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八 100t/d金矿旷采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1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项目名称 新疆×xx县×xx金矿采选100t/d工程 建设单位 和×x×县×Xx矿业公司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新疆和xXx县×Xx镇 联系电话 传真 邮编 建设地点 新疆和xxx县城北东56km处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V 技改 行业类别代码 占地面积(m) 720000 绿化面积(m) 39000 新增环保投资 新增环保投占 总投资(万元) 888.06 333 37.5 (万元) 总投资比例 % 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1.1项目背景 原和×××县××金矿破产倒闭后,×××矿业公司在2001年12月将其 整体收购,并改造原矿区的生产生活设施,准备对矿山进行再次开发,确定采选 建设规模为100/,年产成品金123.2kg。项目实施将为当地提供112个就业机 会,对促进当地经济多元化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影响。 1.2建设地点 本项目在原金矿矿区建设。××X金矿位于X×X县×XX乡以南约15km 处,西南距和×××县城56km,属和×××县辖区,具体地理位置见图1。 1.3产品方案 开采原矿金品位6.67g,选矿工艺采用全泥氰化法,再经治炼产出成品金, 年产成品金123.2kg。 1.4占地面积 矿区总面积72万m2,其中矿山占地53.3万m2,选矿占地13万m2, 尾矿库占地6万。矿山占地属原矿区范围,选厂和尾矿库建设需新增占 地。 1.5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112人,每天三班轮流工作。 1.6生产天数
240天(3月—10月) 1.7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建设期6个月,采矿基建工程6个月完成,同期建设选厂,并进行 试运行。 1.8生产特征 本工程是一个采、选、治一体化的小型黄金生产项目。本工程采矿方式为地 下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小,但可能引发地表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选矿工艺采用 全泥氰化法,使选矿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渣具有毒性。本环评经初步分析认为本 工程排放污染物种类多,且有毒有害,对环境影响较大。 1.9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工程在原矿区建设,原矿已对矿区19线一23线间富矿段进行了开采, 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开采深度29。由于采矿为地下开采,对地表扰动范围小, 根据现场调查发现:在坑口及便道周围的植被受人员践踏和机械行走影响长势较 差,坑口附近有利用废石堆砌作成的材料库和临时房屋都占用土地并造成植被损 失,该不利影响范围小,可见原采矿旷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轻。原矿企业将矿 石露天堆放占地面积约5000改变了这部分土地利用方式,覆盖并破坏了植被, 而且改变了这部分生态景观。 据调查原矿企业对含金矿石进行了堆浸生产,也就是将大量的NaCN直接 喷洒在矿石堆上,由此提取金。这种生产方法使尾矿渣中残留了大量的CN,一 旦遇到融雪降雨天气,尾矿渣形成的渗沥水中CN浓度极高,而原矿企业又未采 取任何措施,渗沥水的毒性未降解且汇积在地势低洼处,牲畜饮用导致死亡,这 就是原矿企业遗留的污染事故。 自2002年1月以来,恒海矿业公司已对这部分尾矿进行处理,采取如下措施: ①在尾矿堆外围布设铁丝网围栏,并且不等间距地设置警示牌等标志;②用漂 白粉溶液喷淋尾矿堆:③根据尾矿堆地形挖排水沟并将渗沥水排入集液池,再 用漂白粉处理,集液池中的渗沥水可以蒸发殆尽。恒海矿业公司对渗沥水、尾矿 渣取样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渗沥水中CN浓度为0.37g1,毒性被降解并且比《污 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中CN(0.5mg1)低:尾矿渣不存在放射性危害。 工程建成后,这部分尾矿被恒海矿业公司作为选矿原料重新利用提取金。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2.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 等) 2.1.1地理位置 矿区位于萨吾尔山东段,地处×××县×××乡南约15km,西南距和 ×××县城56km,北距福海县城80km,隶属塔城地区和×××自治县辖区。地 理坐标介于862200”—862900",北纬4703'15”一4706'00"之间
2.1.2地形地貌 矿山属低山丘陵区,地形切割运动不强,绝对高程1500一1700m,相对高 差200m左右。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矿区竖井高程1646.9m,平硐高程1647m。 2.1.3气候特征 矿区深居欧亚大陆腹地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春秋季短变温迅速,冬季漫长寒 冷,昼夜温差大:七月份平均温度20℃、一月份平均温度-17℃:10月至翌年4月为 冰冻期:年降雨量202.2mm,蒸发量2331.1mm:冬季主导风向为NW、平均风速 1.6m/s,夏季主导风向为sw、平均风速2.3m/s;最大冻土深度1.6m。 2.1.4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北准噶尔弧盆带北西部的萨吾尔晚古生代岛弧区内的萨吾尔大断 裂。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为:①中泥盆统萨吾尔山组厚度200一800m,岩性主要 有块状安山岩、安山玢岩、角砾安山岩:②上泥盆统塔尔巴哈台组厚度 300一1000m,岩性主要有砾质粉砂岩、灰岩、凝灰岩砂岩;③下石炭统黑山头 组厚度300一1400m,岩性主要有粉砂岩、硅质砾岩、灰岩、砂岩夹砾岩。 2.1.5水文、水文地质 矿区常年性地表径流有乌图布拉克河,径流量为73万m/a,径流年内分配 不均,春夏季融雪期形成洪水,冬季河水流量极小。该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出山区, 最后消失在戈壁荒漠中。 矿区沟谷多为干沟,仅在春夏融雪或降水时形成暂时性地表水流。 矿区地下水主要以构造储水形式出现,在断裂破碎带及裂隙发育处地下水 充足。矿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冰雪融水及大气降雨,渗入地下的水大部分顺 着导水、容水通道一断裂流出,少部分汇于河流流出矿区。 矿区南边岩性为薄一中厚层层状泥质砂岩及含铁长英质砂岩,北西面主要 为凝灰质砂岩、粉砂岩互层,单层厚度0.5一1.0,层理明显,岩石孔隙度较大, 岩石完整连续性良好。矿区隔水层为侵入岩、火山岩类,主要有闪长岩、安山岩 等,岩石致密坚硬,连续性好。矿床产于安山岩内,岩石整体性良好,水不易渗 入,加之岩石裂隙小是很好的隔水层。 2.1.6生态环境 本矿区地处丘陵地区,为山地草场。土层薄,土壤类型为暗栗钙土。植被 主要有沟羊茅、针茅、冰草、阿拉善鹅观草,是当地冬季牧场。 22社会环境概况 本项目建设经营者是新疆和×××县×××矿业公司,公司成立于2001 年12月,属民营企业,经营性质是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主要从事 金矿勘探开发、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勘探开发,兼营农牧业。 矿区是×××县、哈巴河县、和×××县、184团牧民的冬牧场,区内无 居民点、农田。距矿区周围最近的居民点是×××县×××镇,相距15km。镇 上分布着电厂、水泥厂、煤矿等企业,是矿区生产生活的能源依托
矿区距×××镇86km,217国道从镇中穿过。从该镇沿217国道北行73km 折向西沿便道行驶13km直达矿区,便道路基状况良好。矿区对外联系及交通运 输完全依托公路。 3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 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3.1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见水环境专题 3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分析 矿区为人烟稀少的冬季牧场,周围无工矿企业废气污染排放源,环境空气 未受污染基本处于背景值范围内,且本区地表植被覆盖度高,地处低山丘陵区, 降雨较多,空气相对湿润,不存在浮尘天气,类比相似条件下的地区监测结果, 项目区环境空气中的各污染物浓度可以满足《空气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一1996)二级要求,可以认为本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3.3声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矿区为空旷草场,人为活动较少,无高大建筑物,仅有几间工人休息的平 房,环境安静。本次环评对厂区声环境进行了监测,昼间噪声值42.7B(A)、夜 间39.7dB(A)。结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Ⅱ类混合区”昼间60dB(A)、 夜间50dB(A)的标准要求分析,说明厂区目前声环境良好。 3.4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矿区地处丘陵牧区草场,土壤类型为暗栗钙土,有机质含量较高。草场植 被主要建群种为沟羊茅、针茅,伴生冰草、阿拉善鹅观草,草层高度15一20cm, 总体覆盖度80%,其中沟羊茅30%,其它70%,每公顷鲜草产量1500一3400kg, 属三等六级草场。矿区常见野生动物有兔、狼。 3.5主要环境问题及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1)原矿堆浸法生产遗留的尾矿砂有剧毒,已在项目区造成污染事故。目 前本矿正采取积极措施消除这些尾矿的污染影响。 (2)采用先进的低污染排放的生产工艺,实现清洁生产,减少“三废”排放。 (3)本项目选矿废水有毒,采取有效治理措施,降解毒性,使其排放浓度 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IⅡ级要求(CN浓度值<0.5mg/1)。选取合理的废水出 路,尽可能地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本项目排放的固体废弃物一尾矿渣也有一定毒性,需进行合理处治 以降解毒性,尾矿库选择合理并在设计上采取防渗防洪等工程措施,防止对环境 造成二次污染。 (5)矿山开采有可能引发地表塌陷等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应采取防护措施 保护矿山地质环境
(6)矿区内人为活动频繁对生态环境有影响,应采取措施保护矿区生态环 境。 (7)保护矿区周围声环境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下降。 4评价适用标准 4.1环境质量标准 (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I类标准: (3)《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一1996)二级: (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IⅡ类混合区标准。 4.2污染物排放标准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一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 (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一90)IⅡ类标准: (3)《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标准》(GB5085一85) 4.3总量控制指标 目前塔城地区对该矿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还未分解下达,本项目的总量控 制指标可以按达标排放时计算内的排放总量来计。鉴于本项目产生的废水经回 用、蒸发后无需外排,因此废水不作总量计算。 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5.1工艺流程简述 (1)采矿工艺 本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开拓运输方式为竖井开拓。采矿方法选用浅孔 留矿法。 采场构成要素:沿矿脉布置采场,以长50m、高40m、底柱高5m的矿块 作为一个采场单元,场内不留顶柱和间柱。 采准切割系统:采场一侧为超前天井,另一侧为顺天井,场内还布置拉底 巷道、漏斗颈、扩漏等。 回采工序:自拉底巷道由下而上逐层打眼放炮。采用7655凿岩机打向上倾斜 炮孔,孔距0.70.8m,每次崩矿高度1.2一1.5m,崩下的矿石经漏斗装车再由竖井 提升至地面。每次崩矿后先放出13的矿量,其余暂留矿房中做为继续上采的工作 平台,矿房回采完结后再将矿量大量放出。矿房出矿完毕后利用采掘废石或地表碎 石对采空区进行处理。采矿工艺过程见图。 掘井一→采场凿岩一→爆矿一→通风一→出矿→矿车运输一→竖井提升到地面一→运到矿石堆场 图1采矿工艺过程 (2)选矿工艺 采用全泥氰化炭浆提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