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 解析:本题考査辨识文言省略句式的能力。答案B.(A应为:沛公,C应是“为 乐”,D应是“以”) 五、固定句式 古文中,有一些相对固定的语言搭配形式,我们称之为固定结构。它的分类可按 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 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 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 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孰与 /孰若(跟...相比..)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 之(怎么 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 是..吗)、得无 乎(难道 吗)、何 为(为什么 呢) 掌握一定数量的固定结构,对我们阅读和翻译古文会有很大帮助。 练习8:下列句子不含固定结构的一项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解析:本题考査辨识文言含固定结构句式的能力。A.“……孰与……”(跟. 相比 ),表疑问。B.何 为(为什么 呢),表示疑问。C.无 以(没有 用来),表示陈述。D.不含固定结构。 答案:D 练习9:下列句子不含固定结构的一项是 A.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解析:本题考査辨识文言含固定结构句式的能力。A.“与其……孰若……”可 译为“与其……不如……”B.是以“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不含固定结构。 C.“奚以……为”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D.“一何”(这么), 表感叹 答案:B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省略句式的能力。答案 B.(A 应为:沛公,C 应是“为 乐” ,D 应是“以”) 五、固定句式 古文中,有一些相对固定的语言搭配形式,我们称之为固定结构。它的分类可按 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 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 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 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孰与 /孰若(跟......相比......)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 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 是......吗)、得无......乎(难道......吗)、何......为(为什么...... 呢) 掌握一定数量的固定结构,对我们阅读和翻译古文会有很大帮助。 练习 8:下列句子不含固定结构的一项是 ( )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含固定结构句式的能力。A.“……孰与……”(跟...... 相比......),表疑问。B.何......为(为什么......呢),表示疑问。C.无 以(没有......用来),表示陈述。D.不含固定结构。 答案:D。 练习 9:下列句子不含固定结构的一项是 ( ) A.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含固定结构句式的能力。A.“与其……孰若……”可 译为“与其……不如…… ”B.是以“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不含固定结构。 C.“奚以……为”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D.“一何”(这么), 表感叹。 答案:B。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高考回顾:(2008年广东)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 项是()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A项为动词,到任;B项“之”代 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C项代词宾语。D项为助词,帮助使宾语 前置。考句式判断,此题为本套试题变化之三。答案:B。 课堂精练:指出下面各句的句式特点 (一)《阿房宫赋》特殊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1.用“非”表示否定判 断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也”表判断 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3.“为”表判断。 4.灭六国者六国也 4.“……也”表 判断。 5.族秦者秦也 表判断。 6.赵尝五战于秦 介词结构后 置,赵尝于秦五战 7.多于市人之言语 7.介词结构后 置,于市人之言语多。 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为…所”表示 被动。 9.洎牧以谗诛 9.主语 “牧”是受事,是意念上的被动 10.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0.“为……所”表被动 11.戍卒叫,函谷举 11.“举”,被 攻下 12.聚之咸阳 12.省略句 聚之(于)成阳。 13.尝以十倍之地 13.省略句, (六国)尝以十倍之地 1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省略句,(阿 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二)《赤壁赋》特殊句式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一、高考回顾:(2008 年广东)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 一项是( )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A 项为动词,到任; B 项“之”代 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C 项代词宾语。D 项为助词,帮助使宾语 前置。考句式判断,此题为本套试题变化之三。答案:B。 二、课堂精练:指出下面各句的句式特点。 (一) 《阿房宫赋》特殊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1.用“非”表示否定判 断。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也”表判断。 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3.“为”表判断。 4.灭六国者六国也 4.“……也”表 判断。 5.族秦者秦也 5.“……也” 表判断。 6.赵尝五战于秦 6.介词结构后 置,赵尝于秦五战。 7.多于市人之言语 7.介词结构后 置,于市人之言语多。 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为……所”表示 被动。 9.洎牧以谗诛 9.主语 “牧”是受事,是意念上的被动。 10.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lO.“为……所”表被动。 11.戍卒叫,函谷举 11.“举”,被 攻下。 12.聚之咸阳 12.省略句, 聚之(于)成阳。 13.尝以十倍之地 13.省略句, (六国)尝以十倍之地。 1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14.省略句,(阿 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二) 《赤壁赋》特殊句式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