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十 ××县××房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总论 1.1评价任务的由来 ×x县位于××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东接万(源)宣(汉),南抵达(县) 渠(县),西邻仪(陇)营(山),北连通(江)巴(州)。系全国扶贫开发工作 重点县,也是国家司法部、省发改委和省路桥集团定点帮扶县。 ×x以老城区为中心,以华严新区、信义新区为两翼,以金宝开发区为支撑 的“山地水乡”城市发展格局已初具锥型:华严新区作为距离老城区最近,居家 配套完善,环境更加宜居的投资热地,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XX房产开发项目”正是位于华严新区未来中心地段,地处城市生活宜 居区,距主城中心区仅1000米之遥,自然居家环境优品。直面华严大道,背靠 佛头山森林公园,西接伯坚广场,东邻达巴高速。项目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利, 供电、供水、有线电视、通讯等配套的市政基础设施等均较完善。 根据××县发展和改革局下达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备案号:川 投资备[5119231304191]0007号)可知:建设单位××省明耀房地产开发有限 公司拟投资16000万元,在××县华严社区实施“××县×××房产开发项目”。 项目总占地面积18164.5m,总建筑面积126843.8m(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115668.68m,地下建筑面积9463.12m):本工程由7栋28层一类高层住宅,1~ 2层商业(商业建筑面积6010.73m),-1层为车库。总户数1188户,其中保障 性住房160户(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11246.60m):其容积率为5.75(其中地下 层和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均不计入容积率),建筑密度34.99%,绿化率35.02%, 停车位545个(其中地面152个,地下393个)。 为做好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 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2008)中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 告书。为此,×X省明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X省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 院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我院接受委托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 进行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在掌握了充分的资料数据和完成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的 基础上,依照有关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及有关技术规范和相关 规定,编制了《××县×××房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为工程建设和 管理的相关依据 1.2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 1.2.1评价目的 (1)通过现场踏勘及资料分析,掌握拟建项目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 环境质量现状
(2)通过工程分析和类比调查,确定工程建设的规模和主要内容,分析施 工期和营运期的主要污染环节、污染类型、排污方式及污染程度,预测对环境的 影响范围,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 (3)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和论证拟采取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 (4)从环境美学和生态适宜度角度,论证本项目的建设是否符合要求,并 对项目选址及平面布置合理性进行分析。 (5)从环境保护角度对拟建项目的可行性作出明确结论,为主管部门决策 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工作,使本评价达到为管理部门决策、设计部门优化设计、建设单 位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目的。 1.2.2指导思想 (1)以各项环境保护法规、评价技术规定,环境标准和本区域环境功能规 划目标为依据,指导评价工作。 (2)项目选址必须符合××县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3)坚持环评工作为优化设计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针,不断提高环 评工作的实用性。 (4)评价工作将在利用本区各种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类比调查和 分析,力求全面、公正、客观:评价中要体现“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的原则。 (5)评价内容力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数据准确可靠,污染防治及环境 影响防治措施可行,结论明确可信。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依据 (I)《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国家主席22号令; 1.3.2法规和政策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第253号: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008年10月1日施行: (3)《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建科[2005]78号, 2005年5月: (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1991]15号: (⑤)《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文。 1.3.3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x省省城市排水管理条例》(NO:SC112341),2009年6月1日实施: (2)《×省省环境保护条例》,1991年7月29日,××省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 (3)《××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川府发[1996]142号 文: 1.3.4评价导则与技术规范
(I)《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1一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一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2.4一2009): (⑤)《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一2011): (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2号文): (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一2008): (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一2008)。 1.3.5建设项目批件、规划设计文件 (I)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2)××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同意×××房产开发项目备案通知书(川投资 备[5119231304191]0007号): (③)××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三届九次规划评审会议纪要(第九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地字第规511923201303006号): (⑤)XX县环境保护局关于×××房产开发项目执行环境标准的函(平环函 [2013]33号): (6)××县环境监测站关于X×X房产项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平环监字 [2013]环评第38号) (T)××省明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项目有的设计及其他基础资料和 文件 1.4评价标准 ×X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县×××房产开发项目执行环境标准的函(平环 函2013133号)。 1.4.1环境质量标准 (I)评价区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一1996)及2000年 修改单二级标准,各污染物标准限值见表1-1。 表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浓度限值(mgm3) 污染物 备注 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二氧化硫(SO2) 0.06 0.15 0.5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氧化氮(NO2) 0.08 0.12 0.24 (GB3095-1996)及 总悬浮颗粒物(TSP) 0.2 0.3 2000年修改单二级标准 (②)本项目污水最终排放进入巴河,巴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一2002)的I类水域标准,见表1-2。 表1-2地表水质量标准限值 项目 pH BODs COD NH3-N 总磷 粪大肠菌群
(mg/L) (mg/L) (mg/L) (mg/L) (个L) 标准值 6…9 <4 <20 ≤1.0 ≤0.2 ≤10000 (3)声环境质量: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城市区域环 境噪声适用区域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有关规定,本项目建筑物均 高于三层,东面为华严大道,因此第一排建筑物面相道路一侧执行4a类标准, 其余区域执行2类标准。 表1-3声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类别 昼间/dB(A) 夜间/dB(A) 适用区域 2类 60 50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4a类 70 55 临街建筑物高于三层楼房以上 1.4.2污染物排放标准 (I)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一1996) 的二级标准,见表1-4。 表1-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无组织排放监控 最高允许排 污染物 放浓度 排气筒高度(m) 浓度限值 (mg/m3) 20 30 40 50 60 70 监测点 浓度限值 (mg/m3) TSP 120 5.9 23 39 60 85 周界外 1.0 NO2 240 1.3 4.4 7.5 12 16 23 浓度最 0.12 S02 550 4.3 15 25 39 55 77 高点 0.40 (2)项目所在区域污水通过小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通过市政污水干管 排入巴河,外排废水接管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一1996)表4中一 级标准,排放标准见表1-5。 表15污水排放标准 项目 动植物油 pH COD (mg/L) BOD (mg/L) SS (mg/L) (mg/L)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69 100 (GB8978-1996)一级标准 20 70 10 (3)施工期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GB12523一 2011),适用于建设项目的施工期,见表1-6。 表1-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昼间/dB(A) 夜间/dB(A) 施工阶段 70 55 (4)临街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35m区域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中4a类标准,其余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一2008)中2 类标准见表
表1-7声环境质量标准 类别 昼间/dB(A) 夜间/dB(A) 备注 2类 60 50 执行2类标准的区域 4a类 70 55 执行4a类标准的区域 1.4.3其它标准 ()本项目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空气 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2)室内装修过程中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 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一2001,2006年版)。 1.5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1.5.1环境影响识别原则 综合考虑项目的性质、工程特点、实施阶段(施工期、营运期)及其所处区 域的环境特征,识别出可能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因子, 并确定其影响性质、时间、范围和影响程度等,为筛选评价因子及确定评价重点 提供依据。 1.5.2环境影响识别 采用矩阵识别法对拟建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识 别,识别结果见表。 表1-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矩阵一览表 评价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时段 影响特征 水环环境 声 固体土地 绿地 景观 城市 交通 人居 社会 就业 境 空气环境 废物利用 建设 生活 经济 机会 场地平整 -/S -/S -/S -/S -/S -/S -1S -/S -1S -/S +/S +/S 基础施工 -/S -1S -/S -1S -1S -/S s --/S -/S +/S +/S 施工期 主体结构 -/S -/S -/S -/S -1S -1S -1S S -/S +/S +/S 拆迁旧房 S -/S -/S ++L -/S ++/L --/L ++L +/L 主体建筑 -/L L --/L -/L +/L / +/L +/L -/S ++/L +/L +/L 营运期 景观绿化 +/L +/L +/L +/L +/L +/L +/L +/L +/L +/L 注:-为较小负影响,-为较大负影响:+为较小正影响,+为较大正影响: S为短期影 响,L为长期影响。 1.5.3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对项目的工程分析、项目所在地区各环境要素的特征以及存在的环境问 题,确定的评价因子见表。 表1-9评价因子一览表 类别 要素 评价因子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TSP、SO2、NO2 因子 水环境质量现状 COD、总磷、氨氮、B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