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恻隐之心 恻,伤之切也:隐,痛之深也。 恻隐就是对他人不幸或悲痛 的同情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 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达尔文:“无论什么动物,只要它具有明显的社会本能,当 它的智能发展到人的水平或接近人的水平时,它就一定能获 得道德感或良心”,同情心是社会本能的本质部分,也是社 会本能的基础。 孟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孟子:恻隐之心 ¡ 恻,伤之切也;隐,痛之深也。恻隐就是对他人不幸或悲痛 的同情。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 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 达尔文: “无论什么动物,只要它具有明显的社会本能,当 它的智能发展到人的水平或接近人的水平时,它就一定能获 得道德感或良心” ,同情心是社会本能的本质部分,也是社 会本能的基础。 ¡ 孟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结论 从孟子到朱熹,从斯密、休谟到康德、达尔文,都 得出一个基本相同的结论,这就是:同情恻隐之心 是人的原始的、天性中的本能,不是功利性的结果 凡是同情或恻隐之心,必然是对他人苦难的一种感 悟、忧虑、担心和关切,而这种情感就是一种道德 情感,之所以是道德情感,就在于它是纯然出自 种对他人的关切,而完全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不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某种利益。 同情的情感与冲动构成社会德性的自然基础,它成 为人的道德情操的原点
结论 ¡ 从孟子到朱熹,从斯密、休谟到康德、达尔文,都 得出一个基本相同的结论,这就是:同情恻隐之心 是人的原始的、天性中的本能,不是功利性的结果。 ¡ 凡是同情或恻隐之心,必然是对他人苦难的一种感 悟、忧虑、担心和关切,而这种情感就是一种道德 情感,之所以是道德情感,就在于它是纯然出自一 种对他人的关切,而完全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不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某种利益。 ¡ 同情的情感与冲动构成社会德性的自然基础,它成 为人的道德情操的原点
仁慈:仁爱慈善 孟子: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朱熹:仁者,心之德 仁是指同情、友爱的思想情感,仁爱是同情、友爱和爱护的 感情; 慈善指仁慈善良, 富有同情心。 仁慈的社会情感是以同情心为前提的,因同情而生仁慈。同 情心只是产生仁慈的必要条件,并非所有具有同情心的人都 富有仁慈之心。但明智的人会努力使他自己摆脱怜悯,只要 不违反人性,努力地让他人过得幸福和快乐,这样才更富有 仁慈的德性。 同情仅仅是社会德性的自然基础,还不是德性本性。仁慈是 富有同情心的更本质的一种关爱,它不仅令痛苦危难之人感 到温暖,更让他们感到了爱的力量,看到了希望
仁慈:仁爱慈善 ¡ 孟子: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 朱熹:仁者,心之德。 ¡ 仁是指同情、友爱的思想情感,仁爱是同情、友爱和爱护的 感情; ¡ 慈善指仁慈善良,富有同情心。 ¡ 仁慈的社会情感是以同情心为前提的,因同情而生仁慈。同 情心只是产生仁慈的必要条件,并非所有具有同情心的人都 富有仁慈之心 。但明智的人会努力使他自己摆脱怜悯,只要 不违反人性,努力地让他人过得幸福和快乐,这样才更富有 仁慈的德性。 ¡ 同情仅仅是社会德性的自然基础,还不是德性本性。仁慈是 富有同情心的更本质的一种关爱,它不仅令痛苦危难之人感 到温暖,更让他们感到了爱的力量,看到了希望
2.勇敢:作为美德的道德 亚里士多德的三种人:怯懦的、鲁莽的和勇敢的 勇敢就是一种运用理性意志抵抗痛苦、危险和恐惧 的能力。 ■孔子: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包尔生:人的勇敢在于:当面临外界的攻击或处于 危险之中时,既不盲目地逃走,也不盲目地冲进危 险,而是保持镇静,仔细冷静地研究情况,运用头 脑来思考和判断,然后果断有力地作出究竟是去抵 抗进攻,还是防御退却的决定
2.勇敢:作为美德的道德 ¡ 亚里士多德的三种人:怯懦的、鲁莽的和勇敢的 。 ¡ 勇敢就是一种运用理性意志抵抗痛苦、危险和恐惧 的能力。 ¡ 孔子: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 包尔生:人的勇敢在于:当面临外界的攻击或处于 危险之中时,既不盲目地逃走,也不盲目地冲进危 险,而是保持镇静,仔细冷静地研究情况,运用头 脑来思考和判断,然后果断有力地作出究竟是去抵 抗进攻,还是防御退却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