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答案(孔君)地位低下时,已经多次向上司直言进谏,无所顾忌。 解析“微”,地位低下;“切”,推断为“直言进谏”。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绍薨而辅其长子谭。及绍二子尚攻兄谭,谭使毗诣 太祖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谓毗曰:“谭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 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河北岁凶,而袁氏兄弟龃龉,有违天道,此 乃天亡尚之时也。明公前伐尚,谭踵其后。克尚必矣。他年或登,尚改修其德, 失所以用兵之要矣。”太祖称善。乃攻谭,克尚于黎阳。及谭败亡,归顺太祖, 表毗为议郎。 黄初五年,文帝欲大兴军征吴,毗谏曰:“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今陛下祚 有中国,道隆而四海自服,夫不宾者,其能久乎?今天下新定,宜息民力,修范 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宽政。”帝曰:“如卿意,更当以虏遗子孙邪?”帝竟伐吴, 至江而还。 明帝即位,时中书监刘放、孙资见信于主,大臣莫不与之交,而毗不与往来。毗 子敞谏曰:“今刘、孙用事,众皆影附,大人盖少降意?不者必速谤言。”毗正 色曰:“吾之立身,自有本未。焉有大丈夫欲为公卿而毁节 邪 (《三国志·辛毗传》 (1)他年或登,尚改修其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 译文: 答案来年如果收成好了,袁尚修改他的德行,你就会失去自己用兵攻打他的关 键时机。 解析“登”,丰收;“所以”,用来干……的方式;“要”,关键时机 (②)今天下新定,宜息民力,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宽政。 译文: 答案现在天下刚刚平定,应该让百姓休息,效法范蠡和管仲的宽松养民的政策。 解析“新”,刚刚;“息”,使动用法;“修”“法”,效法 (3)今刘、孙用事,众皆影附,大人盖少降意?不者必速谤言 译文 答案现在孙、刘两人掌权,大家都像影子一样依附在他们周围,父亲大人为什 么不稍微降低一下自己的心意?不这样一定会招致世人的诽谤 解析“用事”,掌权;“影”,名词作状语:“盖”,通“盍”,何不;“速” 招致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 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其后,胡贼寇境,大亮 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 人,县境以清。髙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 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 (孔君)地位低下时,已经多次向上司直言进谏,无所顾忌。 解析 “微”,地位低下;“劘切”,推断为“直言进谏”。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绍薨而辅其长子谭。及绍二子尚攻兄谭,谭使毗诣 太祖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谓毗曰:“谭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 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河北岁凶,而袁氏兄弟龃龉,有违天道,此 乃天亡尚之时也。明公前伐尚,谭踵其后。克尚必矣。他年或登,尚改修其德, 失所以用兵之要矣。”太祖称善。乃攻谭,克尚于黎阳。及谭败亡,归顺太祖, 表毗为议郎。 黄初五年,文帝欲大兴军征吴,毗谏曰:“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今陛下祚 有中国,道隆而四海自服,夫不宾者,其能久乎?今天下新定,宜息民力,修范 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宽政。”帝曰:“如卿意,更当以虏遗子孙邪?”帝竟伐吴, 至江而还。 明帝即位,时中书监刘放、孙资见信于主,大臣莫不与之交,而毗不与往来。毗 子敞谏曰:“今刘、孙用事,众皆影附,大人盖少降意?不者必速谤言。”毗正 色曰:“吾之立身,自有本未。焉有大丈夫欲为公卿而毁节 邪?” (《三国志·辛毗传》) (1)他年或登,尚改修其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来年如果收成好了,袁尚修改他的德行,你就会失去自己用兵攻打他的关 键时机。 解析 “登”,丰收;“所以”,用来干……的方式;“要”,关键时机。 (2)今天下新定,宜息民力,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宽政。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现在天下刚刚平定,应该让百姓休息,效法范蠡和管仲的宽松养民的政策。 解析 “新”,刚刚;“息”,使动用法;“修”“法”,效法。 (3)今刘、孙用事,众皆影附,大人盖少降意?不者必速谤言。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现在孙、刘两人掌权,大家都像影子一样依附在他们周围,父亲大人为什 么不稍微降低一下自己的心意?不这样一定会招致世人的诽谤。 解析 “用事”,掌权;“影”,名词作状语;“盖”,通“盍”,何不;“速”, 招致。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 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其后,胡贼寇境,大亮 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 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 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大亮)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 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张弼为中郎将,俄代 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 赐之。卒,时五十九。 (1)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译 答案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 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 解析关键词:“衣冠”“以……为” (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译文 答案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次推让家产来送 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 解析关键词:“诸”“持”“遗” (3)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 译文 答案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 解析关键词:“贤”“多”“伐”。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阴人也。宣帝即位,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上选能 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形貌短小,宣帝 召见,丕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盜 贼,以称朕意?”遂对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 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闻遂对,甚说,许 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 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盗贼于是 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遂见齐俗奢侈, 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 (《汉书·循吏传》 (1)不副所闻,心内轻焉。 译文: 答案认为与所听说的名声不符合,心里轻视他 解析关键词:“副”“轻”“焉”。 (2)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译文: 答案我希望丞相和御史暂且不要用常规的法令条文来拘束我,允许我能够一切 酌情处理。 解析关键词:“且”“拘”“便宜” (3)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大亮)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 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张弼为中郎将,俄代 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 赐之。卒,时五十九。 (1)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 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 解析 关键词:“衣冠”“以……为”。 (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次推让家产来送 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 解析 关键词:“诸”“持”“遗”。 (3)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 解析 关键词:“贤”“多”“伐”。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阴人也。宣帝即位,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上选能 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形貌短小,宣帝 召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 贼,以称朕意?”遂对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 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闻遂对,甚说,许 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 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盗贼于是 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遂见齐俗奢侈, 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汉书·循吏传》) (1)不副所闻,心内轻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认为与所听说的名声不符合,心里轻视他。 解析 关键词:“副”“轻”“焉”。 (2)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希望丞相和御史暂且不要用常规的法令条文来拘束我,允许我能够一切 酌情处理。 解析 关键词:“且”“拘”“便宜”。 (3)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译文: 答案龚遂看到齐地的风俗喜好奢侈,喜欢从事工商业,不耕种田地,于是他亲 自带领大家俭省节约,鼓励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 解析关键词:“末技”“田作”“劝”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举进土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 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预机务。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 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 孝宗晩年慨然欲厘弊政。迁乘间言之,帝令拟旨禁约。迁曰:“虛言设禁无益, 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帝俞 允之 世宗即位,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 使者相望于道。赠太傅,谥文 (《明史·列传七十二》) (1)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 答案他上疏鼓励太子亲贤人远小人,勤于学习,力戒一味享乐,孝宗很赞赏他。 解析关键词:“劝”“贤”“佞”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嘉。 (2)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 译文: 答案空说禁止没有用,应该命官署收集弊端,详细地奏报给朝廷 解析关键词:“搜剔”“明白” (3)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译文 答案等被告知他生了病,皇帝就派遣太医(去为他治病),并赐给药和食物,道 路上尽是派往谢迁家慰问的使者。 解析关键词:“赐药饵”“相望于道” 题点训练二关键虚词翻译到位训练 [目标解说] 文言虚词在文言翻译中一般不会刻意设点,但鉴于它在辅助实词构成句子语法结 构或表达语气方面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又很难回避,好在考査范围相当明确(《考 试说明》规定15个)。如果考生高度重视,对虚词的差别能做细微的分析,并对 髙频虚词及一些特殊虚词重点把握,那么,就能做到“遇到”即可“抓住”而得 分 【真题回做】 (2013·湖南)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龚遂看到齐地的风俗喜好奢侈,喜欢从事工商业,不耕种田地,于是他亲 自带领大家俭省节约,鼓励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 解析 关键词:“末技”“田作”“劝”。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举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 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预机务。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 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 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迁乘间言之,帝令拟旨禁约。迁曰:“虚言设禁无益, 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帝俞 允之。 世宗即位,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 使者相望于道。赠太傅,谥文 正。 (《明史·列传七十二》) (1)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上疏鼓励太子亲贤人远小人,勤于学习,力戒一味享乐,孝宗很赞赏他。 解析 关键词:“劝”“贤”“佞”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嘉。 (2)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空说禁止没有用,应该命官署收集弊端,详细地奏报给朝廷。 解析 关键词:“搜剔”“明白”。 (3)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等被告知他生了病,皇帝就派遣太医(去为他治病),并赐给药和食物,道 路上尽是派往谢迁家慰问的使者。 解析 关键词:“赐药饵”“相望于道”。 题点训练二 关键虚词翻译到位训练 [目标解说] 文言虚词在文言翻译中一般不会刻意设点,但鉴于它在辅助实词构成句子语法结 构或表达语气方面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又很难回避,好在考查范围相当明确(《考 试说明》规定 15 个)。如果考生高度重视,对虚词的差别能做细微的分析,并对 高频虚词及一些特殊虚词重点把握,那么,就能做到“遇到”即可“抓住”而得 分。 【真题回做】 (2013·湖南)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 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牛意待之。坐集 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聒,时适有人以髦牛 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聒而已邪 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聒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 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 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 计平!”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 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 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 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 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 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 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1)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译 (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译文: (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译文 答案(1)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做一般书生 看待。 (2)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 怕不是办法吧! (3)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让人觉得奇怪。 解析本题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固定句式和省略句的考査。(1)“旧” 是形容词 用作名词,旧交;第一个“以”,因为;第二个“以”,把;“诸生”是古今异 义词,一般书生。(2)“及”,动词,比得上,后面省略代词“之”,即曹操, 须补出:“待”是动词,对付;“得无……乎”是固定句式,译为“恐怕……吧” (3)“乖背”是动词,背离;“是”是代词,这;“良”是副词,确实、果然。 参考译文 《魏略》上说:刘备在樊城驻扎。这时曹操刚刚平定河北,诸葛亮知道荆州将是 第二个受攻击的地方,但刘表性格和缓,不懂军事。于是诸葛亮北上去见刘备 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做一般书生看待。集会 议事完毕,众宾客都离开了,而诸葛亮单独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想要说什么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 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 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 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 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 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 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 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 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 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 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 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 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 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1)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 ,以诸生意待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 (1)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做一般书生 看待。 (2)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 怕不是办法吧! (3)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让人觉得奇怪。 解析 本题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固定句式和省略句的考查。(1)“旧” 是形容词 用作名词,旧交;第一个“以”,因为;第二个“以”,把;“诸生”是古今异 义词,一般书生。(2)“及”,动词,比得上,后面省略代词“之”,即曹操, 须补出;“待”是动词,对付;“得无……乎”是固定句式,译为“恐怕……吧”。 (3)“乖背”是动词,背离;“是”是代词,这;“良”是副词,确实、果然。 参考译文 《魏略》上说:刘备在樊城驻扎。这时曹操刚刚平定河北,诸葛亮知道荆州将是 第二个受攻击的地方,但刘表性格和缓,不懂军事。于是诸葛亮北上去见刘备, 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做一般书生看待。集会 议事完毕,众宾客都离开了,而诸葛亮单独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想要说什么
刘备生性喜好制作饰物,当时碰巧有人把髦牛尾送给了刘备,刘备于是自己动手 编织。诸葛亮便进言说:“英明的将军应当有更远大的志向,怎能只是制作饰物 呢!”刘备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人,于是扔下聒回答说:“这说的是什么话!我 姑且用它来忘记忧愁罢了。”诸葛亮于是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相 比谁厉害?”刘备回答说:“刘表比不上(曹操)。”诸葛亮又说:“将军认为自 己与曹操相比怎样呢?”刘备说:“我也不如曹操。”诸葛亮说:“如今都比不 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刘备说:“我也为此发愁,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真的人 少,而是登记在籍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征役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 满:可以和刘表说,让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都自行登记,这样人口多了就可以 征兵抵御曹兵了。”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多了。刘备由此知 晓诸葛亮有英才大略,于是以上等宾客的礼节对待诸葛亮。《九州春秋》上所说 的也是如此。 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下见识短浅,降低 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我的草屋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看法”,那么就 不是诸葛亮先去谒见的刘备,这是很明白的。虽然听说的和看到的不一样,各有 各的说法,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让人觉得奇怪 【错题回练】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授秘书省正字。俄丁外艰,服除,会从祖徽之知许 州,亿往依焉。亿刚介寡合,当时文士,咸赖其题品,被贬议者,多怨诽。王钦 若骤贵,亿素薄其人,钦若衔之,屡抉其失。陈彭年忌亿名出其右,相与毁訾 上素重亿,皆不惑其 说 (《宋史·杨亿传》) (1)俄丁外艰,服除,会从祖徽之知许州,亿往依焉 译文: 答案不久(他)遭遇父亲去世的变故,等到守丧期满之后,恰巧他的堂祖父杨徽 之到许州做知州,杨亿就去投奔他。 解析关键词:“丁外艰”“会”“焉 (2)王钦若骤贵,亿素薄其人,钦若衔之,屡抉其失。 译文 答案王钦若突然显贵,杨亿一向看不起他的为人,王钦若对他怀恨在心,屡次 挑剔他的过失 解析关键词:“骤”“素”“薄”“衔”“抉” (3)陈彭年忌亿名出其右,相与毁訾。 译文 答案陈彭年妒忌杨亿名声超过他,(经常)和王钦若一起诋毁杨亿 解析关键词:“右”“相与”“訾”。 【核心知识回放】
刘备生性喜好制作饰物,当时碰巧有人把髦牛尾送给了刘备,刘备于是自己动手 编织。诸葛亮便进言说:“英明的将军应当有更远大的志向,怎能只是制作饰物 呢!”刘备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这说的是什么话!我 姑且用它来忘记忧愁罢了。”诸葛亮于是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相 比谁厉害?”刘备回答说:“刘表比不上(曹操)。”诸葛亮又说:“将军认为自 己与曹操相比怎样呢?”刘备说:“我也不如曹操。”诸葛亮说:“如今都比不 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刘备说:“我也为此发愁,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真的人 少,而是登记在籍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征役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 满;可以和刘表说,让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都自行登记,这样人口多了就可以 征兵抵御曹兵了。”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多了。刘备由此知 晓诸葛亮有英才大略,于是以上等宾客的礼节对待诸葛亮。《九州春秋》上所说 的也是如此。 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下见识短浅,降低 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我的草屋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看法”,那么就 不是诸葛亮先去谒见的刘备,这是很明白的。虽然听说的和看到的不一样,各有 各的说法,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让人觉得奇怪。 【错题回练】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授秘书省正字。俄丁外艰,服除,会从祖徽之知许 州,亿往依焉。亿刚介寡合,当时文士,咸赖其题品,被贬议者,多怨诽。王钦 若骤贵,亿素薄其人,钦若衔之,屡抉其失。陈彭年忌亿名出其右,相与毁訾。 上素重亿,皆不惑其 说。 (《宋史·杨亿传》) (1)俄丁外艰,服除,会从祖徽之知许州,亿往依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久(他)遭遇父亲去世的变故,等到守丧期满之后,恰巧他的堂祖父杨徽 之到许州做知州,杨亿就去投奔他。 解析 关键词:“丁外艰”“会”“焉”。 (2)王钦若骤贵,亿素薄其人,钦若衔之,屡抉其失。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 王钦若突然显贵,杨亿一向看不起他的为人,王钦若对他怀恨在心,屡次 挑剔他的过失。 解析 关键词:“骤”“素”“薄”“衔”“抉”。 (3)陈彭年忌亿名出其右,相与毁訾。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陈彭年妒忌杨亿名声超过他,(经常)和王钦若一起诋毁杨亿。 解析 关键词:“右”“相 与”“訾”。 【核心知识 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