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课堂讲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要求组内学生分工协作,针对具体 工程问题,查阅相关资料,使用相关标准,进行方案设计、理论计算,写出设计报告并在课 堂上汇报。根据讲解效果和提交材料质量计分。 5.期中考试:内容涉及期中考试前的教学内容,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考试形式为笔 试、闭卷。 6.期末考试:内容涉及课程的全部重点内容,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考试形式为笔试、 闭卷。 五、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作业、课程实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精密机械设计(1)为 作业 课程实验 课堂表现 期末考试 20 15 50 精密机械设计(2): 作业 课程实验 课堂表现 期末考试 20 15 15 50 六、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1.《精密机械设计》,庞振基、黄其圣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机械学基础综合训练图册》(第二版),蒋秀珍主编,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1.《机械原理教程》,申永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机械原理》(第四版),孙恒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 3.《机域学基础》(第二版),蒋秀珍主编,料学出板社。 4.《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第四版),甘永立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七、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式 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评价方式可采用:修课学生调查问卷法、课程 考核过程分析法或课程成绩分析法等。 八、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测控仪 器、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信息检测和处理设备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测控仪器、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信息检测和 处理设备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和目标设计解决方案,设计开发信息获取、传输、分析处理等功 能的光、机、电、算模块及一体化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 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22 组课堂讲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要求组内学生分工协作,针对具体 工程问题,查阅相关资料,使用相关标准,进行方案设计、理论计算,写出设计报告并在课 堂上汇报。根据讲解效果和提交材料质量计分。 5. 期中考试:内容涉及期中考试前的教学内容,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考试形式为笔 试、闭卷。 6. 期末考试:内容涉及课程的全部重点内容,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考试形式为笔试、 闭卷。 五、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作业、课程实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组合而成。 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精密机械设计(1): 作业 课程实验 课堂表现 期末考试 20 15 15 50 精密机械设计(2): 作业 课程实验 课堂表现 期末考试 20 15 15 50 六、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1.《精密机械设计》,庞振基、黄其圣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机械学基础综合训练图册》(第二版),蒋秀珍主编,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1.《机械原理教程》,申永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机械原理》(第四版),孙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机械学基础》(第二版),蒋秀珍主编,科学出版社。 4.《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第四版),甘永立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七、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式 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评价方式可采用:修课学生调查问卷法、课程 考核过程分析法或课程成绩分析法等。 八、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测控仪 器、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信息检测和处理设备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测控仪器、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信息检测和 处理设备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和目标设计解决方案,设计开发信息获取、传输、分析处理等功 能的光、机、电、算模块及一体化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 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九、补充说明 无。 十、课程中英文简介 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讲授精密机械和仪器中常 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适用范围、选型以及有关的基础理论与设计计算方法, 并适当介绍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配合以及制造工艺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为精密机械和 仪器的机械结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公差与配 合、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与齿轮传 动、带传动、螺旋传动、轴及联轴器与离合器、支承、导轨、弹性元件和机械结构工艺性分 析。 Precision Machin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The course is focused on the foundation theory,features, applications,type selection and the design methods of machine elements and mechanisms commonly used in precision machine and instrument,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material,heat and fits,and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are also introduced for mechanism design of precision machine and instruments.The contents are as below:materials and their heat treatment,tolerances and fits,structure analysis of plane mechanisms,plane linkage mechanism and its design,cam mechanism and its design,gear mechanism and its drive,belt drive.power screw,shaft,couplings and clutches design,guides,springs design and process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tructure 《软件技术基础》 课程编号 0RH02903 学 分 总学时 32 实验/上机学时 8 课程名称 软件技术基础 英文名称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Software Technology 课程类别 选修 适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执笔人 刘力双 审核人 夏润秋 先修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 一、 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的专业选修课,是理工科非计算机专业学习计算机的专业技术 基础课。课程主要学习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学和操作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 2
23 九、补充说明 无。 十、课程中英文简介 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讲授精密机械和仪器中常 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适用范围、选型以及有关的基础理论与设计计算方法, 并适当介绍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配合以及制造工艺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为精密机械和 仪器的机械结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公差与配 合、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与齿轮传 动、带传动、螺旋传动、轴及联轴器与离合器、支承、导轨、弹性元件和机械结构工艺性分 析。 Precision Machin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The course is focused on the foundation theory, features, applications, type selection and the design methods of machine elements and mechanisms commonly used in precision machine and instrument,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material, heat treatment, tolerances and fits, and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re also introduced for mechanism design of precision machine and instruments. The contents are as below: materials and their heat treatment, tolerances and fits, structure analysis of plane mechanisms, plane linkage mechanism and its design, cam mechanism and its design, gear mechanism and its drive, belt drive, power screw, shaft, couplings and clutches design, guides, springs design and process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tructure 《软件技术基础》 课程编号 0RH02903 学 分 2 总 学 时 32 实验/上机学时 8 课程名称 软件技术基础 英文名称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Software Technology 课程类别 选修 适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执 笔 人 刘力双 审 核 人 夏润秋 先修课程 C 语言程序设计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的专业选修课,是理工科非计算机专业学习计算机的专业技术 基础课。课程主要学习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学和操作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对象特性,掌握数据结构及其表示,了 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体系,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领会一些分析 与设计原则的意义,并能够综合利用所学内容,结合本专业需要,进行软件设计,为今后进 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需要具备C语言程序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 微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DSP技术及应用等涉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起到 支撑作用,并将该课程的原理和方法等应用于机器视觉、测控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实 践环节。 本课程将针对解决测控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颗中计算机软件编程方面对学生讲行训练: 使学生学习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思路,为解决具体工程问题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括号中数字对应本专业毕业要求) 1.能解释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相关的专业术语:(1) 2.能解释线性数据结构和非线性数据结构的概念、应用和主要算法:(1) 3.能利用C语言实现数据的查找、排序等算法,解决简单实际工程应用问题:(3) 4.能采用操作系统的知识解释计算机软件中操作系统的功能:(1) 5.能采用软件工程的知识解释大型软件项目中各阶段的任务和设计方法。(1) 三、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第一章基础知识 11.1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应用分类 理解计算机系统组成:了解计算机系统应 12计算机软件 用和计算机软件 第二章线性数据结构 21基本橱念 掌握线性表、栈和队列、串和数组的存储 22线性表 23桃和烈列 结构和运算:掌握算法的描述和评价 24串和数纸 第三章非线性数据结构 31树及其基本概今 3.2二叉树 33一义树的拍历 掌握树、二叉树的概念、存储结构、遍历 3 34树的存储结构和遍历 3.5树、森林和二叉树的转换 和转换等运算:理解霍夫曼树及其应用 5 3.6霍夫曼树及其应用 理解图的概念、存储结构及遍历运算 3.7图及其基本概念 3.8图的存储结构 3.9图的遍历
24 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对象特性,掌握数据结构及其表示,了 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体系,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领会一些分析 与设计原则的意义,并能够综合利用所学内容,结合本专业需要,进行软件设计,为今后进 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需要具备 C 语言程序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 微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DSP 技术及应用等涉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起到 支撑作用,并将该课程的原理和方法等应用于机器视觉、测控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实 践环节。 本课程将针对解决测控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中计算机软件编程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使学生学习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思路,为解决具体工程问题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括号中数字对应本专业毕业要求) 1. 能解释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相关的专业术语;(1) 2. 能解释线性数据结构和非线性数据结构的概念、应用和主要算法;(1) 3. 能利用 C 语言实现数据的查找、排序等算法,解决简单实际工程应用问题;(3) 4. 能采用操作系统的知识解释计算机软件中操作系统的功能;(1) 5. 能采用软件工程的知识解释大型软件项目中各阶段的任务和设计方法。(1) 三、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第一章 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应用分类 1.2 计算机软件 理解计算机系统组成;了解计算机系统应 用和计算机软件 2 2 第二章 线性数据结构 2.1 基本概念 2.2 线性表 2.3 栈和队列 2.4 串和数组 掌握线性表、栈和队列、串和数组的存储 结构和运算;掌握算法的描述和评价 4 3 第三章 非线性数据结构 3.1 树及其基本概念 3.2 二叉树 3.3 二叉树的遍历 3.4 树的存储结构和遍历 3.5 树、森林和二叉树的转换 3.6 霍夫曼树及其应用 3.7 图及其基本概念 3.8 图的存储结构 3.9 图的遍历 掌握树、二叉树的概念、存储结构、遍历 和转换等运算;理解霍夫曼树及其应用; 理解图的概念、存储结构及遍历运算 5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3.10图的连通性及最小生成树 第四章查找和排序 4.1线性表查找 掌握查找技术,重点掌握查找原理和适用 42二叉挂序树的查找 范围:掌握排序技术,重点掌握排序原理、 4 4.3哈希查找 适用范围和排序效率 44排序 第五章操作系统 5.1概述 5.2进程管理 55.3存储管理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木概念和管理方法 5 5.4设备管理 5.5文件管理 5.6作业管理 第六章软件工程 61软件工程概述 6.2问题定义与可行性研究 6.3软件的需求分析 6 理解软件工程各阶段的任务:了解各阶段 6.4软件的设计 的具体设计方法 4 6.5软件的编程 66软件的测试 6.7软件的维护 实验(上机)部分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仪器要求 必开/实验 号 选开类型 堂据VC++程序的程序调试方法、函数调 基于VC++的数据处理程 用方法据的杏方法数提的存储上 4 序设计 读取方法,具备实现算法(如均值滤波、 必开设计 中值滤波)的能力 排序算法的实现与对比 4 掌握排序方法的编程实现,并进行对比分 必开设计 四、课程目标达成措施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程实验和课堂测验等形式。 1课堂数学主要讲解软件设计的基础知识。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课堂教学尽量引入互 动环节,使同学们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作业:在每节课后布置与当堂课程知识点相关的习题、网上提交作业,并全部批改, 计分。 3.课程实验:本课程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注重学生实际编程能力的训练,训练 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理解、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操作、实验结果与分析,并提交实验报告。 25
25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3.10 图的连通性及最小生成树 4 第四章 查找和排序 4.1 线性表查找 4.2 二叉排序树的查找 4.3 哈希查找 4.4 排序 掌握查找技术,重点掌握查找原理和适用 范围;掌握排序技术,重点掌握排序原理、 适用范围和排序效率 4 5 第五章 操作系统 5.1 概述 5.2 进程管理 5.3 存储管理 5.4 设备管理 5.5 文件管理 5.6 作业管理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管理方法 5 6 第六章 软件工程 6.1 软件工程概述 6.2 问题定义与可行性研究 6.3 软件的需求分析 6.4 软件的设计 6.5 软件的编程 6.6 软件的测试 6.7 软件的维护 理解软件工程各阶段的任务;了解各阶段 的具体设计方法 4 实验(上机)部分 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 时 实验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仪器要求 必开/ 选开 实验 类型 1 基于 VC++的数据处理程 序设计 4 掌握 VC++程序的程序调试方法、函数调 用方法、数据的查找方法、数据的存储与 读取方法,具备实现算法(如均值滤波、 中值滤波)的能力 必开 设计 2 排序算法的实现与对比 4 掌握排序方法的编程实现,并进行对比分 析 必开 设计 四、课程目标达成措施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程实验和课堂测验等形式。 1.课堂教学主要讲解软件设计的基础知识。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课堂教学尽量引入互 动环节,使同学们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作业:在每节课后布置与当堂课程知识点相关的习题、网上提交作业,并全部批改, 计分。 3.课程实验:本课程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注重学生实际编程能力的训练,训练 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理解、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操作、实验结果与分析,并提交实验报告
4课堂测验:根据课程讲解需要,并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固定时间随堂测验 内容以题目练习为主,并记录,以此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5期末考试:内容涉及课程的全部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以综合知识点为主,题型包括 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等。 五、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作业、课程实验、课堂测验、期末考试等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作业 课程实验 课堂测验 期末考试 10 20 10 60 六、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计算机软件基础》,孟彩履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徐士良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七、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式 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评价方式可采用:修课学生调查问卷法、课程 考核过程分析法或课程成绩分析法等。 八、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测控仪 器、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信息检测和处理设备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测控仪器、光机电一休化系统、信总检测和 处理设备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和目标设计解决方案,设计开发信息获取、传输、分析处理等功 能的光、机、电、算模块及一体化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 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九、说明 无 十、课程中英文简介 《软件技术基础》是理工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主要 内容包括软件工程学、数据结构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理解计算机 系统组成与应用:掌握线性表、栈和队列、串和数组等线性数据结构的存储和运算:掌握树 和二叉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遍历、树的存储结构和遍历、树和二叉树的转换、霍夫曼树、 图的基本概念、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图的连通性:掌握线性表查找、二又排序树的查 找、哈希查找等查找技术:掌握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 排序等排序技术的排序方法、适用范用和排序效率: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管理方法, 26
26 4.课堂测验:根据课程讲解需要,并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固定时间随堂测验, 内容以题目练习为主,并记录,以此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5.期末考试:内容涉及课程的全部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以综合知识点为主,题型包括 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等。 五、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作业、课程实验、课堂测验、期末考试等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作业 课程实验 课堂测验 期末考试 10 20 10 60 六、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计算机软件基础》,孟彩霞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徐士良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七、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式 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评价方式可采用:修课学生调查问卷法、课程 考核过程分析法或课程成绩分析法等。 八、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测控仪 器、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信息检测和处理设备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测控仪器、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信息检测和 处理设备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和目标设计解决方案,设计开发信息获取、传输、分析处理等功 能的光、机、电、算模块及一体化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 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九、说明 无。 十、课程中英文简介 《软件技术基础》是理工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主要 内容包括软件工程学、数据结构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理解计算机 系统组成与应用;掌握线性表、栈和队列、串和数组等线性数据结构的存储和运算;掌握树 和二叉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遍历、树的存储结构和遍历、树和二叉树的转换、霍夫曼树、 图的基本概念、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图的连通性;掌握线性表查找、二叉排序树的查 找、哈希查找等查找技术;掌握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 排序等排序技术的排序方法、适用范围和排序效率;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