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 有效不应期 复极过程中,当膜电位恢复到-50~-60mV时,细胞才对 刺激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从0相除极开始到此之前的一段 时间即为有效不应期(ERP),它反映了快钠通道恢复有效开 放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动作电位时程 从0相除极开始,到3相复极完毕的时间为动作电位时程 (APD)。 相对不应期 指从有效不应期结束,到3相复极完毕的时间
抗心律失常药 有效不应期 复极过程中,当膜电位恢复到-50~-60mV时,细胞才对 刺激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从0相除极开始到此之前的一段 时间即为有效不应期(ERP),它反映了快钠通道恢复有效开 放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动作电位时程 从0相除极开始,到3相复极完毕的时间为动作电位时程 (APD)。 相对不应期 指从有效不应期结束,到3相复极完毕的时间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机制 (一)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升高 (1).正常自律机制改变正常自律机制改变是指参与正常舒 张期自动除极化的起搏电流动力学和电流大小的改变而 引起的自律性变化。常受自主神经、电解质、缺氧、心 肌牵张等因素的影响。 (2).异常自律机制形成非自律性心肌细胞在某些条件下出 现异常自律性称为异常自律机制形成。如工作肌细胞在 缺血、缺氧条件下也会出现自律性。这种异常自律性向 周围组织扩布就会产生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机制 (一)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升高 (1).正常自律机制改变 正常自律机制改变是指参与正常舒 张期自动除极化的起搏电流动力学和电流大小的改变而 引起的自律性变化。常受自主神经、电解质、缺氧、心 肌牵张等因素的影响。 (2).异常自律机制形成 非自律性心肌细胞在某些条件下出 现异常自律性称为异常自律机制形成。如工作肌细胞在 缺血、缺氧条件下也会出现自律性。这种异常自律性向 周围组织扩布就会产生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