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课程大纲 十六式太极拳套路部分;陈式太极拳套路部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太极拳基本技术与练习方法,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提 高自我锻炼的能力。 (二)实施武术《段位制》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的太极拳技能与知识能够达到公众认可的标 准。 三)使学生了解太极拳运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和爱好,激发爱国主义精 神和民族自豪感。 基本教材 (一)理论 1.基础理论 (详见体育基础理论教材纲要) 2.专项理论 (1)武德修养 (2)太极拳概述、基本技法 (3)陈式太极拳概述、特点 (4)太极推手运动简介、作用 (5)太极拳运动健身作用 (二)专项技术 1.基本技术 十六式太极拳 手型:拳、掌、勾 步型: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独立步 手法:搠、捋、挤、按、冲拳、推掌、云手 步法:进步、退步、侧行步 陈式太极拳 手型:拳、掌、勾 步型:左弓步、右马步、虚步、仆步、独立步 上肢练习:左单云手、右单云手、双云手、左右后捋、前后双手缠丝 下肢练习:进步、退步、后腿步左右缠、插步云手 中定身法:单鞭式、懒扎衣式、斜形式、浑元桩 2.套路技术 (1)十六式太极拳 第一段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④4)左右搂膝拗步 ⑤进步搬拦捶(6如封似闭 (7)单鞭 (8)手挥琵琶 第二段
太极拳课程大纲 十六式太极拳套路部分;陈式太极拳套路部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太极拳基本技术与练习方法,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提 高自我锻炼的能力。 (二) 实施武术《段位制》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的太极拳技能与知识能够达到公众认可的标 准。 (三) 使学生了解太极拳运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和爱好,激发爱国主义精 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基本教材 (一)理论 1. 基础理论 (详见体育基础理论教材纲要) 2. 专项理论 (1)武德修养 (2)太极拳概述、基本技法 (3)陈式太极拳概述、特点 (4)太极推手运动简介、作用 (5)太极拳运动健身作用 (二)专项技术 1. 基本技术 十六式太极拳 手型:拳、掌、勾 步型: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独立步 手法:掤、捋、挤、按、冲拳、推掌、云手 步法:进步、退步、侧行步 陈式太极拳 手型:拳、掌、勾 步型:左弓步、右马步、虚步、仆步、独立步 上肢练习:左单云手、右单云手、双云手、左右后捋、前后双手缠丝 下肢练习:进步、退步、后腿步左右缠、插步云手 中定身法:单鞭式、懒扎衣式、斜形式、浑元桩 2. 套路技术 (1)十六式太极拳 第一段 ⑴起势 ⑵左右野马分鬃 ⑶白鹤亮翅 ⑷左右搂膝拗步 ⑤进步搬拦捶 ⑹如封似闭 ⑺单鞭 ⑻手挥琵琶 第二段
(9)倒卷肱 0左右穿梭 D海每底针 02闪通背; 04左右揽雀尾05+字手 06收势 (2)陈式太极拳 第一段 (1)起势 (2)金刚捣碓(3揽扎衣()六封四闭 (5)单鞭 (6)白鹤亮翅(7)斜行 (8)搂膝 (9)拗步 ⑩掩手脑拳 第二段 ①D高探马0左蹬脚一根0玉女穿梭04云手 05转身摆莲06当头跑 a7金刚捣碓08收势 3.太极推手 (1)盘手练习:单推手双推手四正推手 (2)基本技术:搠法捋法挤法按法採法捌法肘法靠法 (3)基本招式:玉女穿梭单鞭揽雀尾倒卷肱野马分鬃 三、身体素质 (一)1000m(男)/800m(女)、50m、立定跳远、俯卧撑(男)/仰卧起坐(女)。 (二)压腿、劈叉、体前屈、步法、控腿平衡、桩功、腰功 四、课外体育活动 (一)早操:参加体育教学部组织的晨跑活动,达到每学期规定的次数。 (二)课外辅导:参加体育教学部组织的本专项活动、其它兴趣活动及身体素质练习,达到每 学期规定的次数。 五、教法建议 (一)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力求做到动作内外合一,把选项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基本技术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了解太极拳运动的健身和技击运用, 激发学习兴趣。 (三)在套路教学中,重点抓演练技巧、呼吸方法、节奏意识。要求学生掌握套路的完整锻炼方法 (四)除了专门的理论课外,应在课堂上,经常的、随机地介绍武术竞赛级太极拳的相关知 六、专项课教材内容与时数(见下表)
⑼倒卷肱 ⑽左右穿梭 ⑾海底针 ⑿闪通背; ⒀云手 ⒁左右揽雀尾 ⒂十字手 ⒃收势 (2)陈式太极拳 第一段 ⑴起势 ⑵金刚捣碓 ⑶揽扎衣 ⑷六封四闭 ⑸单鞭 ⑹白鹤亮翅 ⑺斜行 ⑻搂膝 ⑼拗步 ⑩掩手肱拳 第二段 ⑾高探马 ⑿左蹬脚一根 ⒀玉女穿梭 ⒁云手 ⒂转身摆莲 ⒃当头跑 ⒄金刚捣碓 ⒅收势 3.太极推手 (1)盘手练习:单推手 双推手 四正推手 (2)基本技术:掤法 捋法 挤法 按法 採法 挒法 肘法 靠法 (3)基本招式:玉女穿梭 单鞭 揽雀尾 倒卷肱 野马分鬃 三、身体素质 (一)1000m(男)/800m(女)、50m、立定跳远、俯卧撑(男)/仰卧起坐(女)。 (二)压腿、劈叉、体前屈、步法、控腿平衡、桩功、腰功 四、课外体育活动 (一)早操:参加体育教学部组织的晨跑活动,达到每学期规定的次数。 (二)课外辅导:参加体育教学部组织的本专项活动、其它兴趣活动及身体素质练习,达到每 学期规定的次数。 五、教法建议 (一)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力求做到动作内外合一,把选项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基本技术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了解太极拳运动的健身和技击运用, 激发学习兴趣。 (三)在套路教学中,重点抓演练技巧、呼吸方法、节奏意识。要求学生掌握套路的完整锻炼方法。 (四)除了专门的理论课外,应在课堂上,经常的、随机地介绍武术竞赛级太极拳的相关知 识。 六、专项课教材内容与时数(见下表)
太极拳课程教材时数分配表 时数部分 内容 十六式太极拳套路 陈式太极拳套路 基础理论 理论 专项理论 身体素质 2266 2266 专项 基本技术 技术 套路技术 机 36 七、评价内容与评分标准 (一)理论(10%) 内容:1.基础理论 专项理论 (理论考试范围根据各学期具体教学情况确定) (二)身体素质与机能(30%) 内容:1.800m(女)/1000m(男)、立定跳远(每一年度的第一学期) 2.50m、俯卧撑(男)/仰卧起坐(女)(每一年度的第二学期) “详见身体素质与机能评分标准” (三)专项(60%)(见下表)
太极拳课程教材时数分配表 七、评价内容与评分标准 (一)理论(10%) 内容:1.基础理论 2.专项理论 (理论考试范围根据各学期具体教学情况确定) (二)身体素质与机能(30%) 内容:1. 800m(女)/1000m(男)、立定跳远(每一年度的第一学期) 2. 50m、俯卧撑(男)/仰卧起坐(女)(每一年度的第二学期) “详见身体素质与机能评分标准” (三)专项(60%)(见下表)
部分 十六式太极拳套路 陈式太极拳套路 成绩 项目套路技术 综合能力 套路技术 综合能力 十六式 分数 太极拳太极推手|发展能力/陈式 太极拳太极推手发展能力 100 10 10 10 9.5 9.5 9.5 9.5 90 9.0 9.0 9.0 35 8.5 8.5 8.5 8.5 8.0 8.0 8.0 8.0 7.5 7.5 通段教学活动 .5 7.5 505 7.0 7.0 7.0 7.0 通段教学活 6.5 6.5 6.5 6.5 6.0 6.0 6.0 6.0 5.5 5.5 5.5 5.5 50 5.0 5.0 5.0 5.0 40 4.0 4.0 4.0 4.0 3.0 3.0 3.0 3.0 百分比 20 专项评分方法、要求与教学进度 十六式太极拳套路部分 专项评分方法、要求 (-)十六式太极拳 方法:根据套路要求,单人或多人独立完成整套套路。 要求:根据学生对整个套路完成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动作规格、方法、劲力、节奏、意识的掌握 程度 (二)综合能力 1.功法功力(太极推手:三种单推手和四正推手任选一) 方法:根据太极推手基本动作的要求,双人完成整个动作技术
专项评分方法、要求与教学进度 十六式太极拳套路部分 一、专项评分方法、要求 (一)十六式太极拳 方法:根据套路要求,单人或多人独立完成整套套路。 要求:根据学生对整个套路完成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动作规格、方法、劲力、节奏、意识的掌握 程度。 (二)综合能力 1.功法功力(太极推手:三种单推手和四正推手任选一) 方法:根据太极推手基本动作的要求,双人完成整个动作技术
要求:根据茡生对动作技术完成的熟练程度;搠、捋、挤、按方法正确;不丟不顶、随屈就 伸、运转自如;动作协调、劲力清晰、藯识明确等。 2.发展能力 评分标准:对学生武德武礼、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进步幅度、通过 段位或已获的段位等级等方面的评定。 、十六式太极拳套路部分教学进度(见下表) 专项内容与要求 体能内容与要求 介绍体育教学情况、体育课教学重点、专项 及考试内容。 2.武德、武术礼仪教育 1.浑元桩 1-23.简介太极拳运动的要求与要领。 教学重点 4学习武术基本功和太极拳基本动作。 1.掌握动作要领。 教学重点: 2.强调放松、气沉丹田。 1.了解学校体育教学情况。 2.掌握所学太极拳基本动作要领。 1.复习所学太极拳基本动作。 2.学习十六式太极拳1-3式 1.中长跑:300m×2组 3-4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巩固和提高基本动作。 1.建立完整技术动作概念。 2.掌握呼吸节奏。 2.正确掌握1-3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1.练习武术基本功。 1.立定跳远练习 2.练习太极拳基本动作。 教学重点 1.提高腿部力量,增强爆发 5-6 3.复习十六式太极拳1-3式 教学重点 力。 1.提高太极拳基本动作质量。 2.强调手臂、下肢、腰腹协调 2.熟练掌握十六式太极拳1-3式动作。 用力 1.练习太极拳基本动作。 1.中长跑 2.学习十六式太极拳第一段4-6式 变速跑、耐力跑 7-8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提高太极拳基本动作质量。 1.通过辅助练习手段,逐步掌 2.正确掌握十六式太极拳1-6式 握中长跑技术。 9-10体育基础理论课(大纲统一安排) 112|1.练习太极拳所学动作。 1.立定跳远练习
要求:根据学生对动作技术完成的熟练程度;掤、捋、挤、按方法正确;不丢不顶、随屈就 伸、运转自如;动作协调、劲力清晰、意识明确等。 2.发展能力 评分标准:对学生武德武礼、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进步幅度、通过 段位或已获的段位等级等方面的评定。 二、十六式太极拳套路部分教学进度(见下表) 学时 专项内容与要求 体能内容与要求 1-2 1.介绍体育教学情况、体育课教学重点、专项 及考试内容。 2.武德、武术礼仪教育 3.简介太极拳运动的要求与要领。 4.学习武术基本功和太极拳基本动作。 教学重点: 1.了解学校体育教学情况。 2.掌握所学太极拳基本动作要领。 1.浑元桩 教学重点: 1.掌握动作要领。 2.强调放松、气沉丹田。 3-4 1.复习所学太极拳基本动作。 2.学习十六式太极拳1-3式。 教学重点: 1.巩固和提高基本动作。 2.正确掌握1-3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1.中长跑:300m×2组 教学重点: 1. 建立完整技术动作概念。 2. 掌握呼吸节奏。 5-6 1.练习武术基本功。 2.练习太极拳基本动作。 3.复习十六式太极拳1-3式。 教学重点: 1.提高太极拳基本动作质量。 2.熟练掌握十六式太极拳1-3式动作。 1.立定跳远练习 教学重点: 1.提高腿部力量,增强爆发 力。 2.强调手臂、下肢、腰腹协调 用力。 7-8 1.练习太极拳基本动作。 2.学习十六式太极拳第一段4-6式。 教学重点: 1.提高太极拳基本动作质量。 2.正确掌握十六式太极拳1-6式。 1.中长跑: 变速跑、耐力跑 教学重点: 1.通过辅助练习手段,逐步掌 握中长跑技术。 9-10 体育基础理论课(大纲统一安排) 11-12 1.练习太极拳所学动作。 1.立定跳远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