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方案确定后,课堂教学就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颁布后,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为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攻坚战。本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水平三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编写的教师用书,适用于具备基本场地器材条件和教学条件的小学。一、编写思路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目标和内容等课程体系,经过精心遵选,将课程内容体系转化为可教授的教材体系,指导体育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将教材体系转化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根据编写思路,本着从我国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帮助体育教师掌握《课程标准》四个方面和相关水平阶段的教学目标:使体育教师掌握所教年级完整的教材结构;充分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科学合理地把握该年级各类教材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知识点;掌握如何把知识技能的教学转化为促进学生多方面、多样化发展的学习行为。本书力图使体育教师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用多少课时教;在一个单元教学中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怎样合理搭配教材;教学的重点、难点,易犯错误、纠正方法是什么;怎样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这个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编写说明1
编写说明 1 编写说明 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课程 改革方案确定后,课堂教学就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颁布后,提高体育与健康课 堂教学质量就成为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攻坚战。 本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水平三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编写的教 师用书,适用于具备基本场地器材条件和教学条件的小学。 一、编写思路 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目标和内容等课程体系,经过精心遴 选,将课程内容体系转化为可教授的教材体系,指导体育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 材,将教材体系转化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 根据编写思路,本着从我国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帮助体育 教师掌握《课程标准》四个方面和相关水平阶段的教学目标;使体育教师掌握 所教年级完整的教材结构;充分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科学合理地 把握该年级各类教材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知识点;掌握如何把知识技能的教学转 化为促进学生多方面、多样化发展的学习行为。本书力图使体育教师明确为什 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用多少课时教;在一个单元教学中先教什么、后教什 么,怎样合理搭配教材;教学的重点、难点,易犯错误、纠正方法是什么;怎 样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这个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的教育手段,如何激励、指导、评价学生学习的方法等,使体育教师整体把握教材,明确教学的系统思路,帮助、指导体育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按照这个思路编写的教师用书既是建议性的,也带有较强的工具性、指导性和启发性。二、本书的结构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构想。主要帮助体育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的课程总自标、四个方面自标、水平自标和课程内容等四个层次的相互联系和递进关系;掌握水平三阶段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要求,并对每一类教材提出《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示例表》,以便教师结合学生、场地、季节气候和地域等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创造性地实施体育与健康教学。第二部分是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将小学体育学科名称改为“小学体育与健康”,这一历史性的改称蕴含着体育与健康并重的教育理念,体现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与加强,丰富了体育与健康学科内涵,提升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教学地位,符合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考虑到体育教师上健康教育内容的实际情况,教材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范例性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步骤。实践证明,这种编写方法可操作性强,简便易行,便于教师教学,教师喜欢。第三部分是运动技能。根据《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分类的精神,划分为“基本身体活动”“体操类运动”“球类运动”“武术”“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游泳”六大类教材。每一类教材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提出掌握(☆)、基本掌握()、了解()、选择(※)共四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建议,2编写说明
2 编写说明 的教育手段,如何激励、指导、评价学生学习的方法等,使体育教师整体把握 教材,明确教学的系统思路,帮助、指导体育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按照这个思路编写的教师用书既是建议性的,也带有较强的工具性、指导 性和启发性。 二、本书的结构 全书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构想。主要帮助体育教师理解和掌握 《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四个方面目标、水平目标和课程内容等四个层次 的相互联系和递进关系;掌握水平三阶段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要求,并对每 一类教材提出《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示例表》,以便教师结合学生、场地、季 节气候和地域等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创造性地实施体育与健康 教学。 第二部分是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将小学体育学科名称改为 “小学体育与健康”,这一历史性的改称蕴含着体育与健康并重的教育理念, 体现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与加强,丰富了体育与健康 学科内涵,提升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教学地位,符合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 考虑到体育教师上健康教育内容的实际情况,教材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范例性 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步骤。实践证明,这种编写方法可操作性强,简便易行,便 于教师教学,教师喜欢。 第三部分是运动技能。根据《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分类的精神,划分为 “基本身体活动”“体操类运动”“球类运动”“武术”“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游 泳”六大类教材。 每一类教材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提出掌握 (☆)、基本掌握(◇)、了解(◎)、选择(※)共四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建议
供学校选择:每一类教材在一个单元教学中的顺序、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建议和评价要点与建议;等等。各项具体教材,包括教材的教学意义与价值、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以及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出教法建议和评价要点与建议。第四部分是教学实施指导与示例。为帮助教师把《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到体育教学实践中,提供了多元、实用的教学资源。包括:五、六年级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与评价方法建议,水平三教学工作计划示例,优秀教师进行五、六年级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类、球类教学的经验。本套教师用书是在继承以往多年教材编写经验,吸收优秀教师教学改革成功经验基础上修订的。希望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检验,期盼广大教师对书中的不足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修改完善。编者2012年11月编写说明3
编写说明 3 供学校选择;每一类教材在一个单元教学中的顺序、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建 议和评价要点与建议;等等。 各项具体教材,包括教材的教学意义与价值、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 难点、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以及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出教法建议和评价要点 与建议。 第四部分是教学实施指导与示例。为帮助教师把《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 到体育教学实践中,提供了多元、实用的教学资源。包括:五、六年级体育与 健康学习评价与评价方法建议,水平三教学工作计划示例,优秀教师进行五、 六年级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类、球类教学的经验。 本套教师用书是在继承以往多年教材编写经验,吸收优秀教师教学改革成 功经验基础上修订的。希望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检验,期盼广大教师 对书中的不足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修改完善。 编 者 2012年11月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构想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民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书本着“把知识技术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发展体系”的编写思路,从我国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帮助体育教师掌握《课程标准》各方面和相应水平阶段的教学目标:使体育教师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所教年级教材的完整体系;充分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科学合理地把握各年级、各类教材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知识点:掌握如何把知识技能的教学转化为促进学生多方面、多样化发展的学习行为等方法,构建教材体系,设计教材内容
1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 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随着我国经济 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 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民体 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一定的负 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 二十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 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 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 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 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书本着“把知识技术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成为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发展体系”的编写思路,从我国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帮助体育教师掌 握《课程标准》各方面和相应水平阶段的教学目标;使 体育教师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所教 年级教材的完整体系;充分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的教育 价值;科学合理地把握各年级、各类教材的核心内容和 基本知识点;掌握如何把知识技能的教学转化为促进学 生多方面、多样化发展的学习行为等方法,构建教材体 系,设计教材内容。 第一部分 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构想
第一章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课程目标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它决定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方向与过程,是衡量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依据。因此,课程目标对体育与健康教学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一、课程总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形成了“课程总目标”“学习方面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水平目标”“学习目标与课程内容”四个递进层次的课程体系:学习目标与课程内容学习方面目标课程总目标水平目标第一章课程目标3
第一章 课程目标 3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课程 目标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它决定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方向与过 程,是衡量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依据。因此,课程目标对体育与健康教学起着导向和 激励作用。 一、课程总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 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 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 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 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 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形成了“课程总目标”“学 习方面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水平目标”“学 习目标与课程内容”四个递进层次的课程体系: 第一章 课程目标课程总目标 学习方面目标 水平目标 学习目标与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