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大纲 易筋经、五禽戏部分;八段锦、养生太极拳部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养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通过系统的技术教学和练习,使学生能掌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 (三)通过技术的练习和感受,使学生感悟中国传统养生的特质和内涵。 、基本教材 (一)理论 1.基础理论(详见体育基础理论教材纲要) 2.专项理论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历史溯源、特点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习练要领、作用 )专项技术 1.基本技术 步型、步法、手型、手法、呼吸 2.养生气功 (1)易筋经 预备式 第一式:韦陀献杵一、二、三势第四式:摘星换斗势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势 第六式:出爪亮翅势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势 第八式:三盘落地式 第九式:青龙探爪势 第十式:卧虎扑食势第 第十一式:打躬式 第十二式:掉尾势 收势 (2)五禽戏 预备势:起势调息 第一戏:虎戏(虎举、虎扑)第二戏:鹿戏(鹿抵、鹿奔) 第三戏:熊戏(熊运、熊晃)第四戏:猿戏(猿提、猿摘) 第五戏:鸟戏(鸟伸、鸟飞)收势:引气归元 (3)八段锦 预备式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三式:调理脾胃需单举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大纲 易筋经、五禽戏部分;八段锦、养生太极拳部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 使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养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 通过系统的技术教学和练习,使学生能掌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 (三) 通过技术的练习和感受,使学生感悟中国传统养生的特质和内涵。 二、基本教材 (一) 理论 1.基础理论(详见体育基础理论教材纲要) 2.专项理论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历史溯源、特点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习练要领、作用 (二) 专项技术 1.基本技术 步型、步法、手型、手法、呼吸 2.养生气功 (1)易筋经 预备式 第一式:韦陀献杵一、二、三势 第四式:摘星换斗势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势 第六式:出爪亮翅势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势 第八式:三盘落地式 第九式:青龙探爪势 第十式:卧虎扑食势第 第十一式:打躬式 第十二式:掉尾势 收势 (2)五禽戏 预备势:起势调息 第一戏: 虎戏(虎举、虎扑) 第二戏: 鹿戏(鹿抵、鹿奔) 第三戏: 熊戏(熊运、熊晃) 第四戏: 猿戏(猿提、猿摘) 第五戏: 鸟戏(鸟伸、鸟飞) 收 势: 引气归元 (3)八段锦 预备式 第—式: 两手托天理三焦 第二式: 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三式: 调理脾胃需单举 第四式: 五劳七伤往后瞧 第五式: 摇头摆尾去心火 第六式: 两手攀足固肾腰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收势 (4)16式太极拳 起势 第一式:野马分鬃第二式:白鹤亮翅第三式:楼膝拗步 第四式:进步搬拦捶第五式:如封似闭第六式:单鞭 第七式:手挥琵琶第八式:倒卷肱 第九式:左右穿梭 第十式:海底针第十一式:闪通臂第十二式:云手 第十三式:揽雀尾第十四式:十字手 收势 3.功法功力 (1)桩功:浑元桩升降桩开合桩 (2)平衡:提膝平衡虚步平衡 (3)柔韧:体前屈转腰抡臂 (4)力量:半马步俯卧撑 三、素质 各种手型、步型、步法练习;坐功、站功、卧功练习;肩、腰、髋、腿的柔韧性练习;平衡性 练习。 四、课外体育活动 (一)早操:参加体育教学部组织的晨跑活动,达到每学期规定的次数。 (二)课外辅导:参加体育教学部组织的专项活动(养生功法)、其它兴趣活动及身体素质练 习,达到每学期规定的次数。 注:身体健康状况特殊者,持有校医院或三级甲等以上医院相关证明,经体育教学部确认并批准, 直接参加养生功法练习,规定次数不变。 五、教法建议 (一)突出重点,精讲多练 (二)养练结合,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质,及时调整练习负荷。 (三)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生理特点,制定出适应其发展和提高的教学计划。 (四)教学手段、方法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趣、活、灵、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理论讲解与技术分析多层面穿插结合、突出本课程的文化内涵。 (六)重方法、淡要求;多鼓励,少批评。 六、专项课教材内容与时数(见下表)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教材时数分配表
第七式: 攒拳怒目增气力 第八式: 背后七颠百病消 收势 (4)16式太极拳 起势 第一式:野马分鬃 第二式:白鹤亮翅 第三式:楼膝拗步 第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五式:如封似闭 第六式:单鞭 第七式:手挥琵琶 第八式:倒卷肱 第九式:左右穿梭 第十式:海底针 第十一式:闪通臂 第十二式:云手 第十三式:揽雀尾 第十四式:十字手 收势 3.功法功力 (1)桩功:浑元桩 升降桩 开合桩 (2)平衡:提膝平衡 虚步平衡 (3)柔韧:体前屈 转腰抡臂 (4)力量:半马步 俯卧撑 三、素质 各种手型、步型、步法练习;坐功、站功、卧功练习;肩、腰、髋、腿的柔韧性练习;平衡性 练习。 四、课外体育活动 (一) 早操:参加体育教学部组织的晨跑活动,达到每学期规定的次数。 (二) 课外辅导:参加体育教学部组织的专项活动(养生功法)、其它兴趣活动及身体素质练 习,达到每学期规定的次数。 注:身体健康状况特殊者,持有校医院或三级甲等以上医院相关证明,经体育教学部确认并批准, 直接参加养生功法练习,规定次数不变。 五、教法建议 (一)突出重点,精讲多练。 (二)养练结合,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质,及时调整练习负荷。 (三)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生理特点,制定出适应其发展和提高的教学计划。 (四)教学手段、方法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趣、活、灵、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理论讲解与技术分析多层面穿插结合、突出本课程的文化内涵。 (六)重方法、淡要求;多鼓励,少批评。 六、专项课教材内容与时数(见下表)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教材时数分配表
时数 部分 内容 五禽戏、易筋经 八段锦、16式太极孝 基础理论 理论 传统荞生理论 易筋经 15 专项 五禽戏 技术 八段锦 11 荞生太极拳 19 机 总计 36 七、考试内容、方法、评分标准 (一)理论(10%) 内容:1.基础理论(网络在线考试) 2.专项理论(网络在线考试) (理论考试范围根据各学期具体教学情况确定) (二)身体素质与机能(30%) 内容:1.800m(女)/1000m(男)、立定跳远(每一年度的第一学期) 2.50m、俯卧撑(男)、仰卧起坐(女)(每一年度的第二学期) “详见身体素质与机能评分标准” (三)发展能力(10%) 评分标准:对学生武德武礼、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进步幅度、通过 段位或已获的段位等级等方面的评定。 (四)功法技术(50%)见下表
七、考试内容、方法、评分标准 (一) 理论(10%) 内容:1.基础理论(网络在线考试) 2.专项理论(网络在线考试) (理论考试范围根据各学期具体教学情况确定) (二)身体素质与机能(30%) 内容:1. 800m(女)/1000m(男)、立定跳远(每一年度的第一学期) 2. 50m、俯卧撑(男)、仰卧起坐(女)(每一年度的第二学期) “详见身体素质与机能评分标准” (三)发展能力(10%) 评分标准:对学生武德武礼、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进步幅度、通过 段位或已获的段位等级等方面的评定。 (四)功法技术(50%)见下表
专项评价内容与评分标准 部分 易筋经、五禽戏部分 八段锦、养生太极拳 成绩\顶目 养生功法综合能力 养生功法 综合能力 易筋经 分数 五禽戏 功法功力发展能力 八段锦 养生太极豢|功法功力发展能力 9.59.5 9.5 9.5 90 9.0 9.0 9.0 9.0 8.5 5 8.5 80 8.0 8.0 8.0 8.0 7.5 7.5 通段教学活 7.5 7.5 70 7.0 7.0 7.0 7.0 6.5 6.5 6.5 通段教学活动 6.0 6.0 6.0 5.5 5.5 5.5 5.5 5.0 5.0 5.0 40 4.0 4.0 4.0 4.0 3.0 3.0 3.0 3.0 百分比%30 10 30 10 专项评分方法、要求与教学进度 易筋经、五禽戏部分 专项评分方法、要求 (一)易筋经、五禽戏功法套路 组织形式:根据养生功发套路要求,单人或多人独立完成整套套路演练。 考评方法:根据学生对养生功法套路完成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动作姿势、方法、劲力、呼吸、 意识掌握程度的评定(十分制)。 (二)功法功力(基本组合) 组织形式:学生两人一组,将所学的基本功法、功力以动作组合的形式进行演练。 考评方法:根据功力功法的特点,对步型、桩法、柔韧等素质、技术的组合并结合吐纳、精 神、意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定(等级制) 、八段锦、易筋经部分教学进度 学时 专项内容与要求 体能内容与要求 1.介绍本校体育教学情况、体育设施、校规及|1.身体素质 体育课的要求 柔韧练习(压肩) 2.介绍本学期专项所学内容 教学重点
专项评价内容与评分标准 专项评分方法、要求与教学进度 易筋经、五禽戏部分 一、专项评分方法、要求 (一)易筋经、五禽戏功法套路 组织形式:根据养生功发套路要求,单人或多人独立完成整套套路演练。 考评方法:根据学生对养生功法套路完成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动作姿势、方法、劲力、呼吸、 意识掌握程度的评定(十分制)。 (二)功法功力(基本组合) 组织形式:学生两人一组,将所学的基本功法、功力以动作组合的形式进行演练。 考评方法:根据功力功法的特点,对步型、桩法、柔韧等素质、技术的组合并结合吐纳、精 神、意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定(等级制)。 二、八段锦、易筋经部分教学进度 学时 专项内容与要求 体能内容与要求 1-2 1.介绍本校体育教学情况、体育设施、校规及 体育课的要求 2.介绍本学期专项所学内容 1.身体素质 柔韧练习(压肩) 教学重点:
3.武德、武术礼仪教育,高校武术《段位制》1.发展肩部的柔韧性 实施与开展 4.介绍易筋经的发展、特点、价值。 5.学习易筋经的基本技术:手型、步型 6.学习易筋经套路:预备式 第一-三式:韦陀献杵一 第四式:摘星换斗势 教学重点: 1.了解易筋经功法的运动特点、掌握基本技术 2.了解相关穴位的大体位置 1.复习已学内容 1.身体素质 2学习易筋经套路: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势中长跑(变速跑、耐力跑) 第六式:出爪亮翅势 教学重点 3.功法功力练习:转腰抡臂 1.通过辅助性的练习手段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中长跑的运动技术 1.体会腰部运转的方法 1.复习已学内容 1.身体素质 56|2.学习易筋经套路:第七式:九鬼拔马刀势柔韧性练习(体前屈) 第八式:三盘落地式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肩部的扩展和腰部转动的配合 1.发展腰腿的柔韧性 1.复习已学内容 1.身体素质 2.学习易筋经套路:第九式:青龙探爪势 中长跑(计时跑) 7-8 第十式:卧虎扑食势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体会途中跑的技术与呼吸的 重心稳固,体会发力的顺序 节奏 1.复习已学内容 1.身体素质 2.学习易筋经套路:第十一式:打躬式 力量素质练习(俯背起) 第十二式:掉尾势 教学重点 收势 1.发展腰部的力量和柔韧性 教学重点 1.体会脊柱运动的顺序 112|1.复习易筋经功法整套动作 1.身体素质 教学重点 中长跑(800m/1000m计时跑) 1.熟练套路,提高动作规格 教学重点
3.武德、武术礼仪教育,高校武术《段位制》 实施与开展 4.介绍易筋经的发展、特点、价值。 5.学习易筋经的基本技术:手型、步型 6.学习易筋经套路:预备式 第一-三式:韦陀献杵一、二、三势 第四式:摘星换斗势 教学重点: 1.了解易筋经功法的运动特点、掌握基本技术 2.了解相关穴位的大体位置 1.发展肩部的柔韧性 3-4 1.复习已学内容 2.学习易筋经套路: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势 第六式:出爪亮翅势 3.功法功力练习:转腰抡臂 教学重点: 1.体会腰部运转的方法 1.身体素质: 中长跑(变速跑、耐力跑) 教学重点: 1.通过辅助性的练习手段 初步掌握中长跑的运动技术 5-6 1.复习已学内容 2.学习易筋经套路:第七式:九鬼拔马刀势 第八式:三盘落地式 教学重点:1.肩部的扩展和腰部转动的配合 1.身体素质: 柔韧性练习(体前屈) 教学重点: 1.发展腰腿的柔韧性 7-8 1.复习已学内容 2.学习易筋经套路:第九式:青龙探爪势 第十式:卧虎扑食势 教学重点: 1. 重心稳固,体会发力的顺序 1.身体素质: 中长跑(计时跑) 教学重点: 1.体会途中跑的技术与呼吸的 节奏 9-10 1.复习已学内容 2.学习易筋经套路:第十一式:打躬式 第十二式:掉尾势 收势 教学重点: 1. 体会脊柱运动的顺序 1.身体素质: 力量素质练习(俯背起) 教学重点: 1.发展腰部的力量和柔韧性 11-12 1.复习易筋经功法整套动作 教学重点: 1.熟练套路,提高动作规格 1.身体素质: 中长跑(800m/1000m计时跑) 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