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农学教 第一节 研室 概述 西藏作物栽培学 h■■■■■■■■■■■■■■■■■■ 三、分布与区划 (一)小麦分布 >1、我国小麦分布很广,遍及全国各地,北起黑龙江的漠河,南到海南岛, 西至新疆,东抵沿海及台湾,海拔高度由不及10m的沿海至4460m的西藏, 小麦都能正常生长 >2、全国小麦生产主要以冬小麦为主,约古83%左右,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南、 岷山以东地区 >3、冬小麦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市,以及苏 北、皖北、关中平原 分类 生产概况 分布与区划
农学教 研室 第二章 第一节 概述 西藏作物栽培学 三、分布与区划 分类 生产概况 分布与区划 (一)小麦分布 ➢1、我国小麦分布很广,遍及全国各地;北起黑龙江的漠河,南到海南岛, 西至新疆,东抵沿海及台湾,海拔高度由不及10m的沿海至4460m的西藏, 小麦都能正常生长 ➢2、全国小麦生产主要以冬小麦为主,约占83%左右,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南、 岷山以东地区 ➢3、冬小麦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市,以及苏 北、皖北、关中平原
■ 第二章 农学教 ● 第一节 研室 概述 西藏作物栽培学 h■■■■■■■■■■■■■■■■■■ 三、分布与区划 (三)小麦区划 目前,中国小麦区划共分为3个主区、10个亚区和29个副区 88 小麦分布 春小麦区 北方冬小麦区 南方冬小麦区 海岛 中国的小、麦分布略图
农学教 研室 第二章 第一节 概述 西藏作物栽培学 三、分布与区划 分类 生产概况 分布与区划 (二)小麦区划 目前,中国小麦区划共分为3个主区、10个亚区和29个副区
第二章 农学教 ● 第一节 研室 概述 西藏作物栽培学 h■■nna■■n■■nn■■■■■■ 三、分布与区划 (二)小麦区划 我国各麦区的基本情况 主区 亚区 面积% 熟制 品种类型 播期 收获期 1.东北春麦区 7.8 年一熟 春性 4/中 720左右 春麦区 2.北部春麦区 31 年一熟 春性 3中~4/中 710左右西部8/中下 3.西北春麦区 42 熟为主 春性 3生 8生 4.北部冬麦区 9.0 年三熟为主 强冬性或冬性 91生中 6/中下~7上 5.黄淮冬麦区 444 二熟为主 半冬性 9/下~10/中 6生 冬麦区 6.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117 年二熟 春性 10/下~H/中 5底左右东部5/中下 7.西南冬麦区 12.6 年二熟部分三熟 春性 10/生≈11/生 5士~6/初 8.华南冬麦区 2.1 年三熟 春性 1/壮中 3/中下~4/中 9.新疆冬、春麦区 4.6 年一熟部分二熟 冬性 9/下 6/底~7/初 冬春麦 春性 4/上以前 7/下~8生 兼播区 10.青藏冬、春麦区 0.5 年一熟 冬性 9下 87底~9/中 春性 3/下~4下 8/中~9/下 分类 生产概况 分布与区划
农学教 研室 第二章 第一节 概述 西藏作物栽培学 三、分布与区划 分类 生产概况 分布与区划 (二)小麦区划 我国各麦区的基本情况 主区 亚区 面积% 熟制 品种类型 播期 收获期 春麦区 1.东北春麦区 7.8 一年一熟 春性 4/中 7/20左右 2.北部春麦区 3.1 一年一熟 春性 3/中~4/中 7/10左右西部8/中下 3.西北春麦区 4.2 一熟为主 春性 3/上 8/上 冬麦区 4.北部冬麦区 9.0 二年三熟为主 强冬性或冬性 9/上中 6/中下~7/上 5.黄淮冬麦区 44.4 二熟为主 半冬性 9/下~10/中 6/上 6.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11.7 年二熟 春性 10/下~11/中 5/底左右东部5/中下 7.西南冬麦区 12.6 年二熟部分三熟 春性 10/上~11/上 5/上~6/初 8.华南冬麦区 2.1 年三熟 春性 11/上中 3/中下~4/中 冬春麦 兼播区 9.新疆冬、春麦区 4.6 年一熟部分二熟 冬性 春性 9/下 4/上以前 6/底~7/初 7/下~8/上 10.青藏冬、春麦区 0.5 年一熟 冬性 春性 9/下 3/下~4/下 8/底~9/中 8/中~9/下
第二章 农学教 第二节 研室 生物学基础 西藏作物栽培学 h■■■■■■■■■■■■■■■■■■ 小麦的感温感光特性 >小麦冬、春性的实质是感温感光性 >受遗传控制的生理生态特性,控制着小麦的生育进程和器官建成节奏; >小麦在开花前必须先后通过春化(感温)阶段和光照(感光)阶段 (一)春化阶段类型 在种子萌动条件下通过,也可在幼苗生长期通过;田间条件下,春化阶 段在茎尖伸长期结束 >1、冬性:春化温度0~3℃,历经35天以上,不满足此条件不能正常抽穗 >2、半冬性:春化温度0~7°℃,历经15~35天 >3、春性:春化温度0~12°℃,历经5~15天,不经低温春化也能正常抽穗 感温感光特性 生育阶段 产量构成 源库关系
农学教 研室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 西藏作物栽培学 一、小麦的感温感光特性 感温感光特性 生育阶段 产量构成 (一)春化阶段类型 源库关系 ➢小麦冬、春性的实质是感温感光性; ➢受遗传控制的生理生态特性,控制着小麦的生育进程和器官建成节奏; ➢小麦在开花前必须先后通过春化(感温)阶段和光照(感光)阶段 ➢1、冬性:春化温度0~3℃,历经35天以上,不满足此条件不能正常抽穗 ➢2、半冬性:春化温度0~7℃,历经15~35天 ➢3、春性:春化温度0~12℃,历经5~15天,不经低温春化也能正常抽穗 在种子萌动条件下通过,也可在幼苗生长期通过;田间条件下,春化阶 段在茎尖伸长期结束
第二章 农学教 第二节 研室 生物学基础 西藏作物栽培学 h■■■■■■■■■■■■■■■■■■ 小麦的感温感光特性 (三)光照阶段类型 在春化阶段通过后便已开始,到雌雄蕊分化期结束 >1、反应迟钝型:每天8~12小时光照,历经16天以上能正常抽穗;低纬度 的春性品种属此类型 >2、反应中等型:每天8小时光照不能抽穗,12小时经21天能抽穗;半冬性 品种属此类型 >3、反应敏感型:每天12小时以上光照,经30~40天才能抽穗,冬性品种和 高纬度的春性品种属此类型,不经低温春化也能正常抽穗 感温感光特性 生育阶段 产量构成 源库关系
农学教 研室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 西藏作物栽培学 一、小麦的感温感光特性 感温感光特性 生育阶段 产量构成 (二)光照阶段类型 源库关系 ➢1、反应迟钝型:每天8~12小时光照,历经16天以上能正常抽穗;低纬度 的春性品种属此类型 ➢2、反应中等型:每天8小时光照不能抽穗,12小时经21天能抽穗;半冬性 品种属此类型 ➢3、反应敏感型:每天12小时以上光照,经30~40天才能抽穗,冬性品种和 高纬度的春性品种属此类型,不经低温春化也能正常抽穗 在春化阶段通过后便已开始,到雌雄蕊分化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