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问卷调查法 第一节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査法是教育调査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教育调査中被广泛使用。 问卷调查法的涵义 问卷调査法是研究者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料的一种方法。研究者 以书面形式给出一系列与研究目的有关的问题,让被调查者作出回答,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 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 问卷调查的方法最初由英国的高尔顿创立。高尔顿受其表兄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决 心研究人类的遗传变异问题,遂于1882年在英国伦敦设立人类学测验实验室。研究需要搜 集反映人类学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的大量数据,但高尔顿觉得一一访问调查相当费时费钱 于是就把需要调查的问题都印成卷面寄发出去,没有想到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因此,这种方 法就流传到世界各个国家 美国一学者曾分析过581篇教育研究论文或报告,发现其中有143篇(几乎占总数的四 分之一)全部或局部地采用了问卷调查来收集资料。这表明问卷调查在教育研究中有相当重 要的地位 、问卷调查法的特点 (一)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高效 问卷调査之所以被广泛使用,最大的优点是它的简便易行,经济节省。问卷调查可以节 省人力、物力、经费和时间,无需调查人员逐人或逐户地收集资料,可采用团体方式进行 也可通过邮寄发出问卷,有的还直接在报刊上登出问卷,这对调查双方来说都省时省力,可 以在很短时间内同时调查很多人,因此,问卷调査具有很高的效率。问卷资料适于计算机处 理,也节省了分析的时间与费用。 2.客观 问卷调査一般不要求调查对象在问卷上署名。采用报刊和邮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更增 加了其匿名性,它有利于调査对象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特别是当问卷内 容涉及到一些较为敏感的问题和个人隐私问题时,在非匿名状态下,调查对象往往不愿意表 达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 问卷调查对所有的被调查者都以同一种问卷的提问、回答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询问,这样, 有利于对某种社会同质性被调査者的平均趋势与一般情况比较分析,又可以对某种社会异质 ①郑日昌主编:《中学生心理诊断》,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1 ②施铁如著:《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52页
1 第四章 问卷调查法 第一节 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教育调查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教育调查中被广泛使用。 一、问卷调查法的涵义 问卷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料的一种方法。研究者 以书面形式给出一系列与研究目的有关的问题,让被调查者作出回答,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 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 问卷调查的方法最初由英国的高尔顿创立①。高尔顿受其表兄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决 心研究人类的遗传变异问题,遂于 1882 年在英国伦敦设立人类学测验实验室。研究需要搜 集反映人类学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的大量数据,但高尔顿觉得一一访问调查相当费时费钱, 于是就把需要调查的问题都印成卷面寄发出去,没有想到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因此,这种方 法就流传到世界各个国家。 美国一学者曾分析过 581 篇教育研究论文或报告,发现其中有 143 篇(几乎占总数的四 分之一)全部或局部地采用了问卷调查来收集资料②。这表明问卷调查在教育研究中有相当重 要的地位。 二、问卷调查法的特点 (一)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1.高效 问卷调查之所以被广泛使用,最大的优点是它的简便易行,经济节省。问卷调查可以节 省人力、物力、经费和时间,无需调查人员逐人或逐户地收集资料,可采用团体方式进行, 也可通过邮寄发出问卷,有的还直接在报刊上登出问卷,这对调查双方来说都省时省力,可 以在很短时间内同时调查很多人,因此,问卷调查具有很高的效率。问卷资料适于计算机处 理,也节省了分析的时间与费用。 2.客观 问卷调查一般不要求调查对象在问卷上署名。采用报刊和邮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更增 加了其匿名性,它有利于调查对象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特别是当问卷内 容涉及到一些较为敏感的问题和个人隐私问题时,在非匿名状态下,调查对象往往不愿意表 达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 3.统一 问卷调查对所有的被调查者都以同一种问卷的提问、回答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询问,这样, 有利于对某种社会同质性被调查者的平均趋势与一般情况比较分析,又可以对某种社会异质 ①郑日昌主编:《中学生心理诊断》,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71 页。 ②施铁如著:《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52 页
性的被调查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4.广泛 问卷不受人数限制,调査的人数可以较多,因而问卷调查涉及的范围较大。为了便于调 査对象对调查内容方便容易地作出回答,往往在设计方面给出回答的可能范围,由调查对象 作选择。这种对“回答”的预先分类有利于从量的方面把握所研究的教育现象的特征。同时, 问卷调查有利于对调查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由于问卷调査大多是使用封闭型回答方式 进行调査,因此,在资料的搜集整理过程中,可以对答案进行编码,并输入计算机,以进行 定量处理和分析 (二)问卷调查法的局限 1.缺乏弹性 问卷中大部分问题的答案由问卷设计者预先划定了有限的范围,缺乏弹性,这使得调查 对象的作答受到限制,从而可能遗漏一些更为深层、细致的信息。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 的问题,靠简单的填答难以获得研究所需要的丰富材料。问卷对设计要求比较高,如果在设 计上出现问题,调查一旦进行便无法补救 2.容易误解 问卷发放后由调查对象自由作答,调查者为了避免引起调查对象的顾虑,不当场检査被 调査者的填答方式是否正确或是否有遗漏,这就不可避免地岀现一些被调査者漏答、错答或 回避回答一些问题的现象 3.回收率低 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比较低。在问卷调查中,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必须保证有一定 的比率,否则,会影响到调査资料的代表性和价值。邮寄发出问卷的寄还,靠调查对象的自 觉和自愿,没有任何约束,所以往往回收率不高,这就对样本所要求的数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问卷调查法的适用范围 问卷调查法有上述的优势和局限,所以,它有自身所适用的范围。由于问卷调查法使用 的是书面问卷,问卷的回答有赖于调査对象的阅读理解水平,它要求被调查者首先要能看懂 调査问卷,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懂得填答问卷的方法,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 能达到这样的文化程度,因此它只适用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调查对象。 从被调查的内容看,问卷调查法适用于对现时问题的调查:从被调查的样本看,适用于 较大样本的调査:从调査的过程看,适用于较短时期的调查:从被调查对象所在的地域看, 在城市中比在农村中适用,在大城市比在小城市适用:从被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看,适用于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对象 第二节怎样进行问卷调查 、明确调查目的 1.从目的出发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调查目的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为调查目的是问卷设计的 2
2 性的被调查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4.广泛 问卷不受人数限制,调查的人数可以较多,因而问卷调查涉及的范围较大。为了便于调 查对象对调查内容方便容易地作出回答,往往在设计方面给出回答的可能范围,由调查对象 作选择。这种对“回答”的预先分类有利于从量的方面把握所研究的教育现象的特征。同时, 问卷调查有利于对调查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由于问卷调查大多是使用封闭型回答方式 进行调查,因此,在资料的搜集整理过程中,可以对答案进行编码,并输入计算机,以进行 定量处理和分析。 (二)问卷调查法的局限 1.缺乏弹性 问卷中大部分问题的答案由问卷设计者预先划定了有限的范围,缺乏弹性,这使得调查 对象的作答受到限制,从而可能遗漏一些更为深层、细致的信息。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 的问题,靠简单的填答难以获得研究所需要的丰富材料。问卷对设计要求比较高,如果在设 计上出现问题,调查一旦进行便无法补救。 2.容易误解 问卷发放后由调查对象自由作答,调查者为了避免引起调查对象的顾虑,不当场检查被 调查者的填答方式是否正确或是否有遗漏,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被调查者漏答、错答或 回避回答一些问题的现象。 3.回收率低 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比较低。在问卷调查中,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必须保证有一定 的比率,否则,会影响到调查资料的代表性和价值。邮寄发出问卷的寄还,靠调查对象的自 觉和自愿,没有任何约束,所以往往回收率不高,这就对样本所要求的数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问卷调查法的适用范围 问卷调查法有上述的优势和局限,所以,它有自身所适用的范围。由于问卷调查法使用 的是书面问卷,问卷的回答有赖于调查对象的阅读理解水平,它要求被调查者首先要能看懂 调查问卷,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懂得填答问卷的方法,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 能达到这样的文化程度,因此它只适用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调查对象。 从被调查的内容看,问卷调查法适用于对现时问题的调查;从被调查的样本看,适用于 较大样本的调查;从调查的过程看,适用于较短时期的调查;从被调查对象所在的地域看, 在城市中比在农村中适用,在大城市比在小城市适用;从被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看,适用于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对象。 第二节 怎样进行问卷调查 一、明确调查目的 1.从目的出发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调查目的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为调查目的是问卷设计的
灵魂①,是问卷调査的出发点和中心,它决定着调査的一切方面,如调査对象的选择、调查 范围的确定、调査内容的设计、调査结果的分析,因此,在进行问卷调査开始阶段,首先应 该明确调查目的 2.估计可能的阻碍因素 问卷调查是调査者在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因此,进行调査问卷之前,首先要考虑调 查的目的,但是,如果只从调查者的角度考虑问题,那显然是不够的。问卷调查是由调查者 与被调查者共同完成的,而且被调查者是在相对仓促的情况下完成问卷,问卷调查的特点决 定了问卷设计必须一次成功,因为,如果到被调查者完成问卷后,才发现问题,已经不可能 补救。问卷调査需要被调查者的积极配合,因此,只有当你对调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因 素有清楚的认识时,才能有效地提高问卷调查的质量。阻碍被调查者合作的因素,归纳起来, 主要有两个方面:② 一是主观上的障碍,也就是被调查者心理上和思想上对问卷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所形成 的障碍。比如篇幅太长,题目太多,难度太大,被调查者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或者有些题目 涉及个人隐私等敏感内容,被调查者就会产生种种顾虑,还有被调查者对调查的目的、意义 不清楚时,也会对问卷采取敷衍、马虎的态度。这些主观上的障碍,会造成有些被调查者放 弃填写问卷,或者草草应付,或者不如实填写,这样就会导致问卷回收率降低,问卷资料的 质量不能保证,严重的话,还会导致调查的失败 二是客观上的障碍,也就是被调查者自身能力和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所形成的障碍。比如 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答题的能力高低都会影响答题的质量。因此,在设计问卷时,要尽 可能地站在被调查者的立场思考问题 3.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是用调查目的作为中心作总体构思。首先要考虑调查目的,明确了调查目的,就可以 对问卷调查其他诸多问题进行构思 二是从调査内容出发,考虑要向被调查者调查的问卷难易度、熟悉度和兴趣度,如果对 被调査者来说是较难回答的问题,或者是不熟悉的问题以及可能不太感兴趣的问题,问卷的 设计就应该更加谨慎,应该设法降低难度,增加熟悉度和兴趣度,指导语应当更为详尽和周 密,措辞也应该更加慎重。 三是注意调査样本的构成情况,也就是考虑被调査者的情况。被调查者的身份、职业 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因素,都是设计问卷时应当考虑的 最后,设计问卷时还应该考虑到资料处理分析方法和问卷的使用方法等因素。因为,不 同的资料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对问卷的设计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忽视这个因素,有时会影响 调查结果的处理,严重的还会使调查任务无法完成 确定问卷的内容 一般来说,问卷调査常常用于了解个人态度或具体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为了了解不同群 体对问题的态度和选择,在制作问卷时,都会在问卷中安排“个人基本情况”这一部分内容。 因此,问卷的主体常常由三部分组成,也就是个人基本资料(事实问题)、行为问题以及态 度问题 1.个人基本资料 通常,一份问卷主体部分的开头,会请被调查者填写一些个人的基本资料。个人基本资 袁方主编:《社会调查的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00页 ②袁方主编:《社会调查的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99页
3 灵魂①,是问卷调查的出发点和中心,它决定着调查的一切方面,如调查对象的选择、调查 范围的确定、调查内容的设计、调查结果的分析,因此,在进行问卷调查开始阶段,首先应 该明确调查目的。 2.估计可能的阻碍因素 问卷调查是调查者在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因此,进行调查问卷之前,首先要考虑调 查的目的,但是,如果只从调查者的角度考虑问题,那显然是不够的。问卷调查是由调查者 与被调查者共同完成的,而且被调查者是在相对仓促的情况下完成问卷,问卷调查的特点决 定了问卷设计必须一次成功,因为,如果到被调查者完成问卷后,才发现问题,已经不可能 补救。问卷调查需要被调查者的积极配合,因此,只有当你对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因 素有清楚的认识时,才能有效地提高问卷调查的质量。阻碍被调查者合作的因素,归纳起来, 主要有两个方面:② 一是主观上的障碍,也就是被调查者心理上和思想上对问卷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所形成 的障碍。比如篇幅太长,题目太多,难度太大,被调查者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或者有些题目 涉及个人隐私等敏感内容,被调查者就会产生种种顾虑,还有被调查者对调查的目的、意义 不清楚时,也会对问卷采取敷衍、马虎的态度。这些主观上的障碍,会造成有些被调查者放 弃填写问卷,或者草草应付,或者不如实填写,这样就会导致问卷回收率降低,问卷资料的 质量不能保证,严重的话,还会导致调查的失败。 二是客观上的障碍,也就是被调查者自身能力和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所形成的障碍。比如 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答题的能力高低都会影响答题的质量。因此,在设计问卷时,要尽 可能地站在被调查者的立场思考问题。 3.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一是用调查目的作为中心作总体构思。首先要考虑调查目的,明确了调查目的,就可以 对问卷调查其他诸多问题进行构思。 二是从调查内容出发,考虑要向被调查者调查的问卷难易度、熟悉度和兴趣度,如果对 被调查者来说是较难回答的问题,或者是不熟悉的问题以及可能不太感兴趣的问题,问卷的 设计就应该更加谨慎,应该设法降低难度,增加熟悉度和兴趣度,指导语应当更为详尽和周 密,措辞也应该更加慎重。 三是注意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也就是考虑被调查者的情况。被调查者的身份、职业、 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因素,都是设计问卷时应当考虑的。 最后,设计问卷时还应该考虑到资料处理分析方法和问卷的使用方法等因素。因为,不 同的资料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对问卷的设计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忽视这个因素,有时会影响 调查结果的处理,严重的还会使调查任务无法完成。 二、 确定问卷的内容 一般来说,问卷调查常常用于了解个人态度或具体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为了了解不同群 体对问题的态度和选择,在制作问卷时,都会在问卷中安排“个人基本情况”这一部分内容。 因此,问卷的主体常常由三部分组成,也就是个人基本资料(事实问题)、行为问题以及态 度问题。 1.个人基本资料 通常,一份问卷主体部分的开头,会请被调查者填写一些个人的基本资料。个人基本资 ①袁方主编:《社会调查的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200 页。 ②袁方主编:《社会调查的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99 页
料的组成部分,根据被调査者的情况而定,如果被调査者是学生,那么往往需要填写性别、 年龄、所在学校、年级、住所(城市或乡村)、父母的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如果被调 查者是家长,那么往往需要填写与学生的关系、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情况等等。 2.态度问题 态度问题对教育研究有重要意义,除了只调查行为问题的问卷外,一般的问卷调查,都 会涉及态度问题 态度问题包括两个层面:一种是有关意见方面的,如意见、看法。相对而言,“意见 属于暂时性的看法,如对一节课的看法,或对一次活动的态度。意见问题是想了解被调査者 对某些具体的、一般的事物或行为的看法,它可以随着时间或个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比如 问:“你对昨天公开课老师课堂提问数量的看法?”或者问:“你是不是赞成由快餐公司解决 午饭问题?”这类问题,都不是涉及行为或事件深层次的问题,而是对于行为或事件的一般 的表态。 另一个层面是有关价值或人格方面的观念。这属于“态度”问题中相对深层而持久性 的认识,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念等等。调査者对这些问题多半是精心设计,以了解教 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趋势与人们态度的吻合程度 由于属于深层次的态度问题,是较复杂的变量,单独分析往往会有较大的误差,所以就 出现了另一类专门调查“态度问题”的量表,即态度量表。态度量表中把变量分为几个部分 不是一题一题的算结果,而是把整个总分或分组分数合起来算,这样,可以与其他变项求相 关,可以计算信度系数,也可作因素分析。 从研究科学性的角度说,任何一种表示个人较深层次的态度,都不可能用一两个问题就 可涵盖,往往需要用四五个甚至七八个问题才能确定。例如问,“你是不是赞成取消考试?” 被调查者回答说“赞成”。可是这样一个题目,看不出他为什么赞成,更不能断定,他的赞 成与调査者所设想的结果是否一致。所以,往往用一组题目施测,把被调查者的真正意见反 映出来,以减少误差。如 1.您认为获取信息最快捷的途径是 a.广播、电视b.报刊杂志c.网络d.其他 2.您觉得多媒体对您的教学有帮助吗? a.很有帮助b.有帮助C.一般d.没有什么帮助e.没帮助 3.上海市教育系统将实现教育的全面信息化,您感到有压力吗? a.有压力b.一般c.没有压力 3.行为问题 这部分问题了解的是被调查者的实际行为,包括过去的行为和现在的行为。例如我们可 以问学生:本学期你参加几个课外兴趣班?你每天晚上花多少时间做作业?你平均每周上网 几个小时?这类问题,是了解被调查者的实际行为。这些实际行为可能因年龄、性别、父母 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而有差异。在考虑问题时,要尽量把这类问题放在一起,问题要清楚 合理,符合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以下是对教师行为的调查:
4 料的组成部分,根据被调查者的情况而定,如果被调查者是学生,那么往往需要填写性别、 年龄、所在学校、年级、住所(城市或乡村)、父母的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如果被调 查者是家长,那么往往需要填写与学生的关系、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情况等等。 2.态度问题 态度问题对教育研究有重要意义,除了只调查行为问题的问卷外,一般的问卷调查,都 会涉及态度问题。 态度问题包括两个层面:一种是有关意见方面的,如意见、看法。相对而言,“意见” 属于暂时性的看法,如对一节课的看法,或对一次活动的态度。意见问题是想了解被调查者 对某些具体的、一般的事物或行为的看法,它可以随着时间或个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比如 问:“你对昨天公开课老师课堂提问数量的看法?”或者问:“你是不是赞成由快餐公司解决 午饭问题?”这类问题,都不是涉及行为或事件深层次的问题,而是对于行为或事件的一般 的表态。 另一个层面是有关价值或人格方面的观念。这属于“态度”问题中相对深层而持久性 的认识,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念等等。调查者对这些问题多半是精心设计,以了解教 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趋势与人们态度的吻合程度。 由于属于深层次的态度问题,是较复杂的变量,单独分析往往会有较大的误差,所以就 出现了另一类专门调查“态度问题”的量表,即态度量表。态度量表中把变量分为几个部分, 不是一题一题的算结果,而是把整个总分或分组分数合起来算,这样,可以与其他变项求相 关,可以计算信度系数,也可作因素分析。 从研究科学性的角度说,任何一种表示个人较深层次的态度,都不可能用一两个问题就 可涵盖,往往需要用四五个甚至七八个问题才能确定。例如问,“你是不是赞成取消考试?” 被调查者回答说“赞成”。可是这样一个题目,看不出他为什么赞成,更不能断定,他的赞 成与调查者所设想的结果是否一致。所以,往往用一组题目施测,把被调查者的真正意见反 映出来,以减少误差。如: 1. 您认为获取信息最快捷的途径是______ a.广播、电视 b.报刊杂志 c.网络 d.其他______ 2. 您觉得多媒体对您的教学有帮助吗? a.很有帮助 b.有帮助 c.一般 d.没有什么帮助 e.没帮助 3. 上海市教育系统将实现教育的全面信息化,您感到有压力吗? a.有压力 b.一般 c.没有压力 3.行为问题 这部分问题了解的是被调查者的实际行为,包括过去的行为和现在的行为。例如我们可 以问学生:本学期你参加几个课外兴趣班?你每天晚上花多少时间做作业?你平均每周上网 几个小时?这类问题,是了解被调查者的实际行为。这些实际行为可能因年龄、性别、父母 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而有差异。在考虑问题时,要尽量把这类问题放在一起,问题要清楚 合理,符合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以下是对教师行为的调查:
1.您所使用的课件一般是 a自己设计制作的b现成的 2.在课件制作和使用过程中,您所需要的设备是 a电脑b实物投影仪c扫描仪d光盘刻录机e数码相机 f打印机g其他 3.制作一堂课的课件您一般需要花费的时间是 a1小时以内b1至2小时c2至3小时d3至4小时 e4小时以上 三、编制问卷 1.初步拟定问卷的题目 确定问题是问卷设计的关键。在对调査目的和内容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后,就可以确定 问卷的提纲,然后设计问卷初稿,比较规范的做法是采用卡片法或框图法。 卡片法是把初步考虑的每一个问题和答案写在卡片上,每一题一张卡片。等把所有的问 题和答案都考虑好以后,接下去按问题内容将卡片分类,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最后将调整 好的卡片写到纸上或输入电脑,形成问卷。 框图法是把问卷各个部分按一定的顺序编制成一个框架图,然后再写出每一部分的问题 及答案,最后通过补充、修改、调整后形成问卷。 2.问卷题目数量的控制 为了使调查问卷能够顺利进行,问卷题目的数量应该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只有这样,才 能既完成调查任务,又不使被调查者由于题目太多而产生厌烦心理。一般来讲,一份问卷的 题目应该控制在70题以内。如果问题较难回答,要考虑相应减少题目的数量。 3.回答问卷时间的控制 回答问卷时间的控制也同问卷题目数量的控制一样的道理。一般来讲,让被调查者完成 份问卷的时间大约在30分钟左右。如果时间太短,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往往受到局限:如 果时间太长,被调查者往往会产生厌烦心理以致影响问卷调查的效果。 四、问卷的试用与修改 1.问卷的试用 设计好的问卷,一般要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完成初稿。由于问卷调查一旦进行,发 保平编著:《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6页
5 1. 您所使用的课件一般是______ a.自己设计制作的 b.现成的 2. 在课件制作和使用过程中,您所需要的设备是______ a.电脑 b.实物投影仪 c.扫描仪 d.光盘刻录机 e.数码相机 f.打印机 g.其他______ 3. 制作一堂课的课件您一般需要花费的时间是______ a.1 小时以内 b.1 至 2 小时 c.2 至 3 小时 d.3 至 4 小时 e.4 小时以上 三、 编制问卷 1.初步拟定问卷的题目 确定问题是问卷设计的关键。在对调查目的和内容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后,就可以确定 问卷的提纲,然后设计问卷初稿,比较规范的做法是采用卡片法或框图法①。 卡片法是把初步考虑的每一个问题和答案写在卡片上,每一题一张卡片。等把所有的问 题和答案都考虑好以后,接下去按问题内容将卡片分类,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最后将调整 好的卡片写到纸上或输入电脑,形成问卷。 框图法是把问卷各个部分按一定的顺序编制成一个框架图,然后再写出每一部分的问题 及答案,最后通过补充、修改、调整后形成问卷。 2.问卷题目数量的控制 为了使调查问卷能够顺利进行,问卷题目的数量应该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只有这样,才 能既完成调查任务,又不使被调查者由于题目太多而产生厌烦心理。一般来讲,一份问卷的 题目应该控制在 70 题以内。如果问题较难回答,要考虑相应减少题目的数量。 3.回答问卷时间的控制 回答问卷时间的控制也同问卷题目数量的控制一样的道理。一般来讲,让被调查者完成 一份问卷的时间大约在 30 分钟左右。如果时间太短,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往往受到局限;如 果时间太长,被调查者往往会产生厌烦心理以致影响问卷调查的效果。 四、 问卷的试用与修改 1.问卷的试用 设计好的问卷,一般要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完成初稿。由于问卷调查一旦进行,发 ①陶保平编著:《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4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