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 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 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儒、释、道为主体要素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邃睿智,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哲学性格,深刻地 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气节所在、精神魂魄所系。 传统哲学对主体的尊重和认知,深刻反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体人格 的实现上。主体的人格性,必然表现为主体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主动追问,对主体 功能发挥的自觉追求。比如儒家的“内圣外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舜”“知行合 ”等等,都是这种主体人格的集中体现。经世致用的圣贤人格,为几千年来的 中国人树立了一种理想人格模型。这种理想状态或许很难达致,却可以不断追求。 这种追求,体现在哲学上就是主体人格意识的不断觉醒的过程,体现在实践中则 是进取精神在积极入世中高扬的过程,进而最终实现主体人格的动态完善和社会 的不断发展。 传统哲学的认知意识体现在传统文化中是深厚的自省自律和强烈的批判 精神。孔子的“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自 反”“反求诸己”,庄子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等等,都是儒道 对自我本体的认知和探求,这种探求进而体现为对行为和规范的自省,对品德与 学识的自觉。传统文化致力于对社会文明进程中人性本真丧失的批判,致力于对 生活世界进步而意义世界蜕变的批判,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三大哲学终极命题,不断批判“小我”,成就“大我”;不断批判“自我”,成 就“本我”;探求实现“本我”“真我”“大我”之终极路径 主体与客体在认知上的和谐、在相处中的交融,是中国传统哲学孜孜以求 的目标。主体与客体不是尖锐对立的两极,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存在,而是一种 和”的“存在”和“存续”。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流淌着和平、包 容、尊重、和谐的文化血液,是“和”的哲学理念的深刻反映,充满了高度的哲 学本体性。这种“和”,从微观的个体层面而言,是一种“以和为贵”“君子和 而不同”的修身立德志向,体现在宏观层面的国与国之间,是追求“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情怀 (摘编自黄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性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构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以 及性格 气节和精神魂魄 B.追求经世致用的圣贤人格体现了主体人格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进取精神的高扬, 是中 国人能够达到的人格
河南安阳市 2018 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 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 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以儒、释、道为主体要素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邃睿智,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哲学性格,深刻地 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气节所在、精神魂魄所系。 传统哲学对主体的尊重和认知,深刻反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体人格 的实现上。主体的人格性,必然表现为主体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主动追问,对主体 功能发挥的自觉追求。比如儒家的“内圣外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舜”“知行合 一”等等,都是这种主体人格的集中体现。经世致用的圣贤人格,为几千年来的 中国人树立了一种理想人格模型。这种理想状态或许很难达致,却可以不断追求。 这种追求,体现在哲学上就是主体人格意识的不断觉醒的过程,体现在实践中则 是进取精神在积极入世中高扬的过程,进而最终实现主体人格的动态完善和社会 的不断发展。 传统哲学的认知意识体现在传统文化中是深厚的自省自律和强烈的批判 精神。孔子的“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自 反”“反求诸己”,庄子的“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等等,都是儒道 对自我本体的认知和探求,这种探求进而体现为对行为和规范的自省,对品德与 学识的自觉。传统文化致力于对社会文明进程中人性本真丧失的批判,致力于对 生活世界进步而意义世界蜕变的批判,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三大哲学终极命题,不断批判“小我”,成就“大我”;不断批判“自我”,成 就“本我”;探求实现“本我”“真我”“大我”之终极路径。 主体与客体在认知上的和谐、在相处中的交融,是中国传统哲学孜孜以求 的目标。主体与客体不是尖锐对立的两极,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存在,而是一种 “和”的“存在”和“存续”。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流淌着和平、包 容、尊重、和谐的文化血液,是“和”的哲学理念的深刻反映,充满了高度的哲 学本体性。这种“和”,从微观的个体层面而言,是一种“以和为贵”“君子和 而不同”的修身立德志向,体现在宏观层面的国与国之间,是追求“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情怀。 (摘编自黄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性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构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以 及性格 气节和精神魂魄。 B.追求经世致用的圣贤人格体现了主体人格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进取精神的高扬, 是中 国人能够达到的人格
C.传统哲学包含着自省意识和批判精神,不断批判“小我”“自我”,努力实 现“本我” “真我”“大我” D.“和”的哲学理念充满了高度的哲学本体性,深刻反映出中华文明和平、包 容、尊重、 和谐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点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哲学性格的关系,然后从三 个方面 进行较为具体的阐释。 B.文章以主体为切人点,以儒家思想为论据,来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 世、批 判、和谐的哲学性格 C.文章在论证中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其哲学性格,并彰显该哲学性格 对个人 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D.对于“和”的哲学理念,文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别强调了个人的修身 立德和 国家间的大同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主体人格意识下的积极人世、主体自我认知下的批 判自省 主客体和谐关系下的大同情怀等哲学性格。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人格特质,能有效地激发主体追求经世致用的圣贤 人格, 实现主体人格的动态完善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C.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强烈批判精神,深刻反省人性本真,成就“本 我”“真我” 和“大我”,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性格就是“和”的哲学理念的反映,这种理念有利 于人们 坚守内心的安宁,减少对立,促进相互交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索画 柳喜和 犟黄老退休了,在风情小镇上买了房,便常住在此。犟黄老姓黄,但因脾 气犟,人们背后常称他犟牛黄,当他面则称他犟黄老。犟黄老是当代著名书画家, 画作盈尺便价格数万。 犟黄老落户风情小镇的消息,像风一样,没几天就传开了,不少人都想结 识犟黄老,以便索得他的画作 最早登门索画的,是小镇上唯一一家经营书画商店的老板的儿子小屠。 那日,小屠来到隼黄老家,说明来意。犟黄老问:“索画何用?”小屠思 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我们单位的领导崇拜您,特别喜欢您的画儿,就
C.传统哲学包含着自省意识和批判精神,不断批判“小我”“自我”,努力实 现“本我” “真我”“大我”。 D.“和”的哲学理念充满了高度的哲学本体性,深刻反映出中华文明和平、包 容、尊重、 和谐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点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哲学性格的关系,然后从三 个方面 进行较为具体的阐释。 B.文章以主体为切人点,以儒家思想为论据,来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 世、批 判、和谐的哲学性格。 C.文章在论证中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其哲学性格,并彰显该哲学性格 对个人 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D.对于“和”的哲学理念,文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别强调了个人的修身 立德和 国家间的大同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主体人格意识下的积极人世、主体自我认知下的批 判自省、 主客体和谐关系下的大同情怀等哲学性格。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人格特质,能有效地激发主体追求经世致用的圣贤 人格, 实现主体人格的动态完善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C.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强烈批判精神,深刻反省人性本真,成就“本 我”“真我” 和“大我”,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性格就是“和”的哲学理念的反映,这种理念有利 于人们 坚守内心的安宁,减少对立,促进相互交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索 画 柳喜和 犟黄老退休了,在风情小镇上买了房,便常住在此。犟黄老姓黄,但因脾 气犟,人们背后常称他犟牛黄,当他面则称他犟黄老。犟黄老是当代著名书画家, 画作盈尺便价格数万。 犟黄老落户风情小镇的消息,像风一样,没几天就传开了,不少人都想结 识犟黄老,以便索得他的画作。 最早登门索画的,是小镇上唯一一家经营书画商店的老板的儿子小屠。 那日,小屠来到隼黄老家,说明来意。犟黄老问:“索画何用?”小屠思 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我们单位的领导崇拜您,特别喜欢您的画儿,就
派我来求一幅。”犟黄老问:“你们领导是管什么的?”小屠说:“我们领导权 力可大了,譬如住宅楼的水电气暖,我们领导都管。”犟黄老冷冷道:“你让你 们领导把我的水电气暖都停了,把我困在屋里以后,你们再来取画!” 小屠回家把索画的过程告诉了老屠,并强调说,局里最近要提拔一批科长, 咱家又无长物,商店里卖的字画都是一些粗俗之作,我们领导根本就看不上眼 老屠很拿儿子的事当回事儿,就装上鼓鼓一提包钱来找犟黄老。 犟黄老见老屠,依然是那句话:“索画何用?”老屠不假思索言道:“我 是搞书画经营的,想买您的画,或销售,或作为镇店之物悬于店中。”犟黄老不 屑一顾,说:“我不卖画,买我的画请到拍卖行去拍。 老屠回到家,不仅带回了那鼓鼓一提包钱,还带回鼓鼓一肚子气。老屠和 小屠大骂犟牛黄不识好歹,不进油盐 某日,犟黄老家来了一个村妇,她衣衫破旧,也来索画。 犟黄老和村妇见面,还是那句开场白:“索画何用?”村妇说:“我是个 农民,又是一个寡妇,儿子大学毕业,在市里找了一个媳妇。媳妇家有房有车, 我什么也做不了,眼看儿媳妇要娶回家了,可我这当婆婆的连个见面礼也拿不出 来。听说儿媳妇家一家子都是文化人,我想一准儿喜欢个书呀画呀的,今天我就 舍下这张脸,求您给我画一张画。我要啥没啥,等秋完了,地里的庄稼收成了, 我再来感谢您!” 犟黄老听后有几分感动,便吩咐保姆把村妇领入会客室,看座,上茶,唠 家常。 也就是三五杯茶的工夫,村妇被保姆引入犟黄老的画室。村妇至画案前, 见犟黄老正往一幅四尺斗方水墨画上加印。 这幅画是犟黄老最擅长的水墨画,洁白的宣纸上仅有一支火苗跳跃的老式 油灯和一只双须舒张的静伏蟋蟀。油灯用小写意笔法,显得古香古色:蟋蟀用工 笔画法,描得惟妙惟肖。油灯的火苗随风摇曳,静伏的蟋蟀呼之欲出。犟黄老在 画的空白处还现配了四句诗: 窗外秋风朔,屋内暖如春。人忙天时短,夜已五更深 整幅画面皆为墨色,浓淡相宜,只有油灯的火苗为下润上枯的一笔朱红 这幅画可谓犟黄老触景生情之作,虽是一挥而就,但格调高雅,意境深远 村妇见这幅画如此简单,神色有些黯然地说:“怎么连一朵花儿也没有?” 保姆看了一眼犟黄老,对村妇解释说:“这幅画的意境是夜深人静了,别 人都熟睡了,只有母亲还在灯下操劳,教育人不要忘本,别忘感恩!” 村妇卷起画作,临出门时说了一句:“画一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 闹 犟黄老听后心中一沉 半年后,犟黄老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要和他核实一幅画的真伪和这幅画的价格 犟黄老问是一幅什么样的画,打电话的人描述了画面的构图,念了画幅上配的四 句诗,这让犟黄老想起了村妇索画的事情。犟黄老说:“有情物落于无情之水, 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花落 去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派我来求一幅。”犟黄老问:“你们领导是管什么的?”小屠说:“我们领导权 力可大了,譬如住宅楼的水电气暖,我们领导都管。”犟黄老冷冷道:“你让你 们领导把我的水电气暖都停了,把我困在屋里以后,你们再来取画!” 小屠回家把索画的过程告诉了老屠,并强调说,局里最近要提拔一批科长, 咱家又无长物,商店里卖的字画都是一些粗俗之作,我们领导根本就看不上眼。 老屠很拿儿子的事当回事儿,就装上鼓鼓一提包钱来找犟黄老。 犟黄老见老屠,依然是那句话:“索画何用?”老屠不假思索言道:“我 是搞书画经营的,想买您的画,或销售,或作为镇店之物悬于店中。”犟黄老不 屑一顾,说:“我不卖画,买我的画请到拍卖行去拍。” 老屠回到家,不仅带回了那鼓鼓一提包钱,还带回鼓鼓一肚子气。老屠和 小屠大骂犟牛黄不识好歹,不进油盐! 某日,犟黄老家来了一个村妇,她衣衫破旧,也来索画。 犟黄老和村妇见面,还是那句开场白:“索画何用?”村妇说:“我是个 农民,又是一个寡妇,儿子大学毕业,在市里找了一个媳妇。媳妇家有房有车, 我什么也做不了,眼看儿媳妇要娶回家了,可我这当婆婆的连个见面礼也拿不出 来。听说儿媳妇家一家子都是文化人,我想一准儿喜欢个书呀画呀的,今天我就 舍下这张脸,求您给我画一张画。我要啥没啥,等秋完了,地里的庄稼收成了, 我再来感谢您!” 犟黄老听后有几分感动,便吩咐保姆把村妇领入会客室,看座,上茶,唠 家常。 也就是三五杯茶的工夫,村妇被保姆引入犟黄老的画室。村妇至画案前, 见犟黄老正往一幅四尺斗方水墨画上加印。 这幅画是犟黄老最擅长的水墨画,洁白的宣纸上仅有一支火苗跳跃的老式 油灯和一只双须舒张的静伏蟋蟀。油灯用小写意笔法,显得古香古色;蟋蟀用工 笔画法,描得惟妙惟肖。油灯的火苗随风摇曳,静伏的蟋蟀呼之欲出。犟黄老在 画的空白处还现配了四句诗: 窗外秋风朔,屋内暖如春。人忙天时短,夜已五更深。 整幅画面皆为墨色,浓淡相宜,只有油灯的火苗为下润上枯的一笔朱红。 这幅画可谓犟黄老触景生情之作,虽是一挥而就,但格调高雅,意境深远。 村妇见这幅画如此简单,神色有些黯然地说:“怎么连一朵花儿也没有?” 保姆看了一眼犟黄老,对村妇解释说:“这幅画的意境是夜深人静了,别 人都熟睡了,只有母亲还在灯下操劳,教育人不要忘本,别忘感恩!” 村妇卷起画作,临出门时说了一句:“画一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 闹。” 犟黄老听后心中一沉。 半年后,犟黄老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要和他核实一幅画的真伪和这幅画的价格。 犟黄老问是一幅什么样的画,打电话的人描述了画面的构图,念了画幅上配的四 句诗,这让犟黄老想起了村妇索画的事情。犟黄老说:“有情物落于无情之水, 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花落 去……”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介绍了犟黄老的个人情况,突出了他的称呼和特长,这不仅为下文 故事情 节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也有利于表现犟黄老的性格特点。 B.小屠因领导崇拜犟黄老又喜欢犟黄老的画而来向犟黄老索画,老屠是为儿子 能获得 领导提拔而来向犟黄老索画,但都遭到了犟黄老的拒绝 C.小说描述了犟黄老为村妇画水墨画的情节,不仅表现了犟黄老高超绝妙的绘 画技艺, 也突出了犟黄老为人正直,体谅贫弱者,富有人情味。 D.村妇不懂欣赏,不满意犟黄老的水墨画作,不理解犟黄老的良苦用心,让犟 黄老感 到有些失望,这也暗示了这幅画作可能会被卖掉的结局。 5.小说以“索画”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答 6.小说以犟黄老在电话中的感慨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 进行分析。(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之一。但在当下,仍有不少人对中 医药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缺乏足够了解。广东卫视日前推出人文地理纪录片《秘境 神草》,让中医药进入大众视野,展现了中草药文化的神奇魅力。神秘、玄妙 晦涩难懂,是多数年轻人对中医药的观感,因此敬而远之。中医药文化要走入寻 常百姓家,既需要大众媒体提供平台,也需要讲好中医药故事。年初,一个浑身 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让瑞士日内瓦刮起强劲“中医风”,展示了中国以开放包 容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的姿态。最近,在“一带一路”国际 合作高峰论坛上,传统的中医药也成了让各国老百姓心心相通的桥梁。生生不息 的岐黄之术将为全球健康提供中国处方,中医文化传播也应该“掀起你的盖头 来 (摘编自《让中医药走出秘境》) 材料 《2016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5月16日在北京发布,报告用中 医的理念、思想、学说,对全国城镇居民的健康状态和养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推动中医药行业与大数据分析接轨,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供新思路。该 报告的调研对象涵盖了全国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状况、不同规模的城镇人群,结
A.小说开头介绍了犟黄老的个人情况,突出了他的称呼和特长,这不仅为下文 故事情 节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也有利于表现犟黄老的性格特点。 B.小屠因领导崇拜犟黄老又喜欢犟黄老的画而来向犟黄老索画,老屠是为儿子 能获得 领导提拔而来向犟黄老索画,但都遭到了犟黄老的拒绝。 C.小说描述了犟黄老为村妇画水墨画的情节,不仅表现了犟黄老高超绝妙的绘 画技艺, 也突出了犟黄老为人正直,体谅贫弱者,富有人情味。 D.村妇不懂欣赏,不满意犟黄老的水墨画作,不理解犟黄老的良苦用心,让犟 黄老感 到有些失望,这也暗示了这幅画作可能会被卖掉的结局。 5.小说以“索画”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6.小说以犟黄老在电话中的感慨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 进行分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之一。但在当下,仍有不少人对中 医药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缺乏足够了解。广东卫视日前推出人文地理纪录片《秘境 神草》,让中医药进入大众视野,展现了中草药文化的神奇魅力。神秘、玄妙、 晦涩难懂,是多数年轻人对中医药的观感,因此敬而远之。中医药文化要走入寻 常百姓家,既需要大众媒体提供平台,也需要讲好中医药故事。年初,一个浑身 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让瑞士日内瓦刮起强劲“中医风”,展示了中国以开放包 容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的姿态。最近,在“一带一路”国际 合作高峰论坛上,传统的中医药也成了让各国老百姓心心相通的桥梁。生生不息 的岐黄之术将为全球健康提供中国处方,中医文化传播也应该“掀起你的盖头 来”。 (摘编自《让中医药走出秘境》) 材料二: 《2016 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5 月 16 日在北京发布,报告用中 医的理念、思想、学说,对全国城镇居民的健康状态和养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推动中医药行业与大数据分析接轨,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供新思路。该 报告的调研对象涵盖了全国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状况、不同规模的城镇人群,结
果显示,2016年度中医健康指数60.9分(满分100分),健康状态居民比例 为51.0%。针对该数据,报告从中医角度,对城镇居民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 影响健康因素、群体差异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 (摘编自《2016年全民中医健康大数据出笼国人有了中医健康养生指 数》) 材料三: 江西某市医学专业人员职称情况调查对比表 (摘编自《中医调查报告》) 材料四 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中 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 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但是,中医药法制建设 相对滞后,对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中 医药法》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对于中医药行业 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医药法》提出,本法所称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 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民间祖传、师承的不少中医从业人员因 为学历、专业等问题,难以取得中医医师执业资格,《中医药法》提出,以师承 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 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后,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 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摘编自《<中医 药法>为民间中医执业、中药保护开辟新途径》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极富中国元素的中医药在国外备受推崇,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髙峰论坛 上,中 医药成了各国百姓心心相通的桥梁,也为全球健康提供了中国处方。 B.《2016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显示中医健康指数不高,并分析了主 要健康 问题、影响健康因素和群体差异,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C.从《中医调查报告》江西某市医学专业人员职称情况调查对比表可以看出, 十年来,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人才增长的势头迅猛,不久中医就会赶超西医。 D.材料一显示不少人对中医药缺乏足够的了解;材料三显示相对西医,中医处 于弱势 地位;材料四显示《中医药法》为民间中医执业开辟了新途径 E.材料一和材料四都认为,中医药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我国的卫生资源、经济 资源、 科技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但是未受到国人的足够重视。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有效举措。(4分)
果显示,2016 年度中医健康指数 60.9 分(满分 100 分),健康状态居民比例 为 51.0%。针对该数据,报告从中医角度,对城镇居民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 影响健康因素、群体差异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 (摘编自《2016 年全民中医健康大数据出笼 国人有了中医健康养生指 数》) 材料三: 江西某市医学专业人员职称情况调查对比表 (摘编自《中医调查报告》) 材料四: 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于 2017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中 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 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但是,中医药法制建设 相对滞后,对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中 医药法》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对于中医药行业 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医药法》提出,本法所称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 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民间祖传、师承的不少中医从业人员因 为学历、专业等问题,难以取得中医医师执业资格,《中医药法》提出,以师承 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 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后,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 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摘编自《<中医 药法>为民间中医执业、中药保护开辟新途径》)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极富中国元素的中医药在国外备受推崇,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上,中 医药成了各国百姓心心相通的桥梁,也为全球健康提供了中国处方。 B.《2016 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显示中医健康指数不高,并分析了主 要健康 问题、影响健康因素和群体差异,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C.从《中医调查报告》江西某市医学专业人员职称情况调查对比表可以看出, 十年来,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人才增长的势头迅猛,不久中医就会赶超西医。 D.材料一显示不少人对中医药缺乏足够的了解;材料三显示相对西医,中医处 于弱势 地位;材料四显示《中医药法》为民间中医执业开辟了新途径。 E.材料一和材料四都认为,中医药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我国的卫生资源、经济 资源、 科技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但是未受到国人的足够重视。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有效举措。(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