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前言 ×××公路改扩建工程位于XX市××镇和清水河镇境内,是普安矿区的运煤公 路的组成部分,也是电厂燃煤和清水河火车站煤炭集中运输的主干线。本项目 的建设,对于改善×市北部交通条件,保证××电厂的建设和运转,促进矿产资 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线路走向:路线起于xx×镇南面4km处的老黑洞,接省道S213,往西北方 向沿现有×××至x××公路布线,、、、上瓦戛、龙芽至K11+155以9-30m预应力混 凝土T梁跨木榔河至卡敖后,线一路下坡经泥溪坝、、龙芒坪至K21+800离开 老路后于K21+982上跨南昆铁路至K23+100接上老路,继续沿老路布线经乌姑、 小岩脚(K29+600)、车榔至终点××河边,终点桩号K36+780,路线全长36.78km。 贵州通远公路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承担本公路可行性研究工作,该院 于2010年4月编制完成《×xx公路改扩建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年5月,×××马普公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委托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 所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受委托后,根 据本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项目组成立了由生态、大气、噪声、社会及 环境经济评价等人员组成的环境影响评价组,于5月下旬走访了××市的国 土局、规划局、环保局、水利局、林业局等单位,收集了有关的技术资料。 并对马普公路×××至×××段改扩建工程沿线进行了详细调研和实地踏勘,并 在认真分析和研究现有资料的基础上,于2010年7月下句编制完成了《xx× 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送审稿)。 在本项目环评大纲编制过程中,评价组得到了××市交通局、环保局、国土 局、规划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1总论 1.1评价目的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工程可行性。 (2)通过对拟改扩建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 预测本工程设计、施工和营运各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 措施及对策。 (3)将环境保护措施、建议和评价结论反馈于工程设计与施工,为优化工 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或减缓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4)为该项目制定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管理计划,同时为沿线经济发展、 城镇建设及环境规划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和科学依据:
1.2编制依据 1.2.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11.1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7.07):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84年9月20日实施,98年4月29日修正):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28日修正): 13)《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计价格[2002]125号): 14)《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号):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8.1): 1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第257号令): 1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11): 18)《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务院2006年): 19)《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务院, 2004.3.20): 20)《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 21)《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第5号令2003): 22)《关于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交通部, 2004.4.6): 23)《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 25)《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部第9号令2005.7.12): 26)《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 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94号国家环保总局): 1.2.2地方有关法规 (1)《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人大常委会,1992.5.13): (2)《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贵州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2002.9.22: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3)《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正, 1999.9.25):
(4)《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 知》(黔府发(1994)20号)。 1.2.3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T2.1一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一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一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一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一1997): 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7)《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GB03-2006,交通部): 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03): 1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1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12)《环境空气质量和监测技术规范》(HJ/T94-2005): 13)《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T90-2004): 1.2.4技术资料 (1)《×××公路改扩建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贵州通远公路勘察设计 咨询有限公司,2010.4): (2)《×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一2020)》(上海市城市规划设 计研究院,2006年5月): (3)《×市清水河镇城镇总体规划》(×××设计院,2006年4月): 1.3评价时段 依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要求,评价时段分为设计期、施工 期、营运期。本项目施工期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从项目通车第一年 计起,分别选择2013年、2019年、2027年代表营运近、中、远期进行预测评价。 1.4评价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评价方法 本工程为线性开发建设项目,线路较长、影响面较广。根据对拟改扩建项目 沿线的实地踏勘,沿线除了距线位较近的居民点所在路段的环境敏感程度较高 外,其余多数路段沿线环境状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遵照“以点和代表性区 段为主,点段结合,反馈全线”的原则进行评价。 (1)营运期声环境、环境空气评价采用模式预测和类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分析:生态环境、水环境、水土流失评价采用调查、类比分析和模式预测相 结合的方法:社会环境、生活质量和公众参与采用调查分析方法。 (2)对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进行逐点评价。 1.4.2评价技术路线 评价技术路线见图1
评价任务的提出 现场路勘调研 第一次公示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筛选 占用土地引起的环境影响 施工期环境影响 营运期环境影响 ·减少耕地 ·填、挖方的水工流 ●交通噪声 。拆迁安置 ●废弃物和尘上污染 ●环境宁气污染 。破坏原有白然环境 ●施L噪声 ●路(桥)面径流污染 ●改变水文状况 ·妨碍现有交通 ●公路危险品运输事故逸漏风险 ●破环农业环培 ·施工人员健康、安全事故 ●防洪 ·新增人造景观 ●防洪 ·沿线居民出行不便 。地价法落 ·有害物逸漏污染 ●生活质量变化 确定环境保护目标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四 环境现状监测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公众参与调查 环评执行标准 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 水环境 环境空气 声环境 社会环境 ●野生动植物种 ●水L流火现状。 ●沿线河流水系 ·气象特征 ·环境质量现状 ·经济发展规划 类、活动规律、 ·流失类型 ●水功能区划 ●环境气质量 ●现有噪声源分 ·资源开发条件 保护级别 ●侵蚀模数 ●水文水质现状 ●现有污染源 布及类型 ●生活质量 ·农业区划、植被 ·现治迎措施等 ·水环境污染源 ●环境空气做感 ●噪声敏感点分 ●上地利用 状况 ·水上保特规划 ●现状服务功能 点分布及类型 布及类型 ●产业结构 。上坡种为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预测模式 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 水环境 环境空气 声环境 社会环境 ·动植物破坏 ●水上流尖发生 ●桥涌施工形响 ·环境空气质量 ·环境噪声 ·芳动力就业 ●农业生态 区域、面积 ●路(桥)面径流 TSP ·施L噪声 ●拆迁安置 ·灌溉格局 新增水上流火 ●污染风险分析 NOz ●交通噪声 ●经济发展 ●上地占用 令 ·交通⊥程设施生 ·资源开发 ·恢复补偿 ·上程水上保特 活污水 ·基础设施 ·上地利用 效果 ·公众参与 工 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第二次公示 环境对策及损益分析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1评价工作技术路线图
2工程概况 2.1项目基本概况 2.1.1拟改扩建项目基本概况 (1)项目名称:×x×公路改扩建工程 (2)项目业主单位:×xx有限公司 (3)工程性质:改扩建 (4)建设规模:本项目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其中K0+000~K26+000 段计算行车速度60km/h,路基宽12.0m:K26+000~K36+780计算行车速度 40km/h,路基宽度12.0m的二级公路。路线全长36.78km。 (5)线路走向:具体同前,附图(略)。 (6)投资估算:本项目推进方案估算总金额41812.482万元。 (7)建设工期: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工期2年。 2.1.2原马普公路×××至×××段公路现状 现有××至××公路由县道组成,该公路于2002年建成通车,按设计时速 40km/h,路基宽8.5m,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建设资金有 限,局部路段建设标准较低,最小平曲线半径30m,最大纵坡达到9%,且曲线 间的直线距离不符合规范标准,平纵组合不合理。该公路改造建成通车以后,处 于满负荷运营,在重型煤车的碾压下,加之养护不到位,现路面出现龟裂和破损, 局部路段积水严重,行车存在安全隐患。随着项目沿线煤炭开发利用产业链的形 成,将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产生大量的运输需求,现有公路状况将成 为阻碍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急需改扩建。 2.2推荐方案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 本项目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其中K0+000~K26+000段地形较为平坦, 老路现状较好,人口居住集中,改扩建工程量不大,推荐采用60kmh计算行车 速度,路基宽12.0m:K26+000~K36+780段由于地形起伏较大,高差集中,展 线困难工程艰巨,推荐采用40km/h计算行车速度,路基宽度12.0m的二级公路。 本公路改扩建项目主要工程有:路基土石方34.6万m3,排水、防护工程 275707m,大桥514m/2座,中桥112m/1座,新建涵洞2793m/131道,沥青混 凝土路面工程41.6989万m。推荐方案采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 表2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公路等级 二级 2 设计行车速度 km/h 60(40) 3 线路全长 Km 36.78 4 路基宽度 M 12m 5 平曲线最小半径 m/个 30/1 6 最大纵坡 % 7.0 7 占用土地 hm 122.26 老路利用26.53hm 8 路面(沥青混凝土) 万m2 41.6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