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活动并发言,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一则简短的发言。要求:联系你阅读过的名著,谈谈阅 读名著的好处。观点鲜明,并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80字以上。(6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4,当今社会,“速度”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追求的目标,无论是在政治领 域还是文化教育领域乃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速度已俨然成为一个主题词:高速增长、火 车提速、速成、速递、速记、速配、快餐、快读、快捷…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和认识?请以“速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2008—2009学年越秀区高三摸底调研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B项bi/ pi pin/ bin she/yfA项yzha/ shan can/cenC项cha xuan/xun zeng/ceng D I jian/xian zhu yu/xu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成语),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A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都能做。改为“无恶不作”或“无所 不为”。C罚不当罪:罚,处罚:当,相当,相称。处罚与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改 为“罪有应得”。D死得其所: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改为 死有余辜” 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B不合逻辑,“为此”应删除。C成分残缺,缺宾语的中心语。应在“理念” 后补“的途径”。D成分赘余,“多年以来”与“夙愿”意思重复,应删除“多年以来
次活动并发言,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一则简短的发言。要求:联系你阅读过的名著,谈谈阅 读名著的好处。观点鲜明,并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80 字以上。(6 分) 六、本大题 1 小题,60 分。 24,当今社会,“速度”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追求的目标,无论是在政治领 域还是文化教育领域乃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速度已俨然成为一个主题词:高速增长、火 车提速、速成、速递、速记、速配、快餐、快读、快捷……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和认识?请以“速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不少于 800 字。 2008——2009 学年越秀区高三摸底调研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3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 A 级。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B 项 bì/pì pín/bīn shé/yí A 项 yù zhà/shān cān/cēn C 项 chà xuàn/xùn zēng/céng D 项 jiān/xiān zhù yù/ xū 2.3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成语),能力层级为 E(表达应用)。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A 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都能做。改为“无恶不作”或“无所 不为”。C 罚不当罪:罚,处罚;当,相当,相称。处罚与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改 为“罪有应得”。D 死得其所: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改为 “死有余辜”。 3.3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 E(表达应用)。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B 不合逻辑,“为此”应删除。C 成分残缺,缺宾语的中心语。应在“理念” 后补“的途径”。D 成分赘余,“多年以来”与“夙愿”意思重复,应删除“多年以来”。 4.3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意连贯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从强调发射环境(上文的“凌晨”)考虑,第1处先①,从突出气势是与下文 衔接考虑,第2处选④:第3处选⑤,与句①的句式一致,第4处选⑦,既有事理顺序,句 意也给人以回味 5.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备:完备,全面。 6.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C介词,在;A.介词,用/介词,靠:B.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因果关 系;D.代词,这样的/代词,他的 7.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c级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③⑤不在作者提倡的五种方法之列 8.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学习龙逢、比干他们的忠心,但是不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苏秦、张仪的方法 但是却不学习他们的心地 9.10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答案】(1)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诙Φ之 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 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 (每对4处得1分) (2)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意连贯能力,层级为 E(表达应用)。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从强调发射环境(上文的“凌晨”)考虑,第 1 处先①,从突出气势是与下文 衔接考虑,第 2 处选④;第 3 处选⑤,与句①的句式一致,第 4 处选⑦,既有事理顺序,句 意也给人以回味。 5.3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B 级。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备:完备,全面。 6.3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 B 级。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C 介词,在;A.介词,用/介词,靠;B. 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因果关 系;D.代词,这样的/代词,他的。 7.3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 C 级。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③⑤不在作者提倡的五种方法之列。 8.3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 C 级。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学习龙逢、比干他们的忠心,但是不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苏秦、张仪的方法, 但是却不学习他们的心地。 9.10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 B 级。 【参考答案】(1)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1 之 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 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 ( 每对 4 处得 1 分) (2)
①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的。 (“与”译为“赞成”,1分;“少”译为“贬低”,1分;译对句子大意1分) ②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 占十分之九 (译对“百一”、“十九”得1分:“说”译为“游说”,1分:译对句子大意得1分 10.7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级。 【参考答案】(1)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春草碧色, 春水渌波,与绵长的堤影掩映着: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廖廖数笔,营造出 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每答对一问得1分,意思对即可。) (②)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 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 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 却愈显其幽静。此句与王维笔下的“空山不见人,但闻鸟鸣声”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 妙。(答对表达技巧得2分,赏析部分占2分) 11.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级。 【参考答案】(1)惟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冰泉冷涩弦凝绝别有幽愁暗恨生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每空1分) 12.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理解重要词语的能力,理解重要句子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C级。 【参考答案】B、D 【试题解析】B项,作者不同意这种说法,见C:D项,是不尊重女性的表现,不值得提倡。 13.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答案】C
①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的。 (“与”译为“赞成”,1 分;“少”译为“贬低”,1 分;译对句子大意 1 分) ②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 占十分之九。 (译对“百一”、“十九”得 1 分;“说”译为“游说”,1 分;译对句子大意得 1 分) 10.7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 D 级。 【参考答案】(1)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春草碧色, 春水渌波,与绵长的堤影掩映着;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 廖廖数笔,营造出 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每答对一问得 1 分,意思对即可。) (2)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 同琉璃 ,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 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 ,而西湖 却愈显其幽静 。此句与王维笔下的“空山不见人,但闻鸟鸣声”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 妙。(答对表达技巧得 2 分,赏析部分占 2 分) 11.6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 A 级。 【参考答案】(1)惟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4)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任选 3 题,多选按前 3 题计分,每空 1 分) 12.5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理解重要词语的能力,理解重要句子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C 级。 【参考答案】B、D 【试题解析】B 项,作者不同意这种说法,见 C;D 项,是不尊重女性的表现,不值得提倡。 13.3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结合全文内容,侧重对女祸论的讨论。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答案】①对从楚国逃到吴国的太宰齬丧失警觉,让其与勾践安然存在,并做了高官, 以致因此而使吴国灭亡。②接受美女的不是夫差,是太宰齬,因此,西施亡吴之说是不能成 立的 【试题解析】从表层义和深层义的角度理解,表层义在于对“卧榻之侧的强敌”的理解,深 层义应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 15.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参考答案】①在《国语》和《史记》中没有记载西施的文字。②《墨子》“西施之沉,其 美也”的话,也不能作为吴人痛恨西施亡吴,所以把她沉于水中的证据。③《吴越春秋·勾 践阴谋外传》完全是小说家笔法,不足为信。④《墨子问诂》“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的 话,是以后说来弥缝前说的,《墨子》原意究意如何,尚不可知 【试题解析】文中2-5段分别从四个角度阐述自己不同意“西施灭吴”的原因,要求理解各 段的主要内容,全面概括 16.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分析作品结构和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能力层 级为C级 【参考答案】作用有两个方面:①女人的穿着打扮,首先给人的印象是洁净,“她的衣服极 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并且不断更换围裙和袖套:其次是有亮色,“衣领那儿,露出里 面的一点红”,这说明女人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在平凡生活中创造美的人。 ②为下文写女人在困境中挑起家庭重担,不怨天尤人,坚强面对现实,笑对生活作铺垫。 【试题解析】要正确作答此题,首先要找出文章第三段描写女人的穿着打扮的句子,比如“她 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这样的句子写出了女 人的性格特点。详细描写女人的穿着,自然为后文写女人的故事展现其精神品质作铺垫 7.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参考答案】文中的女人是一个美丽温婉、勤劳善良、富有智慧、健全隐忍、热爱生活的妻 子形象。具体如下:①美丽温婉。“皮肤白晳”,衣着干净,始终微笑面对顾客,例“女人
【试题解析】结合全文内容,侧重对女祸论的讨论。 14.4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参考答案】①对从楚国逃到吴国的太宰嚭丧失警觉,让其与勾践安然存在,并做了高官, 以致因此而使吴国灭亡。②接受美女的不是夫差,是太宰嚭,因此,西施亡吴之说是不能成 立的。 【试题解析】从表层义和深层义的角度理解,表层义在于对“卧榻之侧的强敌”的理解,深 层义应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 15.4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参考答案】①在《国语》和《史记》中没有记载西施的文字。②《墨子》“西施之沉,其 美也”的话,也不能作为吴人痛恨西施亡吴,所以把她沉于水中的证据。③《吴越春秋·勾 践阴谋外传》完全是小说家笔法,不足为信。④《墨子问诂》“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的 话,是以后说来弥缝前说的,《墨子》原意究意如何,尚不可知。 【试题解析】文中 2-5 段分别从四个角度阐述自己不同意“西施灭吴”的原因,要求理解各 段的主要内容,全面概括。 16.4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分析作品结构和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能力层 级为 C 级。 【参考答案】作用有两个方面:①女人的穿着打扮,首先给人的印象是洁净,“她的衣服极 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并且不断更换围裙和袖套;其次是有亮色,“衣领那儿,露出里 面的一点红”,这说明女人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在平凡生活中创造美的人。 ②为下文写女人在困境中挑起家庭重担,不怨天尤人,坚强面对现实,笑对生活作铺垫。 【试题解析】要正确作答此题,首先要找出文章第三段描写女人的穿着打扮的句子,比如“她 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这样的句子写出了女 人的性格特点。详细描写女人的穿着,自然为后文写女人的故事展现其精神品质作铺垫。 17.5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 【参考答案】文中的女人是一个美丽温婉、勤劳善良、富有智慧、健全隐忍、热爱生活的妻 子形象。具体如下:①美丽温婉。“皮肤白皙”,衣着干净,始终微笑面对顾客,例“女人
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②勤劳善良。女人首先是在 小巷子摆摊,后来攒了钱,出入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把丈夫照顾得气色很好,把酒店打 理得井井有条;③富有智慧。用勤劳的双手雕刻出美丽的萝卜花,使之成为经营的特色;④ 坚强隐忍。面对家庭的不幸,她选择了坚强面对,从头再来,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奋斗,改 变生活现状:⑤热爱生活。懂得在平凡生活中创造美感。 【试题解析】女人的形象先通过其穿着打扮勾勒,再通过她在盘中放置萝卜花及她的故事展 开,塑造出这个坚强、智慧、热爱生活的形象。 8.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 力层级为C级。 【参考答案】①“萝卜花”是小说的线索。一朵朵美丽的萝卜花贯穿全文,也开在了读者的 心中,使小说呈现出淡雅、诗意的审美境界 ②“萝卜花”烘托了女人美丽的形象一一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魅力的内心,是女人美好 精神的化身,体现了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女人也正是在它的帮助和鼓舞之下才有了挑起 生活重担的勇气和力量。 ③“萝卜花”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普通人的生活是不会天上掉馅饼的,唯有追求与抗争,才 能战胜苦难,改变生活。 【试题解析】萝卜花贯穿全文,也和女人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文章的主题方面,关键 要抓住“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这句话。 19.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D级。 【参考答案】为了给患病的林徽因补充营养,梁思成不得不将一支伴随二十年的心爱的金笔 和一只从美国购得的手表拿去当铺当掉,当出的价钱却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这反映了 在战乱时期,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而冷漠的帐房先生又乘人之危,使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陷入了极度的生活困窘之中 【试题解析】“清炖”、“红烧”对应的是上文中的“两条草鱼”,其生活状况主要结合上 文来理解,重点抓住“通货膨胀”“冷漠和不耐烦”等词语。 20.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及对文本内容的概
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②勤劳善良。女人首先是在 小巷子摆摊,后来攒了钱,出入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把丈夫照顾得气色很好,把酒店打 理得井井有条;③富有智慧。用勤劳的双手雕刻出美丽的萝卜花,使之成为经营的特色;④ 坚强隐忍。面对家庭的不幸,她选择了坚强面对,从头再来,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奋斗,改 变生活现状;⑤热爱生活。懂得在平凡生活中创造美感。 【试题解析】女人的形象先通过其穿着打扮勾勒,再通过她在盘中放置萝卜花及她的故事展 开,塑造出这个坚强、智慧、热爱生活的形象。 18.6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 力层级为 C 级。 【参考答案】①“萝卜花”是小说的线索。一朵朵美丽的萝卜花贯穿全文,也开在了读者的 心中,使小说呈现出淡雅、诗意的审美境界。 ②“萝卜花”烘托了女人美丽的形象——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魅力的内心,是女人美好 精神的化身,体现了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女人也正是在它的帮助和鼓舞之下才有了挑起 生活重担的勇气和力量。 ③“萝卜花”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普通人的生活是不会天上掉馅饼的,唯有追求与抗争,才 能战胜苦难,改变生活。 【试题解析】萝卜花贯穿全文,也和女人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文章的主题方面,关键 要抓住“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这句话。 19.4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 D 级。 【参考答案】为了给患病的林徽因补充营养,梁思成不得不将一支伴随二十年的心爱的金笔 和一只从美国购得的手表拿去当铺当掉,当出的价钱却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这反映了 在战乱时期,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而冷漠的帐房先生又乘人之危,使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陷入了极度的生活困窘之中。 【试题解析】“清炖”、“红烧”对应的是上文中的“两条草鱼”,其生活状况主要结合上 文来理解,重点抓住“通货膨胀”“冷漠和不耐烦”等词语。 20.5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及对文本内容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