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外校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onyy 、语言文字运用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远眺(tido)可汗(h6n)早籼(shan)负荷(he) B.苍穹(qi6ng)中枢(shu)目眩(xudn)烧灼(zhu) C.矫健(jdo)饥馑(jn)田埂(gng)傀儡(ni) D.分蘖(nie)觊觎(yu) 粗糙(cao) 悲恸(tong)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志愿不过是记忆的奴隶,总是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像未熟的果子密布树梢,一朝 红烂就会离去枝条 B.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C.甘地被刺的消息有如春风野火,迅速传遍了印度 D.恰恰在知识这个生产要素上,发达国家占据着不容置喙的优势。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后天神童》这本书没有单纯、机械地讲解这些教育理论,而是作者以自述的方式,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小故事,让读者在趣味中得到启发。 B.老鲍的晚年堪比他书生意气的时代,依然充满活力,平素不仅参加棋牌活动,还参 加了节日工会组织的各项竞技比赛。 在商场办画廊,对于我来说还是“大姑娘坐花轿一一头一回”,不能不使我难以抑制 心头的兴奋、紧张。 D.一片新生的松林围着一间护林人小屋,它们就坐落在美丽的金鸡山南坡。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墩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 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A.①③②④⑤ B.⑤①②③④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共8页,第1页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共 8 页,第1页 广外外校 2008---200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 onyy 一、语言文字运用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远眺.(tiào) 可汗.(hán) 早籼.(shān) 负荷.(hè) B.苍穹.(qióng) 中枢.(shū) 目眩.(xuán) 烧灼.(zhuó) C.矫.健(jiǎo) 饥馑.(jǐn) 田埂.(gěng) 傀儡.(něi) D.分蘖.(niè) 觊觎.(yú) 粗糙.(cāo) 悲恸.(tòng)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志愿不过是记忆的奴隶,总是有始无终,虎头蛇尾 ....,像未熟的果子密布树梢,一朝 红烂就会离去枝条。 B.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 ....,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C.甘地被刺的消息有如春风野火 ....,迅速传遍了印度。 D.恰恰在知识这个生产要素上,发达国家占据着不容置喙 ....的优势。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 分) A.《后天神童》这本书没有单纯、机械地讲解这些教育理论,而是作者以自述的方式,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小故事,让读者在趣味中得到启发。 B.老鲍的晚年堪比他书生意气的时代,依然充满活力,平素不仅参加棋牌活动,还参 加了节日工会组织的各项竞技比赛。 C.在商场办画廊,对于我来说还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不能不使我难以抑制 心头的兴奋、紧张。 D.一片新生的松林围着一间护林人小屋,它们就坐落在美丽的金鸡山南坡。 4.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墩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 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A.①③②④⑤ B.⑤①②③④
C.②④③⑤① D.①⑤②④③ 古诗文阅读7小题,共3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日:“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日 鲰生说我日: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 王乎?”沛公默然,日:“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 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 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 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岀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 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 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 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 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共8页,第2页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共 8 页,第2页 C.②④③⑤① D.①⑤②④③ 二、古诗文阅读 7 小题,共 3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 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 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 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 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 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 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 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 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
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亡去不义 亡:逃跑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拼力厮杀 C.秦时与臣游, 游:交游 D.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造册 6.下面加点字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臣为韩王送沛公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孰与君少长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所以遣将守关者…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沛公“普于应变”和项羽“优柔寡断”的一组是(3分) A.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B.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项王默然不应 C.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D.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②项王默然不应 8.下列对选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为项伯的侠义所感动,于是就与他结拜为兄弟,并结成儿女亲家。 B.项羽为人善良,宽容大度,所以不计前嫌,接受刘邦道歉,与之和解。 C.范增老谋深算,深知刘邦有称王的野心,所以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 项伯为人仗义,主持公道,所以他在项庄舞剑时挺身而出,保护刘邦 9.翻译上面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3分) 谷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答 (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4分)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共8页,第3页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共 8 页,第3页 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亡.去不义 亡:逃跑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拼力厮杀 C.秦时与臣游., 游:交游 D.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造册 6.下面加点字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臣为.韩王送沛公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孰与.君少长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所以..遣将守关者……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倶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沛公“善于应变”和项羽“优柔寡断”的一组是(3 分) A.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B.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项王默然不应 C.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D.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②项王默然不应 8.下列对选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沛公为项伯的侠义所感动,于是就与他结拜为兄弟,并结成儿女亲家。 B.项羽为人善良,宽容大度,所以不计前嫌,接受刘邦道歉,与之和解。 C.范增老谋深算,深知刘邦有称王的野心,所以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 D.项伯为人仗义,主持公道,所以他在项庄舞剑时挺身而出,保护刘邦。 9.翻译上面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10 分)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3 分) 答: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 分) 答: (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4 分)
谷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 整。(2分)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5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 表》) 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仆诚以著此书 ,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 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报任安书》) (4)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 、论述类文本阅读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一书中对美感经验特征的概括,实际上是通过自己的消化和理 解,把产生于西方本世纪初的理论,包括克罗齐的“直觉”说,布洛的“心理距离”说,里 普斯的“移情”说,谷鲁斯的“内模仿”说,黑格尔的“个性返照″说和中国古代的诗论等, 进行了综合和概括,在综合和概括中渗透了自己的审美的经验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共8页,第4页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共 8 页,第4页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 整。(2 分)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5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 分) (1)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 表》) (2) , ;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仆诚以著此书, , ,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 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报任安书》) (4)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3 小题,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一书中对美感经验特征的概括,实际上是通过自己的消化和理 解,把产生于西方本世纪初的理论,包括克罗齐的“直觉”说,布洛的“心理距离”说,里 普斯的“移情”说,谷鲁斯的“内模仿”说,黑格尔的“个性返照”说和中国古代的诗论等, 进行了综合和概括,在综合和概括中渗透了自己的审美的经验
如果说30年代的“京派”朱光潜是在书斋里完成他的心理学美学的建设的话,那么30 年代的“海派”作家胡风则是在革命的文艺实践中创立了他的独特的文艺创作心理美学。胡 风在当时对两种倾向不满,一种是对周作人、林语堂的脱离现实的“兴趣主义″和“性灵主 义”不满,认为这是与时代精神相背离的;种是对“左联″内部从苏联引进的所谓“辩证 唯物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及其后在“左联”作家队伍中产生的“公式主义”、“客观主义”不 满,在这既反右又反“左”的斗争中,他从自身和同行的创作实践出发,领悟并创构了一个 理论,这就是后来给他带来无穷灾难的“主观战斗精神”论。胡风是主张现实主义的,是赞 同反映论的,但他深深感到文学创作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模仿,要靠作家“主观精神"的投入。 胡风创作心理美学的基本观念是:“真正艺术上的认识境界只有认识的主体(作者自己)用整 个精神活动和对象物发生交涉时候才能达到”(《为初执笔者的创作谈》1935)。这个“交涉 过程决定创作的成败,而所谓“交涉”,也就是主体发挥自己的全部的心理功能,对创作客 体进行体验、渗透、选择,形成互相交融的类似化学的“化合反应"。胡风似乎是完全从自 己的创作实践的体会中来讲他的道理的,并没有多少学理上的依据。胡风还受阿托尔斯泰 的启发提出了—一个创作主客体“相克相生”的非理论化的观点,阿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写 作的过程,就是克服的过程。你克服着材料,也克服着你本身。”胡风引申说:“这指的是创 造过程中创造主体(作家本身)和创造对象(材料)的相克相生的斗争;主体克服(深入、提高) 对象,对象也克服(扩大、纠正)主体,这就是现实主义底最基本的精神。”正是主观精神深 入和提高了创作的对象,而创作对象也反过来扩大、纠正主观精神,这样艺术家和自己的艺 术同步成长。胡风的这种缺乏学术背景的创作美学理论,它的学理性不像朱光潜那么强,尽 管它更生动、活泼一些,可也更令人生疑。值得指岀的是他的理论早在1949年以前就曾被 一些学者批评为“唯心主义”,到建国以后他的“主观战斗精神”论就被指为反对深入生活 的“反革命”理论了。但若从今天的观点来看,胡风的理论也许更切合实际,同样包含真理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共8页,第5页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共 8 页,第5页 如果说30年代的“京派”朱光潜是在书斋里完成他的心理学美学的建设的话,那么30 年代的“海派”作家胡风则是在革命的文艺实践中创立了他的独特的文艺创作心理美学。胡 风在当时对两种倾向不满,一种是对周作人、林语堂的脱离现实的“兴趣主义”和“性灵主 义”不满,认为这是与时代精神相背离的;一种是对“左联”内部从苏联引进的所谓“辩证 唯物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及其后在“左联”作家队伍中产生的“公式主义”、“客观主义”不 满,在这既反右又反“左”的斗争中,他从自身和同行的创作实践出发,领悟并创构了一个 理论,这就是后来给他带来无穷灾难的“主观战斗精神”论。胡风是主张现实主义的,是赞 同反映论的,但他深深感到文学创作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模仿,要靠作家“主观精神”的投入。 胡风创作心理美学的基本观念是:“真正艺术上的认识境界只有认识的主体(作者自己)用整 个精神活动和对象物发生交涉时候才能达到”(《为初执笔者的创作谈》1935)。这个“交涉” 过程决定创作的成败,而所谓“交涉”,也就是主体发挥自己的全部的心理功能,对创作客 体进行体验、渗透、选择,形成互相交融的类似化学的“化合反应”。胡风似乎是完全从自 己的创作实践的体会中来讲他的道理的,并没有多少学理上的依据。胡风还受阿·托尔斯泰 的启发提出了一个创作主客体“相克相生”的非理论化的观点,阿·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写 作的过程,就是克服的过程。你克服着材料,也克服着你本身。”胡风引申说:“这指的是创 造过程中创造主体(作家本身)和创造对象(材料)的相克相生的斗争;主体克服(深入、提高) 对象,对象也克服(扩大、纠正)主体,这就是现实主义底最基本的精神。”正是主观精神深 入和提高了创作的对象,而创作对象也反过来扩大、纠正主观精神,这样艺术家和自己的艺 术同步成长。胡风的这种缺乏学术背景的创作美学理论,它的学理性不像朱光潜那么强,尽 管它更生动、活泼一些,可也更令人生疑。值得指出的是他的理论早在1949年以前就曾被 一些学者批评为“唯心主义”,到建国以后他的“主观战斗精神”论就被指为反对深入生活 的“反革命”理论了。但若从今天的观点来看,胡风的理论也许更切合实际,同样包含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