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教学内容 (1)土壤特征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2)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3)土壤及其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4)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土壤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现状调查内容及评价方法。 难点:土壤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土壤的主要特征,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2)熟练掌握土壤环境景影响识别类型: (3)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了解工业、农业、水利、矿业、交通、能源等工程建设项目的士壤环境影响识别: (5)掌握防治土壤污染、退化、破坏的对策和措施。 第一节土壤特征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岩石风化而成的 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 物质)、空气(气相物质)等组成。本章主要介绍重大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 的识别、土壤污染和土壤退化的预测和评价方法。 一、土壤的主要特征 在人类环境系统中占据着特有的空间地位:处于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和 水圈的交接地带: 具有肥力:具有能够不断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必需养分、水分、空气和热 量的能力。(土壤区别于其他自然体的本质特征。) 具有缓冲性 具有净化功能 两个基本概念 土壤退化:土壤沙化、盐渍化、沼泽化和土壤侵蚀等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的 现象。 土壤破坏:土壤资源的损失,即被非农、林、牧长期占用,或土壤极端退化 而失去土壤肥力的现象。 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建设项目影响土壤环境污染的因素:建设项目类型、污染物性质、污染源特 点、污染源排放强度、污染途径、土壤所在区域的环境条件、土壤类型和特性。 影响土壤退化、破坏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干旱、洪涝、狂风、暴雨、火山、地震等
人为因素:在利用土壤及其环境条件时,存在盲目性,例如过度放牧、灌 溉。采矿 第二节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一、土壤环境影响识别类型 (1)按影响结果与特点分 ①土壤污染型:由外界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对土壤环境产生化学性、物理 性或生物性污染危害。 ②土壤退化型: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壤中各组分之间,或土壤与其它环境 要素之间的正常自然物质、能量循环过程遭到破坏,而引起土壤肥力、土壤质量 和承载力下降的影响。 ③土壤资源破坏型:由于人类活动或由其引起的自然活动,导致土壤被占用、 淹没和破坏,包括由于土壤过度侵蚀或严重污染而使土壤完全丧失原有功能被废 弃的情况 (2)按影响时段分:建设阶段影响、运行阶段影响、服务期满后的影响:或 按影响时段的长短分:短期或突变影响、长期或缓变影响。 (3)按影响方式分:直接影响、间接影响。 (4)按影响性质分: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积累影响、协同影响。(p149) 二、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1.工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1)工业废气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通过降水、扩散和重力作用降落至地面,渗透进入土 壤,进而污染土壤环境。 (2)工业废水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经过处理或未处理)工业废水,用于灌溉农田或排入河流、湖泊后再作为 农业灌溉用水,都会使土壤受到污染 工业废水处理产生的活性污泥排入土壤,污泥与土壤的相互作用,会使土壤 的性质及元素分布和分配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周围的环境。 (3)工业固体废弃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弃物在掩埋或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渗出液、滤沥液进入土壤,能改变土 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危害土壤环境。 工业工程建设项目从原料的生产、运输、储藏到工业产品的消费与使用过程, 对土壤环境都会产生影响。 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识别 (1)占用土地资源 (2)诱发土壤一地质环境灾害:滑坡,山体崩塌,泥石流、地震等
(3)引发土壤盐渍化 (4)促进土壤沼泽化 (5)促使河口地区土壤肥力下降、海岸后退 3.矿业工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1)损失土壤资源 (2)污染土壤环境:产生的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对土壤环境产 生污染性的影响。 (3)引发和加速土壤退化和破坏 (4)挖掘采剥改变了矿区的地质、地貌、植被等,加剧了水土流失,从而引 发土壤退化和破坏: (5)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加速了土壤的退化 和破坏。 4.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1)农业机械化工程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农田失去植被保护,水蚀、风蚀的几率增强:土壤被压实,妨碍植物根系与 大气中氧和CO2的交换,根系向下生长的阻力增加:土壤的渗透能力下降,形 成的径流较大,加速了土壤的侵蚀。 (2)农业排灌工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土壤排水系统可缓解土壤的盐渍化,使土壤的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土 壤不易受侵蚀,土地平展,易于机械化耕作,干旱的危险少:减少水饱和土壤的 面积,减轻内涝的危险。 不利影响:排水强度过高,会加快地表径流,河道洪峰提前出现,会增加泛 滥的危险:土壤的质量下降:次生盐渍化: (3)农业垦殖工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化肥的使用逐渐改变土壤的组成和化学性质:土壤酸化:有机C、N的消减: 增加包括重金属、有机化合毒物以及放射性物质在内的污染物:城市生活垃圾的 施用:可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但也易带来重金属等污染:新耕地 的开辟:焚烧草被灌丛可促使土壤的肥沃化,但也造成一些直接养分的减少和土 壤腐植质的损失,同时也可引发严重的水蚀和风蚀。 5.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1)占用土地(永久性影响): (2)建设期间,土地大量裸露,土壤极易受到侵蚀: (3)使用期间:机动车排放的废气为大气酸沉降准备了物质基础,酸沉降将 导致土壤的酸化。 6.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1)在石油的开采、炼制、贮运、使用的过程中,原油和各种油制品通过各 种途径进入环境造成污染:
(2)占用土地资源: (3)采用被石油烃污染的水源灌溉农田,挥发进入大气的石油烃通过沉降作 用进入土壤等造成土壤的污染。 第三节 土壤及其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一、现状调查 1.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调查 (1)地质地貌:区域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基本情况:地貌类型和形态 特征。 (2)气象气候:风向、风速、降水、蒸发,干旱、润湿等气候类型和气象 要素。 (3)水文状况:水系分布情况、河流湖泊水文及其季节、年际和区内空间 变化情况:地下水类型、水文地质状况、水化学状况等。 (4)植被状况:植被类型、结构、分布及其特点,植被覆盖度等。 调查方法:资料收集法为主。 2.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1)人口状况 (2)经济状况 (3)交通状况 (4)文教卫生状况 3.区域土壤类型特征调查 (1)成土母质:成土母岩和成土母质 (2)土壤类型:土类名称、分布面积 (3)土壤组成:矿物质、有机质、NPK,主要微量元素 (4)土壤特性:pH,Eh,质地,土壤结构等 调查方法: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 (1)土壤污染源调查 ①工业污染源:重点调查通过“三废排放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种类、数量、途 径。 ②农业污染源:调查施入土壤的化肥、农药、农用地膜、污泥和垃圾肥料等 的来源、成分及施用量:调查污水灌溉的情况。 ③自然污染源:调查酸性水、碱性水、铁锈水、矿泉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 以及岩石、矿带出现背景值异常的元素含量。 (2)土壤环境污染监测
①布点:一般采用网格法(布点多,分布均匀)。 ②采样:对角线取样:梅花型取样;棋盘式取样:蛇型取样和随机取样:扇 形采样。 ③样品制备:风干,去除杂物,碾细,过10目尼龙筛,研磨,过100目尼 龙筛,分装备用。 ④样品分析:按选定的分析项目和方法对制备好的土样进行分析。 (3)评价因子的选择 ①基本因子:汞、镉、铅、锌、铜、铬、镍、砷、氟、氰、酚、DDT、六六 六、石油、3,4一苯并比、三氯乙醛、多氯联苯PCB。 ②附加因子:有机质、土壤质地、酸度、氧化还原电位等。 (4)评价标准的确定 ①土壤环境背景值: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 的含量。用于判断土壤是否己受污染。我国的土壤背景值见表6一1、6一2。 ②土壤临界含量:植物中的化学元素的含量达到卫生标准值,或使植物显著 减产时土壤中该化学元素的含量。土壤中污染物达临界含量时,土壤己严重污染。 表6一3为部分土类的临界含量。 ③土壤轻度污染标准:土壤上种植的植物达初始污染时土壤中污染物含量。 ④《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一1995) ⑤对照点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mgkg(GB15618-1995) 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土壤pH值 自然背景 <6.5 6.5-7.5 >7.5 >6.5 项目 镉≤ 0.20 0.30 0.60 1.0 汞≤ 0.15 0.30 0.50 1.0 1.5 砷水田≤ 15 30 25 20 30 旱地≤ 15 40 30 25 40 铜农田等≤ 35 50 100 100 400 果园≤ 150 200 200 400 铅≤ 35 250 300 350 500 铬水田≤ 90 250 300 350 400 旱地≤ 90 150 200 250 300 锌≤ 100 200 250 300 500 镍≤ 40 40 50 60 200 六六六≤ 0.05 0.50 1.0 滴滴娣≤ 0.05 0.5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