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康杰中学2012年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完成了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 即由章句之学转变为义理之学。但长期以来,人们将宋学简单地归结为程朱理学, 这是不确切的,因为程朱理学仅是宋学的一个流派,直到南宋中后期,才成为显 学,后又长期占据了经学的主导地位。宋学流派纷呈,非程朱理学一家所能襄括。 谈到宋学的出现,人们自然可以追溯到中唐韩愈等人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形成于 北宋中期。学者们不仅对儒经的注疏,甚至对儒经也大胆质疑。从方法论上说, 汉学属于微观类型,而宋学则属于宏观类型。在我国古代学术史上,宋学确实开 创了学术探索的新局面,并表现了它独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宋学强大的生命力 和突出的特点还表现在,把学术探索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力图在社会改革上表 现经世致用之学。但程朱理学又把内心反省工夫放在首位,脱离社会现实的实践, 以静、诚、敬等向自己身上使劲,这大致上又是理学异于不少宋学流派的基本点。 在宋学诸多流派中,先后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的,则是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 两派尽管有尖锐的分歧,但在尊孟方面,却有其共同性。正是在两派的倡导下, 孟子在宋代由诸子之一而被提到亚圣的地位,儒学开始了孔孟并称的新阶段 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一种倾向,即强调门户之见、道统之说,总认为只有自己的 学说为谠言正论,其他思想是异端邪说,总希望天下只有自己一家之说的声音 王学的创立者王安石强调“一道德”,反对“异论纷然”。程朱理学则强调“自 孟轲没,圣学失传”,唯有自己“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双 方其实都认为唯有自己的学说才是儒学发展史上的第三块里程碑。这本质上是 种文化专制主义,特别是将一种学说贯彻于科举取士,起着严重的禁锢思想的恶 劣作用。这是宋学发展留下的一条重要教训。我们承认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就应 当承认思想也是丰富多彩的。检验真理只能通过实践,通过平等讨论,相信自己 掌握着真理,就无须依靠权力的支撑。中国有着深厚的一言堂传统,直到近代, 才有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了一个相反的方针一一兼容并包,即群言堂。 依照古代大儒的思维,是偏喜抽象,偏喜综合,偏喜概括,偏喜想像,偏喜模糊 甚至混沌,而不求具体,不求分析,不求实证。按现代科学实验可分两种层次: 一是理论科学实验,二是技术科学实验。中国古代恰好是缺乏理论科学实验的思 维和传统。中国古代哲学偏重于政治和伦理,而哲人们大都无兴趣对自然界进行 细微的观察和研究,而满足于从某些抽象概念创立宇宙论。如无极、太极、阴阳、 五行等概念长期行用,停滞不前,而缺乏通过实证、分析,不断探索宇宙和自然 奥秘的精神和思维模式。宋学也沿袭这种传统,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又潜藏 着中国哲学由先进转向落后的因素。因为哲学只有扎根在自然科学的沃土,才能 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宋学发展的又一条教训。中国古代哲学,包括宋学的思想 模式,也不能不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 1.从原文看,下列对“宋学”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学是主要形成于北宋中期研究义理的一门学科,有许多不同的学术流派, 如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等
山西康杰中学 2012 年高考模拟试题(一)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完成了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 即由章句之学转变为义理之学。但长期以来,人们将宋学简单地归结为程朱理学, 这是不确切的,因为程朱理学仅是宋学的一个流派,直到南宋中后期,才成为显 学,后又长期占据了经学的主导地位。宋学流派纷呈,非程朱理学一家所能襄括。 谈到宋学的出现,人们自然可以追溯到中唐韩愈等人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形成于 北宋中期。学者们不仅对儒经的注疏,甚至对儒经也大胆质疑。从方法论上说, 汉学属于微观类型,而宋学则属于宏观类型。在我国古代学术史上,宋学确实开 创了学术探索的新局面,并表现了它独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宋学强大的生命力 和突出的特点还表现在,把学术探索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力图在社会改革上表 现经世致用之学。但程朱理学又把内心反省工夫放在首位,脱离社会现实的实践, 以静、诚、敬等向自己身上使劲,这大致上又是理学异于不少宋学流派的基本点。 在宋学诸多流派中,先后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的,则是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 两派尽管有尖锐的分歧,但在尊孟方面,却有其共同性。正是在两派的倡导下, 孟子在宋代由诸子之一而被提到亚圣的地位,儒学开始了孔孟并称的新阶段。 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一种倾向,即强调门户之见、道统之说,总认为只有自己的 学说为谠言正论,其他思想是异端邪说,总希望天下只有自己一家之说的声音。 王学的创立者王安石强调“一道德”,反对“异论纷然”。程朱理学则强调“自 孟轲没,圣学失传”,唯有自己“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双 方其实都认为唯有自己的学说才是儒学发展史上的第三块里程碑。这本质上是一 种文化专制主义,特别是将一种学说贯彻于科举取士,起着严重的禁锢思想的恶 劣作用。这是宋学发展留下的一条重要教训。我们承认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就应 当承认思想也是丰富多彩的。检验真理只能通过实践,通过平等讨论,相信自己 掌握着真理,就无须依靠权力的支撑。中国有着深厚的一言堂传统,直到近代, 才有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了一个相反的方针——兼容并包,即群言堂。 依照古代大儒的思维,是偏喜抽象,偏喜综合,偏喜概括,偏喜想像,偏喜模糊, 甚至混沌,而不求具体,不求分析,不求实证。按现代科学实验可分两种层次: 一是理论科学实验,二是技术科学实验。中国古代恰好是缺乏理论科学实验的思 维和传统。中国古代哲学偏重于政治和伦理,而哲人们大都无兴趣对自然界进行 细微的观察和研究,而满足于从某些抽象概念创立宇宙论。如无极、太极、阴阳、 五行等概念长期行用,停滞不前,而缺乏通过实证、分析,不断探索宇宙和自然 奥秘的精神和思维模式。宋学也沿袭这种传统,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又潜藏 着中国哲学由先进转向落后的因素。因为哲学只有扎根在自然科学的沃土,才能 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宋学发展的又一条教训。中国古代哲学,包括宋学的思想 模式,也不能不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 1.从原文看,下列对“宋学”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宋学是主要形成于北宋中期研究义理的一门学科,有许多不同的学术流派, 如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等
B.从方法论上说,宋学属于宏观类型,它为我国古代学术探索开创了新局面, 并表现出了独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C.把学术探索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力图在社会改革上表现经世致用之学是宋学 强大的生命力和突出特点之一。 D.宋学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偏重于政治和伦理的传统,这使得中国哲学在以后 的发展中由先进转向了落后 2.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程朱理学是宋学的著名流派之一,因而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把宋学简单地归结 为程朱理学,使它长期占据了经学的主导地位。 B.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虽然观点分歧很大,但在尊崇孟子方面却有共同点 正是由于他们的倡导,孟子在宋代才被提到儒学第一人的地位。 C.中国有着深厚的一言堂的传统,程朱理学强调“自孟轲没,圣学失传”,唯 有自己“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即是体现之一。 D.中国古代所有哲人们只满足于从某些抽象概念创立宇宙论,如无极、太极、 阴阳、五行等,根本没有兴趣对自然界进行细微的观察和研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朱理学虽然是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的宋学流派之一,但其观点却和其他宋 学流派有很大的不同。 B.没有唐代韩愈等人的影响,就没有宋学的出现,这说明学术的发展必须以前 人的研究基础为前提。 C.如果强调门户之见,排斥其他学术流派,就会禁锢人们的思想,形成文化专 制,这并不利于学术的发展 D.哲学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扎根于自然科学的沃土,这是末学发展中给后 人留下的教训之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 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 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 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 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 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 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 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 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 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奷,而相随 受罪,臣恐泪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 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 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皓复留一年,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
B.从方法论上说,宋学属于宏观类型,它为我国古代学术探索开创了新局面, 并表现出了独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C.把学术探索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力图在社会改革上表现经世致用之学是宋学 强大的生命力和突出特点之一。 D.宋学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偏重于政治和伦理的传统,这使得中国哲学在以后 的发展中由先进转向了落后。 2.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程朱理学是宋学的著名流派之一,因而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把宋学简单地归结 为程朱理学,使它长期占据了经学的主导地位。 B.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虽然观点分歧很大,但在尊崇孟子方面却有共同点。 正是由于他们的倡导,孟子在宋代才被提到儒学第一人的地位。 C.中国有着深厚的一言堂的传统,程朱理学强调“自孟轲没,圣学失传”,唯 有自己“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即是体现之一。 D.中国古代所有哲人们只满足于从某些抽象概念创立宇宙论,如无极、太极、 阴阳、五行等,根本没有兴趣对自然界进行细微的观察和研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程朱理学虽然是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的宋学流派之一,但其观点却和其他宋 学流派有很大的不同。 B.没有唐代韩愈等人的影响,就没有宋学的出现,这说明学术的发展必须以前 人的研究基础为前提。 C.如果强调门户之见,排斥其他学术流派,就会禁锢人们的思想,形成文化专 制,这并不利于学术的发展。 D.哲学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扎根于自然科学的沃土,这是宋学发展中给后 人留下的教训之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 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 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 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 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 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 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 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 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 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 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 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 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皓复留一年,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
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 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 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 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皓卒, 举国伤惜 (《后汉书.卷五 十六》有删节)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慷慨:胸怀大志 B.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殊:不同 C.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案:立案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侵略 5.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3分) ①人有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 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乌桓望风率服, 迎拜于界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 机报复种皓,种皓虽免受刑罚但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 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 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7.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11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 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 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砌:指台阶:②欹:倾斜。③都来:算来。 8.请描述上阕呈现的场景。这个场景表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 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 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 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皓卒, 举国伤惜。 (《后汉书﹒卷五 十六》有删节)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慷慨:胸怀大志 B.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殊:不同 C.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案:立案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侵略 5.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3 分) ①人有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 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乌桓望风率服, 迎拜于界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 机报复种皓,种皓虽免受刑罚但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 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 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7.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11 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 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 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砌:指台阶;②欹:倾斜。③都来:算来。 8.请描述上阕呈现的场景。这个场景表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 分)
9.本诗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在下片中是如何诉说内心的无尽愁苦 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 ,忍尤而攘 诟 ,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2)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 悬泉 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3)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玩笑 [法]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 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 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 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 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 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 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 小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 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 怀疑。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 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 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査了墙壁、家具 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 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 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 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一一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 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 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 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 于是我采取了自认为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 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 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 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 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9.本诗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在下片中是如何诉说内心的无尽愁苦 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1) ,忍尤而攘 诟。 ,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2)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悬泉 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3)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玩 笑 [法]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 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 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 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 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 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 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 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 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 怀疑。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 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 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 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 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 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 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 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 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 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 于是我采取了自认为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 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 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 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 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 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东西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 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 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 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 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 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 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 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 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以“玩笑”为题,记叙了一系列发生在“我”生活中的玩笑事件:“我” 开人家的,朋友开“我”的,“我”假想中的 B.“我”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那么热情的迎接“我”,策划 着在晚上好好开“我”一个玩笑 C.“我”在卧室里非常小心谨慎,检査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和地板,是想搞 明白朋友们会怎样开自己的玩笑。 D.“我”也觉得自己的高度紧张是“可笑的”,觉得一切都是平静的,所以最 后放松了警惕,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 E.“我”并没有逃开被人“笑够了”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 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笑后的严肃思考。 (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描写 的好处。(6分) (4)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 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 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达·芬奇于1452年生于一个小城,那个城市的名字就是他的姓一一芬奇,他的 父亲是城中的画吏。达·芬奇在佛罗伦萨时,常到市集去购买整笼的鸟放生,他 放生的情景是非常有趣的:他仔仔细细地观察鸟的飞翔的组织,这是他极感兴味 的事情:他又鉴赏在日光中映耀着的羽毛的复杂的色彩;末了,他看到小鸟们振 翼飞起重获自由的情景,心里感到无名的幸福。达·芬奇是当时的先驱者,具有 毫无利害观念的好奇心。对于他来说,一切都值得加以研究。他的心随时可以受 到感动。他在那部名著《绘画论》中写道:“你有没有在隐晦的黄昏,观察过男 人和女人们的脸?在没有太阳的微光中,它们显得何等柔和!在这种时间,当你 回到家里,趁你保有着印象的时候,赶快把它们描绘下来吧。”达·芬奇相信美 的目标、美的终极就在“美”本身,正如科学家对于一件学问的兴趣即在这学问 般 到1483年达·芬奇三十一岁时,他一直住在佛罗伦萨,以后他到米兰大公府服 务,直到1499年方才离去。这十六年是达·芬奇一生创作最丰富的时代,即便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 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东西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 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 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 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 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 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 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 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 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小说以“玩笑”为题,记叙了一系列发生在“我”生活中的玩笑事件:“我” 开人家的,朋友开“我”的,“我”假想中的。 B.“我”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那么热情的迎接“我”,策划 着在晚上好好开“我”一个玩笑。 C.“我”在卧室里非常小心谨慎,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和地板,是想搞 明白朋友们会怎样开自己的玩笑。 D.“我”也觉得自己的高度紧张是“可笑的”,觉得一切都是平静的,所以最 后放松了警惕,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 E.“我”并没有逃开被人“笑够了”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 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笑后的严肃思考。 (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描写 的好处。(6 分) (4)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 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 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达·芬奇于 1452 年生于一个小城,那个城市的名字就是他的姓——芬奇,他的 父亲是城中的画吏。达•芬奇在佛罗伦萨时,常到市集去购买整笼的鸟放生,他 放生的情景是非常有趣的:他仔仔细细地观察鸟的飞翔的组织,这是他极感兴味 的事情;他又鉴赏在日光中映耀着的羽毛的复杂的色彩;末了,他看到小鸟们振 翼飞起重获自由的情景,心里感到无名的幸福。达·芬奇是当时的先驱者,具有 毫无利害观念的好奇心。对于他来说,一切都值得加以研究。他的心随时可以受 到感动。他在那部名著《绘画论》中写道:“你有没有在隐晦的黄昏,观察过男 人和女人们的脸?在没有太阳的微光中,它们显得何等柔和!在这种时间,当你 回到家里,趁你保有着印象的时候,赶快把它们描绘下来吧。”达·芬奇相信美 的目标、美的终极就在“美”本身,正如科学家对于一件学问的兴趣即在这学问 一般。 到 1483 年达·芬奇三十一岁时,他一直住在佛罗伦萨,以后他到米兰大公府服 务,直到 1499 年方才离去。这十六年是达·芬奇一生创作最丰富的时代,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