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实验中学 2010年高考仿真实战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第I卷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注意事项: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娃名、考试证号填写在答题卡 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摒弃(bin)桂冠(guan) 亘古不变(gen)数见不鲜(shuo) B.楔子(x)内讧(hong) 长歌当哭(don)洞见症结( zheng) C.佣人(yong)躯壳(qio) 咄咄逼人(duo) 惩不贷( cheng) D.关卡(qi)矿藏(cong)杳无音讯(ydo)强人所难( qia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玉树地震使大量百姓毁家纾难,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 援”,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以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B.目前的国内轿车市场主要还是由德、日两派汽车构成绝对的两大主力阵营,可以说 德日两派车型的风格、定位、技术特点还是泾渭分明的。 C.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游览黄山之后发现它果然是秀色 可餐,名不虚传 D.最近一期的《隙望新闻周刊》有文章称“消费就是爱国”,有关专家撰文加以嘲笑:
山西省实验中学 2010 年高考仿真实战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 I 卷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娃名、考试证号填写在答题卡 上,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摒.弃(bǐn) 桂冠.(guān) 亘.古不变(gèn) 数.见不鲜(shuò) B.楔.子(xiē) 内讧.(hòng) 长歌当.哭(dòn) 洞见症.结(zhèng) C.佣.人(yōng) 躯壳.(qiòo) 咄.咄逼人(duō) 严惩.不贷(chěng) D.关卡.(qiǎ) 矿藏.(cáng) 杳.无音讯(yǎo) 强.人所难(qiǎ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次玉树地震使大量百姓毁家纾难 ....,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 援”,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以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B.目前的国内轿车市场主要还是由德、日两派汽车构成绝对的两大主力阵营,可以说 德日两派车型的风格、定位、技术特点还是泾渭分明 ....的。 C.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游览黄山之后发现它果然是秀色.. 可餐..,名不虚传。 D.最近一期的《隙望新闻周刊》有文章称“消费就是爱国”,有关专家撰文加以嘲笑:
我从来没有想到量入为出的生活方式,居然会成为一种道德瑕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许划”将进入完善提升 阶段。在全面绩效评估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促进形成产学研结合。 B.酸奶比鲜奶更容易消化吸收,它特有的益生菌能够以足够数量直达肠道,并保持更 持久的活性,有效改善食物的胃肠通过时间。 C.去年1月19日,日本铁路公司在东京八重洲北口试验“发电地板”并取得成功 这种神奇的地板能将乘客走路时产生的台自量转换成绿色能源。 D.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赤壁》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戏中的俊男美女自然是争夺眼球的法宝,但真正 让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那涵括在内的国人挥之不去的“赤壁情结”。 ①星移斗转,岁月飞逝 ②在烽火硝烟的三国年代,赤壁市奠定魏蜀吴鼎立之势的“武赤壁” ③神州文武两赤壁,至今仍令人神往流连 ④君不知赤壁也还分“文武”一说 ⑤在云淡风清的北宋,赤壁则是旷世文豪苏轼笔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的“文赤壁” A.④①③②⑤B.①③④②⑤C.④②⑤①③D.④①②⑤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 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 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 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 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我从来没有想到量入为出 ....的生活方式,居然会成为一种道德瑕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从 2009 年 8 月至 2010 年 12 月,“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许划”将进入完善提升 阶段。在全面绩效评估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促进形成产学研结合。 B.酸奶比鲜奶更容易消化吸收,它特有的益生菌能够以足够数量直达肠道,并保持更 持久的活性,有效改善食物的胃肠通过时间。 C.去年 1 月 19 日,日本铁路公司在东京八重洲北口试验“发电地板”并取得成功, 这种神奇的地板能将乘客走路时产生的台自量转换成绿色能源。 D.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赤壁》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戏中的俊男美女自然是争夺眼球的法宝,但真正 让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那涵括在内的国人挥之不去的“赤壁情结”。 ①星移斗转,岁月飞逝 ②在烽火硝烟的三国年代,赤壁市奠定魏蜀吴鼎立之势的“武赤壁” ③神州文武两赤壁,至今仍令人神往流连 ④君不知赤壁也还分“文武”一说 ⑤在云淡风清的北宋,赤壁则是旷世文豪苏轼笔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的“文赤壁” A.④①③②⑤ B.①③④②⑤ C.④②⑤①③ D.④①②⑤③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 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曰益增多。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 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 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 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 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 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 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虽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 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 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 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 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将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 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茁全 面、一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 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利益的对立统一,发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 由此足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低碳生活” 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甘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另4是那种消费 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 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 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 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 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 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 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 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 “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虽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 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 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 “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 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将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 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茁全 面、一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 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利益的对立统一,发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 由此足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低碳生活” 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甘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另 4 是那种消费 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 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 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 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 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 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
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 5.下列有关“低碳生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碳生活”这一新理念的主要内涵就是“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B.“低碳生活”就是要通过优化和约束消费和生产活动的方式减少碳排放。 C.“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防患未然”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 D.“低碳生活”。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虽是新概念,却反映的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 问题。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也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 领先于其他国家 B.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过量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 模式才幡然醒悟 C.要解决世界气候问题,在现阶段不仅必须全面公正有区别地处理好多难题,还要接 受低碳生活理念 D.消费至上竞争优先的理论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也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 控制的高碳排放。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低碳生活的理念已被世界各国所接 受 B.低碳生活理念与消费至上截然不同,消费至上是牺牲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 为 C.解决世界气候问题的主要方法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就是要改变消费至上的文 D.将低碳生活理念转化为现实,、就能够全面地有效地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
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 5.下列有关“低碳生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低碳生活”这一新理念的主要内涵就是“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B.“低碳生活”就是要通过优化和约束消费和生产活动的方式减少碳排放。 C.“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防患未然”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 想。 D.“低碳生活”。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虽是新概念,却反映的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 问题。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也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 领先于其他国家。 B.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过量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 模式才幡然醒悟。 C.要解决世界气候问题,在现阶段不仅必须全面公正有区别地处理好多难题,还要接 受低碳生活理念。 D.消费至上竞争优先的理论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也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 控制的高碳排放。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低碳生活的理念已被世界各国所接 受。 B.低碳生活理念与消费至上截然不同,消费至上是牺牲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 为。 C.解决世界气候问题的主要方法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就是要改变消费至上的文 化。 D.将低碳生活理念转化为现实,、就能够全面地有效地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 差距。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8—10 题。 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
年十三童氏。时处土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妇 道。舅姑喜,家政一仼之。祖母晩病,手足痹不能举,溲恶或时污床席,贤母躬抱持洗涤。 饮食必执匙箸以进,久而不懈。 贤母有知能,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既而家浸盛。及处土蚤世,诸孑长,娶妇生 孙,一听贤母之教。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家庭之间,出内有法,长幼有伦,遇人有惠, 待宾客有礼,于是贤母远迩皆称焉。 初,元季无政。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每亩征 米四升,小民以为病。会贤母家为里正,催民租税,命减其半,不足宁出己粟以输。乡闾贫 弱赖以不困。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时贤 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日:“饥者众,而吾家幸有余,安忍乘时取倍蓰之息?若等无效他人 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于是长子遵母意,与诸弟行之。又白于县,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 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不责其偿。为之娶妇,使成家业。如是者二十余人。 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属诸子解之。后或背负,绝不与较。至不 义人戒莫近,事于不可者戒勿为。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家人逾干,婢仆 指称之,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无有怨者。(节选自《童贤母传》明→方孝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三归童氏 归:嫁给 B.既而家浸盛 浸:渐渐 C.元季无政 季:指后期或末期 D.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 病:使……生病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童贤母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①贤母躬抱持洗涤 ②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 ③不足宁出己粟以输 ④宜减息一斗 ⑤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 ⑥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 A.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年十三童氏。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妇 道。舅姑喜,家政一任之。祖母晚病,手足痹不能举,溲恶或时污床席,贤母躬抱持洗涤。 饮食必执匙箸以进,久而不懈。 贤母有知能,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既而家浸盛。及处士蚤世,诸子长,娶妇生 孙,一听贤母之教。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家庭之间,出内有法,长幼有伦,遇人有惠, 待宾客有礼,于是贤母远迩皆称焉。 初,元季无政。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每亩征 米四升,小民以为病。会贤母家为里正,催民租税,命减其半,不足宁出己粟以输。乡闾贫 弱赖以不困。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时贤 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曰:“饥者众,而吾家幸有余,安忍乘时取倍蓰之息?若等无效他人, 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于是长子遵母意,与诸弟行之。又白于县,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 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不责其偿。为之娶妇,使成家业。如是者二十余人。 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属诸子解之。后或背负,绝不与较。至不 义人戒莫近,事于不可者戒勿为。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家人逾千,婢仆 指称之,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无有怨者。 (节选自《童贤母传》明•方孝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十三归.童氏 归:嫁给 B.既而家浸.盛 浸:渐渐 C.元季.无政 季:指后期或末期 D.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 病:使……生病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童贤母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 ①贤母躬抱持洗涤 ②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 ③不足宁出己粟以输 ④宜减息一斗 ⑤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 ⑥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