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出现,在向人们透露出生死之谜的某种信息,因而总是有那么 一些未必与宗教有关的人热衷于此类现象的研究,把它们列入心 灵学、超心理学等研究课题。近几十年来,从各个角度对人自身 的研究日益深入开拓,心灵学、超心理学研究是其中重要学科之 ,在各大国家都设有专门机构。在中国,心灵学在三十多年中 被列为禁区,判为迷信,直到随改革开放而来的气功热潮兴起, 禁区才被逐渐冲开,气功和与其相关的特异功能,被列为钱学森 教授称之为“人体科学”的主要研究课题。在气功效应和特异功 能现象中,当然也少不了那种似乎与鬼神、轮回转世有关的事件 和体验,促使一些探索者去试揭其谜底,并使人自然联想到传统 宗教尤其是佛教关于轮回转世,诸天鬼神等的说法。 在所有宗教中,以教义体系最为丰富深厚著称的佛教,与多 数主要依感情需要仰赖神灵救赎的宗教不同,是以智慧究明自 身,以求解脱生死等痛苦为主旨,以“自净其心”、“如理作 意”为超出生死的要道。佛教高张“了生死”之标帜,以如实认 识自己为课题,对宇宙之谜,尤人自身身心、生死之谜,有至为 眀晰的解答。佛教以“缘起”的朴素辩证法观察生命现象,认为 众生的存在是非断非常、即生即死而又因果、身心相续不断的无 穷无尽的流转过程,人必有前生后世,死后必受生前行为的规 定,轮回于天、人、鬼、畜、狱“五道”中,备受诸苦。在佛教 看来,轮回过程中的生老病死等,乃至生命无常的本性,确实是 苦,是生命的根夲缺憾,如实认识生命秘奥,掌握超出生死轮回
- 11 - 有出现,在向人们透露出生死之谜的某种信息,因而总是有那么 一些未必与宗教有关的人热衷于此类现象的研究,把它们列入心 灵学、超心理学等研究课题。近几十年来,从各个角度对人自身 的研究日益深入开拓,心灵学、超心理学研究是其中重要学科之 一,在各大国家都设有专门机构。在中国,心灵学在三十多年中 被列为禁区,判为迷信,直到随改革开放而来的气功热潮兴起, 禁区才被逐渐冲开,气功和与其相关的特异功能,被列为钱学森 教授称之为“人体科学”的主要研究课题。在气功效应和特异功 能现象中,当然也少不了那种似乎与鬼神、轮回转世有关的事件 和体验,促使一些探索者去试揭其谜底,并使人自然联想到传统 宗教尤其是佛教关于轮回转世,诸天鬼神等的说法。 在所有宗教中,以教义体系最为丰富深厚著称的佛教,与多 数主要依感情需要仰赖神灵救赎的宗教不同,是以智慧究明自 身,以求解脱生死等痛苦为主旨,以“自净其心”、“如理作 意”为超出生死的要道。佛教高张“了生死”之标帜,以如实认 识自己为课题,对宇宙之谜,尤人自身身心、生死之谜,有至为 明晰的解答。佛教以“缘起”的朴素辩证法观察生命现象,认为 众生的存在是非断非常、即生即死而又因果、身心相续不断的无 穷无尽的流转过程,人必有前生后世,死后必受生前行为的规 定,轮回于天、人、鬼、畜、狱“五道”中,备受诸苦。在佛教 看来,轮回过程中的生老病死等,乃至生命无常的本性,确实是 苦,是生命的根本缺憾,如实认识生命秘奥,掌握超出生死轮回
之道,自觉进行生命的变革进化,变生死流转、诸苦交攻的不圆 满生命形态为“常乐我净”、永恒幸福、绝对自由的圆满生命, 是人应有的奋斗目标和生命进化的终极归宿。佛经中,对人的身 结构、生死及生前死后的情状,天宫地狱、鬼神魔梵、诸佛菩 萨罗汉,十方无量世界、无量国土,种种众生,描述至为详悉, 展现了一幅极其广大壮阔、多层次、多结构的宇宙全景。佛教对 生命现象、宇宙全景论述之广度、深度、明晰度,确非世间同类 学说可与伦比。 值得注意的是,佛教揭示生死之谜、宇宙之谜,除了用哲学 思辨的方法进行论证外,据称主要依据的,是通过禅定修炼所开 发出的超理性的天眼通、宿命通等神通智慧的直观。佛教声称 佛祖释迦牟尼经过历劫精勤修道、勤苦探索,证得了圆满觉知宇 宙实相的无所不知的大智慧,揭破了种种宇宙之谜,发现并亲自 证实了超出生死轮回之道,实现了生命的圆满变革,人只要肯依 佛陀实践证明的道路修行,最终都能证同诸佛,无所不知,不生 不死。 佛教之说,固非科学结论,属于宗教范围,信受与否,悉由 各人自由抉择,但不论佛教之说是否正确,它起码是人类认识自 己进程中的重要思维成果,是东方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人类文化及人体科学的宝贵遗产。从现代人的角度,重识佛 学,继承精华,是当代人体科学等研究人自身的学科不容回避的 课题。笔者专事佛教研究,多年来对生死轮回说特感兴趣,自身
- 12 - 之道,自觉进行生命的变革进化,变生死流转、诸苦交攻的不圆 满生命形态为“常乐我净”、永恒幸福、绝对自由的圆满生命, 是人应有的奋斗目标和生命进化的终极归宿。佛经中,对人的身 心结构、生死及生前死后的情状,天宫地狱、鬼神魔梵、诸佛菩 萨罗汉,十方无量世界、无量国土,种种众生,描述至为详悉, 展现了一幅极其广大壮阔、多层次、多结构的宇宙全景。佛教对 生命现象、宇宙全景论述之广度、深度、明晰度,确非世间同类 学说可与伦比。 值得注意的是,佛教揭示生死之谜、宇宙之谜,除了用哲学 思辨的方法进行论证外,据称主要依据的,是通过禅定修炼所开 发出的超理性的天眼通、宿命通等神通智慧的直观。佛教声称: 佛祖释迦牟尼经过历劫精勤修道、勤苦探索,证得了圆满觉知宇 宙实相的无所不知的大智慧,揭破了种种宇宙之谜,发现并亲自 证实了超出生死轮回之道,实现了生命的圆满变革,人只要肯依 佛陀实践证明的道路修行,最终都能证同诸佛,无所不知,不生 不死。 佛教之说,固非科学结论,属于宗教范围,信受与否,悉由 各人自由抉择,但不论佛教之说是否正确,它起码是人类认识自 己进程中的重要思维成果,是东方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人类文化及人体科学的宝贵遗产。从现代人的角度,重识佛 学,继承精华,是当代人体科学等研究人自身的学科不容回避的 课题。笔者专事佛教研究,多年来对生死轮回说特感兴趣,自身
也曾有过一些与生死有关的特异体验,将众多佛典中有关生死轮 回的说法作一番总结整理,提供给有关人士、人体科学研究者和 对此类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是笔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适有谢 祥荣、严永奎二先生约请笔者写一本《生死与灵魂秘奥》的小册 子,严永奎兄还热心提供有关资料,遂不顾病弱,欣然命笔。想 不到题目太大,资料太多,尽管压缩,也还有二十七万言。这本 书是以佛教轮回说为中心,对人类关于生死之谜的破解历程作 概略总结,以期启迪智慧,开拓思路,唤起世人对认识自己的重 视,有所裨益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和人体科学的进展。 读者朋友们:生死问题,的确是做人应予考虑的大事,以解 决此问题为中心的佛家学说,自是一个文明人,尤其是生活在东 方佛教文化圈内的人所应知晓的常识,于此无知,是为遗憾。但 愿您跟着笔者的笔锋,对人类及佛教关于生死之谜的破解作一番 浏览,就当作一次传统文化的旅游观光吧,也会使您大开眼界, 增长见识,获得益处。 倪维泉先生曾介绍了有关资料,严永奎、刘玉其、倪为国、 索国云等同志的热心帮助此书出版,特致谢忱。 陈兵1993年12月于蓉城
- 13 - 也曾有过一些与生死有关的特异体验,将众多佛典中有关生死轮 回的说法作一番总结整理,提供给有关人士、人体科学研究者和 对此类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是笔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适有谢 祥荣、严永奎二先生约请笔者写一本《生死与灵魂秘奥》的小册 子,严永奎兄还热心提供有关资料,遂不顾病弱,欣然命笔。想 不到题目太大,资料太多,尽管压缩,也还有二十七万言。这本 书是以佛教轮回说为中心,对人类关于生死之谜的破解历程作一 概略总结,以期启迪智慧,开拓思路,唤起世人对认识自己的重 视,有所裨益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和人体科学的进展。 读者朋友们:生死问题,的确是做人应予考虑的大事,以解 决此问题为中心的佛家学说,自是一个文明人,尤其是生活在东 方佛教文化圈内的人所应知晓的常识,于此无知,是为遗憾。但 愿您跟着笔者的笔锋,对人类及佛教关于生死之谜的破解作一番 浏览,就当作一次传统文化的旅游观光吧,也会使您大开眼界, 增长见识,获得益处。 倪维泉先生曾介绍了有关资料,严永奎、刘玉其、倪为国、 索国云等同志的热心帮助此书出版,特致谢忱。 陈兵 年 月于蓉城 1993 12
第一章灵魂和轮回观念的产生 文明人自信:人是天地间唯一有自我意识,能认识自己的生 物,正是这一特殊禀赋,使人具有超越自然的可能性,判然自别 于进化程度低于自己的动物界。人类学家和哲学史家认为,灵 魂、心身问题,是原始先民最先思考的哲学问题,它先于人与自 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问题而提出。大概从人类有了理性思维 的余暇,把自已从动物界区分出来的时候起,人自身存在的根本 问题——人从哪里来?为什么要死?死后有无续存?—便开始 困扰先民们混沌初开的心灵。关于自身生死问题的思考,酝酿出 了原始人死后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灵魂”不死的信 仰。据考古发现的物证,这种信仰流传的时间,最早可上溯到约 十万年前。在欧洲、土耳其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尼安德特人 墓葬遗迹中,死者有石器随葬,尸体周围有花束、红色碎石片, 表明当时人已有人死后继续存在,或者认为死亡是迁往另一幸福 世界的喜庆之事的信仰,而且成为社会群体的共同观念和习俗。 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前的中国人老祖宗— 山顶洞人,埋葬死人已有一定规矩:死者身旁撒有赤铁矿粉粒, 随葬品除燧石、石器等生活用具外,还有石珠、穿孔兽牙等装饰 品。红色,象征血和火,以红色赤铁矿粉粒洒在尸体旁,可能是 表示希望死者永生的祝愿,随葬器具,则分明表示供死者灵魂使
- 14 - 第一章 灵魂和轮回观念的产生 文明人自信:人是天地间唯一有自我意识,能认识自己的生 物,正是这一特殊禀赋,使人具有超越自然的可能性,判然自别 于进化程度低于自己的动物界。人类学家和哲学史家认为,灵 魂、心身问题,是原始先民最先思考的哲学问题,它先于人与自 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问题而提出。大概从人类有了理性思维 的余暇,把自己从动物界区分出来的时候起,人自身存在的根本 问题——人从哪里来?为什么要死?死后有无续存?——便开始 困扰先民们混沌初开的心灵。关于自身生死问题的思考,酝酿出 了原始人死后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灵魂”不死的信 仰。据考古发现的物证,这种信仰流传的时间,最早可上溯到约 十万年前。在欧洲、土耳其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尼安德特人 墓葬遗迹中,死者有石器随葬,尸体周围有花束、红色碎石片, 表明当时人已有人死后继续存在,或者认为死亡是迁往另一幸福 世界的喜庆之事的信仰,而且成为社会群体的共同观念和习俗。 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前的中国人老祖宗—— 山顶洞人,埋葬死人已有一定规矩:死者身旁撒有赤铁矿粉粒, 随葬品除燧石、石器等生活用具外,还有石珠、穿孔兽牙等装饰 品。红色,象征血和火,以红色赤铁矿粉粒洒在尸体旁,可能是 表示希望死者永生的祝愿,随葬器具,则分明表示供死者灵魂使
用。到了仰韶文化时代,葬仪进一步复杂化,陕西华县元君庙墓 中发现的童尸,盛放于特制陶瓮内,口上盖陶盆钵,其底部钻有 小孔,考古学家认为是供死者灵魂出入之用。这种风俗在云南某 些少数民族中尚有遗留。据人类学家的研究,地球上现存的尚处 于原始社会的后进民族,几乎都有灵魂不死的信仰和相应的葬 仪。先进民族中,也多残存着上古原始的灵魂观念和有关葬仪的 残迹。这说明,死而不亡或灵魂不死,是人类智慧初开期对于生 死之谜的普遍的、共同的解答 第一节灵魂观念产生的渊源 对自身生死之谜的破解予以首先关注,全人类的远祖们几乎 不约而同地信奉灵魂不死,这一现象,应从人类本性,人类本性 需求与生存现实的矛盾中,去寻找其渊源,这大概可从以下四个 方面进行考察。 、本能性的求生欲望和死亡恐惧 贪生怕死,几乎是所有动物普遍共具的天性,从猪犬等被屠 宰时的嚎叫挣扎,人们大概不难体味出它们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 眷恋。即使低等到小爬虫,也有逃避伤害、保护自家身命的本 能,动物是否具有思考生死问题的意识,人不得而知,情智和意 识高于动物,而尚具类同于哺乳动物之躯体的人类,其源出动物 性夲能的贪生怕死天性,与发达的感情、理性相联结,自然表现 得比动物更为鲜明、突出,从比猩猩智商略高的儿童身上,常可
- 15 - 用。到了仰韶文化时代,葬仪进一步复杂化,陕西华县元君庙墓 中发现的童尸,盛放于特制陶瓮内,口上盖陶盆钵,其底部钻有 小孔,考古学家认为是供死者灵魂出入之用。这种风俗在云南某 些少数民族中尚有遗留。据人类学家的研究,地球上现存的尚处 于原始社会的后进民族,几乎都有灵魂不死的信仰和相应的葬 仪。先进民族中,也多残存着上古原始的灵魂观念和有关葬仪的 残迹。这说明,死而不亡或灵魂不死,是人类智慧初开期对于生 死之谜的普遍的、共同的解答。 第一节 灵魂观念产生的渊源 对自身生死之谜的破解予以首先关注,全人类的远祖们几乎 不约而同地信奉灵魂不死,这一现象,应从人类本性,人类本性 需求与生存现实的矛盾中,去寻找其渊源,这大概可从以下四个 方面进行考察。 一、本能性的求生欲望和死亡恐惧 贪生怕死,几乎是所有动物普遍共具的天性,从猪犬等被屠 宰时的嚎叫挣扎,人们大概不难体味出它们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 眷恋。即使低等到小爬虫,也有逃避伤害、保护自家身命的本 能,动物是否具有思考生死问题的意识,人不得而知,情智和意 识高于动物,而尚具类同于哺乳动物之躯体的人类,其源出动物 性本能的贪生怕死天性,与发达的感情、理性相联结,自然表现 得比动物更为鲜明、突出,从比猩猩智商略高的儿童身上,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