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串业要求1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单业要求4毕业要求5毕业要求6毕业要求7毕业要求8 知识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讲授单元)质点运动学 参考课时:4学时 教学目标:质点运动学的任务是研究机械运动的描述方式。 1.掌握对质点运动的描述方式。能分析质点作直线运动和平面内曲线运动时各物理量的描述。 2.掌握应用微分和积分求运动量或运动方程的方法。熟悉矢量的表示法和基本运算法则 教学内容: 绪论:质点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变速运动:平面曲线运动:变速运动, 学习重点: 1.参考系、质点: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2.质点运动的描述。 学习难点: 1.应用微分和积分求运动量或运动方程的方法。 2.切向和法向加速度 第二章(讲授单元)质点动力学 参考课时:4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牛顿的三大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2.掌握用各大定律和定理来解决质点运动学的问题, 教学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功、保守力做的功、动量、角动量、动能 学习重点: 1.牛顿的三大定律的应用。 2.功与能量的关系 3.质点的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 学习难点: 1.用积分法求变力的功。 2动量、动能定理的应用
31 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 毕业要求 2 毕业要求 3 毕业要求 4 毕业要求 5 毕业要求 6 毕业要求 7 毕业要求 8 知识目标 √ 能力目标 √ √ 素质目标 √ √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讲授单元) 质点运动学 参考课时:4 学时 教学目标:质点运动学的任务是研究机械运动的描述方式。 1.掌握对质点运动的描述方式。能分析质点作直线运动和平面内曲线运动时各物理量的描述。 2.掌握应用微分和积分求运动量或运动方程的方法。熟悉矢量的表示法和基本运算法则。 教学内容: 绪论;质点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变速运动;平面曲线运动; 变速运动。 学习重点: 1.参考系、质点;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2.质点运动的描述。 学习难点: 1.应用微分和积分求运动量或运动方程的方法。 2.切向和法向加速度。 第二章(讲授单元)质点动力学 参考课时:4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牛顿的三大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2.掌握用各大定律和定理来解决质点运动学的问题。 教学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功、保守力做的功、动量、角动量、动能 学习重点: 1.牛顿的三大定律的应用。 2.功与能量的关系 3.质点的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 学习难点: 1.用积分法求变力的功。 2.动量、动能定理的应用
第三章(讲授单元)质点系动力学 参考课时:8学时 教学目标: 1.动量定理守恒和角动量守恒的应用。 2.保守与非保守势能 教学内容: 质心、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习重点: 1.动量守恒定律。 2.角动量守恒定律 3.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习难点: 1.某一方向动量守恒。 2.用积分法求变力的冲量。 第四章(讲授单元)刚体力学基础 参考课时:8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刚体的基本运动,理解刚体运动与质点运动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角量的概念(计算)。 3.理解转动惯量、力矩、重力势能、动能定理等个物理基础原理及其应用。 4.理解刚体的角动量概念,并能对含有定轴转动刚体在内的系统正确应用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 守恒分析、计算有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 学习重点: 运动学:定轴转动刚体动力学,转动定律:转动动能:角动量守恒定律 1.刚体的平动和转动:定轴转动。 2.刚体的转动动能、转动惯量、转动势能、重力势能。 3.力矩与转动能定理、力矩的功与动能定理。 4.转动惯量:角动量(动量矩)、动量矩守恒、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学习难点: 1.转动惯量、转动定律及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刚体平面运动的基木动力学方程。 第五章(讲投单元)真空中的静电场 参考课时:10学时
32 第三章(讲授单元) 质点系动力学 参考课时:8 学时。 教学目标: 1.动量定理守恒和角动量守恒的应用。 2.保守与非保守势能。 教学内容: 质心、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习重点: 1.动量守恒定律。 2.角动量守恒定律。 3.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习难点: 1.某一方向动量守恒。 2.用积分法求变力的冲量。 第四章(讲授单元) 刚体力学基础 参考课时:8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刚体的基本运动,理解刚体运动与质点运动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角量的概念(计算)。 3.理解转动惯量、力矩、重力势能、动能定理等个物理基础原理及其应用。 4.理解刚体的角动量概念,并能对含有定轴转动刚体在内的系统正确应用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 守恒分析、计算有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 刚体运动学;定轴转动刚体动力学,转动定律;转动动能;角动量守恒定律。 学习重点: 1.刚体的平动和转动;定轴转动。 2.刚体的转动动能、转动惯量、转动势能、重力势能。 3.力矩与转动能定理、力矩的功与动能定理。 4.转动惯量;角动量(动量矩)、动量矩守恒、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学习难点: 1.转动惯量、转动定律及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刚体平面运动的基本动力学方程。 第五章(讲授单元) 真空中的静电场 参考课时:10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静电现象、电荷量子化和电荷守恒定律 2.掌握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3.高斯定理计算对称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 4.了解电势梯度的概念,会用电势梯度分布计算电场强度分布方法。 5.掌握静电场环路定理的物理意义,掌握电势的概念,会用电势叠加方法和电场强度积分法来 计算带电体形成的电势分布 教学内容: 电荷、库仑定律:静电场、电场强度:高斯定理:电势 学习重点: 1.有介质存在的高斯定理,电容器电容的计算 2.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微分关系。 学习难点: 1.高斯定理的应用、场强、电势的计算。 2.点电荷、检验电荷和场源电荷的区别。 第大章(讲授单元)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参考课时:6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掌握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电荷及电场强度的分布特征。 2.结合静电平衡条件分析静电感应和静电屏蔽等现象。 3.掌握电容及电容储能的计算方法。 4.了解电介质的极化原理以及对静电场的影响。掌握电介质的高斯定理以及电场强度的计算 教学内容: 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电容器的电容:电场的能量。 学习重点: 1.有介质存在的高斯定理,电容器电容的计算。 2.导体静电平衡和静电屏蔽的理解。 3.电容及其储能的计算 4.电介质的高斯定理 学习难点: 1.电介质极化的理解以及电极化强度的计算。 2.电容器的电容,电场的能量。 3.极化强度和束缚电荷的关系。 第七章(讲授单元)稳恒磁场 参考课时:10学时
33 教学目标: 1.了解静电现象、电荷量子化和电荷守恒定律。 2.掌握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3.高斯定理计算对称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 4.了解电势梯度的概念,会用电势梯度分布计算电场强度分布方法。 5.掌握静电场环路定理的物理意义,掌握电势的概念,会用电势叠加方法和电场强度积分法来 计算带电体形成的电势分布 教学内容: 电荷、库仑定律;静电场、电场强度;高斯定理;电势。 学习重点: 1.有介质存在的高斯定理,电容器电容的计算。 2.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微分关系。 学习难点: 1.高斯定理的应用、场强、电势的计算。 2.点电荷、检验电荷和场源电荷的区别。 第六章(讲授单元)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参考课时:6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掌握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电荷及电场强度的分布特征。 2.结合静电平衡条件分析静电感应和静电屏蔽等现象。 3.掌握电容及电容储能的计算方法。 4.了解电介质的极化原理以及对静电场的影响。掌握电介质的高斯定理以及电场强度的计算。 教学内容: 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电容器的电容;电场的能量。 学习重点: 1.有介质存在的高斯定理,电容器电容的计算。 2.导体静电平衡和静电屏蔽的理解。 3.电容及其储能的计算。 4.电介质的高斯定理。 学习难点: 1.电介质极化的理解以及电极化强度的计算。 2.电容器的电容,电场的能量。 3.极化强度和束缚电荷的关系。 第七章(讲授单元) 稳恒磁场 参考课时:10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磁感应强度的定义以及物理意思, 2.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能用它计算简单几何形状的载流导体产生的磁场, 3.理解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的物理意义,并能计算具有对称性载流导体产生的磁场分布 4.了解载流线圈和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力和磁力矩的计算。 教学内容: 稳恒电流条件:磁场:毕奥一萨伐尔定律及应用: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磁感应强度: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学习重点: 1.毕奥一萨伐尔定律及应用。 2.安培环路定理和高斯定理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3.磁力和磁力矩的计算。 学习难点: 1磁力和磁力矩做的功。 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3.有磁介质的安培环路定理。 第八章(讲授单元)电磁感应、电磁场理论 参考课时:10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法拉第电破感应定律及其物理意义,能熟练的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计算感应电动势,并 能用楞次定律准确的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2理解动生电动势、感应电动势、自感电动势以及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和计算:并会判断它们的 方向。 3.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麦克斯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教学内容: 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互感和自感:磁场的能量: 位移电流、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学习重点: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现象。 2动生电动势计算,及其电子论的解释 3.感生电动势、感生电场 学习难占: 1.动生电动势计算,感生电场,位移电流。 2.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 第九章(讲授单元)近代物理基础
34 教学目标: 1.掌握磁感应强度的定义以及物理意思, 2.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能用它计算简单几何形状的载流导体产生的磁场。 3.理解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的物理意义,并能计算具有对称性载流导体产生的磁场分布。 4.了解载流线圈和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力和磁力矩的计算。 教学内容: 稳恒电流条件;磁场;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磁感应强度;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学习重点: 1.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 2.安培环路定理和高斯定理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3.磁力和磁力矩的计算。 学习难点: 1.磁力和磁力矩做的功。 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3.有磁介质的安培环路定理。 第八章(讲授单元) 电磁感应、电磁场理论 参考课时:10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物理意义,能熟练的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计算感应电动势,并 能用楞次定律准确的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2.理解动生电动势、感应电动势、自感电动势以及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和计算;并会判断它们的 方向。 3.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教学内容: 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互感和自感;磁场的能量; 位移电流、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学习重点: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现象。 2.动生电动势计算,及其电子论的解释。 3.感生电动势、感生电场 学习难点: 1.动生电动势计算,感生电场,位移电流。 2.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 第九章(讲授单元)近代物理基础
参与课时:4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黑体辐射,普朗克量子假设,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及薛定谔方程, 2.理解玻尔氢原子理论及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3了解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普朗克量子假设:爱因斯坦光子理论:光的波粒二象性: 玻尔氢原子理论:及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薛定谔方程: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学习重点: 1.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的应用。 2.普朗克量子假设:爱因斯坦光子理论:玻尔氢原子理论薛定谬方程的具体内容及计算。 学习难点: 1.爱因斯坦光子理论的理解。 2.玻尔氢原子理论薛定谔方程的具体内容及计算。 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第一章(讲/单元) 第二章(进/单元) 第三章(讲/单元) 第四章(讲/单元) 第五章(讲/单元) 第六章(讲/单元) 第七章(讲/单元) 第八章(进/单元) 第九章(讲/单元) 五、学时分配与教学方法 章节名称 授课学时实践学时 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备注 第一意(进或单元)历点运动学 讲授 第二章(讲或单元)质点动力学 讲授 第三章(讲或单元)质点系动力学 讲授 第四章(讲或单元)刚体力学基础 8 讲授 第五章(讲或单元)真空中的静电场 10 第六章(讲或单元)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6 讲授 第七章(讲或单元)稳恒磁场 10 讲授 第八章(讲或单元)电磁感应、电磁场理论 10 讲授 第九章(讲或单元)近代物理基础 讲授 64
35 参与课时: 4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黑体辐射,普朗克量子假设,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及薛定谔方程。 2.理解玻尔氢原子理论及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3.了解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普朗克量子假设;爱因斯坦光子理论;光的波粒二象性; 玻尔氢原子理论;及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薛定谔方程;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学习重点: 1.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的应用。 2.普朗克量子假设;爱因斯坦光子理论;玻尔氢原子理论薛定谔方程的具体内容及计算。 学习难点: 1.爱因斯坦光子理论的理解。 2.玻尔氢原子理论薛定谔方程的具体内容及计算。 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一章(讲/单元) √ √ 第二章(讲/单元) √ √ 第三章(讲/单元) √ √ √ 第四章(讲/单元) √ √ 第五章(讲/单元) √ √ √ 第六章(讲/单元) √ √ 第七章(讲/单元) √ √ √ 第八章(讲/单元) √ √ 第九章(讲/单元) √ √ 五、学时分配与教学方法 章节名称 授课学时 实践学时 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备注 第一章(讲或单元)质点运动学 4 0 讲授 第二章(讲或单元)质点动力学 4 0 讲授 第三章(讲或单元)质点系动力学 8 0 讲授 第四章(讲或单元)刚体力学基础 8 0 讲授 第五章(讲或单元)真空中的静电场 10 0 讲授 第六章(讲或单元)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6 0 讲授 第七章(讲或单元) 稳恒磁场 10 0 讲授 第八章(讲或单元)电磁感应、电磁场理论 10 0 讲授 第九章(讲或单元)近代物理基础 4 0 讲授 合计 6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