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尚不足以破坏重商主义思想的根本一致性。早期的重商主义倾向于把国民财 富等同于金属货币,实际上是把货币与资本等同起来,并主张限制出口,以阻止 货币流向国外;后期和更加成熟的重商主义者主要是试图分析贸易条件,以便能 够确保国际收支的盈余和货币的净流入 虽然被普遍公认的大部分重商主义文献在17世纪20年代至18世纪中叶出现 在英国,其代表人物如托马斯·孟( Thomas mun,1571-1641)和爱德华·米塞尔 登( Edward miselden)等,而詹姆斯·斯图亚特( James steuart,1712-1780)的 《政治经济学原理》通常被认为是重商主义者的最后著作。虽然大多数重商主义 者是生意人、贸易商或政府官员,他们就诸如贸易、储运、关税与产业保护的经 济效应等实践问题发表见解,其主要问题是有关如何获得国家财富与权力问题(参 见马格努松1993,中译本2001),但是对经济政策实践的争论并不能掩盖重商主 义作为商业资本主义经济学说的思想光芒,特别是在货币理论的发展上。 重农主义: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 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重农学派在鼎盛时期以“经济学家ˆ称谓。其成员之一杜邦·德·奈穆尔于1767年 编辑出版了一本题名为《菲西奥克拉特,或最有利于人类的管理的自然体系》的 魁奈(弗朗索瓦魁奈法国重农主义代表人)著作选集,首次提出了源于希腊文“‘自 然”和“统治”两字的合辞作为他们理论体系的名称。但在当时,这个新名称没有得 到通用。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依据他们“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 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把他们称为“农业体系”,汉语则意译 为“重农学派
6 越,尚不足以破坏重商主义思想的根本一致性。早期的重商主义倾向于把国民财 富等同于金属货币,实际上是把货币与资本等同起来,并主张限制出口,以阻止 货币流向国外;后期和更加成熟的重商主义者主要是试图分析贸易条件,以便能 够确保国际收支的盈余和货币的净流入。 虽然被普遍公认的大部分重商主义文献在 17 世纪20 年代至18 世纪中叶出现 在英国,其代表人物如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1641)和爱德华·米塞尔 登(Edward Miselden)等,而詹姆斯·斯图亚特(James Steuart,1712-1780)的 《政治经济学原理》通常被认为是重商主义者的最后著作。虽然大多数重商主义 者是生意人、贸易商或政府官员,他们就诸如贸易、储运、关税与产业保护的经 济效应等实践问题发表见解,其主要问题是有关如何获得国家财富与权力问题(参 见马格努松 1993,中译本 2001),但是对经济政策实践的争论并不能掩盖重商主 义作为商业资本主义经济学说的思想光芒,特别是在货币理论的发展上。 重农主义: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 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重农学派在鼎盛时期以“经济学家”称谓。其成员之一杜邦·德·奈穆尔于 1767 年 编辑出版了一本题名为《菲西奥克拉特,或最有利于人类的管理的自然体系》的 魁奈(弗朗索瓦.魁奈 法国重农主义代表人)著作选集,首次提出了源于希腊文“自 然”和“统治”两字的合辞作为他们理论体系的名称。但在当时,这个新名称没有得 到通用。斯密在 1776 年发表的《国富论》中,依据他们“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 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把他们称为“农业体系”,汉语则意译 为“重农学派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有人曾认为古尔奈也是创始人之一,但古 尔奈除了经济自由放任的主张外,并没有树立任何重农学派的主要论点。魁奈无 疑地首创了重农主义所有的理论。他的代表作《经济表》,就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 面总结。 "纯产品”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他们的全部体系都围绕着这 学说而展开;一切政策也以之为基础。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 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所以财富的生产意味着物质的创造和其量的增加。在 各经济部门中,他们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 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 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 场的时、地,二者都是不生产的。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 产品"。"单一地租税”在"纯产品"的基础上,重农学派提出了废除其他赋税只征收 种单一地租税的主张。他们认为"纯产品"是赋税唯一可能的来源。"纯产品"归结为 地租,于是地租就是唯一能负税的收入。在复合税制下,赋税的负担即使不直接 加在地租上,也会通过转嫁间接地归于地主。因此不如直截了当地取消一切杂税, 改而征收单一地租税。由于简化租制会减少征收费用,这种改革实际上减轻了地 主的负担 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学说第一次确认在人类社会存在着客观规律,从而为政 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客观规律的任务。这一认识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创 立了把社会经济看作是一个可以测定的制度的概念。这概念意味着社会经济受着 定客观规律的制约;经济范畴间存在着相互的内在联系;事物的发展具有理论 上的可预测性。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和政策就是建立在这一概念
7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有人曾认为古尔奈也是创始人之一,但古 尔奈除了经济自由放任的主张外,并没有树立任何重农学派的主要论点。魁奈无 疑地首创了重农主义所有的理论。他的代表作《经济表》,就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 面总结。 "纯产品"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他们的全部体系都围绕着这 一学说而展开;一切政策也以之为基础。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 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所以财富的生产意味着物质的创造和其量的增加。在 各经济部门中,他们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 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 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 场的时、地,二者都是不生产的。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 产品"。"单一地租税" 在"纯产品"的基础上,重农学派提出了废除其他赋税只征收一 种单一地租税的主张。他们认为"纯产品"是赋税唯一可能的来源。"纯产品"归结为 地租,于是地租就是唯一能负税的收入。在复合税制下,赋税的负担即使不直接 加在地租上,也会通过转嫁间接地归于地主。因此不如直截了当地取消一切杂税, 改而征收单一地租税。由于简化租制会减少征收费用,这种改革实际上减轻了地 主的负担。 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学说第一次确认在人类社会存在着客观规律,从而为政 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客观规律的任务。这一认识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创 立了把社会经济看作是一个可以测定的制度的概念。这概念意味着社会经济受着 一定客观规律的制约;经济范畴间存在着相互的内在联系;事物的发展具有理论 上的可预测性。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和政策就是建立在这一概念
上的。但由于他们的阶级局限性,重农主义者既把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看做永恒的 规律,又把社会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的规律看成同样支配着一切社会形式的抽象 规律。 二、新古典的“完美”价格机制 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是在重商主义衰落之后,作为欧洲国家的新兴的产业 资产阶级意识,而继起的统治经济思想。经济自由主义是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基础。 古典经济学成为欧洲国家的统治经济思想的时期也是经济自由主义几乎没有受到 挑战的黄金时代 新古典经济学派:这种经济学从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出发,否认了市场经济 中发生以生产过剩和失业为特征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他们认为,只要让市场机 制正常发生作用,供求就会自发实现平衡,不会发生严重的生产过剩,只要工人 不提出过高的工资要求,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这时的失业或者是劳动力市场上 由于难以克服的短暂因素引起的摩擦失业,或者是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 而引起的自愿失业。这两种失业与充分就业并不矛盾。在新古典经济学看来,市 场经济是一部自发正常地运行的机器,无需干预。(“市场是双无形的手” 亚当·斯密)因此,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决策的资源配置,即今 天所说的微观经济学,并没有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宏观经济学 萨伊的分配理论以生产理论为基础。萨伊认为,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 用。物质产品和劳务都能带来效用。他认为,生产的三要素是土地、劳动和资本。 在此基础上,萨伊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这就是说,参加生产的土地、劳
8 上的。但由于他们的阶级局限性,重农主义者既把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看做永恒的 规律,又把社会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的规律看成同样支配着一切社会形式的抽象 规律。 二、新古典的“完美”价格机制 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是在重商主义衰落之后,作为欧洲国家的新兴的产业 资产阶级意识,而继起的统治经济思想。经济自由主义是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基础。 古典经济学成为欧洲国家的统治经济思想的时期也是经济自由主义几乎没有受到 挑战的黄金时代。 新古典经济学派:这种经济学从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出发,否认了市场经济 中发生以生产过剩和失业为特征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他们认为,只要让市场机 制正常发生作用,供求就会自发实现平衡,不会发生严重的生产过剩,只要工人 不提出过高的工资要求,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这时的失业或者是劳动力市场上 由于难以克服的短暂因素引起的摩擦失业,或者是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 而引起的自愿失业。这两种失业与充分就业并不矛盾。在新古典经济学看来,市 场经济是一部自发正常地运行的机器,无需干预。(“市场是双无形的手”—— 亚当·斯密)因此,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决策的资源配置,即今 天所说的微观经济学,并没有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宏观经济学。 萨伊的分配理论以生产理论为基础。萨伊认为,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 用。物质产品和劳务都能带来效用。他认为,生产的三要素是土地、劳动和资本。 在此基础上,萨伊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这就是说,参加生产的土地、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