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七 某饮用水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饮用水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V新建 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占地面积 绿化面积 (平方米) (平方米) 总投资 其中:环保投资 环保投资占 % (万元) (万元) 总投资比例 评价经费 预期投产日期 (万元) 1.1工程内容及规模: 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由来: ×X×朱里水库位于xxxx×x境内,工程所在地×xx×x×龙上村,经济以农业为 主,工商业较为落后,因地少人多,当地不少村民外出打工谋生,为了充分利用 和开发水资源,发展贫困山区经济,加快山区脱贫致富的步伐,×xx提出了“立 足山区,开发资源”的经济战略方针,充分开发了水库资源。 目前该项目己完成朱里水库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受该饮用水 工程投资方××x人民政府委托,××环境保护研究室承接了xxx饮用水工程环境影 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在接受该项工作后,我室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本项目 工程进行了现场踏勘、调查收集有关资料等,以此开展《×x××××饮用水工程环 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2)项目选址及规模: 本项目拟选址在×××村朱里水库,该水库集水面积3.15Km2,总库容量49.93
万m3,正常库容43万m3。该项目建成后日供水0.6万吨,能够确保附近村庄人 民群众的生活用水需求。本项目原设计饮用水水源选址在×××村东田水库,由于 该选址在土地政策处理和土地、水库审批上存在很大难度,工程至今不能启动建 设。新选址在×x×龙上村朱里水库,该选址有利于土地政策处理、节约建设资金 和增加受益群众。因此,新的选址有利于项目的审批。 1.2评价依据 1)法律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③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④××省人民政府令第166号《××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技术规范 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T2.1-1992) 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HJT2.3-1993) ③《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J/T2.4-1994) ④《××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修改版)》,××省环保局2005.4 3)其他相关资料 ①《×x×朱里水库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送审稿) ②xx×饮用水水源选址专题会议纪要 1.3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况 无 1.4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拟选址于朱里水库,朱里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任务的小(Ⅱ)水库, 现改用于饮用水工程,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问题。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2.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 等) 2.1.1地理位置 ×x×位于×x省的南面,温州市的西部,飞云江的中上游。东邻瑞安市,南界 平阳、苍南县,西倚泰顺、景宁县,北接青田县。地理坐标东经11934~120 15、北纬2734~2759。 ×xx地处××城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 2.1.2气象特征 ××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 照充足。根据×xx气象站各近20年资料统计,主要气候特征如下: 年平均气温 18℃
极端最高气温 40.8℃ 极端最低气温 -3.7℃ 年平均降雨量 1884.7mm 最大年降雨量 2737.4mm 最小年降雨量 1080.7mm 年平均风速 2.1m/s 年平均相对湿度 81% 工程所处泗溪流域内全年的降雨分布特征可分成三个时期:10月下半月至 次年4月上半月是非汛期,天气稳定少雨,4月下半月至7月上半月为梅雨期, 此期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北方冷空气相遇的静止锋影响,天气多连续阴雨。7 月下半月到10月上半月为台汛期,期间常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一般晴热少雨, 同时受台风的登陆及边缘影响,常发生暴雨,形成洪水。 根据×××气象站资料统计,主要气候特征见表1。 表1流域内气象特征统计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特征值 1 年平均气温 ℃ 18 2 极端最高气温 ℃ 40.8 3 极端最低气温 ℃ -3.7 4 极端最低气温 mm 1884.7 5 年平均降雨量 mm 2737.4 6 最大年降雨量 mm 1080.7 > 年平均风速 m/s 2.1 8 年平均相对湿度 % 81 2.1.3水文特征 飞云江是×省八大江河之一,发源于景宁和泰顺两县交界的白云尖西麓际 坑,自西北东流经珊溪、峃口、平阳坑、瑞安等地,最后注入东海,全长203km,流 域面积3252m。主要支流有珊溪、玉泉溪、泗溪、峃作口溪,九溪、桂溪、黄坦坑、千 秋、方坑,流域形状狭长,上游较中下游更宽阔,直线长度102m,平均宽度39.9km。 县内河流分属飞云江、瓯江、鳌江3个水系。飞云江水系流域面积1123.5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7.3%:瓯江水系流域面积144.8平方公里,占11.2%: 鳌江水系流域面积19.3平方公里,占1.5%。 徐村汇右岸龙溪水,至峃口注入飞云江。泗溪河长42k,大小支流17条,流域 面积246km2,平均坡降16.83%o。 2.1.4地形地貌 ×××地处华夏古陆的南部,地质构造属于新华夏系构造一级南部隆起地区, 构造运动强烈,是古老的浙闽地质的一部分,有广泛的中生代火山岩系,西部地 区有古老的变质岩,构成了×x×群山蜿蜒,以山丘为主的林业县。文成地势自西 北向东南倾斜,境内由洞宫山脉南支一罗山支脉形成的高山峻岭,连绵不绝。海
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上百座,最高为西北部的石垟林场,海拔1365.5m, 最低为平和乡大洋口村,海拔15米。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平原较 少。山脉多作西北一东南走向。山地、丘陵分布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 2.1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有、文化、文物保护等) 2.1行政区划与人口 ××x位于×省南面,全县辖8镇25个乡。2002年末总户数121542户,人口 36803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713人,占7.3%:总人口中女性人口170593人, 占46.4%。 ×××位于×××城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辖区面积9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650米,被誉为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2002年末,全镇辖34个行政村,6907 户,总人口22236人,其中农业人口21164人。 2.2社会经济 由于××x地处山区,因此经济以农业为主,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但是却拥有 得天独厚的风景旅游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族风情,通过近几年的大 力发展,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56、57两条省道 贯通后,文成到温州、青田只要1个小时,到杭州也只需4个多小时,文成与周 围县市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将为我县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至2002年底,全县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15769元,比上年增长31.5%,全 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77元,比上年增加147元。×x×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388 万元,比上年增加17.31%:地方财政收入21.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51元。 3环境质量状况 3.1水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1)水环境质量监测 我们以靠近该区域的南田水库水质情况来评价。根据×x×水环境功能区划, 南田水库为×××的饮用水源,地面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Ⅱ类标准。南田水库的水质监测数据,见表2。 表2 常规监测资料 浓度单位:mgL(除pH外) 分析项目(mgL) 样品编号 总磷 石油类 氨氮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水051108-南田水库01 0.056 <0.05 0.122 7.08 7.14 2.92 水051108-南田水库02 0.052 <0.05 0.140 7.10 7.04 3.28 水051109-南田水库02 0.042 <0.05 0.112 6.66 7.24 2.80 水051109-南田水库02 0.060 <0.05 0.097 6.62 7.14 3.04 Ⅱ类标准 <≤0.025 ≤0.05 0.5 69 ≥6 4
由表2监测结果可知,南田水库的水质监测指标中总磷超出了《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GB3838一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其他指标都满足IⅡ类水质标准的要 求。表明,目前建设项目附近水体一南田水库己不能满足水环境Ⅱ类功能区的 要求。 3.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由于本项目所在位置为×x×属于xxx境内,因此参照xxx监测站常规资料进行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采用××x监测站位常规监测站位,主要监测项目为TSP、SO2、NO2。监测统 计结果取平均值。 2004年度×××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见表3。 表32004年度××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结果 浓度 TSP S02 NOz 项目 年均值 0.082 <0.003 <0.005 二级标准年均值 ≤0.20 ≤0.06 ≤0.04 (2)现状评价 从表3可看出,xx×大气质量主要指标TSP、SO2、NO2均优于环境空气质 量二级标准,超标率为0。因此建设项目拟选地区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具有一定 的环境容量。 3.3声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人为活动稀少的特点,在项目区域内设两个噪声监测 点,分昼夜进行噪声监测,监测仪器采用AWA-2型噪声统计分析仪,监测结果 和标准值见表4所示。 表4 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dB(A) 标准值(dB) 监测 监测地点 LedB(A) LiodB(A) LsndB(A) LoodB(A) 0类区 1类区 时间 坝址 38.5 40.6 36.2 35.8 50 55 厂房 47.1 50.8 42.2 38.4 50 55 监测在无风时进行,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噪声源主要是鸟、虫鸣叫声和 水流声。从监测结果看,该区域噪声等效声级较低,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 准》(GB3096-93)1类区标准的要求。 3.4评价重点 根据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及周围的环境状况,本评价的重点为上游居民点日 常生活所排出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农田灌溉水,其次为施工期环境影响。 通过环境影响预测和分析,提出环保对策,以保护区域环境质量。 3.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