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实验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3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溘(ke)然结束(sh) 应(ying)运而生草菅(jin)人命 B.挑衅(xin)对弈(yi) 鸿鹄(h)之志疾风劲(jing)草 C.缄(jian)默泯(min)灭恬(tn)不知耻楔(xi)形文字 D.摈(bin)除麦秸(jie) 越俎代庖(po)寒风砭(bin)骨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游泳初学者来主产,学习游泳不去水中,而总是在岸上练习,那就像缘木求鱼, 是永远达不到目的的。 B.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与国家数字图书馆基础工程的建设紧密结合,在5年间将建成 总量高达200TB的数据信息资源,数字化图书馆数据量的庞大可见一斑 C.在第29届北京残奥会上,何军权不孚众望,为祖国夺得一金一银一铜,无愧“无臂 飞鱼”的称号 D.“神七”标志性的特点就是航天员出舱,准确地说,应该是航天员舱外活动,为此,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作了许多准备,相关工作屡试不爽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2008年9月1日新学期开始,国家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至此, 全国城乡中小学生今年全面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 B.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给世界留下耐人寻味的惊喜,那么残 奥会闭幕式上盲童从天空中摘上那最明亮的星星播种在大地上,将给世人再一次留 下不可思议的神话 C.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各地必须认真吸取教训,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做好事故处理,完善检验监督体制和监管工作 D.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的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 借鉴,如何将秦俑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大漠长风,驱车万里,历时一个半月,西域风情,令我如醉如痴: (2)水击石溅, 引得满溪水花粲然,应声起舞,熠熠山泉披覆着满身音符。 ①冰山覆雪峰,天池冰未融,古道伴长城,青海湖水涩 ②冰山覆雪峰,古道伴长城,青海湖水涩,天池冰未融
1 山西省实验中学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3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溘.(kè)然 结束(shù) 应.(yìng)运而生 草菅.(jiān)人命 B.挑衅.(xìn) 对弈.(yì) 鸿鹄.(hú)之志 疾风劲.(jìng)草 C.缄.(jiān)默 泯.(mǐn)灭 恬.(tiǎn)不知耻 楔.(xiē)形文字 D.摈.(bìn)除 麦秸.(jié) 越俎代庖.(páo) 寒风砭.(biān)骨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于游泳初学者来主产,学习游泳不去水中,而总是在岸上练习,那就像缘木求鱼 ...., 是永远达不到目的的。 B.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与国家数字图书馆基础工程的建设紧密结合,在 5 年间将建成 总量高达 200TB 的数据信息资源,数字化图书馆数据量的庞大可见一斑 ....。 C.在第 29 届北京残奥会上,何军权不孚众望 ....,为祖国夺得一金一银一铜,无愧“无臂 飞鱼”的称号。 D.“神七”标志性的特点就是航天员出舱,准确地说,应该是航天员舱外活动,为此,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作了许多准备,相关工作屡试不爽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从 2008 年 9 月 1 日新学期开始,国家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至此, 全国城乡中小学生今年全面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 B.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 时的独特创意给世界留下耐人寻味的惊喜,那么残 奥会闭幕式上盲童从天空中摘上那最明亮的星星播种在大地上,将给世人再一次留 下不可思议的神话。 C.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各地必须认真吸取教训,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做好事故处理,完善检验监督体制和监管工作。 D.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的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 借鉴,如何将秦俑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 (1)大漠长风,驱车万里,历时一个半月,西域风情,令我如醉如痴: 。 (2)水击石溅, ,引得满溪水花粲然,应声起舞,熠熠山泉披覆着满身音符。 ①冰山覆雪峰,天池冰未融,古道伴长城,青海湖水涩。 ②冰山覆雪峰,古道伴长城,青海湖水涩,天池冰未融
③如小弦滚指弹拨,切切淙淙 ④切切淙淙,如小弦滚指弹拨。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 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 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 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 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 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 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 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这三个特点是 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 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思想上,柳宗元 《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 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 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 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 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
2 ③如小弦滚指弹拨,切切淙淙。 ④切切淙淙,如小弦滚指弹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5—7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 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 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 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 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 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 “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 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这三个特点是 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 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思想上,柳宗元 《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 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 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 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 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
夸。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体。语言风格 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 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 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借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 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颇受达官儒士们日常硏读的重视,勉强维 持着其“春秋外传”的声誉。刘知几《史通六家篇》定《国语》为一家,为“春秋外传”。 称其“六经之流,三传之亚”,是将《国语》视为准经典。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 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史 》、《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 经注疏范例》,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合成“十八经”,终未成。 5.下列表述不属于“经”的特点的一项是 A.“经”必须是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 B.“经”是从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 C.“经”是封建专制政府及其统治者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人们的思想的主要工具 D.封建专制政府以“经”作培养提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它是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 6.“《国语》不是经书”,以下解说不是其原因的一项是 A.《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但其思想体系驳杂,没有得到统治者认可。 B.《国语》未得孔子的真传,在内容方面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与孔子思想不一致 C.《国语》与《左传》关系密切,深受达官儒士的重视,从而赢得了“春秋外传”声誉 D.《国语》富于辞采,但由于语言风格的差异,使全书有割裂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 和质疑。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只要是得到了孔子的“真传”,都被统治者认可,确定为“经”。 B.《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于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 3
3 夸。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 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 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 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借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 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 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颇受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 持着其“春秋外传”的声誉。刘知几《史通·六家篇》定《国语》为一家,为“春秋外传”。 称其“六经之流,三传之亚”,是将《国语》视为准经典。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 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史 记》、《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 经注疏范例》,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合成“十八经”,终未成。 5.下列表述不属于“经”的特点的一项是 ( ) A.“经”必须是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 B.“经”是从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 C.“经”是封建专制政府及其统治者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人们的思想的主要工具。 D.封建专制政府以“经”作培养提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它是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 6.“《国语》不是经书”,以下解说不是其原因的一项是 ( ) A.《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但其思想体系驳杂,没有得到统治者认可。 B.《国语》未得孔子的真传,在内容方面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与孔子思想不一致。 C.《国语》与《左传》关系密切,深受达官儒士的重视,从而赢得了“春秋外传”声誉。 D.《国语》富于辞采,但由于语言风格的差异,使全书有割裂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 和质疑。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只要是得到了孔子的“真传”,都被统治者认可,确定为“经”。 B.《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于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
C.《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大论,或小巧精致,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字 流畅而有气势 D.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国语》落到了杂史类的地位,而段玉裁、廖平等人都试图 将《国语》提升到“经”的地位,但均以失败告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每小题3分)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 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为颍川太守。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 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 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米盐 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遺行,属令周密。吏出 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鸟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 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鸟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 豪氅①不敢有所隐。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 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奸人去入它郡, 盗贼日少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 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②,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或问其故 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盜财物,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 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注j①豪犛:即毫蹩,兽尾毛,喻极细微。②重听:耳聋
4 C.《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大论,或小巧精致,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字 流畅而有气势。 D.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国语》落到了杂史类的地位,而段玉裁、廖平等人都试图 将《国语》提升到“经”的地位,但均以失败告终。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1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 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为颍川太守。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 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 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米盐 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 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鸟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 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鸟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 豪氂①不敢有所隐。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 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奸人去入它郡, 盗贼日少。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 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②,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或问其故, 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 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注]①豪氂:即毫氂,兽尾毛,喻极细微。②重听:耳聋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所易新吏又未必贤 易:更换 B.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 属:属下 C.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盜财物缘:因为 D.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户口:户籍人口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吏民爱敬焉 B.班行之于民间 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今王田猎于此 C.以霸具知其起居 D.治为天下第 王语暴以好乐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10.以下六句话,全部表现黄霸“治理有方”的一组是 ①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 ②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 ③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④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 ⑤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 ⑥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①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为人明察秋毫,心思敏捷,有智慧,因而处理事情、颁布决议都合乎法律,迎 合人心,赢得了官吏百姓的爱戴,太守也非常信任他 B.不管是“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还是“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 谷马”,黄霸都能殚精竭虑把这些事推行下去,足见其出众的为政能力 C.设法让外出的官吏不敢隐瞒任何事情,说明黄霸心思缜密,处理政务游刃有余:而 安葬鳏寡孤独一事则体现了他的宽厚仁德。 D.从为官方式上来看,黄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的处事原则,以及对许丞问题的处 理办法,都显示了为官的仁义、公正。正因如此,他才能“得吏民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26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4分) 译文 (2)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鸟所盗肉。”(6分) 译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
5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易.新吏又未必贤 易:更换 B.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 属:属下 C.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 缘:因为 D.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 户口:户籍人口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吏民爱敬焉. B.班行之于.民间 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今王田猎于.此 C.以.霸具知其起居 D.治为.天下第一 王语暴以.好乐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10.以下六句话,全部表现黄霸“治理有方”的一组是 ( ) ①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 ②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 ③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 ④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 ⑤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 ⑥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①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黄霸为人明察秋毫,心思敏捷,有智慧,因而处理事情、颁布决议都合乎法律,迎 合人心,赢得了官吏百姓的爱戴,太守也非常信任他。 B.不管是“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还是“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 谷马”,黄霸都能殚精竭虑把这些事推行下去,足见其出众的为政能力。 C.设法让外出的官吏不敢隐瞒任何事情,说明黄霸心思缜密,处理政务游刃有余;而 安葬鳏寡孤独一事则体现了他的宽厚仁德。 D.从为官方式上来看,黄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的处事原则,以及对许丞问题的处 理办法,都显示了为官的仁义、公正。正因如此,他才能“得吏民心”。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17 分) 四、(26 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4 分) 译文: (2)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鸟所盗肉。”(6 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