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组织出过力,他都能够享受其他人带来的好处。 这里并没有说国家或其他组织只提供公共或集体物品。 政府经常提供集体物品,像电力,而且它们通常像私人企业一 样在市场上出售这类物品。“进一步说,像本书后面将要表明 的,那些不能强制个人加入的大型集团也必须提供一些非巢 体物品,以吸引潜在的成员加入。然而,集体物品仍然是典型, 的组织物品,因为一般的非集体物品总可以通过个人的行动 获得,而且只有当涉及到公共意图或集体物品时,组织或集团 的行动才是不可或缺的.④ 3.传统的集团理论 传统的集团行为理论毫无保留地认为,私人集团和社团 运作所遵循的原侧与支配市场中企业间关系或纳税人和国家 关系的原则截然不同。这一“集团理论”看来是许多美国政治 学家、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⑤这一 传统的集团理论与大多数其他理论一样是由许多持不同观点 的作者发展起来的,因此试图对这些不同的规点抱一视同仁 的态度显然并不公正然而,对巢团传统理解的各种代表思想 与本文所持的方法确实密切相关。因此这里可以不严格地只 讨论一种传统理论。只要这分这一理论的两个基本变体即可: 随意变体(casual.ariant)和正式变体(formal variant)。 传统观点的随意变体认为私人组织和集团是无处不在 的,这一普遗性是由人类有着组织和参加社团这一根本习性
15 决定的。正如著名的意大利政治哲学家加特诺·莫斯卡所述 人类有着-一种“聚在一起与其他人群对抗的本能”。这一“本 能”同时也是“在一个给定的社会和道德以及物质矛盾条件下 所出现的所有分裂和再分裂的原因”⑧当亚里士多德说人类 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动物时:他的脑子里可能也有着类似的 人群观点。@德国的乔治·西梅尔在其社会学经典著作中强 调了集团普遍存在且不可避免。⑤在美国,阿瑟·本特利在政 治学一本最著名的著作中也强调了这一点。④这种普遍的参 加社团的倾向或嗜好通常被认为在美国最盛行。@ 传统观点的正式变体也强调了巢团的普遍性,但其出发 点并不是什么参加集团的“本能”或“嗜好”。相反,它试图把今 天社团和集团的存在解释成现代工业化社会从以前的“原始” 社会进化而来的一个方面。其出发点为,“初级集团”(primary groups)@。一这种集团非常之小,每个成员与其他成员之间 都有着直接的面对面的关系一一与家庭和亲属集团一样在原 始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正如塔尔科特·帕森斯所称,“众所周 知,在许多原始社会中,亲属关系主导’了社会结构:不依靠 亲属关系就能参加进去的具体结构几乎不存在。”@只有小家 庭或亲属关系单位才代表了个人利益。R.M,麦基弗在《社会 科学百科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在较为简单的社会条件下, 利益的社会表现主要是通过种姓或阶级集团,年龄集团,亲属 集团,居民集团和其他未经组织或组织松散的实体。③在“原 始”条件下,小型的,类似于家庭的单位形成了所有或几乎所 有的人类“相互关系”。 但是,这些社会理论家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结 构变化:新的社困形成并取代了原先由家庭承担的一些功能
16 “随着我们社会中家庭制度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不断减少,一些 次要的集团,如工会,达到了相当于或超过了某些主要集团对 人际关系影响的程度。@用帕森斯的话来说,“显然,在更为 “先进的'社会中,非亲属结构,如国家、教会、大型企业大学 和职业社团扮演了远为重要的角色。非亲属结构在社会 结构中成为主要成分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对某些甚至全部亲 属单位造成功能丧失?”。@如果事实确实如此,或者如麦基 弗所说,“原始社会和文明社会最昱著的结构上的区别是前者 缺乏特定的社团而后者拥有大量这样的社团,@那么看来现 代社会中的大型社团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原始杜会中小集团的 等价物,而且大型的现代社团和小型的原始巢团必须用同样 的基本来源或起因来解释@ 那么什么是原始社会中小型原始集团和现代大型自发社 团共同的根本来源呢?对这一点,集团理论正式变体的倡导者 并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其来源可能是假设的组织和参加社 团的“本能”或“嗜好”,而这正是传统观点随意变体的标志,这 种组织和参加集团的偏好会在原始社会的小型和亲属集团以 及现代杜会的大型自发社团中表现出来。然而这样解释也许 对许多赞同传统理论正式变体的理论象来说是不公正的,因 为他们中的许多人毫无疑问不会赞同任何有关“本能”或者 “嗜好”的理论。他们显然意识到把参加社团和集团说成是出 于一种归屑的“本能”实际上什么也没说:这只是多下+个词, 而不是一个解释。任何人类行为都能归因于对那一行为的本 能或偏好,但这丝毫不能增加我们的知识,如果判定参加集团 的本能或嘈好是没有意义的,那么传统理论假定的大大小小、 无处不在的集团和社团,其来源究竟是什么呢?也许某些传统
17 理论家考虑的是“功能”一一即不同类型和大小的集团或社团 能实现的功能。在原始社会中小型的初级集团占主导地位,因 为它们最适合于(或者至少是能胜任)为那些社会中的人完成 某些功能:与此相反,在现代杜会中大型杜团占主导地位,因 为在现代条件下只有它们有能力为那些社会中的人们完成 (或者能更好地完成)某些有用的功能。例如,大型自发杜团可 以用以下事实来解释,即它为众多的人们实现了一个功能 一一满足了要求,增进了利益,解决了需要一而小集团在现 代环境中不能够实现(或不能够这么出色地实现)这一功能。 这个要求或者利益为组织和维持自发的社团提供了一种激 励。 作为其特性,所有的传统理论都假设,参加自发的社团实 际上是具有普遍性的,而且小集团和大组织都出于同样的理 由吸引其成员。这一理论的随意变体认为存在一种加入集团 的嗜好,而根本不区分不同大小的集团有什么区别。尽管较为 复杂的变体区分了不同的功能,即最好由小集团完成的功能 和最好由大社团完成的功能,但它仍然假设,当需要大型社团 时,大型社团就会出现并吸引成员,就像需要小集团时,小集 团就会出现一样。所以,如果说传统理论对小集团和大集团加 以区别的话,那么显然这种区别也只是针对它们所完成功能 的规模,而不是它们在完成这些功能时的成功程度或者它们 吸引成员的能力。这一理论假设小集团和大集团只是等级不 同,而性质是相同的。 但真是这样吗?小型的初级集团和大型社团是否以同样 的方式吸引成员?它们是否在完成各自功能时差不多同样有 效?或者它们只是大小不同,而基本性质相同?经验性研究显
18 示,普通人属于大型自发社团事实上并不典型,而且认为典型 的美国人是“参加者”的想法总的来说是错误的,⑧这样就对 传统理论提出了疑问。因此值得问一问在集团的大小和其凝 聚力、有效性、对潜在成员吸引力之间是否其的没有什么关 系;以及一个集团的大小和它对个人为集团目标出力的激励 之间是否有着联系。要想对集团的传统理论作出一个恰当的 评价,就必须回答这些问题。用德国社会学家乔治·西梅尔的 话来说,要知道的是“社会化个人的数量与社会生活形式之间 的关系”:恩 要想证明大集团和小集团是按照截然不同的原则运作 的,一个障碍看来是早先强调过的一个事实,即任何集团或组 织,不管其大小,都是为某一集体利益服务的,其本质就是使 集团中的成员受益。所以尽管集团的全体成员对获得这一集 团利益有着共同的兴趣,但他们对承担为获得这一集体利益 而要付出的成本却没有共同兴趣。每个人都希望别人付出全 部成本,而且不管他自己是否分担了成本,一般总能得到提供 的利益,如果这就是所有带有经济目的的集团或组织的根本 特点,那么看来大型组织与小型组织不会有多大的区别,而且 小集团也不会比大集团有更多的理由获得某种集体服务。然 而,直觉告诉我们,足够小的集团有时能为它.们自己提供公共 物品。 要想满意地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研究一下不同大小的集 团中的个人可以采取的其他行为的成本和收益。本章的下一 节就是这样的一个研究,鉴于这个问题的本质,必须运用一些 经济分析的工具,下一节中有一些数学公式,尽管是最为基本 的,但对从未研究过那一题目的读者自然会不甚明了。而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