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 在对教育现象中的客观事物或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并且对调查研究所得来的 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应将获得的成果写成书面报告,这样才能发挥教育调查的作用。本 章将教育调査报告的写作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定量调查报告,另一种是定性调查报告。 第一节教育调查报告概述 、教育调查报告的涵义 调查报告,顾名思义,一是调查,二是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现象中的客观事物 或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査研究之后,将获得的成果写成的书面报告。它是教育调查研究成 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反映教育调查研究成果的一种文体 教育调查报告的作用 教育调查报告具有以下作用: 如实地将教育调査的基本情况,准确地系统地反映出来,提供数据和材料,作为 制订教育政策的依据,作为从事教育理论研宄的资料 (二)及时地提供教育实践中的典型经验、典型事例,作为指导教育工作、解决问题的 现实依据,发挥榜样的作用,推动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通过调查材料,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教育调查报告具有如下特点: (一)针对性 针对性是教育调査报告的灵魂。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通常都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或者是总结推广某一个典型经验,以带动整个“面”上的工作;或者是对某方面的工作或问 题进行分析研究,为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依据:或者是收集情况,加以必要的分析综合,以供 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或者是对有关的教育现象进行理论探讨,即分析各种教育现象间的相 互关系和因果关系,以及通过对实地调査资料的分析或归纳,达到检验理论和构造理论的目 的。尽管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应该从实际出发,但是,调查的目的越明确,针对性越强,调 查报告的作用也越明显。 (二)指导性 教育调查报告的指导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调查报告不只是客观教育现象的叙述,更重要 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和概括,对于教育现象的内在规律的探求。因此,高质量的教育调查 报告能够深入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第十二章 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 在对教育现象中的客观事物或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并且对调查研究所得来的 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应将获得的成果写成书面报告,这样才能发挥教育调查的作用。本 章将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定量调查报告,另一种是定性调查报告。 第一节 教育调查报告概述 一、教育调查报告的涵义 调查报告,顾名思义,一是调查,二是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现象中的客观事物 或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之后,将获得的成果写成的书面报告。它是教育调查研究成 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反映教育调查研究成果的一种文体。 二、教育调查报告的作用 教育调查报告具有以下作用: (一)如实地将教育调查的基本情况,准确地系统地反映出来,提供数据和材料,作为 制订教育政策的依据,作为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资料。 (二)及时地提供教育实践中的典型经验、典型事例,作为指导教育工作、解决问题的 现实依据,发挥榜样的作用,推动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通过调查材料,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三、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教育调查报告具有如下特点: (一)针对性 针对性是教育调查报告的灵魂。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通常都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或者是总结推广某一个典型经验,以带动整个“面”上的工作;或者是对某方面的工作或问 题进行分析研究,为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依据;或者是收集情况,加以必要的分析综合,以供 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或者是对有关的教育现象进行理论探讨,即分析各种教育现象间的相 互关系和因果关系,以及通过对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或归纳,达到检验理论和构造理论的目 的。尽管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应该从实际出发,但是,调查的目的越明确,针对性越强,调 查报告的作用也越明显。 (二)指导性 教育调查报告的指导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调查报告不只是客观教育现象的叙述,更重要 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和概括,对于教育现象的内在规律的探求。因此,高质量的教育调查 报告能够深入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四、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调查报告的运用广泛,形式灵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在进行教育调查以 及在分析调査所获得的材料时所使用的研究与描述方法,可以将教育调查报告分为两类,即 定量调查报告和定性调查报告 (一)定量调査报告。如果在调査研究和在分析调查所获得的材料以及描述调查的结果 时采用的是定量研究的方法,则此类型的调查报告称为定量调查报告。从典型意义上说,定 量调查研究报告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对象,而不是仅仅用语言文字。 (二)定性调査报告。如果在调査硏究过程中以及在分析调査所获得的材料和描述调査 的结果时采用的是定性研究的方法,则此类型的调查报告称为定性调查报告。与定量调查报 告相反,从典型意义上说,定性调查研究报告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和量度 应该指出的是,在实际教育调查研究中,绝对的、纯粹的定性调査研究或定量调查研究 是不多的,更为常见的是,在调查研究中,常综合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种研究方法, 而以其中一种方法为主。相应的,纯粹的定性或定量调查报告也是不多见的,一般是综合运 用文字和数据及量表来描述对象,而以其中一种方法为主。实际上,它们通常是相互支持的。 五、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撰写教育调查报告,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明确调查目的,编制调查计划 明确调査目的,是搞好教育调查硏究的基础:编制调査计划,是开展教育调査活动之前 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也是搞好教育调査研究的有力保障。调查计划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调查 目的、调査对象、调査步骤、调查项目和调查方法等。 (二)搜集资料,初步分析 在开始教育调査之前,调查人员应围绕调査目的,多渠道地搜集有关资料,以熟悉和掌 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初步分析,确定教育调查的重点和主题 (三)作好准备,实地调查 根据不同的调查方法,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采用访谈方法所采用的访谈提纲或访谈 表格等,然后进行实地调査,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情况。 (四)资料汇总,分析研究 在大量地全面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汇总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以 一定的理论或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得出结论。 (五)撰写调查报告 把调査研究的结果写成调査报告,这标志着调査研究的结束,但又是整个调査研究过程 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调查报告的产生,就无法体现调查的目的,无法反映调查的结 果,也不可能发挥调查报告所具有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定量调查报告的写作 、撰写定量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
四、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调查报告的运用广泛,形式灵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在进行教育调查以 及在分析调查所获得的材料时所使用的研究与描述方法,可以将教育调查报告分为两类,即 定量调查报告和定性调查报告。 (一)定量调查报告。如果在调查研究和在分析调查所获得的材料以及描述调查的结果 时采用的是定量研究的方法,则此类型的调查报告称为定量调查报告。从典型意义上说,定 量调查研究报告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对象,而不是仅仅用语言文字。 (二)定性调查报告。如果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以及在分析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和描述调查 的结果时采用的是定性研究的方法,则此类型的调查报告称为定性调查报告。与定量调查报 告相反,从典型意义上说,定性调查研究报告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和量度。 应该指出的是,在实际教育调查研究中,绝对的、纯粹的定性调查研究或定量调查研究 是不多的,更为常见的是,在调查研究中,常综合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种研究方法, 而以其中一种方法为主。相应的,纯粹的定性或定量调查报告也是不多见的,一般是综合运 用文字和数据及量表来描述对象,而以其中一种方法为主。实际上,它们通常是相互支持的。 五、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撰写教育调查报告,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明确调查目的,编制调查计划 明确调查目的,是搞好教育调查研究的基础;编制调查计划,是开展教育调查活动之前 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也是搞好教育调查研究的有力保障。调查计划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调查 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步骤、调查项目和调查方法等。 (二)搜集资料,初步分析 在开始教育调查之前,调查人员应围绕调查目的,多渠道地搜集有关资料,以熟悉和掌 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初步分析,确定教育调查的重点和主题。 (三)作好准备,实地调查 根据不同的调查方法,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采用访谈方法所采用的访谈提纲或访谈 表格等,然后进行实地调查,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情况。 (四)资料汇总,分析研究 在大量地全面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汇总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以 一定的理论或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得出结论。 (五)撰写调查报告 把调查研究的结果写成调查报告,这标志着调查研究的结束,但又是整个调查研究过程 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调查报告的产生,就无法体现调查的目的,无法反映调查的结 果,也不可能发挥调查报告所具有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 定量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撰写定量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
撰写定量调査报告是在对调査硏究的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硏究结果,在参阅、分 析调查研究课题涉及领域的参考文献,在对调査研究结果进行提炼、获得理性认识的基础上 进行的。就定量调查研究报告本身而言,它的基本要求是 (一)内容上的实事求是 (二)结构上的条理性 (三)逻辑上的严密性 (四)语言上的简明扼要。 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在这里有两层意思:1、真实性 教育调査研究报告所描述的内容都应该是真实的,没有任何一点虚假。2、全面性。全面反 映调查研究全过程。重要、关键的地方没有遗漏。研究报告应该实事求是地表述这一项调查 研究“想做什么?”“做了些什么?”“结果怎么样?”和“可以看出些什么? 、定量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 般来说,一篇定量调查报告通常包括四部分内容,它们是:第一部分,关于研究报告 的题目与作者的介绍。包括:(1)题目:(2)作者:(3)作者单位;(4)作者说明。第二部 分,摘要与关键词。第三部分,研究的正文。包括:(1)问题的提出(2)研究的方法;(3) 研究的结果:(4)分析与讨论;(5)小结。第四部分,其它,包括:(1)参考文献:(2)附 录 下面具体阐述各部分的写作要求 (一)题目与作者 调查报告的题目与作者将出现在论文集的目录、图书馆的文献目录卡、计算机信息网络 上。读者首先接触的是调查报告的目录和作者,然后根据题目和作者来决定是否需要查找这 篇调查报告或调查报告的摘要 1.题目。具体的写作要求及格式见下述第三部分(定量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 2.作者。研究报告的作者必须注明。(1)署名的责任。应该看到,在研究报告上署上 自己的名字,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署名者对调査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负有责任。 (2)具体要求:作者要用真实姓名,不能用笔名或化名;署名应该署主要研究者,署名数 量一般不超过3人:人数很多时,可用脚注对其他人员加以说明。 3.作者单位。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和单位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便于读者对作者的了解 并在需要时与作者进行联系 4.作者说明。需要时用脚注说明:(1)该调査报告属哪一研究课题的硏究成果:(2 该课题的级别与归属;(3)如作者认为需要,可说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研究工作分工;(4) 在作者栏没有署名,但作者认为需要说明的对调查研究有贡献的其他人员 (二)摘要与关键词 1.摘要。摘要是调查报告中关键性内容的总结与概括。许多刊物在发表论文时要求在 论文正文之前加一内容摘要。日趋普及的情报检索,也要求提供论文摘要。 在一篇调査报告的开端,出现研究摘要是很重要的。摘要可使读者用很短时间了解报告 内容,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的主要方式。另外,由于时间关系,人们在搜索信息时往往 也不可能直接阅读论文与报告,而往往根据摘要来判断某篇报告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或需 要。一项研究或一篇研究报告,如能被较多的人引用借鉴,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对该研宄报 告的价值的肯定评价。用心地撰写摘要,有助于提高研究报告的阅读率与取用率。因此,为 发挥研究报告的作用,在撰写研究报告时准备一个摘要已经成为必要 摘要部分总的要求:
撰写定量调查报告是在对调查研究的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研究结果,在参阅、分 析调查研究课题涉及领域的参考文献,在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提炼、获得理性认识的基础上 进行的。就定量调查研究报告本身而言,它的基本要求是: (一)内容上的实事求是。 (二)结构上的条理性。 (三)逻辑上的严密性。 (四)语言上的简明扼要。 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在这里有两层意思:1、真实性。 教育调查研究报告所描述的内容都应该是真实的,没有任何一点虚假。2、全面性。全面反 映调查研究全过程。重要、关键的地方没有遗漏。研究报告应该实事求是地表述这一项调查 研究“想做什么?”“做了些什么?”“结果怎么样?”和“可以看出些什么?” 二、定量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 一般来说,一篇定量调查报告通常包括四部分内容,它们是:第一部分,关于研究报告 的题目与作者的介绍。包括:(1)题目;(2)作者;(3)作者单位;(4)作者说明。第二部 分,摘要与关键词。第三部分,研究的正文。包括:(1)问题的提出(2)研究的方法;(3) 研究的结果;(4)分析与讨论;(5)小结。第四部分,其它,包括:(1)参考文献;(2)附 录。 下面具体阐述各部分的写作要求: (一)题目与作者 调查报告的题目与作者将出现在论文集的目录、图书馆的文献目录卡、计算机信息网络 上。读者首先接触的是调查报告的目录和作者,然后根据题目和作者来决定是否需要查找这 篇调查报告或调查报告的摘要。 1.题目。具体的写作要求及格式见下述第三部分(定量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 2.作者。研究报告的作者必须注明。(1)署名的责任。应该看到,在研究报告上署上 自己的名字,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署名者对调查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负有责任。 (2)具体要求:作者要用真实姓名,不能用笔名或化名;署名应该署主要研究者,署名数 量一般不超过 3 人;人数很多时,可用脚注对其他人员加以说明。 3.作者单位。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和单位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便于读者对作者的了解 并在需要时与作者进行联系。 4.作者说明。需要时用脚注说明:(1)该调查报告属哪一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2) 该课题的级别与归属;(3)如作者认为需要,可说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研究工作分工;(4) 在作者栏没有署名,但作者认为需要说明的对调查研究有贡献的其他人员。 (二)摘要与关键词 1.摘要。摘要是调查报告中关键性内容的总结与概括。许多刊物在发表论文时要求在 论文正文之前加一内容摘要。日趋普及的情报检索,也要求提供论文摘要。 在一篇调查报告的开端,出现研究摘要是很重要的。摘要可使读者用很短时间了解报告 内容,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的主要方式。另外,由于时间关系,人们在搜索信息时往往 也不可能直接阅读论文与报告,而往往根据摘要来判断某篇报告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或需 要。一项研究或一篇研究报告,如能被较多的人引用借鉴,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对该研究报 告的价值的肯定评价。用心地撰写摘要,有助于提高研究报告的阅读率与取用率。因此,为 发挥研究报告的作用,在撰写研究报告时准备一个摘要已经成为必要。 摘要部分总的要求:
(1)反映研究报告最主要的内容,主要涉及研究问题、方法、结果和结论几个方面 (2)语言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200个。 2.关键词。是能够最准确反映研宄报告的内容和主题的3-8个词。其主要作用是便于 资料文献的计算机储存和检索。在文献的计算机储存中,一般都把关键词作为检索线索之 储存进去。当读者需要查找有关文献资料时,主要考虑几个与其检索内容有关的词并输入计 算机,计算机便会找到有此关键词的论文提供给读者。在研究报告中,关键词放在摘要之后, 正文之前。权威性的刊物,都要求有关键词。关键词主要选取与专业分类有关的词,对文献 检索起分类作用的、涉及题目假设的重要变量以及统领全文的名词术语。 (三)研究的正文 1.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部分应该向读者交代该调查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研究这一问题有何价 值。这一部分的内容要点一般包括: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研究 的主要内容 (1)研究的问题。主要介绍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背景,说明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以 及选择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应该直接提出、开门见山,不要让别人 去推理、体会。问题的表述在语言上必须明确、具体、容易理解 (2)文献综述。说明研究课题所涉及领域的硏究情况,用以体现所硏宄课题的理论价 值。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涉及以下一些方面:至今有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有的话,研究过哪 些内容:这些硏究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和手段;这些研究获得过哪些成果:有哪一些与研究 问题有关的理论,或者是有哪些不同的理论:已有的研究存在着哪些缺陷等等 (3)研究的缘由。说明确定这一现象有何现实意义,使读者了解这一课题的重要性。 在撰写时可用“这一存在问题的表现形式”、“问题涉及面”、“问题的存在有何影响和会造成 何种后果”等加以说明。有时可以谈一下怎么会去研究这个问题的缘由 (4)研究的主要内容。一项研究课题在开始研究之前,总是需要对这一课题进行简单 介绍。在调査报告中应该交代清楚硏究的起点及基本框架,如本调査将硏究哪几个具体问题 准备检验的假设是什么;主要的变量是什么,等等 2.研究的方法 交代“研究的方法”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调查结果和调查结论是用什么方法、经过怎样的 步骤获得的,从而使读者可以据此判断调查结果和结论的可信程度和可适用范围。若读者需 要重复验证,也可如法进行。“研究的方法”应体现课题硏究过程的科学性、可靠性、合理 性和逻辑性。在调査报告中,“研究的方法”一般包括:调查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 数据处理和研究的步骤等 (1)调查的对象。调查对象是怎样选择的,这一部分需要交代:①调查对象的总体。 应说明正式的调查对象是从怎样的对象范围内进行选择的。②调査样本的容量。说明从供选 择的范围内选择了多少对象。③抽样方法。说明硏究者是怎样从选择范围内选择出实际调查 的对象的。调査对象的选择方法关系到调査的结果能够适用怎样的对象范围和反映这一对象 范围的可靠程度 (2)调查的内容。这一部分应该交代调查项目的框架结构,题目的类别、评定和合并 方法。具体包括:①调査内容包括哪些方面。②每一方面包括哪些调查项目。③每一调查项 目包括哪些调查题目。④每个题目怎样进行评定。⑤同类型的题目评分时要否和如何合并等 (3)调査的方法。调查的方法一般有观察、访问、座谈、问卷、测试、收集现成材料 等。这一部分需要交代在本调查中是用什么方法从调查对象那里调查规定的内容,以及运用 调查方法的具体步骤 (4)调査的组织。有的调查需要调査的对象比较大,需要对调查对象进行组织,保证
(1)反映研究报告最主要的内容,主要涉及研究问题、方法、结果和结论几个方面; (2)语言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 200 个。 2.关键词。是能够最准确反映研究报告的内容和主题的 3—8 个词。其主要作用是便于 资料文献的计算机储存和检索。在文献的计算机储存中,一般都把关键词作为检索线索之一 储存进去。当读者需要查找有关文献资料时,主要考虑几个与其检索内容有关的词并输入计 算机,计算机便会找到有此关键词的论文提供给读者。在研究报告中,关键词放在摘要之后, 正文之前。权威性的刊物,都要求有关键词。关键词主要选取与专业分类有关的词,对文献 检索起分类作用的、涉及题目假设的重要变量以及统领全文的名词术语。 (三)研究的正文 1.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部分应该向读者交代该调查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研究这一问题有何价 值。这一部分的内容要点一般包括: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研究 的主要内容。 (1)研究的问题。主要介绍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背景,说明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以 及选择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应该直接提出、开门见山,不要让别人 去推理、体会。问题的表述在语言上必须明确、具体、容易理解。 (2)文献综述。说明研究课题所涉及领域的研究情况,用以体现所研究课题的理论价 值。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涉及以下一些方面:至今有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有的话,研究过哪 些内容;这些研究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和手段;这些研究获得过哪些成果;有哪一些与研究 问题有关的理论,或者是有哪些不同的理论;已有的研究存在着哪些缺陷等等。 (3)研究的缘由。说明确定这一现象有何现实意义,使读者了解这一课题的重要性。 在撰写时可用“这一存在问题的表现形式”、“问题涉及面”、“问题的存在有何影响和会造成 何种后果”等加以说明。有时可以谈一下怎么会去研究这个问题的缘由。 (4)研究的主要内容。一项研究课题在开始研究之前,总是需要对这一课题进行简单 介绍。在调查报告中应该交代清楚研究的起点及基本框架,如本调查将研究哪几个具体问题; 准备检验的假设是什么;主要的变量是什么,等等。 2.研究的方法 交代“研究的方法”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调查结果和调查结论是用什么方法、经过怎样的 步骤获得的,从而使读者可以据此判断调查结果和结论的可信程度和可适用范围。若读者需 要重复验证,也可如法进行。“研究的方法”应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可靠性、合理 性和逻辑性。在调查报告中,“研究的方法”一般包括:调查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 数据处理和研究的步骤等。 (1)调查的对象。调查对象是怎样选择的,这一部分需要交代:①调查对象的总体。 应说明正式的调查对象是从怎样的对象范围内进行选择的。②调查样本的容量。说明从供选 择的范围内选择了多少对象。③抽样方法。说明研究者是怎样从选择范围内选择出实际调查 的对象的。调查对象的选择方法关系到调查的结果能够适用怎样的对象范围和反映这一对象 范围的可靠程度。 (2)调查的内容。这一部分应该交代调查项目的框架结构,题目的类别、评定和合并 方法。具体包括:①调查内容包括哪些方面。②每一方面包括哪些调查项目。③每一调查项 目包括哪些调查题目。④每个题目怎样进行评定。⑤同类型的题目评分时要否和如何合并等。 (3)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方法一般有观察、访问、座谈、问卷、测试、收集现成材料 等。这一部分需要交代在本调查中是用什么方法从调查对象那里调查规定的内容,以及运用 调查方法的具体步骤。 (4)调查的组织。有的调查需要调查的对象比较大,需要对调查对象进行组织,保证
调查的质量。有时由于调查的工作量较大,调查需要其他人参与,于是产生要不要对调查者 进行培训的问题。如何组织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和如何对调查者进行培训,以及组织调查者 进行调查都需要在这里加以说明。 (5)调查资料的处理。从原始资料不能直接看出研究结果,必须对通过调查获得的原 始资料进行处理。这一部分需要说明:①是根据内容按逻辑进行整理后加以描述,还是进行 数量的统计处理。②进行数量的统计时,需要对哪些数据进行统计,是进行描述性统计还是 进行推断性统计。③具体的统计手段是什么 (6)调查研究的步骤。须交代何时完成调査方案设计,何时开始进行调查,何时进行 数据处理,何时完成研究报告 3.研究的结果 对调査后获得的原始数据,根据调査硏宄的要求进行统计处理后,可获得调査的结果。 调查的结果一般可采用统计表加以概括,并伴以文字说明。这一部分在具体处理时应根据调 查内容的不同部分,分别对研究结果加以说明 统计表的主要结构成分有 (1)表号。当一份研究报告中有两张或两张以上统计表时,应用表号加以区分。采用 表号后,研究报告中涉及该统计表时,不再用统计表的题目,而只需引用表号即可 (2)题目。用一句简要的话把统计表的数据是指什么加以说明,并用这句话作为统计 表的题目。一个好的统计表的题目应该将统计表的主栏、宾栏和数据三者加以反映。 (3)线条。统计表的各项内容用线条予以隔开。为使研究结果的内容清晰,统计表的 线条不宜过多、过繁 4)主栏。一般用以说明统计表内数据的所属主题项目的主语名称。主栏内各项目应 处在同一个维度上。主栏往往是不同调查样本的名称。样本的人数有时在主栏内加以说明 (5)宾栏。一般用以说明统计表内数据的所属主题项目的宾语名称。宾栏内各项目应 处在同一个维度上。宾栏往往是对样本进行调查的内容项目。当同一调查项目内的各种数据 的单位一致时,单位名称应在宾栏内注明,而数据格内不再标明 (6)数据。统计的结果,统计表要反映的内容本身。统计表的其他一切内容都是为说 明数据服务的。数据必须准确,数据格内不应有空格。调查数据空缺,应用“一—”标明 数据为零,应用“0”表示。每一宾栏所属数据若有小数,小数的位数一般应该相同,并使 小数点对齐。每一宾栏所属“数据格”数据的单位尽可能要一致,不一致的单位要在数据格 内注明 如下图即为一个比较典型的统计表:① 表二教学日的与要求评价缭计表(以1001所小学为梯本) 评价统计(占舳小学的百分数 两查项目 较差 教学 且的1.体现数育方钟方面 94,6 5.4 要求 2.体巩义务教育培养方面 75.4 评价 调查|3体现素质教育方面 73. 19.0 2.9 4.体巩本学科特点方面 26.6 5.5 5.体巩恩想品教育和行为习恨培养方面 4.2 ①“面向21世纪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发展研究”课题组:《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程教材 教法》200年第1期
调查的质量。有时由于调查的工作量较大,调查需要其他人参与,于是产生要不要对调查者 进行培训的问题。如何组织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和如何对调查者进行培训,以及组织调查者 进行调查都需要在这里加以说明。 (5)调查资料的处理。从原始资料不能直接看出研究结果,必须对通过调查获得的原 始资料进行处理。这一部分需要说明:①是根据内容按逻辑进行整理后加以描述,还是进行 数量的统计处理。②进行数量的统计时,需要对哪些数据进行统计,是进行描述性统计还是 进行推断性统计。③具体的统计手段是什么。 (6)调查研究的步骤。须交代何时完成调查方案设计,何时开始进行调查,何时进行 数据处理,何时完成研究报告。 3.研究的结果 对调查后获得的原始数据 ,根据调查研究的要求进行统计处理后,可获得调查的结果。 调查的结果一般可采用统计表加以概括,并伴以文字说明。这一部分在具体处理时应根据调 查内容的不同部分,分别对研究结果加以说明。 统计表的主要结构成分有: (1)表号。当一份研究报告中有两张或两张以上统计表时,应用表号加以区分。采用 表号后,研究报告中涉及该统计表时,不再用统计表的题目,而只需引用表号即可。 (2)题目。用一句简要的话把统计表的数据是指什么加以说明,并用这句话作为统计 表的题目。一个好的统计表的题目应该将统计表的主栏、宾栏和数据三者加以反映。 (3)线条。统计表的各项内容用线条予以隔开。为使研究结果的内容清晰,统计表的 线条不宜过多、过繁。 (4)主栏。一般用以说明统计表内数据的所属主题项目的主语名称。主栏内各项目应 处在同一个维度上。主栏往往是不同调查样本的名称。样本的人数有时在主栏内加以说明。 (5)宾栏。一般用以说明统计表内数据的所属主题项目的宾语名称。宾栏内各项目应 处在同一个维度上。宾栏往往是对样本进行调查的内容项目。当同一调查项目内的各种数据 的单位一致时,单位名称应在宾栏内注明,而数据格内不再标明。 (6)数据。统计的结果,统计表要反映的内容本身。统计表的其他一切内容都是为说 明数据服务的。数据必须准确,数据格内不应有空格。调查数据空缺,应用“——”标明。 数据为零,应用“0”表示。每一宾栏所属数据若有小数,小数的位数一般应该相同,并使 小数点对齐。每一宾栏所属“数据格”数据的单位尽可能要一致,不一致的单位要在数据格 内注明。 如下图即为一个比较典型的统计表:① ① “面向 21 世纪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发展研究”课题组:《加强劳动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程 教材 教法》2000 年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