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静听肖邦的小夜曲 聆听阿丙的《二泉映》 (5)一句话,《回延安》抒发诗人 的感情;《再别康桥》抒发诗人 的感情 四、赏析揣摩 研读诗歌,揣摩特色 (1)你发现《回延安》在形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2)人们都说《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如全诗四行一节,每一节 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基本上六七字(间有八字句),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具有建筑美 再如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増 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使诗歌具有音乐美。你能说说本诗的绘画美体现在哪里吗? 、品读诗歌,揣摩语言 (1)说说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A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C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D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2)《回延安》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理由是 写得最好 的句子是,理由是 《再别康桥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理由是 写得最好 的句子是 理由是 3、比读诗歌,背诵默写 以《回延安》第一部分为例,按座位号为序,诗句接龙 以《回延安》第二部分为例,男女生对诗(女生读一节,男生接一节) 摆设擂台:给自己读(或背)的《再别康桥》配上合适的音乐并把它录下来,向小组(或全 班)同学挑战,看谁读(或背)得更有节奏、更有感情。 《回延安》中通过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的句子是 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 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 (5)、《再别康桥》中写诗人荡舟河上寻梦的句子是 五、探究质疑 1、“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彩虹 似的梦”究竟指的是什么? 六、读写结合 过一把画家瘾:品读诗句,展开想象,用水彩笔绘出你心中的康桥 当一个小诗人:选择与亲人团聚或分别时的场景,学写一首小诗。 6
6 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静听肖邦的小夜曲 聆听阿丙的《二泉映》 (5)一句话,《回延安》抒发诗人 的感情;《再别康桥》抒发诗人 的感情。 四、赏析揣摩 研读诗歌,揣摩特色 (1)你发现《回延安》在形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2)人们都说《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如全诗四行一节,每一节 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基本上六七字(间有八字句),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具有建筑美。 再如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增 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使诗歌具有音乐美。你能说说本诗的绘画美体现在哪里吗? 2、品读诗歌,揣摩语言 (1)说说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A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B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C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D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2) 《回延安》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 ,理由是 ;写得最好 的句子是 ,理由是 。 《再别康桥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 ,理由是 ;写得最好 的句子是 ,理由是 。 3、、比读诗歌,背诵默写 以《回延安》第一部分为例,按座位号为序,诗句接龙 以《回延安》第二部分为例,男女生对诗(女生读一节,男生接一节) 摆设擂台:给自己读(或背)的《再别康桥》配上合适的音乐并把它录下来,向小组(或全 班)同学挑战,看谁读(或背)得更有节奏、更有感情。 《回延安》中通过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的句子是 。 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 。 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 是 。 (5)、《再别康桥》中写诗人荡舟河上寻梦的句子是 , ; , 。 五、探究质疑 1、“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彩虹 似的梦”究竟指的是什么? 六、读写结合 过一把画家瘾:品读诗句,展开想象,用水彩笔绘出你心中的康桥。 当一个小诗人:选择与亲人团聚或分别时的场景,学写一首小诗
参考答案: 2、(1)诗人剧作家《放歌集》《白毛女》《放歌集》(2)新月派《猛虎集》 l、 du mei yang xing 2、羔羊安然无恙;糜子风靡:窑洞地窖;湖畔挑衅:箫管萧条 1(1)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2)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1)到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或到延安、忆当年、会亲人、逛新城、 离延安)(2)对延安的无限思念对延安的无比热爱充分表现延安与我的关系无比激动(3) 对康桥浓烈的爱对康桥的无限依恋依恋、无奈、惆怅(4)C(5)回到延安的的无限喜 悦、激动、自豪的感情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无限惆怅之情 四、1(1)回延安》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全诗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 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2)绘画美: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 使用了色彩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还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 “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画面具有流动的美。 2、A拟人B比兴C夸张、比喻D比喻 3、(4)例: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 母亲。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五、1、运用比兴手法。意思是当年在延安我们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一面生产,一面学习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 2、运用比喻修辞。榆阴下倒映的彩虹,既可看作是诗人在剑桥大学短暂生活的诗化,也可 看作是对先哲的追思与怀想
7 参考答案: 一、 2、(1)诗人 剧作家 《放歌集》《白毛女》《放歌集》(2)新月派 《猛虎集》 二 1、dǔ méi yàng xìng róu lán sǜ shēng 2、羔羊 安然无恙; 糜子 风靡;窑洞 地窖;湖畔 挑衅;箫管 萧条 三、1(1)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2)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1)到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或到延安、忆当年、会亲人、逛新城、 离延安)(2)对延安的无限思念 对延安的无比热爱 充分表现延安与我的关系 无比激动 (3) 对康桥浓烈的爱 对康桥的无限依恋 依恋、无奈、 惆怅 (4)C (5)回到延安的的无限喜 悦、激动、自豪的感情 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无限惆怅之情 四、1(1)回延安》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全诗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 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2)绘画美: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 使用了色彩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还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 “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画面具有流动的美。 2、A 拟人 B 比兴 C 夸张、比喻 D 比喻 3、(4)例: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 母亲。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五、1、运用比兴手法。意思是当年在延安我们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一面生产,一面学习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 2、运用比喻修辞 。榆阴下倒映的彩虹,既可看作是诗人在剑桥大学短暂生活的诗化,也可 看作是对先哲的追思与怀想
歌词三首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的具体含义, 2、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欣赏歌词的艺术特色 4、诵读学唱。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歌词,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三首词的表达感情,能联系创作背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 生活离不开阳光,生活也离不开歌声。一首好歌,可以如春风,可以为你送来缕缕清新 首好歌,可以如甘泉,给你心灵的润泽;一首好歌,更是一首诗,情感充沛,意味无穷。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心情去感受,用文学来欣赏那一首经久不衰的歌曲《我的中国心》 二、听一听:(放录音) 三、讲一讲: 这首歌是在香港回归前,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舂节联欢晩会上演唱的歌曲,至 今我还记得他身穿白色的西装,脖子围条长围巾,戴着金丝眼镜,当他深情并茂地唱起这首歌时, 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并且在以后广为流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呢? 强烈的爱国之情,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四、读一读,赏一赏 朗诵歌词,把握感情基调(深情,挚爱)注意押韵ing 1、词反复提到中心词是什么 中国心”:①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点题) ②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根源) ③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总结) 2、划分层次:不变中国心|祖国在心中|不变中国心 3、人有国籍之分,心怎么有国籍呢?(讨论) 明确:心中永远装着祖国,念着祖国,海外游子,身在异国,心系祖国 唱歌人的身份从哪里体现出来 祖国多年未亲近,河山只在我梦萦 5、哪个词最清深意长的表达出我对祖国的思念? “只”→深深的思念,深深的遗憾 6、“虽然”与“依然”是什么关系? 对比,突出了身在异国心系故土 7、“烙”上中国印如何理解? 一一祖国与我血脉相连 8、长城、长江、黄山、黄河在这里指什么? 祖国的山河→(借代)祖国 9、“重千斤”指的什么分量?
8 歌词三首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的具体含义。 2、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欣赏歌词的艺术特色。 4、诵读学唱。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歌词,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三首词的表达感情,能联系创作背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生活离不开阳光,生活也离不开歌声。一首好歌,可以如春风,可以为你送来缕缕清新;一 首好歌,可以如甘泉,给你心灵的润泽;一首好歌,更是一首诗,情感充沛,意味无穷。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心情去感受,用文学来欣赏那一首经久不衰的歌曲《我的中国心》 二、听一听:(放录音) 三、讲一讲: 这首歌是在香港回归前,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歌曲,至 今我还记得他身穿白色的西装,脖子围条长围巾,戴着金丝眼镜,当他深情并茂地唱起这首歌时, 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并且在以后广为流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呢? ——强烈的爱国之情,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四、读一读,赏一赏: 朗诵歌词,把握感情基调(深情,挚爱)注意押韵 ing 1、词反复提到中心词是什么? ——“中国心”:①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点题) ②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根源) ③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总结) 2、划分层次: 不变中国心 | 祖国在心中 | 不变中国心 3、人有国籍之分,心怎么有国籍呢?(讨论) ——明确:心中永远装着祖国,念着祖国,海外游子,身在异国,心系祖国 4、唱歌人的身份从哪里体现出来? ——祖国多年未亲近,河山只在我梦萦 5、哪个词最清深意长的表达出我对祖国的思念? ——“只”→深深的思念,深深的遗憾 6、“虽然”与“依然”是什么关系? ——对比,突出了身在异国心系故土 7、“烙”上中国印如何理解? ——祖国与我血脉相连 8、长城、长江、黄山、黄河在这里指什么? ——祖国的山河→(借代)祖国 9、“重千斤”指的什么分量?
祖国在我心中的分量,即无法取代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10、“澎湃”是指什么? 热血澎湃,从内心呼喊出:我的中国心 四、唱一唱比一比 1、拳拳赤子心,殷殷故土情,平实的语言,却因为真挚的感情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让我 们再次欣赏歌曲并学唱(合唱) 2、各小组比赛唱歌(唱爱国歌,做爱国人) 五、总结与过渡:我们热爱祖国,我们更赞美祖国,我们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更爱祖国的美 好生活。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如此赞美,更何况我们生长在祖国温暖怀抱里的人 六、练一练:指导赏析《在希望的田野上》 1、听录音 2、读歌词(欢快) 3、赏析 ①三个排比句分别歌颂了什么? 歌颂家乡及生活(景物描写) 片”“十里”春夏秋冬 歌颂理想及劳动(描写:西北东南)农牧副 歌颂未来及奋斗(动作描写:举、笑、弹、歌唱)老少男女 总之:对美好家乡,生活,未来的赞美(改革开放后) ②写作特点 句式整齐,层层深入,朗朗入口 修辞:比喻、派排比 4、学唱 七、迁移训练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你在边疆站岗值班 啊丰收果里我的甘甜也有你的甘甜军功章呵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孝敬父母任劳任怨你献身祖国不惜流血汗我肩负着全家的责任你在保卫国家安全 啊祖国昌盛有你的贡献也有我的贡献万家团圆是你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 1、这首歌词所押的韵母是 2、上下段开头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渲染中秋之夜亲人彼此思念 的感情。 3、为什么“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 丰收成果是双方面辛勤耕
9 ——祖国在我心中的分量,即无法取代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10、“澎湃”是指什么? ——热血澎湃,从内心呼喊出:我的中国心 四、唱一唱 比一比 1、拳拳赤子心,殷殷故土情,平实的语言,却因为真挚的感情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让我 们再次欣赏歌曲并学唱(合唱) 2、各小组比赛唱歌(唱爱国歌,做爱国人) 五、总结与过渡:我们热爱祖国,我们更赞美祖国,我们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更爱祖国的美 好生活。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如此赞美,更何况我们生长在祖国温暖怀抱里的人。 六、练一练:指导赏析《在希望的田野上》 1、听录音 2、读歌词(欢快) 3、赏析: ①三个排比句分别歌颂了什么? ——歌颂家乡及生活 (景物描写) “一片”“十里” 春夏秋冬 歌颂理想及劳动 (描写:西北东南) 农牧副 歌颂未来及奋斗 (动作描写:举、笑、弹、歌唱)老少男女 总之:对美好家乡,生活,未来的赞美(改革开放后) ②写作特点: ——句式整齐,层层深入,朗朗入口 修辞:比喻、派排比 4、学唱 七、迁移训练: 十五的月亮 照在家乡 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 你也思念 我也思念 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你在边疆站岗值班 啊 丰收果里 我的甘甜 也有你的甘甜 军功章呵 有你的一半 也有我的一半 十五的月亮 照在家乡 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 你也思念 我也思念 我孝敬父母任劳任怨 你献身祖国不惜流血汗 我肩负着全家的责任 你在保卫国家安全 啊 祖国昌盛 有你的贡献 也有我的贡献 万家团圆是你的心愿 也是我的心愿 1、这首歌词所押的韵母是 2、上下段开头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渲染中秋之夜亲人彼此思念 的感情。 3、为什么“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 ——丰收成果是双方面辛勤耕
木兰诗 教学目标 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民歌的语言特色,了解木 兰的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学生听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自由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2.文学知识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二、自主学习 师:这首诗记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花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 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民歌, 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 译课文 4.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5.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 6.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7.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
10 木兰诗 教学目标 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民歌的语言特色,了解木 兰的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学生听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自由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2.文学知识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 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二、自主学习 师:这首诗记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花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 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 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民歌, 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 译课文。 4.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5.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6.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7.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