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有人评价这首词“朴素自然,没有一句直露地抒情,但又句句融情”,试以末 句“笛在明月楼”为例,加以赏析。(3分) 答 6.芦花孤舟肃杀、凄寒【解析】此题考査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比较简单, 7.在营造的静谧气氛中,忽闻短笛声声,弥散在明月之下,正所谓“一切景语 皆情语”,诗人通过笛声的凄清反衬出囚居生活的孤寂之感,亡国之恨。【解 析】此题考査对诗句的赏析。这首词是后主被俘入宋的追忆和回想,借助梦中的 美景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亡国之恨,追思之情。完成时,要联系诗人的遭遇。 2014年江苏省泰州市 (一)阅读温庭筠的《菩萨蛮》一词,完成第7题。(6分)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①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②叠:皱(眉头)。③金:指唐时妇女眉 际妆饰之“额黄”。④花:簪花。⑤新帖:新鲜的花样子,贴于绸帛之上,作为 刺绣的蓝本。⑥罗襦:丝绸短袄。 7.(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闺怨B.梳妆C.相思D.送别 (2)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2分) (3)曾经的经历与该词中主人公的境况有相似之处的诗(词)人是()(2分) A.李清照B.李贺C.李白D.李绅 7.(1)D(2)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 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2014年江苏省徐州市 (二)古诗词赏析。(3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 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 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 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 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 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 壮变得悲壮。 (二)(3分)9.(3分)C(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 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
7.有人评价这首词“朴素自然,没有一句直露地抒情,但又句句融情”,试以末 句“笛在明月楼”为例,加以赏析。(3 分) 答: 6.芦花 孤舟肃杀、凄寒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比较简单。 7. 在营造的静谧气氛中,忽闻短笛声声,弥散在明月之下,正所谓“一切景语 皆情语”,诗人通过笛声的凄清反衬出囚居生活的孤寂之感,亡国之恨。 【解 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这首词是后主被俘入宋的追忆和回想,借助梦中的 美景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亡国之恨,追思之情。完成时,要联系诗人的遭遇。 2014 年江苏省泰州市 (一)阅读温庭筠的《菩萨蛮》一词,完成第 7 题。(6 分) 小山①重叠②金 ③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④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⑤绣罗襦⑥,双双金鹧鸪。 【注】①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②叠:皱(眉头)。③金:指唐时妇女眉 际妆饰之“额黄”。④花:簪花。⑤新帖:新鲜的花样子,贴于绸帛之上,作为 刺绣的蓝本。⑥罗襦:丝绸短袄。 7.(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闺怨 B.梳妆 C.相思 D.送别 (2)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2 分) (3)曾经的经历与该词中主人公的境况有相似之处的诗(词)人是( )(2 分) A.李清照 B.李贺 C.李白 D.李绅 7.(1)D (2)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 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3)A 2014 年江苏省徐州市 (二)古诗词赏析。(3 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 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 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 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 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 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 壮变得悲壮。 (二)(3 分)9.(3 分)C(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 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
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 式。) 2014年江苏省宿迁市 六、诗歌鉴赏(5分) 1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5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送别时怎样的景象?试加以描述。(3分) 答 2)结合全诗,写出尾联中“空相向”“何所期”所表达的情感。(2分) 答 8.(1)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一片凄凉!天空飘忽着朵朵寒云,归来的路上 正遇上暮雪纷飞。(意近即可)(2)诗人为朋友远去而徒然伤悲,为相见无期而惆 怅,表达了难舍难分之情。 201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6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3分) 答 6.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3分) 答 (一)(6分)5.(3分)要点:柳条微曳,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 (抓住特征2分,语句通顺1分。)6.(3分)①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 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②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 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③对比。“看 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 对比,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答出任意一种表现手法即可。答出手法1 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 2014年江苏省扬州市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a):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9.(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3分 答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 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3分)
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 式。) 2014 年江苏省宿迁市 六、诗歌鉴赏(5 分) 1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5 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送别时怎样的景象?试加以描述。(3 分) 答: (2)结合全诗,写出尾联中“空相向” “何所期”所表达的情感。(2 分) 答: 18. ⑴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一片凄凉!天空飘忽着朵朵寒云,归来的路上 正遇上暮雪纷飞。(意近即可)⑵诗人为朋友远去而徒然伤悲,为相见无期而惆 怅,表达了难舍难分之情。 2014 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5-6 题。(6 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3 分) 答: 6.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3 分) 答: (一)(6 分)5.(3 分)要点:柳条微曳,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 (抓住特征 2 分,语句通顺 1 分。)6.(3 分) ①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 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②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 前之景,是实 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③对比。“看 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 对比,强调二者不 同的审美情趣。(答出任意一种表现手法即可。答出手法 1 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 分。) 2014 年江苏省扬州市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 9 题。(6 分)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②。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9.(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3 分) 答: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 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