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六 ××县××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生态型建设项目) 填表说明 1、本表适用于可能对环境造成轻度影响的生态型建设项目,包括水资源开发、 矿山开发、森林资源开发与营造,草原、沼泽、湿地开发,围垦及岸线开发,农、 牧、渔业资源开发,风景旅游开发,交通运输,输送通讯管道工程以及区域综合 开发项目。 2、本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件1项目建议书批复 附件2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函 附件3其它与项目环评有关的文件、资料 附件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比例尺1:50000,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 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 附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 3、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 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确定选择下列1-2 项进行专项评价。 (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3)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4)噪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专项评价工作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4、本表一式五份,报送件不得复印,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分送 有关单位。 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县××水电站 建设单位 ×xx×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海域) ×x县均口镇x×村
建设依据 建计基【2005】43号 主管部门 ×x县水利局 建设性质 改扩建 行业代码 D4412水利发电业 总装机840kw,年发电 总装机840kw,年发电 工程规模 总规模 377.4万度 377.4万度 总投资 442.96万元 环保投资 32万元 资源类型和开发量 总装机840kw,年发电377.4万度,单一水利发电工程 2工程内容及规模 2.1原有情况 ×水电站位于均口镇×村,属于原×电站扩容改造。原×电站是××溪上 第一座水电站,迳流开发,引水渠长1.84km,毛水头38.6m,装机2×75kw,1992 年××村自办,自发自用。1996年并入县电网。2002年6月16日被特大洪水摧 毁,一无所剩,××村无法恢复。现由××省佳盟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恢复改扩容。 2.2流域概况 新建改扩的××水电站属于闽江水系金溪河夏坊溪××支溪,发源于建宁均口 镇南偏东方向的焦溪寻的重山密岭中,溪水流经××水电站流入明溪县的芦下陂 水库,经夏坊溪汇入泰宁县境内的角溪注入金溪。流域内多为高山地带,植被较 好,属阔叶林地带,坝址位于均口镇原××水电站坝址向下游下移600m左右处, 电站厂房下移至芦下陂水库库尾处,新建的××水电站毛水头86米,其发电尾水 泻入芦下陂水库,电站装机840kw(2×320kw+1×200kw),电量输入明溪县电网。 电站距建宁县均口镇政府约17km,距县城约45km,往三明160km,省道文里线 从这里经过,交通便捷。 2.3自然条件 均口镇××水电站位于均口镇××村,为闽江水系金溪河×溪一支流。电站距 建宁均口镇政府约17k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5km。本工程地处海拔 300-750m,属中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暴雨频繁,发源 地为森林覆盖,林木翁郁茂密、植被覆盖良好,大部分为阔叶林,无明显水土流 失现象。 该工程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827mm,多年平均气温18.7℃,极端最高气候 40.2℃,极端最低气温-6.9℃,最大风速12m/s,多年平均风速1.2m/s。 2.4工程规模 本工程为径流式开发电站,工程以发电为主,主要建筑物包括拦河坝、引水 有压隧道、压力管道、发电厂房及升压站等项目。工程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5Km, 毛水头85.8m,设计水头78m,设计引用流量1.61m3/s,装机容量 2x320KW+1×200KW(840KW),年发电量377.4万kwh,年利用率4492.8小时, 总投资442.96万元,单位电能投资1.17万/kwh,回收年限11.54年。 2.5工程总体布置及建筑物
(1)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 本工程属五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V级。拦河坝、厂房采用30年一遇洪水 设计,拦河坝采用200年一遇洪水校核,厂房采用50年洪水校核。 (2)枢纽布置和主要建筑物 本枢纽工程为径流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x320KW+1×200KW,引用水流 量1.61m/s。主要由拦河坝一座、引水有压隧洞、压力管道、厂房及升压站等建 筑物组成。 a拦河拱坝 ××水电站拦河坝,采用混凝土埋石拱坝,布置于原××电站坝下游六百米左 右处,拱坝最大跨度27.5米,型式为定圆心等外半径单曲拱坝,坝顶中心角为 118度,坝顶高程与原电站拦河坝高程同为553米。 b引水有压隧道 布置于河床左岸,穿梭大山之中,分四段五个洞口便于隧道施工,隧洞进口 布置于拱坝前4.5m,高程547.5m;隧洞全长2980m,1.6m×1.8m(宽×高)为城 门型。 c压力管道 本电站引水部份全部采用有压引水隧洞,压力管只做为洞机联接,联接管采 用φ1020mm螺旋钢管,埋入隧洞内不少于15m,管壁厚度8-8mm。 d发电厂房及升压站 发电厂房布置在明溪芦下陂水库库尾上游300米左右,河道左岸河滩崖边, 厂房为砖混结构地面式。主厂房为尺寸为22.5×6.5×6.5(长×宽×高),厂房地面高 程为467.2m。升压站为户外式,布置于厂房下游侧。 该工程为×x省佳盟投资有限公司开发的水电站,整个工程的开发,建设由 业主负责。本工程没有灌溉、通航、供水、城镇防洪等任务要求,是一个较为单 一的水力发电工程。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km2 35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1827 多年平均径流深 Mm 1005 水 多年平均流量 m'/s 1.08 1 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万m 3369.1 设计洪水流量 m'/s 10 (P=5%) 校核洪水流量 m'/s 50 (P=0.5%) 多年平均输沙量 吨/年 2625 水 毛水头 M 85.8 2 能 设计水头 M 78 特 装机容量 Kw 840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性 多年平均发电量 万kwh 377.4 年利用小时 H 4492.8 设计引用流量 m'/s 1.61 最小下泄量 m'/s 0.173 拦河坝 座 1 坝设计洪水下泄流 m/s 108.8 量 坝校核洪水位下泄 m/s 351.6 流量 坝顶高程 M 553 主 最大坝高 M 11.75 要 坝顶最大跨度 M 27.5 3 建 引水渠道长 M 1360 筑 隧洞长 M 2890 物 压力管道长 M 25 岔道长8m 压力前池面积 m2 12640 压力前池容积 m 56000 压力前池正常 M 553 水位 建筑等级 级 5 设防地震烈度 6° 淹 淹没耕地面积 亩 28.5 4 没 施工用地 亩 1 年最高气温 ℃ 38.9 5 气 年最低气温 C 6.9 平均气温 ℃ 18.7 人 站房面积 146.25 6 房 地面高程 M 467.2 结构 砖混结构 设 水轮机 台 3 备 发电机 台 3 土方开挖 m 358 石方明挖 m 8722.2 砌石量 m 596 混凝土工程 m 1639 施 8 工 钢材 T 10.4 木材 m 57 工期 月 10 工日 工日 16469 高峰期人数 95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施工临时房屋 m 300 总投资 万元 422.96 经 济 单位kw投资 元 5273 9 单位电度投资 元 1.17 指 标 发电成本 万元 35.85 回收期投资 年 11.54 不含施工期 3周围环境现状、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3.1自然环境概况 3.1.1地理位置 建宁县××水电站位于均口镇××村,距建宁县均口镇政府约17km,距离城关 45km,厂房道路可利用省道文里公路,到电站位置需新开施工道路0.2km。 3.1.2地形地貌 建宁县x×电站地处低山间溪沟谷坡地,两侧山体陡峻、溪流深切,区域内未发 现大的断层和泥石流现象。 3.1.3气象 本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兼有内陆与山区性气候特点。流域内气 候冬寒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根据建宁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分析:多年平均气温16.8℃,最高月为7月, 平均气温为27.1℃,最低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5.4℃:极端最高气温40.7℃, 极端最低气温-9.6℃。平均年无霜期280天,最高年340天,最低年234天;年 均晴天数为147天,≥10℃积温5069.7℃。多年平均绝对湿度17.3,相对湿度为 84%,极端最小相对湿度为6%,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4%。多年平均风速1.5m/s, 月平均最大风速15.3m/s,全年主导风向为北偏西风。 流域内年均降水量为1747-1933mm,由西向东递减。降雨主要集中在3-9 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4.9%左右,其中4-6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49.3%左右。 3.1.4径流 电站坝址上游流域内无水文测站,无实测流量资料,在邻近流域有建宁的溪 口水文站,其流域面积1354m2,同属金溪水系,且流域的植被覆盖条件、降雨 条件等流域参数和水文条件都与本工程流域相似。并经相关分析,相关性较好, 溪口站已有实测流量资料30年,因此,选用建宁溪口站作为本工程的水文参证 站。 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867mm,变差系数Cvy=0.17,偏差系数Cv×=2.0Cvy, 得××电站坝址流域设计年降雨量成果见下表I。 根据建宁溪口站1955-2002年共47年降雨量和实测年径流深资料,计算得 建宁站多年平均径流系数a=0.56,本流域采用0.564,则设计流域多年平均径流 深为1151mm,年径流变差系数Cv=0.20,Cs=2Cv,××水电站坝址以上流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