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86702 课程名称:涉税服务相关法律 课程类别:公共课 学时:3 学 分:48 适用对象:本科、硕士研究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税法一、税法二 二、课程简介 2015年起,我国注册税务师职业资格由准入类调整为水平评价类,更名税 务师。本课程作为税务师考试的五门课程之一,力求突出税务师应具备的基本法 律知识和操作技能。此外,从事税务管理工作,也必须全方位学握税收法律法规 与相关政策,熟悉了解公司制度和管理特点,并具备足够的洞察力,能够明确纳 税人使用的税收违法手段与规律,使用熟练的稽查方法与技巧应对这些情况。由 于涉税法律工作处于各种利益冲突的焦点,税务机关、税务中介人员还必须具备 妥善把握和化解矛盾的技巧,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课程 主要着眼于税收领域内的相关法律内容,使学习人员掌握各项法律规定,降低征 纳法律风险,加深对税收法律知识的认识。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全面推进依法治税需要培养大批“德法兼修”的高素质税收法治人才。《涉 税服务相关法律》课程着力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入税收法学课程,落脚 于“渗透性”,通过“无声润物”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税收法律体制领域内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和全面性,尤其重视法律规定的社会实际应用。在教学中,该课程强调理论教学 与实验教学的相结合。课程数学目的主要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第一,从学习法 律基本框架入手,深挖税收法学专业课堂的“思政基因”。课程的讲授不仅仅停 留在对概念、税收法律条文的解读,而是将知识传授放到全面实现依法治税整体 战略中来思考,充分发掘税收法律知识背后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第二,在理 论教学的同时,多方面了解、掌握法律的应用情况通过案例教学环节,提升学员 对涉税法律的认识,加深其对涉税法律业务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分类、职能和作用等内容。通
《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86702 课程名称:涉税服务相关法律 课程类别:公共课 学 时:3 学 分:48 适用对象:本科、硕士研究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税法一、税法二 二、课程简介 2015 年起,我国注册税务师职业资格由准入类调整为水平评价类,更名税 务师。本课程作为税务师考试的五门课程之一,力求突出税务师应具备的基本法 律知识和操作技能。此外,从事税务管理工作,也必须全方位掌握税收法律法规 与相关政策,熟悉了解公司制度和管理特点,并具备足够的洞察力,能够明确纳 税人使用的税收违法手段与规律,使用熟练的稽查方法与技巧应对这些情况。由 于涉税法律工作处于各种利益冲突的焦点,税务机关、税务中介人员还必须具备 妥善把握和化解矛盾的技巧,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课程 主要着眼于税收领域内的相关法律内容,使学习人员掌握各项法律规定,降低征 纳法律风险,加深对税收法律知识的认识。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全面推进依法治税需要培养大批“德法兼修”的高素质税收法治人才。《涉 税服务相关法律》课程着力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入税收法学课程,落脚 于“渗透性”,通过“无声润物”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税收法律体制领域内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和全面性,尤其重视法律规定的社会实际应用。在教学中,该课程强调理论教学 与实验教学的相结合。课程教学目的主要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第一,从学习法 律基本框架入手,深挖税收法学专业课堂的“思政基因”。课程的讲授不仅仅停 留在对概念、税收法律条文的解读,而是将知识传授放到全面实现依法治税整体 战略中来思考,充分发掘税收法律知识背后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第二,在理 论教学的同时,多方面了解、掌握法律的应用情况通过案例教学环节,提升学员 对涉税法律的认识,加深其对涉税法律业务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分类、职能和作用等内容。通
过本章的学习,有助于税务人员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行政法律 的特点。同时让学生从国家情怀和法治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审视问题。并在第 一章课程中解决各门专业课程与依法治税发展战略的关系问题,使学生真正建立 起社会主义法律信仰,自觉肩负起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 1、行政法特征 2、行政法基本原则 3、行政法的渊源 4、行政法律关系 第二节行政主体 1、行政主体的特征及行政职权 2、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3、其他形式行政职权的组织 第三节行政攻行为 1、行政行为基本理论 2、抽象行政行为 3、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行为程序与行政程序法 掌握相关的概念 进行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 第二章行政许可法律制度 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行政许可相关法律的分类、法律适用、行政许可听政以及相关 法律责任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加强行政人员对相关业务的理解和掌握,增 强法律观念。 (二)数学内容 算一节行政许可可概试 行政许可的分类 2、行政许可的特征、《许可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行政许可的设定 1、行政许可设定的有关程序制度及可设定事项 2、行政许可设定叔分 第三节 行政许可的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 2、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3、行政许实施的期限 4、行政许可实施的费用
过本章的学习,有助于税务人员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行政法律 的特点。同时让学生从国家情怀和法治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审视问题。并在第 一章课程中解决各门专业课程与依法治税发展战略的关系问题,使学生真正建立 起社会主义法律信仰,自觉肩负起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 1、行政法特征 2、行政法基本原则 3、行政法的渊源 4、行政法律关系 第二节 行政主体 1、行政主体的特征及行政职权 2、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3、其他形式行政职权的组织 第三节 行政行为 1、行政行为基本理论 2、抽象行政行为 3、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行为程序与行政程序法 5、行政事实行为 (三)课后练习 掌握相关的概念,进行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 第二章 行政许可法律制度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行政许可相关法律的分类、法律适用、行政许可听政以及相关 法律责任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加强行政人员对相关业务的理解和掌握,增 强法律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许可概述 1、行政许可的分类 2、行政许可的特征、《许可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行政许可的设定 1、行政许可设定的有关程序制度及可设定事项 2、行政许可设定权划分 第三节 行政许可的实施 1、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 2、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3、行政许实施的期限 4、行政许可实施的费用
(三)课后练习 要求学员学握行政许可相关法律的运用和责任,了解相关法律情况。 (加)数兰 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案例教学。 第三章行政处罚法律制度 (一)日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行政处罚法律制度的特征、原则、主体、管辖、适用等。通过 学习,有助于行政人员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行政处罚对象的管辖,正确地运 用合理方法,依法、合理、准确、有序地确定行政处罚运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处罚概述 1、行政处罚的特征 ,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1、行政处罚的种类 2、行政处罚的设定 第三节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管辖及适用 1、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第四节行政处罚程序 1、行政处罚决定程序 2、行政处罚执行程序 3、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程序 第五节税务 行政处罚 1、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 2、税务违法行为及其处罚规定 3、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规则 4、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三)课后练习 要求学员掌握行政处罚管辖、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案例教学 第四章行政强制法律制度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行政强制法律制度。通过学习,将“德法兼修”的育人理念贯 通进税收法学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有助于行政人员全面、正确地运用强制法律 方法来进行必要的行政管理, 顺利开展行政工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强制概述 1、可诉行为 2、行政强制的种类 3、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
(三)课后练习 要求学员掌握行政许可相关法律的运用和责任,了解相关法律情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案例教学。 第三章 行政处罚法律制度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行政处罚法律制度的特征、原则、主体、管辖、适用等。通过 学习,有助于行政人员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行政处罚对象的管辖,正确地运 用合理方法,依法、合理、准确、有序地确定行政处罚运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处罚概述 1、行政处罚的特征 2、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1、行政处罚的种类 2、行政处罚的设定 第三节 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管辖及适用 1、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2、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第四节 行政处罚程序 1、行政处罚决定程序 2、行政处罚执行程序 3、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程序 第五节 税务行政处罚 1、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 2、税务违法行为及其处罚规定 3、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规则 4、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三)课后练习 要求学员掌握行政处罚管辖、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案例教学。 第四章 行政强制法律制度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行政强制法律制度。通过学习,将“德法兼修”的育人理念贯 通进税收法学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有助于行政人员全面、正确地运用强制法律 方法来进行必要的行政管理,顺利开展行政工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强制概述 1、可诉行为 2、行政强制的种类 3、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
4、行政强制的设定 第一节行政品制惜施的实施 查封、扣押 3、冻结 第三节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 1、行政强制执行实施的一般规定 金钱给付义务的执行 3 代履行 4、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节违反《行政强制法》的法律责任 1、行政机关违反的责任 2、金种机构伟反的责有 3 人民法院违反的责 课后练 要求学员学握行政强制的手段,熟练学握相关法律规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堂讨论。 第五章行政复议法律制度 日的与要是 本章主要介绍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受案范围、复议程序等,特别介绍了积 务行政复议的有关内容,对税务行政复议的特殊点作做必要的解释和说明。通过 本章的学习,帮助学员熟悉行政复议环节的法定程序,熟练掌握行政复议的形式、 方法和一般步聚。 一)教学内容 第 行政复议概述 1、行政复议的特征 2、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行政复议受案范重 1、行改有议号室围 2 行政复议中的抽象行政行为审查 第三 行政复议参 加人 1、行改复议申请人 2、行政攻复议被申请八 3、行政复议第三人 第四节 行政复议机关及行政复议管轴 行政复议机关的范围 2、行政复议管辖 第五节行政复议程月 1、行政复议的申请和受理 2、行改复议的宙饵 3 行政复议中 和终止 行政复议和解 5、行政复议决定及其执行
4、行政强制的设定 第二节 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 1、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的一般规定 2、查封、扣押 3、冻结 第三节 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 1、行政强制执行实施的一般规定 2、金钱给付义务的执行 3、代履行 4、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节 违反《行政强制法》的法律责任 1、行政机关违反的责任 2、金融机构违反的责任 3、人民法院违反的责任 (三)课后练习 要求学员掌握行政强制的手段,熟练掌握相关法律规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堂讨论。 第五章 行政复议法律制度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受案范围、复议程序等,特别介绍了税 务行政复议的有关内容,对税务行政复议的特殊点作做必要的解释和说明。通过 本章的学习,帮助学员熟悉行政复议环节的法定程序,熟练掌握行政复议的形式、 方法和一般步骤。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 1、行政复议的特征 2、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行政复议受案范围 1、行政复议受案范围 2、行政复议中的抽象行政行为审查 第三节 行政复议参加人 1、行政复议申请人 2、行政复议被申请人 3、行政复议第三人 第四节 行政复议机关及行政复议管辖 1、行政复议机关的范围 2、行政复议管辖 第五节 行政复议程序 1、行政复议的申请和受理 2、行政复议的审理 3、行政复议中止和终止 4、行政复议和解与调解 5、行政复议决定及其执行
第六节税务行政复议 、税务行政复议的特征 2 税条行政复议 的范围和管 、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4、税务行政复议申请和受理 5、税务行政复议证据 6、税务行政复议审查和决定 7、税务行政复议和解与调解 课后练习 要求学员掌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复议的实施等内容,了解相关要求和主要 步骤,对应用现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案例教学 第六章 民法总论 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民法总论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适用等。以帮助学员熟悉民 法总则的适用,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审查判断,掌握诉讼时效的具体运用。民法 部分将结合案例、习题等教授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国 家、 社会 个人发展相统一的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法概述 1、民法的特征 2、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法关系 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的特 3、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4、民事义务、民事责任 民事法律事实 第 权利主体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法人的特征、分类 3、法人的成立条件 4、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第四节民事权利 1、民事权 类 2、民事权利的变 3、民事权利的保护 第五节法律行为与代理 1、法律行为的特征 2、法律行为的分类 3、法律行为的形式 4、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 5、法律行为的效力样态
第六节 税务行政复议 1、税务行政复议的特征 2、税务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 3、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4、税务行政复议申请和受理 5、税务行政复议证据 6、税务行政复议审查和决定 7、税务行政复议和解与调解 (三)课后练习 要求学员掌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复议的实施等内容,了解相关要求和主要 步骤,对应用现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案例教学。 第六章 民法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民法总论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适用等。以帮助学员熟悉民 法总则的适用,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审查判断,掌握诉讼时效的具体运用。民法 部分将结合案例、习题等教授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国 家、社会、个人发展相统一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民法概述 1、民法的特征 2、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 1、平等主体之间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3、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4、民事义务、民事责任 5、民事法律事实 第三节 权利主体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法人的特征、分类 3、法人的成立条件 4、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第四节 民事权利 1、民事权利的分类 2、民事权利的变动 3、民事权利的保护 第五节 法律行为与代理 1、法律行为的特征 2、法律行为的分类 3、法律行为的形式 4、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 5、法律行为的效力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