业,以世界 上最严格的标准治理北京市工业污染。 B.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 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C.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即使经历了深重灾难,也 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D.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 IT 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4、在下面一段话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 大差异。 , 。 , ,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 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A.④⑤③②① B.④①③②⑤ C.③②①④⑤ D.③①②⑤④ 5、“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下列诗句与咏赞“四君子”无关..的一项是( ) A.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C.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D.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北邀当国者相见(主持) 不复顾利害(关系重大) B.得间奔真州(机会) 追购又急(逮捕) C.臣死有余僇(罪)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D.因人之力而敝之(瞧不起)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7、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北虽貌敬②越国以鄙远③草行露宿④其疾病而死⑤去今之墓而葬焉⑥扶而仆 之⑦人皆得以隶使之⑧晋军函陵⑨安能屈豪杰之流⑩亦以明死生之大 A.①③⑦/②④⑤⑧/⑥⑨/⑩ B.①③/②⑤⑧⑥⑨/④⑦/⑩ C.①③⑦/②④⑤/⑥⑧⑨/⑩ D.①③/④⑤⑧/⑥⑨/⑦/②⑩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与今天相同的一项是( A.为巡船之物色 挟匕首以备不测 C.而境界危恶 D.激昂大义 9、下列选项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A.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B.四海之大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文言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①。 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2)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 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 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妥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 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 乃千余万缗 (3〕晏专用榷②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 县,不复置官。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 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 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 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虛费太多”。晏曰 “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
2 D.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邀当.国者相见(主持) 不复顾利害..(关系重大) B.得间.奔真州(机会) 追购.又急(逮捕) C.臣死有余僇.(罪)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D.因人之力而敝.之(瞧不起) 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7、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北虽貌敬 ②越国以鄙远 ③草行露宿 ④其疾病而死 ⑤去今之墓而葬焉 ⑥抶而仆 之 ⑦人皆得以隶使之 ⑧晋军函陵 ⑨安能屈豪杰之流 ⑩亦以明死生之大 A.①③⑦/②④⑤⑧/⑥⑨/⑩ B.①③/②⑤⑧/⑥⑨/④⑦/⑩ C.①③⑦/②④⑤/⑥⑧⑨/⑩ D.①③/④⑤⑧/⑥⑨/⑦/②⑩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与今天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巡船之物色.. B.挟匕首以备不测.. C.而境界..危恶 D.激昂..大义 9、下列选项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A.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B.四海之大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二、文言文阅读(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①。 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2)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 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 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 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 乃千余万缗。 (3)晏专用榷②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 县,不复置官。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 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 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 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 “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
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使司:指转运使官署。②榷:专卖。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白:禀告 B.率一斛得八斗至者 率:大致 C.其间缘水置仓 缘:因为 D.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 遽:立刻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晏担任漕运使时,十分重视了解经济信息,控制各地物价,朝廷因而获利,也不用担 心全国物价的暴涨暴跌。 B.刘晏及时了解各地歉收的情况,灾情出现官员申请后他立即奏请朝廷免除赋税,安排赈 济灾民,因而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C.刘晏利用食盐专卖的方式,收购盐户所产之盐转卖盐商,虽然盐乡之外不再另设盐官, 但食盐供应也能调度得当。 D.刘晏认为应依据各条河流的不同特点,因利乘便,分段漕运,建造运船,训练漕卒,从 此每年安全运送谷物有时多达百余万斛 翻译句子 (1)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4分)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 三、默写(共8分) 13、(1)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3)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则尽其天年, 安能屈 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4)亦以明死生之大, (5) 身世浮沉雨打萍。 (6)人而无信, (《论语》) (7)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四、古诗词鉴赏(共11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晓望 唐·杜甫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 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 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注】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当时流寓夔州瀼西 (1)诗歌描写的景色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来?(3分) (2)颈联的景物描写,显出作者的匠心,历来为人称道。试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3)结合诗句,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
3 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使司:指转运使官署。②榷:专卖。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白:禀告 B.率.一斛得八斗至者 率:大致 C.其间缘.水置仓 缘:因为 D.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 遽:立刻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刘晏担任漕运使时,十分重视了解经济信息,控制各地物价,朝廷因而获利,也不用担 心全国物价的暴涨暴跌。 B.刘晏及时了解各地歉收的情况,灾情出现官员申请后他立即奏请朝廷免除赋税,安排赈 济灾民,因而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C.刘晏利用食盐专卖的方式,收购盐户所产之盐转卖盐商,虽然盐乡之外不再另设盐官, 但食盐供应也能调度得当。 D.刘晏认为应依据各条河流的不同特点,因利乘便,分段漕运,建造运船,训练漕卒,从 此每年安全运送谷物有时多达百余万斛。 12、翻译句子。 (1)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4 分)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5 分) 三、默写(共 8 分) 13、(1)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3)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则尽其天年, ,安能屈 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4) 亦以明死生之大, 。 (5) ,身世浮沉雨打萍。 (6)人而无信, 。(《论语》) (7)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四、古诗词鉴赏(共 11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晓望 唐·杜甫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 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 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注】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当时流寓夔州瀼西。 (1)诗歌描写的景色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来?(3 分) (2)颈联的景物描写,显出作者的匠心,历来为人称道。试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 分) (3)结合诗句,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 分)
五、现代文阅读(一)(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落地方的青鸟 郭雪波 (1)也许有人想当然,进盆地就是往下走,尤其是进入著名的柴达木盆地。然而 错了,我也错了。车进当金山口便开始爬坡,进入阿尔金山南麓,还是在爬坡,进入 际、白色茫茫的盐碱荒原仍在继续往高处爬坡。 (2)我终于疑惑了,低声嘀咕,盆地怎么会是高原呢?老黄给我补了地理课。柴达木盆 地其实是海拔2000-3000米的高原,青海油田的最高井架在盆地海拔3400米处。西边的昆 仑山,北边的阿尔金山,东边的祁连山,合围捧出这一个椭圆形平坦盆地。我茅塞顿开,为 自己的无知和想当然而不好意思。 (3)一只孤独的鸟,伴我们飞行。它要去哪里呢?为何与我们飞驰的车为伴?它如此单 薄而孤寂,没有其他同类伴友,难道它以为只有我们这靠轮子滚动的铁制家伙才是可信赖的 伴侣?它比麻雀大,比猫头鹰小,像我们老家草原的百灵鸟,可翅膀长,颜色又微微发黑, 有些铁青色,給人感觉十分坚毅和县有流线美。我叫不出它的名字,且叫它青鸟吧。因为, 这里地处青海,只有这里的荒原才有这样的鸟。 (4)高原的风很烈,能把骆驼吹跑。青鸟巴掌大的躯体尽管抖抖闪闪却聪明地贴着地面 飞行,躲开那猎猎大风;车轮子扬起的尘沙如浓烟滚瀼,一时把它給吞没了,以为它停下了 吧,却又从那一道尘慕中飞冲了出来,像一位从银幕后闪出的明星,风采依然 (5)它真是一只固执的鸟。抑或是它迷路了?误认为跟随人类乘坐的汽车便可找到能生 存的家园?倘若是那样,它就错矣。老黄已告诉我们,我们去的地方可是“天上不飞鸟,地 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三绝 (6)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判断也是错误的。青鸟不是一只笨鸟。它并没有显出惊慌的样 子,也不像没有目的地乱飞,它的飞翔十分熟练且很有节奏,完全像一位高超的琴手在空中 用双翅弹奏着一组组轻缓优美的旋律名曲。 ()那么,它,这只诗一般飞翔的青鸟,究竟奔往何方?谜底不久便揭开了。车队缓缓 上又一层高地盐碱滩时,那只青鸟“啁”一声欢叫,便落下去了。准确点说是一个猛子扎 下去的,就如一只鱼鹰从空中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一般 (8〕路旁十几米远处,有一丛植物,灰黄色,十分显眼。任你举目望去,这片白茫茫的 地带,只有这丛唯一的植物,有生命力的,活着的,灰黄颜色下略带浅绿的植物 (9)青鸟的欢叫犹如唱着悠扬的歌,然后它便不慌不忙地叼起那从植物的草耔和嫩叶, 还有依附在上边的虫豸。原来它是来进餐的!为了这丛唯一的植物,这么远距离的飞行。它, 这只青鸟,简直是一只精灵。显然,它的心中十分清楚,这片恐怖的戈璧荒原上哪里长有可 觅食的植物,哪里可以落脚。它精明,做事心中有数,而且坚忍不拔,不屈不挠。 (10)供青鸟食物的那丛植物叫骆驼草,也称骆驼刺,以耐旱、耐冷、又耐热以及生命力 的顽强而著称。也就是这样的植物,才能在这片泛着白茫茫芒硝和盐碱的不毛之地扎下根, 抽出绿叶,结出果子,完成一次生命的循环。它帮助那只不屈的青鸟生存,完成它的生命延 续和繁殖 (11)它冲我们车队鸣啼几声。似乎在告别,又似乎在警告,提示我们前边将连一棵骆驼 草都没有了,鸟更不去,剩下的只有“风吹石头跑”了 (12)我有些留恋那只鸟了,那只精灵。哦,青鸟。 (13)老黄告诉我们,前边的目的地 几百公里之外的“三绝地”尕斯库勒,也有一 群青鸟,一群觅食的青鸟。它们在那个死亡地带寻找的食物叫石油。 (14)哦,前边的那群青鸟,在那遥远的日落的地方。我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崇敬
4 五、现代文阅读(一)(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日落地方的青鸟 郭雪波 (1)也许有人想当然,进盆地就是往下走,尤其是进入著名的柴达木盆地。然而,你们 错了,我也错了。车进当金山口便开始爬坡,进入阿尔金山南麓,还是在爬坡,进入一望无 际、白色茫茫的盐碱荒原仍在继续往高处爬坡。 (2)我终于疑惑了,低声嘀咕,盆地怎么会是高原呢?老黄给我补了地理课。柴达木盆 地其实是海拔 2000 -3000 米的高原,青海油田的最高井架在盆地海拔 3400 米处。西边的昆 仑山,北边的阿尔金山,东边的祁连山,合围捧出这一个椭圆形平坦盆地。我茅塞顿开,为 自己的无知和想当然而不好意思。 (3)一只孤独的鸟,伴我们飞行。它要去哪里呢?为何与我们飞驰的车为伴?它如此单 薄而孤寂,没有其他同类伴友,难道它以为只有我们这靠轮子滚动的铁制家伙才是可信赖的 伴侣?它比麻雀大,比猫头鹰小,像我们老家草原的百灵鸟,可翅膀长,颜色又微微发黑, 有些铁青色,给人感觉十分坚毅和具有流线美。我叫不出它的名字,且叫它青鸟吧。因为, 这里地处青海,只有这里的荒原才有这样的鸟。 (4)高原的风很烈,能把骆驼吹跑。青鸟巴掌大的躯体尽管抖抖闪闪却聪明地贴着地面 飞行,躲开那猎猎大风;车轮子扬起的尘沙如浓烟滚滚,一时把它给吞没了,以为它停下了 吧,却又从那一道尘幕中飞冲了出来,像一位从银幕后闪出的明星,风采依然。 (5)它真是一只固执的鸟。抑或是它迷路了?误认为跟随人类乘坐的汽车便可找到能生 存的家园?倘若是那样,它就错矣。老黄已告诉我们,我们去的地方可是“天上不飞鸟,地 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三绝地。 (6)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判断也是错误的。青鸟不是一只笨鸟。它并没有显出惊慌的样 子,也不像没有目的地乱飞,它的飞翔十分熟练且很有节奏,完全像一位高超的琴手在空中 用双翅弹奏着一组组轻缓优美的旋律名曲。 (7)那么,它,这只诗一般飞翔的青鸟,究竟奔往何方?谜底不久便揭开了。车队缓缓 驶上又一层高地盐碱滩时,那只青鸟“啁”一声欢叫,便落下去了。准确点说是一个猛子扎 下去的,就如一只鱼鹰从空中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一般。 (8)路旁十几米远处,有一丛植物,灰黄色,十分显眼。任你举目望去,这片白茫茫的 地带,只有这丛唯一的植物,有生命力的,活着的,灰黄颜色下略带浅绿的植物! (9)青鸟的欢叫犹如唱着悠扬的歌,然后它便不慌不忙地叼起那从植物的草籽和嫩叶, 还有依附在上边的虫豸。原来它是来进餐的!为了这丛唯一的植物,这么远距离的飞行。它, 这只青鸟,简直是一只精灵。显然,它的心中十分清楚,这片恐怖的戈壁荒原上哪里长有可 觅食的植物,哪里可以落脚。它精明,做事心中有数,而且坚忍不拔,不屈不挠。 (10)供青鸟食物的那丛植物叫骆驼草,也称骆驼刺,以耐旱、耐冷、又耐热以及生命力 的顽强而著称。也就是这样的植物,才能在这片泛着白茫茫芒硝和盐碱的不毛之地扎下根, 抽出绿叶,结出果子,完成一次生命的循环。它帮助那只不屈的青鸟生存,完成它的生命延 续和繁殖。 (11)它冲我们车队鸣啼几声。似乎在告别,又似乎在警告,提示我们前边将连一棵骆驼 草都没有了,鸟更不去,剩下的只有“风吹石头跑”了。 (12)我有些留恋那只鸟了,那只精灵。哦,青鸟。 (13)老黄告诉我们,前边的目的地———几百公里之外的“三绝地”尕斯库勒,也有一 群青鸟,一群觅食的青鸟。它们在那个死亡地带寻找的食物叫石油。 (14)哦,前边的那群青鸟,在那遥远的日落的地方。我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崇敬
(选自《中国60年抒情散文100篇》) 15、第(1)(2)段写车子爬坡进入盆地,写“我”疑惑的用意是什么?(4分) 16、第(3)(4)段画线句子对青鸟的描写,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17、第(10)段重点写了骆驼草,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8、综观全文,文章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意蕴?请加以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共18分) 诗人的孤寂 朱光潜 ①心灵有时可互相渗透,也有时不可互相渗透。在可互相渗透时,彼此不劳唇舌,就可 以默然相喻;在不可渗透时,隔着一层肉就如隔着一层壁。惠子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 之乐?”庄子反问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谈到彻底了解时,人们都是隔着 星宿住的 ②比如眼前这一朵花,你我所见的完全相同么?你我所嗅的完全相同么?你我所联想的 又完全相同么?你觉得香的我固然也觉得香,你觉得和谐的我固然也觉得和谐,但是香的、 和谐的,都有许多浓淡深浅的程度差别,毫厘之差往往谬以千里。一般人较量分寸而不暇剖 析毫厘,以为这无关宏旨,但是古代寓言不曾明白地告诉我们,压死骆驼的就是最后一茎干 草么? ③凡是情绪和思致,愈粗浅,愈平凡,就愈容易渗透;愈微妙,愈不寻常,就愈不容易 渗透。一般人所谓“知解’都限于粗浅的皮相,而浓淡深浅上的毫厘差别是无法可以从这个 心灵渗透到那个心灵里去的。在粗浅的境界我们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都是秦越。曲 愈高,和愈寡,这是心灵沟通的公例。 ④诗人所以异于常人者在感觉锐敏。常人的心灵好比顽石,受强烈震撼才生颤动;诗人 的心灵好比蛛丝,微嘘轻息就可以引起全体的波动。常人所忽视的毫厘差别对于诗人却是奇 思幻想的根源。一点沫水便是大自然的返影,一阵螺壳的啸声便是大海潮汐的回响。在眼球 流转或是肌肤一蠕动中,诗人能窥透幸福者和不幸运者的心曲。他与全人类和大自然的脉 搏一齐起伏震颤,然而他终于是人间最孤寂者。 ⑤诗人有意要“孤芳自赏”么?他看见常人不经见的景致不曾把它描绘出来么?他感到 常人不经见的情调不曾把它抒写出来么?他心中本有若饥若渴的热望,要天下人都能同他在 块地赞叹感泣。可是,在心灵探险的途程上,诗人不得不独自踯躅了。 ⑥一般人在心目中,这位独自踯躅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诗人布朗宁在《当代人的观 感》一首诗里写过一幅很有趣的画像。一位穿着黑色大衣的人天天牵着一条老狗在不是散步 的时候在街上踱来踱去,到处探头探脑。他真是一个怪人!—一诗人的当代人这样想。一般 人对于诗人的了解就是如此。 ⑦一般人不也把读诗看作一种时髦的消遣么?伦敦、纽约的街头不也摆满着皮面金装的 诗集,让老太婆和摩登小姐买作礼物么?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 诗人的诗人。他们的音调都已在耳鼓里震得滥熟,如果有人换一个音调,他就不免“对牛弹 诗人”这个名字在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创作者”。凡真正诗人都必定避开已经踏烂 的路去另开新境,他不仅要特创一种新风格来表现一种新情趣,还要在群众中创岀一种新趣 味来欣赏他的作品。但是这事谈何容易?“千秋万岁名”往往是“寂寞身后事”。诗人能在 这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么?汤姆生在《论雪莱》一文里骂得好:“后世人!后世人跑到罗 马去溅大泪珠,去在济慈的墓石上刻好听的殊语,但是海深的眼泪也不能把枯骨润回生!” 19、文章中“诗人的孤寂”包含哪些原因?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5 (选自《中国 60 年抒情散文 100 篇》) 15、第(1)(2)段写车子爬坡进入盆地,写 “我”疑惑的用意是什么?(4 分) 16、第(3)(4)段画线句子对青鸟的描写,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6 分) 17、第(10)段重点写了骆驼草,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 分) 18、综观全文,文章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意蕴?请加以探究。(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共 18 分) 诗人的孤寂 朱光潜 ①心灵有时可互相渗透,也有时不可互相渗透。在可互相渗透时,彼此不劳唇舌,就可 以默然相喻;在不可渗透时,隔着一层肉就如隔着一层壁。惠子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 之乐?”庄子反问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谈到彻底了解时,人们都是隔着 星宿住的。 ②比如眼前这一朵花,你我所见的完全相同么?你我所嗅的完全相同么?你我所联想的 又完全相同么?你觉得香的我固然也觉得香,你觉得和谐的我固然也觉得和谐,但是香的、 和谐的,都有许多浓淡深浅的程度差别,毫厘之差往往谬以千里。一般人较量分寸而不暇剖 析毫厘,以为这无关宏旨,但是古代寓言不曾明白地告诉我们,压死骆驼的就是最后一茎干 草么? ③凡是情绪和思致,愈粗浅,愈平凡,就愈容易渗透;愈微妙,愈不寻常,就愈不容易 渗透。一般人所谓“知解’都限于粗浅的皮相,而浓淡深浅上的毫厘差别是无法可以从这个 心灵渗透到那个心灵里去的。在粗浅的境界我们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都是秦越。曲 愈高,和愈寡,这是心灵沟通的公例。 ④诗人所以异于常人者在感觉锐敏。常人的心灵好比顽石,受强烈震撼才生颤动;诗人 的心灵好比蛛丝,微嘘轻息就可以引起全体的波动。常人所忽视的毫厘差别对于诗人却是奇 思幻想的根源。一点沫水便是大自然的返影,一阵螺壳的啸声便是大海潮汐的回响。在眼球 一流转或是肌肤一蠕动中,诗人能窥透幸福者和不幸运者的心曲。他与全人类和大自然的脉 搏一齐起伏震颤,然而他终于是人间最孤寂者。 ⑤诗人有意要“孤芳自赏”么?他看见常人不经见的景致不曾把它描绘出来么?他感到 常人不经见的情调不曾把它抒写出来么?他心中本有若饥若渴的热望,要天下人都能同他在 一块地赞叹感泣。可是,在心灵探险的途程上,诗人不得不独自踯躅了。 ⑥一般人在心目中,这位独自踯躅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诗人布朗宁在《当代人的观 感》一首诗里写过一幅很有趣的画像。一位穿着黑色大衣的人天天牵着一条老狗在不是散步 的时候在街上踱来踱去,到处探头探脑。他真是一个怪人!——诗人的当代人这样想。一般 人对于诗人的了解就是如此。 ⑦一般人不也把读诗看作一种时髦的消遣么?伦敦、纽约的街头不也摆满着皮面金装的 诗集,让老太婆和摩登小姐买作礼物么?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 诗人的诗人。他们的音调都已在耳鼓里震得滥熟,如果有人换一个音调,他就不免“对牛弹 琴”了,“诗人”这个名字在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创作者”。凡真正诗人都必定避开已经踏烂 的路去另开新境,他不仅要特创一种新风格来表现一种新情趣,还要在群众中创出一种新趣 味来欣赏他的作品。但是这事谈何容易?“千秋万岁名”往往是“寂寞身后事”。诗人能在 这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么?汤姆生在《论雪莱》一文里骂得好:“后世人!后世人跑到罗 马去溅大泪珠,去在济慈的墓石上刻好听的殊语,但是海深的眼泪也不能把枯骨润回生!” 19、文章中“诗人的孤寂”包含哪些原因?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