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 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 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荼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 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 丝路。 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 重要角色。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鸟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 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 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 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 “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 道”又称“吐蕃道”。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汘国贵族享用,还 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 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過,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这一时 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 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 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 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 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 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 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 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 丝路。 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 重要角色。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 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 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 439 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 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 “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 道”又称“吐蕃道”。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 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 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这一时 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 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 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 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 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 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在西 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 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胡葱、胡萝卜、大蒜、菠莱、芫荽、苜蓿,都是汉 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 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 尚。在唐朝著名的十部乐中,西域音乐就占五部。到了宋朝,中国的荼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 到西方,西方的乳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元朝时, 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 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 一体。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 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 民。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 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节选自2017年3月8日人民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座 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 B.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对沿路各民族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各民族交流融合方 面也起到了联结纽带作用。 C.游牧民族和汉族共同开拓了丝绸之路,无数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 草原丝路。 D.为了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早起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丝 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因为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 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享用外,还 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 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在西 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 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胡葱、胡萝卜、大蒜、菠菜、芫荽、苜蓿,都是汉 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 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 尚。在唐朝著名的十部乐中,西域音乐就占五部。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 到西方,西方的乳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元朝时, 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 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 一体。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 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 民。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 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节选自 2017 年 3 月 8 日人民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座 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 B.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对沿路各民族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各民族交流融合方 面也起到了联结纽带作用。 C. 游牧民族和汉族共同开拓了丝绸之路,无数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 草原丝路。 D. 为了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早起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丝 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因为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 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 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享用外,还 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
C.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后世并非总是畅通无阻,它既遇到过衰败和阻遏,也曾经经历过 再度的繁荣和兴盛。 D.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沿途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挥主要作用 的还是中原王朝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理,就是为了保障丝绸 之路的畅通 B.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限于物质方 面,还有文化和思想。 C.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 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 D.“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还将架起 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 【答案】1.D2.B3.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 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项,“为了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开通草原丝路……”有误,选项强 加因果,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 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段说的是 “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知,因草原古道的开通,促进了交流,但并不一定是为了交流才开 通古道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 容的理解和辨析。C项,“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 供本国贵族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有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再看回纥,其与唐 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可见 文中只说回纥是这样,选项把范围扩大到“控制草原道的游牧民族”,错误
C. 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后世并非总是畅通无阻,它既遇到过衰败和阻遏,也曾经经历过 再度的繁荣和兴盛。 D. 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沿途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挥主要作用 的还是中原王朝。 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理,就是为了保障丝绸 之路的畅通。 B. 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限于物质方 面,还有文化和思想。 C. 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 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 D. “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还将架起 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 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 项,“为了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开通草原丝路……”有误,选项强 加因果,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 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段说的是 “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知,因草原古道的开通,促进了交流,但并不一定是为了交流才开 通古道。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 容的理解和辨析。C 项,“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 供本国贵族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有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再看回纥,其与唐 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可见 文中只说回纥是这样,选项把范围扩大到“控制草原道的游牧民族”,错误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 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 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 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 就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错误,从文中来看,第四段说“汉、唐、元、明各朝代为 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 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可见更多的是为了“经营西域”。C项,“它使诸多民族相互 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在这个多元 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由此可知,在形成统一体过 程中丝绸之路只是因素之一。D项,“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错误,文章最后 段说“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文中说的是“进一步”,并非是 “将”,第一段已经说了“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木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一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 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 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 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 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 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 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 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 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 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 项, “就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错误,从文中来看,第四段说“汉、唐、元、明各朝代为 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 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可见更多的是为了“经营西域”。C 项,“它使诸多民族相互 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在这个多元一 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由此可知,在形成统一体过 程中丝绸之路只是因素之一。D 项,“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错误,文章最后一 段说“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文中说的是“进一步”,并非是 “将”,第一段已经说了“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木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 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 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 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 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 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 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
晴,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 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 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 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 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 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 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 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 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中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 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 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 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 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 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 12 月 13 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 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 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 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 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 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 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 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 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 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 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