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与完善是体育教育的基本使命。体育课程是实现体育目标的 基本途径。长期以来在对体育教育工作实践与探索的同时,我们更明确了体育教育 的重心应切实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上,为国家培养体格强健 的建设人才。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是在2002年我校体育教学部武术课程的教师们 共同努力下,“学生为本、健康第一、传承国粹”基础上,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通过借鉴《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段位内容和 晋段形式,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构建岀适合高校武术教学的课程 教材内容和分类框架。使高校武术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拓展成多类型、多拳种、多层 次的具有 三段由浅入深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重点突出“崇尚武德” “打练结合”、“健身养生”、“教学通段”的教学新理念,尤其是强调课程内容 与形式应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而变更,扩展了高校武术教学功能。 经过八年多来的探索与实践,实验证明本课程可操作性强,学生学习兴趣浓, 且易掌握,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同时发挥了教师的主导 作用和技术特长,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在学生心中树立了爱国主义精神 本课程的改革,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的高度重视,在2004、2005 连续两年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院研究院课题立项,2005年获得了上海市教学 成果三等奖、2006年复旦大学精品课程,2007年获复旦大学第一届教学贡献奖, 2008年获上海市高校《中国武术段位制》教学活动贡献奖,2008年成为上海市重 点建设课程,2010年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本课程教学大纲再次修订后,在课程设置、教材內容的选择、评价指标的选定 及评分方法等方面更体现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大纲努力做到以学生为 主体,加大学生选择项目的自由度,充分考虑学生健康的需求、个性发展的需求, 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与机能提高的需求,做到技术教学和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培养
历史沿革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与完善是体育教育的基本使命。体育课程是实现体育目标的 基本途径。长期以来在对体育教育工作实践与探索的同时,我们更明确了体育教育 的重心应切实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上,为国家培养体格强健 的建设人才。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是在 2002 年我校体育教学部武术课程的教师们 共同努力下,“学生为本、健康第一、传承国粹”基础上,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通过借鉴《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段位内容和 晋段形式,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构建出适合高校武术教学的课程 教材内容和分类框架。使高校武术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拓展成多类型、多拳种、多层 次的具有一、二、三段由浅入深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重点突出“崇尚武德”、 “打练结合”、“健身养生”、“教学通段”的教学新理念,尤其是强调课程内容 与形式应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而变更,扩展了高校武术教学功能。 经过八年多来的探索与实践,实验证明本课程可操作性强,学生学习兴趣浓, 且易掌握,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同时发挥了教师的主导 作用和技术特长,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在学生心中树立了爱国主义精神。 本课程的改革,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的高度重视,在 2004、2005 连续两年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院研究院课题立项,2005 年获得了上海市教学 成果三等奖、2006 年复旦大学精品课程,2007 年获复旦大学第一届教学贡献奖, 2008 年获上海市高校《中国武术段位制》教学活动贡献奖,2008 年成为上海市重 点建设课程,2010 年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本课程教学大纲再次修订后,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的选择、评价指标的选定 及评分方法等方面更体现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大纲努力做到以学生为 主体,加大学生选择项目的自由度,充分考虑学生健康的需求、个性发展的需求, 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与机能提高的需求,做到技术教学和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培养
相结合、理论知识传授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专项考核 与教学“通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结合。 本次教学大纲的修订完成,不仅是展开高校武术教学的依据,也是高校体育教 育发展的一个起点。作为部委直属院校,我们有责任作有益的探索。高校武术《段 位制》课程教学模式更能体现时代性与发展性,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尤其是传承 国粹,弘扬民族精神,建立爱国主乂教育,树立终身锻炼理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 本课程2008年被上海市武术协会、上海市高校《中国武术段位制》初段位评 审委员会授予“《中国武术段位制》复旦大学考评点”单位,2009年被授予国家 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授予“《中国武术段位制》 教学实验学校”单位。 上海市高校《中国武术段位制》初段位 ⑦⑦ 复旦大学考评点 上海市高校《中国武术 编号:200909006 中国武术段位制 教学实验学校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OO九年六月
相结合、理论知识传授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专项考核 与教学“通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结合。 本次教学大纲的修订完成,不仅是展开高校武术教学的依据,也是高校体育教 育发展的一个起点。作为部委直属院校,我们有责任作有益的探索。高校武术《段 位制》课程教学模式更能体现时代性与发展性,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尤其是传承 国粹,弘扬民族精神,建立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终身锻炼理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 本课程 2008 年被上海市武术协会、上海市高校《中国武术段位制》初段位评 审委员会授予“《中国武术段位制》复旦大学考评点”单位,2009 年被授予国家 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授予 “《中国武术段位制》 教学实验学校”单位
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是以大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科 学、唯物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宣传武术的武德武礼,传授武术技术技能, 让学生在学习锻炼中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综合素养,从属复 旦大学公共必修课程。 2.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是把传承国粹、发展身体、爱国主义教 育、生活与劳动技能教育、心智开发等寓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学课 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主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的目标是指通过传授中华武术的技法与健身 养生的传统体育功法的教学实践,达到慬国粹、强健体、爱祖国的预期效 果,是高校武术课程的宗旨和归宿。考虑到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课 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 确定的,发展目标是针对少数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 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 1.基本目标 (1)培养习武兴趣,能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逐步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 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 定的体育欣赏能力。 (2)学习两项以上武术套路或功法功法;能自主、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 掌握常见的运动创伤处理方法。 (3)较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能够在教师指导下提高运动能 力;较好地掌握一、二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武术学习目标,通过武术教学及段位通段教学活 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 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克服各种困难。 (5)崇尚武德,具备良好的风尚和礼仪;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正确处理竞 争与合作关系。 2.发展性目标 (1)形成良好的武术锻炼习惯;能独立制定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 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熟练掌握武术运动技术水平,能积极参加武术段位通段教学活动
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1.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是以大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科 学、唯物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宣传武术的武德武礼,传授武术技术技能, 让学生在学习锻炼中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综合素养,从属复 旦大学公共必修课程。 2.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是把传承国粹、发展身体、爱国主义教 育、生活与劳动技能教育、心智开发等寓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学课 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主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的目标是指通过传授中华武术的技法与健身 养生的传统体育功法的教学实践,达到懂国粹、强健体、爱祖国的预期效 果,是高校武术课程的宗旨和归宿。考虑到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课 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 确定的,发展目标是针对少数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 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 1. 基本目标 (1)培养习武兴趣,能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逐步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 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 定的体育欣赏能力。 (2)学习两项以上武术套路或功法功法;能自主、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 掌握常见的运动创伤处理方法。 (3)较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能够在教师指导下提高运动能 力;较好地掌握一、二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武术学习目标,通过武术教学及段位通段教学活 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 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克服各种困难。 (5)崇尚武德,具备良好的风尚和礼仪;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正确处理竞 争与合作关系。 2. 发展性目标 (1)形成良好的武术锻炼习惯;能独立制定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 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熟练掌握武术运动技术水平,能积极参加武术段位通段教学活动
(3)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熟练掌握 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发展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提高自己的运动 能力,使身体更强健。 (5)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情景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能够主动关 心、积极参与社区体育和健康事务
(3)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熟练掌握 一、二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发展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提高自己的运动 能力,使身体更强健。 (5)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情景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能够主动关 心、积极参与社区体育和健康事务
课程的设置 (一)根据我校课程设置规定,本科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学期1学 分,每周2学时,以18周计算为36学时。4学期共计144学时。 (二)对三、四年级及研究生开设武术选修课,每学期1学分,每周2学时,共 36学时。 (三)暑期短学期开设部分项目选修课,每学期1学分,每周3次课,每次2-3 学时,共4-5周,计36学时。 (四)校运动队一、二年级运动员的专项训陈练纳入必修体育课程之中,每学期 学分,共计4学分。三、四年级运动员的专项训练纳入《运动训练》选修课程。 (五)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 以指导康复、保健、养生为主的中国传统养生课程。每学期1学分,每周2学时, 共36学时。 (六)根据我校的场地条件、师资力量及选课方法,共开设下列项目(见课程 项目、课程部分及授课对象性别表)。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项目、课程部分及授课对象性别表 序号 项目 果程部分 授课对象性别 长拳二段 长拳三段 器械类 剑术三段 男、女 23456 太极类 十六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 相 木兰扇 攻防技能类 防身术 防卫术男、女 7[中国传统养生|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 8高年级太极类 四式太极拳
课程的设置 (一)根据我校课程设置规定,本科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学期 1 学 分,每周 2 学时,以 18 周计算为 36 学时。4 学期共计 144 学时。 (二)对三、四年级及研究生开设武术选修课,每学期 1 学分,每周 2 学时,共 36 学时。 (三)暑期短学期开设部分项目选修课,每学期 1 学分,每周 3 次课,每次 2-3 学时,共 4-5 周,计 36 学时。 (四)校运动队一、二年级运动员的专项训练纳入必修体育课程之中,每学期1 学分,共计 4 学分。三、四年级运动员的专项训练纳入《运动训练》选修课程。 (五)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 以指导康复、保健、养生为主的中国传统养生课程。每学期 1 学分,每周 2 学时, 共 36 学时。 (六)根据我校的场地条件、师资力量及选课方法,共开设下列项目(见课程 项目、课程部分及授课对象性别表)。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项目、课程部分及授课对象性别表 序号 项目 课程部分 授课对象性别 1 拳术类 长拳二段 长拳三段 男、女 2 器械类 剑术二段 剑术三段 男、女 3 太极类 十六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 男、女 4 传统类 精编劲扇 短棍 男、女 5 木兰拳类 木兰拳 木兰扇 女 6 攻防技能类 防身术 防卫术 男、女 7 中国传统养生 八段锦、易筋经 五禽戏、六字诀 男、女 8 高年级太极类 二十四式太极拳 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