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江南十校”高三学生第二次联考(二模)测试 语文试题 命题单位:马鞍山红星中学审题单位:池州一中制卷:志诚名师网校 (考试时间:2012年5月19日上午9:00~11:30)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 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 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2、4~6、8题,第Ⅱ卷15~18题)时,每小题选出答 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3、7、9-14题,第Ⅱ卷19~22题)时,必须使用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 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 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1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想到人类历史,你一定会轻而易举地想到许多黑暗的场景:冲突、流血、暴动、 自杀……公平总是理所当然的,不公正的事却长久萦绕于心,时而让你寝食难安。 难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当年会这样感慨:所谓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个 写满人性坏话的记事本。而事实上,这世界不只有血流成河,不只有征战杀戮, 无论世事怎样变迁,阳光依旧在温暖我们的身骨,草木应季生长 那么新闻呢?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新闻一样在不断说着人性的坏话:某位官 员腐败了;某地有人自杀了,而且是几连跳;某地有人自焚了,有人推倒他家的 房屋。而你对此无能为力 天天都有这样的新闻,你难免会心生绝望:我所处的世界、时代就是这样的吗? 当然,这样的绝望时间通常不会很长,常常转瞬即逝,至少我是这样。因为我知 道,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新闻是免不了要说人性的坏话的。就像我们现在 通常说的“要在生活中维杈,不要在维权中生活”,那好,也请你不要活在新闻 里 这实际上关系到一个媒介素养的问题。所谓媒介素养,说到底就是受众接受、解 读媒介信息的一种能力。就个人而言,如果能积极独立地思考,通常都不会天真 地以为新闻旦的“坏人坏事”,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并由此得出“形势一片大 坏”的结论,正如当年“形势一片大好”的宣传不能遮蔽现实的困境一样;就新 闻事件本身而言,好也罢,坏也罢,都只是对生活的取景,对现实的断章取义 就政府而言,负面新闻并不意味着对其工作的全盘否定,更不意味着媒体包藏恶 意 个人在生活上有洁癖,人们多会同情之理解之,毕竟,那也算是个人自治的 部分,其他人无权干涉;但如果带着洁癖去看新闻,难免脱离实际。生活不是童
2012 年安徽“江南十校”高三学生第二次联考(二模)测试 语文试题 命题单位:马鞍山红星中学 审题单位:池州一中 制卷:志诚名师网校 (考试时间:2012 年 5 月 19 日上午 9:00~11:30)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页至第 6 页,第Ⅱ卷第 7 页至第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 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 1、2、4~6、8 题,第Ⅱ卷 15~18 题)时,每小题选出答 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 3、7、9-- 14 题,第Ⅱ卷 19~22 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 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 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10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想到人类历史,你一定会轻而易举地想到许多黑暗的场景:冲突、流血、暴动、 自杀……公平总是理所当然的,不公正的事却长久萦绕于心,时而让你寝食难安。 难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当年会这样感慨:所谓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个 写满人性坏话的记事本。而事实上,这世界不只有血流成河,不只有征战杀戮, 无论世事怎样变迁,阳光依旧在温暖我们的身骨,草木应季生长。 那么新闻呢?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新闻一样在不断说着人性的坏话:某位官 员腐败了;某地有人自杀了,而且是几连跳;某地有人自焚了,有人推倒他家的 房屋。而你对此无能为力… 天天都有这样的新闻,你难免会心生绝望:我所处的世界、时代就是这样的吗? 当然,这样的绝望时间通常不会很长,常常转瞬即逝,至少我是这样。因为我知 道,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新闻是免不了要说人性的坏话的。就像我们现在 通常说的“要在生活中维权,不要在维权中生活”,那好,也请你不要活在新闻 里。 这实际上关系到一个媒介素养的问题。所谓媒介素养,说到底就是受众接受、解 读媒介信息的一种能力。就个人而言,如果能积极独立地思考,通常都不会天真 地以为新闻旦的“坏人坏事”,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并由此得出“形势一片大 坏”的结论,正如当年“形势一片大好”的宣传不能遮蔽现实的困境一样;就新 闻事件本身而言,好也罢,坏也罢,都只是对生活的取景,对现实的断章取义; 就政府而言,负面新闻并不意味着对其工作的全盘否定,更不意味着媒体包藏恶 意。 一个人在生活上有洁癖,人们多会同情之理解之,毕竟,那也算是个人自治的一 部分,其他人无权干涉;但如果带着洁癖去看新闻,难免脱离实际。生活不是童
话,童话里也有大灰狼。必须承认的是,媒体报道“说人性坏话的新闻”,除了 商业上的考虑,还因为媒体肩负了一种责任,即社会需要通过它了解社会运行是 否正常 最近自杀案与恶性杀人事件接连出现,人们在讨论一个问题,即媒体报道是否起 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方面,有些媒体着实需要省思。在过去的报道中,我的 确看到许多媒体总是不厌其烦地描述杀人过程与杀人现场,唯恐读者不能身临其 境。另一方面,过度批评媒体的负面报道,难免有苛责之嫌。 作为平衡,其实重要的是改变受众的观念:一方面,需要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 媒体报道远处的一场火灾,你却因此烧毁自家的房屋,不理智的显然不是媒体, 而是纵火者;另一方面,全社会更要直面已经发生的不幸事件,以求彻底改造 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幼儿园不安全,要加强保安,更要消除“澡层次原 因”;有人自杀了,更要查找究竟是什么导致其走上绝路。 个理性的社会,应该给那些潜在的自杀者,以继续活下去的希望,而不是前仆 后继的勇气。说一个人以死“唤醒社会”,实在是轻贱了人的生命,因为谁都应 该好好活着;如果这种死不能让社会了解背后更实在的原因,而停留于指责是媒 体起了坏作用,并加以讨伐,实在是用错了力 (选自2010年5月22日《新京报》,有删改) 1.对作者在文中引用划线句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形象地说明我们当前所生活的世界充斥大量负面新闻,我们要想提高自身的 生活质量,就必须努力维护我们的基本权利。 B.通过类比告诉人们:要理性地对待新闻报道,不要天真地认为新闻里的“坏 人坏事”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全部内容。 C.运用比喻警示人们要把生活放在第一位,不能为了维权而牺牲我们自己的生 活,必须在保证生活品质的前提下维护权益 D.含蓄地劝诫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人,不要看了“说人性坏话的新闻”就对社会 绝望了,其实这样的绝望通常是不会长久的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基于人类历史上出现的许多冲突、流血的事实,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 生认为,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个写满了人性坏话的记事本。 B.媒体之所以频繁报道社会阴暗面的新闻,是因为担负着社会需要通过它了解 社会运行是否正常的责任,同时还有经济利益上的考虑 C.最近恶性杀人事件时有发生,的确需要有些媒体认真反思,过去许多媒体总 是不厌其烦地描述杀人过程无疑是含蓄暗示读者去犯罪。 D.社会需要直面发生的不幸事件,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而不是一味指责 媒体,这样才有可能杜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 3.请结合文本,简述个人和政府对待新闻应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4分)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牛僧孺,字思黯,隋仆射奇章公弘之裔。幼孤,下杜樊乡有赐田数顷,依以为生 工属文,第进士。元和初,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皇甫浞俱第一,条指失 政,其言鲠讦,不避宰相。宰相怒,僧孺调伊阙尉,改河南,迁监察御史,进累 考工员外郎、集贤殿直学士
话,童话里也有大灰狼。必须承认的是,媒体报道“说人性坏话的新闻”,除了 商业上的考虑,还因为媒体肩负了一种责任,即社会需要通过它了解社会运行是 否正常。 最近自杀案与恶性杀人事件接连出现,人们在讨论一个问题,即媒体报道是否起 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方面,有些媒体着实需要省思。在过去的报道中,我的 确看到许多媒体总是不厌其烦地描述杀人过程与杀人现场,唯恐读者不能身临其 境。另一方面,过度批评媒体的负面报道,难免有苛责之嫌。 作为平衡,其实重要的是改变受众的观念:一方面,需要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 媒体报道远处的一场火灾,你却因此烧毁自家的房屋,不理智的显然不是媒体, 而是纵火者;另一方面,全社会更要直面已经发生的不幸事件,以求彻底改造, 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幼儿园不安全,要加强保安,更要消除“澡层次原 因”;有人自杀了,更要查找究竟是什么导致其走上绝路。 一个理性的社会,应该给那些潜在的自杀者,以继续活下去的希望,而不是前仆 后继的勇气。说一个人以死“唤醒社会”,实在是轻贱了人的生命,因为谁都应 该好好活着;如果这种死不能让社会了解背后更实在的原因,而停留于指责是媒 体起了坏作用,并加以讨伐,实在是用错了力。 (选自 2010 年 5 月 22 日《新京报》,有删改) 1.对作者在文中引用划线句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形象地说明我们当前所生活的世界充斥大量负面新闻,我们要想提高自身的 生活质量,就必须努力维护我们的基本权利。 B.通过类比告诉人们:要理性地对待新闻报道,不要天真地认为新闻里的“坏 人坏事”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全部内容。 C.运用比喻警示人们要把生活放在第一位,不能为了维权而牺牲我们自己的生 活,必须在保证生活品质的前提下维护权益。 D.含蓄地劝诫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人,不要看了“说人性坏话的新闻”就对社会 绝望了,其实这样的绝望通常是不会长久的。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基于人类历史上出现的许多冲突、流血的事实,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 生认为,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个写满了人性坏话的记事本。 B.媒体之所以频繁报道社会阴暗面的新闻,是因为担负着社会需要通过它了解 社会运行是否正常的责任,同时还有经济利益上的考虑。 C.最近恶性杀人事件时有发生,的确需要有些媒体认真反思,过去许多媒体总 是不厌其烦地描述杀人过程无疑是含蓄暗示读者去犯罪。 D.社会需要直面发生的不幸事件,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而不是一味指责 媒体,这样才有可能杜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 3.请结合文本,简述个人和政府对待新闻应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4 分) 二、(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牛僧孺,字思黯,隋仆射奇章公弘之裔。幼孤,下杜樊乡有赐田数顷,依以为生。 工属文,第进士。元和初,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皇甫浞俱第一,条指失 政,其言鲠讦,不避宰相。宰相怒,僧孺调伊阙尉,改河南,迁监察御史,进累 考工员外郎、集贤殿直学士
穆宗初,以库部郎中知制诰。徙御史中丞,按治不法,内外澄肃。宿州刺史李直 臣坐赇当死,赂宦侍为助。县狱上:帝曰:“直臣 朕欲贷而用之。”僧孺 曰:“彼不才者,持禄取容耳。天子制法,所以束缚有才者。禄山、朱泚以才过 人,故乱天下。”帝异其言,乃止。赐金紫服,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始,韩弘入朝,其子公武用财赂权贵,杜塞言者。俄而弘、公武卒,孙弱不能事 帝遣使者至其家,悉收赀簿,校计出入。所以饷中朝臣者皆在,至僧孺,独注其 左曰:“某月日,送钱千万,不纳。”帝善之,谓左右曰:“吾不谬知人。”由 是遂以相。 敬宗立,进封奇章郡公。是时政出近幸,僧孺数表去位,帝为于鄂州置武昌军, 授武昌节度使、同平章事。鄂城土恶亟圮,岁増筑,赋蓑茅于民,吏倚为扰。僧 孺陶甓从城,五年毕,鄂人无复岁费。又废沔州以省冗官 文宗立,是时,吐蕃请和约弛兵,而大酋悉怛谋举维州入之剑南,于是李德裕 上言:“韦皋经略西山,至死恨不能致,今以生羌二千人烧十三桥,捣虏之虚 可以得志。”帝使君臣大议,请如德裕策。僧孺持不可,曰:“吐蕃绵地万里, 失一维州,无害其强。今修好使者尚未至,遽反其言。且中国御戎,守信为上, 应敌次之。彼来责曰:‘何故失信?’赞普牧马蔚茹川,若东袭陇阪,以骑缀 回中,不三日抵成阳桥,则京师戒严,虽得百维州何益!”帝然之,遂诏返降者。 时皆谓僧孺挟素怨,横议沮解之,帝亦以为不直。 会昌元年,汉水溢,坏城郭,坐不谨防,下迁太子少保。进少师。明年,以太子 太傅留守东都。刘稹诛,而石雄军吏得从谏与僧孺、李宗闵交结状。又河南少 尹吕述言:“僧孺闻稹诛,恨叹之。”武宗怒,黜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累贬 循州长史。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卒,赠太尉,年六十九。谥曰文简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甓Pi,砖。②悉怛谋,人名。③赞普:吐蕃王号。④从谏:刘稹叔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持禄取容耳 容:宽容 B.僧孺陶甓以城 城:筑城 C.至死恨不能致 恨:遗憾 D.坐不谨防 坐:因……而获罪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帝为于鄂州置武昌军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岁增筑,赋蓑茅于民 学于余,不拘于时 C.且中国御戎,守信为上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D.若东袭陇阪,以骑缀回中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牛僧孺为牛弘的后代,早年丧父。初及第时骨鲠正直,指陈时弊,无所回避, 因而得罪宰相,仕途一度受阻。 B.牛僧孺严于执法,在任御史中丞时,追究査办违法之事。且为官清廉,曾因 拒收贿赂而得到穆宗称赞重用 C.牛僧孺心系国家百姓。治理鄂州时,关心百姓疾苦,修缮倒塌的房屋;撤去 沔州的设置,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D.石雄军吏掌握了刘从谏跟牛僧孺私下交往的情况,再加上河南少尹吕述的检 举揭发,僧孺因刘稹案被降职。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穆宗初,以库部郎中知制诰。徙御史中丞,按治不法,内外澄肃。宿州刺史李直 臣坐赇当死,赂宦侍为助。具狱上;帝曰:“直臣有才,朕欲贷而用之。”僧孺 曰:“彼不才者,持禄取容耳。天子制法,所以束缚有才者。禄山、朱泚以才过 人,故乱天下。”帝异其言,乃止。赐金紫服,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始,韩弘入朝,其子公武用财赂权贵,杜塞言者。俄而弘、公武卒,孙弱不能事, 帝遣使者至其家,悉收赀簿,校计出入。所以饷中朝臣者皆在,至僧孺,独注其 左曰:“某月日,送钱千万,不纳。”帝善之,谓左右曰:“吾不谬知人。”由 是遂以相。 敬宗立,进封奇章郡公。是时政出近幸,僧孺数表去位,帝为于鄂州置武昌军, 授武昌节度使、同平章事。鄂城土恶亟圮,岁增筑,赋蓑茅于民,吏倚为扰。僧 孺陶甓①从城,五年毕,鄂人无复岁费。又废沔州以省冗官。 文宗立,是时,吐蕃请和约弛兵,而大酋悉怛谋②举维州入之剑南,于是李德裕 上言:“韦皋经略西山,至死恨不能致,今以生羌二千人烧十三桥,捣虏之虚, 可以得志。”帝使君臣大议,请如德裕策。僧孺持不可,曰:“吐蕃绵地万里, 失一维州,无害其强。今修好使者尚未至,遽反其言。且中国御戎,守信为上, 应敌次之。彼来责曰:‘何故失信?’赞普③牧马蔚茹川,若东袭陇阪,以骑缀 回中,不三日抵成阳桥,则京师戒严,虽得百维州何益!”帝然之,遂诏返降者。 时皆谓僧孺挟素怨,横议沮解之,帝亦以为不直。 会昌元年,汉水溢,坏城郭,坐不谨防,下迁太子少保。进少师。明年,以太子 太傅留守东都。刘稹诛,而石雄军吏得从谏④与僧孺、李宗闵交结状。又河南少 尹吕述言:“僧孺闻稹诛,恨叹之。”武宗怒,黜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累贬 循州长史。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卒,赠太尉,年六十九。谥曰文简。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甓 Pì,砖。②悉怛谋,人名。③赞普:吐蕃王号。④从谏:刘稹叔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持禄取容耳 容:宽容 B.僧孺陶甓以城 城:筑城 C.至死恨不能致 恨:遗憾 D.坐不谨防 坐:因……而获罪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帝为于鄂州置武昌军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岁增筑,赋蓑茅于民 学于余,不拘于时 C.且中国御戎,守信为上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D.若东袭陇阪,以骑缀回中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牛僧孺为牛弘的后代,早年丧父。初及第时骨鲠正直,指陈时弊,无所回避, 因而得罪宰相,仕途一度受阻。 B.牛僧孺严于执法,在任御史中丞时,追究查办违法之事。且为官清廉,曾因 拒收贿赂而得到穆宗称赞重用。 C.牛僧孺心系国家百姓。治理鄂州时,关心百姓疾苦,修缮倒塌的房屋;撤去 沔州的设置,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D.石雄军吏掌握了刘从谏跟牛僧孺私下交往的情况,再加上河南少尹吕述的检 举揭发,僧孺 因刘稹案被降职。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具狱上,帝曰:“直臣有才,朕欲贷而用之。”(4分) (2)帝然之,遂诏返降者。时皆谓僧孺挟素怨,横议沮解之,帝亦以为不直。 (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宿金沙江 [明]杨慎 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注】杨慎,明代文学家。嘉靖三年36岁时被贬云南,直至老死。此诗是他往 返川滇途中夜宿金沙江时有感而作。 8.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起笔于“往年”,回忆起作者曾在嘉陵江畔夜宿的情景:驿楼上,倚 栏凝思,不能入睡。 B.三四句进一步描写江涛声彻夜不停,搅乱了诗人的离愁别绪。月亮高挂,更 显得他形单影只 C.五六句“瘴海头”写如今飘零到南方的瘴疠之地,回首故乡嘉陵,更觉得道 路悠长归期无望 七八句描写金沙江的江声月色依旧,人立楼头也依旧,旧怨新愁涌上心来 悲痛更不堪诉说。 9.有人说“离愁”是本诗的诗眼,也有人说“肠断”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 诗,谈谈你的看法。(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复行数十步, 。土地平旷, ,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2)天姥连天向天横, 天台四万八千 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 ,最难将 息。(李清照《声声慢》)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史可法的扬州 肖复兴 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40多年前,我读到清人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 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 曰:“我史阁部也!”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死前,他留下遗言:“我死当葬
(1)具狱上,帝曰:“直臣有才,朕欲贷而用之。”(4 分) (2)帝然之,遂诏返降者。时皆谓僧孺挟素怨,横议沮解之,帝亦以为不直。 (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宿金沙江 [明]杨慎 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注】杨慎,明代文学家。嘉靖三年 36 岁时被贬云南,直至老死。此诗是他往 返川滇途中夜宿金沙江时有感而作。 8.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一二句起笔于“往年”,回忆起作者曾在嘉陵江畔夜宿的情景:驿楼上,倚 栏凝思,不能入睡。 B.三四句进一步描写江涛声彻夜不停,搅乱了诗人的离愁别绪。月亮高挂,更 显得他形单影只。 C.五六句“瘴海头”写如今飘零到南方的瘴疠之地,回首故乡嘉陵,更觉得道 路悠长归期无望。 D.七八句描写金沙江的江声月色依旧,人立楼头也依旧,旧怨新愁涌上心来, 悲痛更不堪诉说。 9.有人说“离愁”是本诗的诗眼,也有人说“肠断”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 诗,谈谈你的看法。(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复行数十步, 。土地平旷, ,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2)天姥连天向天横, 。天台四万八千 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 。 ,最难将 息。 (李清照《声声慢》)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史可法的扬州 肖复兴 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40 多年前,我读到清人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 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 曰:“我史阁部也!”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死前,他留下遗言:“我死当葬
梅花岭下。”少年的心,被一腔壮怀激烈所然烧。扬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 的扬州,是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 真的来到扬州,已经是十多年之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那时的扬州,没有如 今那样多的高楼大厦,史可法墓前的护城河那样的清澈,河边的杨柳在夏日里浓 荫四溢,为史可法祠堂遮挡着骄阳的炙烤,祠堂前的小路,水洗过一样干净而幽 静。 只可惜,我来的季节不对,梅岭没有一朵梅花 第二次来到扬州,是20年过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了。那是一次会议结束之 后游览瘦西湖和个园,在参观个园的时候,我独自一人悄悄地溜了岀来。记忆中 史可法墓应该离个园不远,果然,往北走,很快就到了护城河边,依然是杨柳 依依,依然是小路幽幽,更奇特的是,祠堂里,梅岭下,依然只有我一个人。这 样更好,可以独自一人和忠烈喁喁独语。和瘦西湖的游人若织相比这里的空旷 和幽静,也许正适合史可法。 还是没看得到梅岭的梅花,不过,没关系,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 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2009年的初春,我第三次来到了扬州。真的是和史可法和扬州有缘,来扬州前 不久,在国家大剧院看过昆曲《桃花扇》,那里面有史可法率兵于梅花岭下“誓 师”一段一一史阁部言道:众位请起,听俺号令,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 千内守,一千外巡。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 不利,自尽。面对清兵的入侵-史可法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让今人叹为观止,甚 至汘颜。是他让扬州这座城市充满血性,荡漾着历史的波纹涟漪 我一直以为,扬州区别于一般的南方城市,区别于那种小桥流水的婀娜多姿。由 于地理的关系,它地处江苏的北大门,照史可法说是“江南北门的锁钥”。所以, 扬州不仅具有江南一般小城女性的妩媚,同时具有江南一般小城没有的男性的雄 伟。无疑,史可法为扬州注入了这样雄性的激素,壮烈的舍生取义,惨烈的扬州 十日,让这座城市气吞吴越,拒绝后庭花和脂粉气,让扬州不仅有精致的扬州炒 饭、扬州灌汤包子和扬州八怪,而且有了遥想当年铁马秋风把栏杄拍遍的想象空 间,有了可以反复吟唱的英雄诗篇的清澈韵脚, 没错,史可法让扬州不仅是一幅画,而且是一首诗
梅花岭下。”少年的心,被一腔壮怀激烈所燃烧。扬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 的扬州,是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 真的来到扬州,已经是十多年之后上个世纪的 70 年代末。那时的扬州,没有如 今那样多的高楼大厦,史可法墓前的护城河那样的清澈,河边的杨柳在夏日里浓 荫四溢,为史可法祠堂遮挡着骄阳的炙烤,祠堂前的小路,水洗过一样干净而幽 静。 只可惜,我来的季节不对,梅岭没有一朵梅花。 第二次来到扬州,是 20 年过后,上个世纪 90 年代末了。那是一次会议结束之 后游览瘦西湖和个园,在参观个园的时候,我独自一人悄悄地溜了出来。记忆中 史可法墓应该离个园不远,果然,往北一走,很快就到了护城河边,依然是杨柳 依依,依然是小路幽幽,更奇特的是,祠堂里,梅岭下,依然只有我一个人。这 样更好,可以独自一人和忠烈喁喁独语。和瘦西湖的游人若织相比,这里的空旷 和幽静,也许正适合史可法。 还是没看得到梅岭的梅花,不过,没关系,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 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200 9 年的初春,我第三次来到了扬州。真的是和史可法和扬州有缘,来扬州前 不久,在国家大剧院看过昆曲《桃花扇》,那里面有史可法率兵于梅花岭下“誓 师”一段——史阁部言道:众位请起,听俺号令,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 千内守,一千外巡。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 不利,自尽。面对清兵的入侵-'史可法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让今人叹为观止,甚 至汗颜。是他让扬州这座城市充满血性,荡漾着历史的波纹涟漪。 我一直以为,扬州区别于一般的南方城市,区别于那种小桥流水的婀娜多姿。由 于地理的关系,它地处江苏的北大门,照史可法说是“江南北门的锁钥”。所以, 扬州不仅具有江南一般小城女性的妩媚,同时具有江南一般小城没有的男性的雄 伟。无疑,史可法为扬州注入了这样雄性的激素,壮烈的舍生取义,惨烈的扬州 十日,让这座城市气吞吴越,拒绝后庭花和脂粉气,让扬州不仅有精致的扬州炒 饭、扬州灌汤包子和扬州八怪,而且有了遥想当年铁马秋风把栏杆拍遍的想象空 间,有了可以反复吟唱的英雄诗篇的清澈韵脚。 没错,史可法让扬州不仅是一幅画,而且是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