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 2010—201l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查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目。 文言之现代生命 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 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 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他们去整理、翻译、介 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 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 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 徳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 中国近三干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 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世界 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 言功不可没。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 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 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文 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毛泽
山西大学附中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查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目。 文言之现代生命 21 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 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 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他们去整理、翻译、介 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 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 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 德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 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 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世界 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 言功不可没。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 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 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文 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毛泽
东、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没有文言,现 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 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 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于心,由易到难,由 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 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看似 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 言的学习就真的会“时不我待”了 1.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文言,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使之去整理、翻译 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 B.文言并非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因为它是体匿而性存 C.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且薪火相传,代 代不绝 D.学习文文言虽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但是在任何事情 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文言功不可没。 B.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 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 C.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大量运用,可见文言是现代汉 语的源头。 D.信息时代,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养。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汉语言的更新发展已脱离了其母体。 B.中华大家庭虽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但是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 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 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可以说,没有文 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D.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诗文,就可以达到循序渐进,得到 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的目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以告廷璋
东、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没有文言,现 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 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 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于心,由易到难,由 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 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看似 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 言的学习就真的会“时不我待”了! 1.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文言,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使之去整理、翻译、 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 B.文言并非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因为它是体匿而性存。 C.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且薪火相传,代 代不绝。 D.学习文文言虽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但是在任何事情 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文言功不可没。 B.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 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 C.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大量运用,可见文言是现代汉 语的源头。 D.信息时代,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养。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汉语言的更新发展已脱离了其母体。 B.中华大家庭虽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但是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 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 C.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可以说,没有文 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D.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诗文,就可以达到循序渐进,得到审 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的目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41 分) (一)文言文阅读(24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8 题。 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以告廷璋
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曰:“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 周祖从汉祖镇太原,廷璋屡省其姊,周祖爱其纯谨。姊卒,留廷璋给事左右。及出讨三 叛,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即位,追册廷璋姊为淑妃,擢廷璋为右飞龙使,廷璋固辞不 拜。 世宗自澶渊还京,言廷璋有干材,迁客省使。泾帅史懿称疾不朝,周祖命廷璋往代之。 将行,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廷璋至,屏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载 路。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会隰州刺史孙议卒,廷璋遣监军李谦溥领州事。谦溥至,并①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 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乃募敢死士 百余人,许以重赏,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既至,即衔枚②夜击,城中鼓噪以出,并人 大溃。奏至,世宗诏褒之 宋初,加检校太尉。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功德。太祖命卢多逊撰文赐之。李筠叛,潜遺 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及车驾亲 征,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分贼势。贼平,归镇。 廷璋美髯,长上短下,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善待士,幕府多知名人。在晋 州日,太祖命荆罕儒为钤辖。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 欲图廷璋。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罕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节选自《宋史·列传第 十四》) 注①并:并州,古地名,在今陕西太原一带。②枚: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 兵衔在口中的竹或木片。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祖微时,欲聘之 聘:以礼物订婚 B.廷璋至,屏左右 屏:使.退避 C.廷璋获之,械送京师 械:镣铐 D.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 赍:携带
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曰:“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 周祖从汉祖镇太原,廷璋屡省其姊,周祖爱其纯谨。姊卒,留廷璋给事左右。及出讨三 叛,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即位,追册廷璋姊为淑妃,擢廷璋为右飞龙使,廷璋固辞不 拜。 世宗自澶渊还京,言廷璋有干材,迁客省使。泾帅史懿称疾不朝,周祖命廷璋往代之。 将行,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廷璋至,屏.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载 路。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会隰州刺史孙议卒,廷璋遣监军李谦溥领州事。谦溥至,并①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 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乃.募敢死士 百余人,许以重赏,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既至,即衔枚②夜击,城中鼓噪以.出,并人 大溃。奏至,世宗诏褒之。 宋初,加检校太尉。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功德。太祖命卢多逊撰文赐之。李筠叛,潜遣 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及车驾亲 征,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分贼势。贼平,归镇。 廷璋美髯,长上短下,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善待士,幕府多知名人。在晋 州日,太祖命荆罕儒为钤辖。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 欲图廷璋。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罕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节选自《宋史·列传第 十四》) 注 ①并:并州,古地名,在今陕西太原一带。 ②枚: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 兵衔在口中的竹或木片。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周祖微时,欲聘.之 聘:以礼物订婚 B.廷璋至,屏.左右 屏:使……退避 C.廷璋获之,械.送京师 械:镣铐 D.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 赍:携带
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①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①乃募敢死士百余人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J①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 ①城中鼓噪以出 ②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②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能体现杨廷璋“有干材”的一组是()(3分) ①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 ②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③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 ④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 ⑤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⑥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廷璋在周祖地位低的时候劝姐姐嫁给了他,这令周祖对其有了好感。后来周祖镇 守太原时杨廷璋常去探望他的姐姐,深得周祖的喜爱而被周祖留在身边供职 B.在救援隰州的战役中,杨廷璋采取了里应外合的战术,派敢死队趁夜悄悄进攻,让 城中士兵呐喊冲出,最后打败了并人,受到了世宗的褒奖 C.宋初,杨廷璋加官检校太尉。他的功绩得到了朝野双方的好评,官吏百姓到朝廷去 请求立碑赞颂其功德,太祖也令人撰写了碑文赏赐他。 D.杨廷璋很注重仪表的修饰,即使是接见小官吏也不怠慢。同时他善待士人,幕府中 有很多知名人士。对待怀疑他的人,他也能坦诚相待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2分) 译 (2)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5分) 译 (3)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5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9.上片“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10.“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 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 ①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B. ①乃募敢死士百余人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 ①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 ②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D. ①城中鼓噪以出 ②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能体现杨廷璋“有干材”的一组是 ( ) (3 分) ①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 ②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③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 ④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 ⑤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 ⑥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杨廷璋在周祖地位低的时候劝姐姐嫁给了他,这令周祖对其有了好感。后来周祖镇 守太原时杨廷璋常去探望他的姐姐,深得周祖的喜爱而被周祖留在身边供职。 B.在救援隰州的战役中,杨廷璋采取了里应外合的战术,派敢死队趁夜悄悄进攻,让 城中士兵呐喊冲出,最后打败了并人,受到了世宗的褒奖。 C.宋初,杨廷璋加官检校太尉。他的功绩得到了朝野双方的好评,官吏百姓到朝廷去, 请求立碑赞颂其功德,太祖也令人撰写了碑文赏赐他。 D.杨廷璋很注重仪表的修饰,即使是接见小官吏也不怠慢。同时他善待士人,幕府中 有很多知名人士。对待怀疑他的人,他也能坦诚相待。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2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5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5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9—10 题。 相 见 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9.上片“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 分) 答: 10.“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 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 分) 答:
(三)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故木受绳则直, (荀况《劝学》)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至于成立。(李密《陈情表》)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6)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乙选考题 请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一(4)题。 剃刀侠 木桦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 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煕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时间。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 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 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 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
(三)名句默写(6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荀况《劝学》)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至于成立。 (李密《陈情表》) (3)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5)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6)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乙 选考题 请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剃 刀 侠 木 桦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 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时间。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 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 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 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 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