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附、省实、深中、广雅四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文 、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嫉妒/忌讳 投奔/奔波 行辈/行将就木 B.拜谒/摇曳 悱恻/绯红 窈窕/挑灯夜战 C.滥觞/国殇 睥睨/媲美 宁愿/宁缺毋滥 D.应届/应答 铁箍/沽酒 佣金/蜂拥而上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珠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三下五除二”“打小算盘”等词语就与珠算休 戚相关,珠算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中国文化和行为准则中去。然 而时过境迁,珠算被日渐冷落。前几年,珠算甚至还被清除出小学的数学课程, 这从某个方面也反映出珠算的式微。因此,我们对珠算的研究和传承不能裹足不 前,而应与时俱进。 A.休戚相关 B.时过境迁 式微 D.裹足 不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专家们认为,高校应当编写通识类教材,聘请校外高水平教授开设通识教育 课程,并考虑采取设置研究小组为中心进行授课。 B.在英国巨石阵景区游客中心里,游客可以通过看电影来“穿越时空”,体验 和探索巨石阵建造的奥秘和青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C.国内不少城市将“宜居”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但大多数城市却只是把 “宜居”简单理解为“绿化”,而对此缺少人文思考。 D.昨天,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主体圈梁合龙,这 标志着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进入全面设备的安装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象征和隐喻的运用使本诗语言的张力达到特别的高度,以至可以存在多种理 解 ②诗歌要求表现心灵的理想境界,不可避免地要运用比喻和象征 ③通过比喻和象征,诗歌语言获得更大张力,本来难以言传的心的幻想得以再现 和传达。 ④中国古代诗歌是运用象征和比喻的典范,如李商隐的《锦瑟》。 ⑤诗人美好的想象、敏锐的情感会以象征、比喻的形式在鲜明的语言形象中具体 化、生动化。 ⑥它韵味悠长,可打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们的心,从而获得超越时 空的魅力。 A.②③⑤④①⑥ B.④①⑥②⑤③ C.④⑥①②⑤③ D.②④⑤⑥①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9题。 夏统,字仲御,会稽永兴人也。幼孤贫,养亲以孝闻,睦于兄弟,雅善谈论。宗 族劝之仕,谓之曰:“卿清亮质直,可作郡纲纪,与府朝接,自当显至,如何甘 辛苦于山林,毕性命于海滨也?″统悖然作色曰:“诸君待我乃至此乎!使统属 太平之时,当与元恺评议出处;遇浊代,念与屈生同污共泥;若污隆之间,自
广东华附、省实、深中、广雅四校 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语 文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嫉妒/忌讳 投奔/奔波 行辈/行将就木 B.拜谒/摇曳 悱恻/绯红 窈窕/挑灯夜战 C.滥觞/国殇 睥睨/媲美 宁愿/宁缺毋滥 D.应届/应答 铁箍/沽酒 佣金/蜂拥而上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珠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三下五除二”“打小算盘”等词语就与珠算休 戚相关,珠算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中国文化和行为准则中去。然 而时过境迁,珠算被日渐冷落。前几年,珠算甚至还被清除出小学的数学课程, 这从某个方面也反映出珠算的式微。因此,我们对珠算的研究和传承不能裹足不 前,而应与时俱进。 A.休戚相关 B.时过境迁 C.式微 D.裹足 不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专家们认为,高校应当编写通识类教材,聘请校外高水平教授开设通识教育 课程,并考虑采取设置研究小组为中心进行授课。 B.在英国巨石阵景区游客中心里,游客可以通过看电影来“穿越时空”,体验 和探索巨石阵建造的奥秘和青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C.国内不少城市将“宜居”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但大多数城市却只是把 “宜居”简单理解为“绿化”,而对此缺少人文思考。 D.昨天,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主体圈梁合龙,这 标志着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进入全面设备的安装。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象征和隐喻的运用使本诗语言的张力达到特别的高度,以至可以存在多种理 解。 ②诗歌要求表现心灵的理想境界,不可避免地要运用比喻和象征。 ③通过比喻和象征,诗歌语言获得更大张力,本来难以言传的心的幻想得以再现 和传达。 ④中国古代诗歌是运用象征和比喻的典范,如李商隐的《锦瑟》。 ⑤诗人美好的想象、敏锐的情感会以象征、比喻的形式在鲜明的语言形象中具体 化、生动化。 ⑥它韵味悠长,可打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们的心,从而获得超越时 空的魅力。 A.②③⑤④①⑥ B.④①⑥②⑤③ C.④⑥①②⑤③ D.②④⑤⑥①③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5—9 题。 夏统,字仲御,会稽永兴人也。幼孤贫,养亲以孝闻,睦于兄弟,雅善谈论。宗 族劝之仕,谓之曰:“卿清亮质直,可作郡纲纪,与府朝接,自当显至,如何甘 辛苦于山林,毕性命于海滨也?”统悖然作色曰:“诸君待我乃至此乎!使统属 太平之时,当与元恺①评议出处;遇浊代,念与屈生同污共泥;若污隆之间,自
当耦耕沮溺°,岂有辱身曲意于郡府之间乎!”言者大惭。统自此遂不与宗族相 见 后其母病笃,乃诣洛市药。会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桥,士女骈填,车 服烛路。统时在船中曝所市药,诸贵人车乘来者如云,统并不之顾。太尉贾充怪 而问之,统初不应,重问,乃徐答曰:“会稽夏仲御也。”又问:“卿居海滨 颇能随水戏乎?”答曰:“可。”统乃操拖正橹,折旋中流,飞鹢首,掇兽尾, 奋长梢而船直逝者三焉。于是风波振骇,云雾杳冥,俄而白鱼跳入船者有八九。 观者皆悚遽,充心尤异之,乃更就船与语,其应如响,欲使之仕,即俯而不答 充又谓曰:“昔尧亦歌,舜亦歌。卿颇能作卿土地间曲乎?”统曰:“先公惟寓 稽山,朝会万国,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泽云布,圣化犹存,百姓感咏,遂作 《慕歌》。又孝女曹娥,年甫十四,其父堕江,娥仰天哀号,中流悲叹,投水而 死,国人哀其孝义,为歌《河女》之章。伍子胥谏吴王,言不纳用,见戮投海 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今欲歌之。”众人佥曰:“善。”统于是以足 叩船,引声喉啭,清激慷慨,大风应至,含水漱天,云雨响集,雷电昼冥,沙尘 烟起。众人皆恐,止之乃已。诸人顾相谓曰:“若不游洛水,安见是人!听《慕 歌》之声,便仿佛见大禹之容。闻《河女》之音,不觉涕泪交流。聆《小海》之 唱,谓子胥、屈平立吾左右矣。”充欲耀以文武卤簿③,觊其来观,遂命建朱旗 举幡校,分羽骑为队,军伍肃然。须臾鼓欥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 妓女之徒服袆禍炫金翠绕其船三匝。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 吴儿是木人石心也。”统归会稽,竟不知所终 (选 自《晋书·隐逸传·夏统》,有删改) 注:①元恺:“八元八恺”的省称。传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元;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称为八恺。后以元恺泛指辅佐帝王之大臣及贤人才子。②沮溺:指 长沮和桀溺,春秋时的两位隐士。《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③ 中国古代王公大臣出外时的仪仗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睦于兄弟,雅善谈论 雅:文雅 B.士女骈填,车服烛路 烛:照亮 C.奋长梢而船直逝者三焉 奋:奋力 D.耀以文武卤簿,觊其来观 觊:贪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是 (3分) A.幼孤贫,养亲以孝闻 B.诸君待我乃至此乎 统于是以足叩船 后其母病笃,乃 诣洛市药 C.念与屈生同污共泥 D.太尉贾充怪而问之 统自此遂不与宗族相见 崩殂而葬 7.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 分) A.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蓕禤/ 炫金翠/绕其船三匝
当耦耕沮溺②,岂有辱身曲意于郡府之间乎!”言者大惭。统自此遂不与宗族相 见。 后其母病笃,乃诣洛市药。会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桥,士女骈填,车 服烛路。统时在船中曝所市药,诸贵人车乘来者如云,统并不之顾。太尉贾充怪 而问之,统初不应,重问,乃徐答曰:“会稽夏仲御也。”又问:“卿居海滨, 颇能随水戏乎?”答曰:“可。”统乃操柂正橹,折旋中流,飞鹢首,掇兽尾, 奋长梢而船直逝者三焉。于是风波振骇,云雾杳冥,俄而白鱼跳入船者有八九。 观者皆悚遽,充心尤异之,乃更就船与语,其应如响,欲使之仕,即俯而不答。 充又谓曰:“昔尧亦歌,舜亦歌。卿颇能作卿土地间曲乎?”统曰:“先公惟寓 稽山,朝会万国,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泽云布,圣化犹存,百姓感咏,遂作 《慕歌》。又孝女曹娥,年甫十四,其父堕江,娥仰天哀号,中流悲叹,投水而 死,国人哀其孝义,为歌《河女》之章。伍子胥谏吴王,言不纳用,见戮投海, 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今欲歌之。”众人佥曰:“善。”统于是以足 叩船,引声喉啭,清激慷慨,大风应至,含水漱天,云雨响集,雷电昼冥,沙尘 烟起。众人皆恐,止之乃已。诸人顾相谓曰:“若不游洛水,安见是人!听《慕 歌》之声,便仿佛见大禹之容。闻《河女》之音,不觉涕泪交流。聆《小海》之 唱,谓子胥、屈平立吾左右矣。”充欲耀以文武卤簿③,觊其来观,遂命建朱旗, 举幡校,分羽骑为队,军伍肃然。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 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 吴儿是木人石心也。”统归会稽,竟不知所终。 (选 自《晋书·隐逸传·夏统》,有删改) 注:①元恺:“八元八恺”的省称。传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元;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称为八恺。后以元恺泛指辅佐帝王之大臣及贤人才子。②沮溺:指 长沮和桀溺,春秋时的两位隐士。《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③ 中国古代王公大臣出外时的仪仗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A.睦于兄弟,雅善谈论 雅:文雅 B.士女骈填,车服烛路 烛:照亮 C.奋长梢而船直逝者三焉 奋:奋力 D.耀以文武卤簿,觊其来观 觊:贪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是 (3 分) A.幼孤贫,养亲以孝闻 B.诸君待我乃至此乎 统于是以足叩船 后其母病笃,乃 诣洛市药 C.念与屈生同污共泥 D.太尉贾充怪而问之 统自此遂不与宗族相见 崩殂而葬 7.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A.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 炫金翠/绕其船三匝
B.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蓕禤 炫金翠/绕其船三匝 C.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蓕禍/炫 金翠/绕其船三匝 D.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裢禤/炫 金翠/绕其船三匝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与夏统同族的人认为他是一个清廉、正直的人,如果可以在郡府为官,和官 府权贵结交,一定会很显贵。 B.夏统认为自己处在一个世事混浊的时代,因此应该像春秋时的长沮和桀溺 样避世隐居,不能出来做官。 C.夏统应太尉贾充的要求,展示了驾船在水面自如往来的本领,此时风大浪高, 云雾缭绕,观者无不惊心。 D.夏统选唱了《慕歌》《河女》《小海》三首歌曲,歌声清越激昂,这也表现 了他对忠孝等高洁情操的追求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如何甘辛苦于山林,毕性命于海滨也!(3分) ②伍子胥谏吴王,言不纳用,见戮投海,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4 分)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能表现夏统“木人石心”的两个具体事件。(3分) 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 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有紫气,识宝之人挖地四余丈,得- 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2)有版本将首联的“嗟”字作“闻”字,你认为好不好。请结合全诗作简要 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 分) (1)子曰:“志士仁 人 ((《论语》十则)) (2)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 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B.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 炫金翠/绕其船三匝 C.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 金翠/绕其船三匝 D.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 金翠/绕其船三匝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A.与夏统同族的人认为他是一个清廉、正直的人,如果可以在郡府为官,和官 府权贵结交,一定会很显贵。 B.夏统认为自己处在一个世事混浊的时代,因此应该像春秋时的长沮和桀溺一 样避世隐居,不能出来做官。 C.夏统应太尉贾充的要求,展示了驾船在水面自如往来的本领,此时风大浪高, 云雾缭绕,观者无不惊心。 D.夏统选唱了《慕歌》《河女》《小海》三首歌曲,歌声清越激昂,这也表现 了他对忠孝等高洁情操的追求。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如何甘辛苦于山林,毕性命于海滨也!(3 分) ②伍子胥谏吴王,言不纳用,见戮投海,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4 分)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能表现夏统“木人石心”的两个具体事件。(3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 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有紫气,识宝之人挖地四余丈,得一 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 分) (2)有版本将首联的“嗟”字作“闻”字,你认为好不好。请结合全诗作简要 分析。(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子曰:“志士仁 人, , 。 ((《论语》十则)) (2)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 托,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 楼 (杜甫《登岳阳楼》) (4) ,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本大题3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 彭林 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说“中 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将东西文化归结为“礼”“法”二字。钱穆赞扬此语 “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数十年后,钱穆又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 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说清礼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礼者,理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以礼为尽人皆有的四个善端之一,无 礼者谓之非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 是渊源有自。 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能。人有 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礼是人生第 要义。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 欲为万世龟鉴。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 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 身的主要门径。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 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 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于礼,通 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仪”进行 指导,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 地风俗更是歧异,对政府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 懂,年节习俗可以互议,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 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 如今,举国上下都在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愿望很好,但如果对两大文化 没有深入的认识,盲目从事,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 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圣经》 的说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中国文化是以人 为中心的文化,从周公制礼作乐起,民本主义迅速崛起,天意与民意几乎等同 人的自主意识抬头,人性本善,人的灵魂不仅要由自己来管理,而且能管好。礼 是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的不二法门,惟有经由礼,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 身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 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 楼。 , 。 (杜甫《登岳阳楼》) (4) , ,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三、本大题 3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2—15 小题。 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 彭 林 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说“中 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将东西文化归结为“礼”“法”二字。钱穆赞扬此语 “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数十年后,钱穆又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 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说清礼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礼者,理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以礼为尽人皆有的四个善端之一,无 礼者谓之非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 是渊源有自。 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能。人有 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礼是人生第 一要义。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 欲为万世龟鉴。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 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 身的主要门径。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 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 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于礼,通 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仪”进行 指导,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 地风俗更是歧异,对政府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 懂,年节习俗可以互议,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 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 如今,举国上下都在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愿望很好,但如果对两大文化 没有深入的认识,盲目从事,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 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圣经》 的说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中国文化是以人 为中心的文化,从周公制礼作乐起,民本主义迅速崛起,天意与民意几乎等同, 人的自主意识抬头,人性本善,人的灵魂不仅要由自己来管理,而且能管好。礼 是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的不二法门,惟有经由礼,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 身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 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
会提上议事日程。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 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鲜活的、有价 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 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 失范 礼仪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 至远播东亚,推动了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 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 辉煌。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2日05版,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 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 是 (5分) A.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我们只要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就可 解决中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 B.人生第一要义就是礼,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要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 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需要。 C.中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方风俗各异,但国家能保持统一的趋势,其深 层原因是在礼的层面上彼此认同。 D.要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首先就必须要对东西方文化有一个清醒而 深入的认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E.西方文化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性本恶,人的灵魂只有上帝能拯救,人类要按 照天意与民意管好自己的灵魂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 是 (3分) A.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因此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 自信。 B.诸侯争霸的春秋乱世,证明了孔子关于“礼”的那一套理论在当时根本行不 通。 C.因为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所以中国在总体上维持了文明的高水 平 D.独具特色的中华礼仪影响深远,对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 14.为什么作者认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 造,而是渊源有自”?(4分) 15.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打破传 统道德底线的事件,如“小悦悦”事件等,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应该加强传统 礼学的教育,让人们知礼明礼。请依据文意,谈谈你对这种呼吁的理解。(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会提上议事日程。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 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鲜活的、有价 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 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 “失范”。 礼仪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 至远播东亚,推动了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 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 辉煌。 (选自《人民日报》2013 年 11 月 12 日 05 版,有删改)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一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 是 (5分) A.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我们只要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就可 解决中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 B.人生第一要义就是礼,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要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 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需要。 C.中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方风俗各异,但国家能保持统一的趋势,其深 层原因是在礼的层面上彼此认同。 D.要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首先就必须要对东西方文化有一个清醒而 深入的认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E.西方文化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性本恶,人的灵魂只有上帝能拯救,人类要按 照天意与民意管好自己的灵魂。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 是 (3分) A.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因此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 自信。 B.诸侯争霸的春秋乱世,证明了孔子关于“礼”的那一套理论在当时根本行不 通。 C.因为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所以中国在总体上维持了文明的高水 平。 D.独具特色的中华礼仪影响深远,对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 14.为什么作者认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 造,而是渊源有自”?(4分) 15.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打破传 统道德底线的事件,如“小悦悦”事件等,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应该加强传统 礼学的教育,让人们知礼明礼。请依据文意,谈谈你对这种呼吁的理解。(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l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