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迷途的羔羊啊。 “哈,四面楚歌。” “很危险了,哼,说不定会叫车碰死。 “可惜太小了,还不够一顿涮羊肉。 谁叫这家伙馋哩,啃草啃到城市里来了,这不是破坏绿化吗? 定渴了,真可怜。 “倒有些诗意。 四周都是路,可没有她的一条。日头西沉,到了归卧家园、品味甘草的时刻。然而今 天,她连回忆的权利都不存在。她等待着,她要趁夜色快快奔跑!奔跑!什么时候找到了野 草,生命才能获救 黑夜来临,她能寻到归去的来路吗?而且,不到最终的一刻,红唇绿眼的城市不会终 止纵横。何况,城市的夜路并不好走。她的心可以舒展在崎岖坎坷的旷野,却不敢透露给宽 阔平坦的城市。 不过别担心,这羔羊原来只是一尊白石雕像。她不会走动,不会饥渴。如果有人打碎 它,也听不到痛苦的惨叫,看不见可怕的流血 感谢上帝。 12.从第三段看,这只“城市羔羊”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概括回答。(4分) 13.文章题为“城市羔羊”,却用了不少笔墨写圆草坪上的草,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作简 要分析。(6分) 14.文章为什么要铺陈众人对“城市羔羊”的注目和议论?(6分) 15.结合全文,试探究倒数第二段在结构安排和主旨表达上的妙处。(4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 题。(18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9题。 吃出来的血缘
“哟,迷途的羔羊啊。” “哈,四面楚歌。” “很危险了,哼,说不定会叫车碰死。” “可惜太小了,还不够一顿涮羊肉。” “谁叫这家伙馋哩,啃草啃到城市里来了,这不是破坏绿化吗?” “它一定渴了,真可怜。” “倒有些诗意。” 四周都是路,可没有她的一条。日头西沉,到了归卧家园、品味甘草的时刻。然而今 天,她连回忆的权利都不存在。她等待着,她要趁夜色快快奔跑!奔跑!什么时候找到了野 草,生命才能获救。 黑夜来临,她能寻到归去的来路吗?而且,不到最终的一刻,红唇绿眼的城市不会终 止纵横。何况,城市的夜路并不好走。她的心可以舒展在崎岖坎坷的旷野,却不敢透露给宽 阔平坦的城市。 不过别担心,这羔羊原来只是一尊白石雕像。她不会走动,不会饥渴。如果有人打碎 它,也听不到痛苦的惨叫,看不见可怕的流血。 感谢上帝。 12.从第三段看,这只“城市羔羊”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概括回答。(4 分) 13.文章题为“城市羔羊”,却用了不少笔墨写圆草坪上的草,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作简 要分析。(6 分) 14.文章为什么要铺陈众人对“城市羔羊”的注目和议论?(6 分) 15.结合全文,试探究倒数第二段在结构安排和主旨表达上的妙处。(4 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 题。(18 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6—19 题。 吃出来的血缘
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似乎只有通过请客吃饭,才能建立起一种非同寻常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很看重人际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可靠的,又是“血缘”。所以,中国人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总是要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为血缘关系,比如“父母官”“子弟 兵”“兄弟单位”等等。 血缘关系中,最亲的是母子。母子关系,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兄弟、 乡亲,则是“同吃”的关系。“乡”这个字,繁体作“鄉”,甲骨文的字形是:当中一个饭 桶(簋),一边一个跪坐的人。所以,乡,也就似乎“同吃锅饭”的意思。实际上,只要 是“同吃一锅饭”的人,比如部队里的战友,单位上的同事,也都多多少少有些兄弟般的情 分。 吃同一食物的人可以被看作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食物是生命之源。吃了同一食物,就 有了同一生命来源,岂能不是兄弟?所以,世界上不少民族都有这样的习俗:如果你能和他 们一起共餐,哪怕是只吃一口食物或只喝一口牛奶,便不必害怕被视为敌人。 当然,进餐的方式,也决不能是西方那种“分餐制”。尽管不少现代中国人也承认,分 餐制科学、卫生、不浪费,但同时也认为,那种进餐方式太冷漠,太没有人情味,简直就是 怠慢客人,好像怀疑人家有传染病。所以,越是大家都懂科学卫生,反倒不好意思分餐。相 反,为了表示大家是“铁哥儿们”,最好是连别人的病也一并传染过来。要知道,“食人之 食”是要“死人之事”的,那么无妨先“病人之病”。作为主人,无妨看作酒菜之外的又一 投资”;作为客人,则无妨看作接受情谊的种“表态”。总之,共餐的目的,是情感的 交流,心灵的沟通,血缘的认同;共餐的目的,在于人情,在于血缘,而亲与疏、敌与友 竟在于“共食”与否 甚至真正的兄弟,也不能长期不共食。所以,在中国,分出去的儿子,嫁出去的女儿, 总要寻找机会回“娘家”,回到母亲的身边共食。至少,年三十的“年夜饭”,是不可不吃
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似乎只有通过请客吃饭,才能建立起一种非同寻常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很看重人际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可靠的,又是“血缘”。所以,中国人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总是要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为血缘关系,比如“父母官”“子弟 兵”“兄弟单位”等等。 血缘关系中,最亲的是母子。母子关系,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兄弟、 乡亲,则是“同吃”的关系。“乡”这个字,繁体作“鄉”,甲骨文的字形是:当中一个饭 桶(簋),一边一个跪坐的人。所以,乡,也就似乎“同吃一锅饭”的意思。实际上,只要 是“同吃一锅饭”的人,比如部队里的战友,单位上的同事,也都多多少少有些兄弟般的情 分。 吃同一食物的人可以被看作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食物是生命之源。吃了同一食物,就 有了同一生命来源,岂能不是兄弟?所以,世界上不少民族都有这样的习俗:如果你能和他 们一起共餐,哪怕是只吃一口食物或只喝一口牛奶,便不必害怕被视为敌人。 当然,进餐的方式,也决不能是西方那种“分餐制”。尽管不少现代中国人也承认,分 餐制科学、卫生、不浪费,但同时也认为,那种进餐方式太冷漠,太没有人情味,简直就是 怠慢客人,好像怀疑人家有传染病。所以,越是大家都懂科学卫生,反倒不好意思分餐。相 反,为了表示大家是“铁哥儿们”,最好是连别人的病也一并传染过来。要知道,“食人之 食”是要“死人之事”的,那么无妨先“病人之病”。作为主人,无妨看作酒菜之外的又一 “投资”;作为客人,则无妨看作接受情谊的一种“表态”。总之,共餐的目的,是情感的 交流,心灵的沟通,血缘的认同;共餐的目的,在于人情,在于血缘,而亲与疏、敌与友, 竟在于“共食”与否。 甚至真正的兄弟,也不能长期不共食。所以,在中国,分出去的儿子,嫁出去的女儿, 总要寻找机会回“娘家”,回到母亲的身边共食。至少,年三十的“年夜饭”,是不可不吃
的。这一回的家宴之所以尤为重要,在于它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对前一年已然存在的血缘 关系,是肯定和确认;对后一年将要延续的血缘关系,则是预约与重申。不难想象,在那万 家灯火的岁除之夜,一家人团团围坐,举筷共食,母亲重温自己“食物和生命的提供者”角 色,兄弟姐妺重申自己是“吃同一奶水长大的人”,那可真是其情也切切,其乐也融融! 16.下列对文中“共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食是世界不少民族共同的习俗,因为吃同一种食物而具有了血缘关系 B.共食是与冷漠而缺乏人情味的西方分餐制相对的中国人特有的进餐方式。 C.共食是主人酒菜之外的一种感情投资,是客人接受情谊的一种认同表态。 D.共食是为了肯定和确认现存的血缘关系,预约与重申将要延续的血缘关系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请客吃饭,无非是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成为血缘关系。 B.卫生而节约的分餐制在中国实在难以推广,因为中国人只讲义气而不注重科学 C.愿不愿意、能不能够在一起共餐,在中国常常可以用来判别亲与疏、区分敌和友 D.作者以吃年夜饭为例,进一步证明:即使真正的兄弟,长期不共食则情谊不存 18.“吃出来的血缘”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6分) 19.请结合文意,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9题。 大梦敦煌六十年 段文杰,1917年生于四川绵阳。1940年考入国立艺专国画系。1944年,国画大师张 大千在重庆举办的敦煌壁画临摹展在他心里埋下了敦煌艺术的种子。而早在百年前,敦煌珍 宝多次被劫掠后,世界各国就岀现了敦煌研究热潮。“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外国”的断言- 直深深刺痛着段文杰的心。毕业后几经波折辗转到达敦煌,从此,他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 奉献给了敦煌艺术保护研究事业,做出了突出成就 从1946年开始,段文杰共临摹各洞窟不同时期的壁画340多幅,面积达140多平方 米,创下了敦煌莫高窟个人临摹史上的第一。段文杰的临摹方法与张大干不同。张大干的临
的。这一回的家宴之所以尤为重要,在于它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对前一年已然存在的血缘 关系,是肯定和确认;对后一年将要延续的血缘关系,则是预约与重申。不难想象,在那万 家灯火的岁除之夜,一家人团团围坐,举筷共食,母亲重温自己“食物和生命的提供者”角 色,兄弟姐妹重申自己是“吃同一奶水长大的人”,那可真是其情也切切,其乐也融融! 16.下列对文中“共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共食是世界不少民族共同的习俗,因为吃同一种食物而具有了血缘关系。 B.共食是与冷漠而缺乏人情味的西方分餐制相对的中国人特有的进餐方式。 C.共食是主人酒菜之外的一种感情投资,是客人接受情谊的一种认同表态。 D.共食是为了肯定和确认现存的血缘关系,预约与重申将要延续的血缘关系。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请客吃饭,无非是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成为血缘关系。 B.卫生而节约的分餐制在中国实在难以推广,因为中国人只讲义气而不注重科学。 C.愿不愿意、能不能够在一起共餐,在中国常常可以用来判别亲与疏、区分敌和友。 D.作者以吃年夜饭为例,进一步证明:即使真正的兄弟,长期不共食则情谊不存。 18.“吃出来的血缘”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6 分) 19.请结合文意,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6 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6—19 题。 大梦敦煌六十年 段文杰,1917 年生于四川绵阳。1940 年考入国立艺专国画系。1944 年,国画大师张 大千在重庆举办的敦煌壁画临摹展在他心里埋下了敦煌艺术的种子。而早在百年前,敦煌珍 宝多次被劫掠后,世界各国就出现了敦煌研究热潮。“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外国”的断言一 直深深刺痛着段文杰的心。毕业后几经波折辗转到达敦煌,从此,他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 奉献给了敦煌艺术保护研究事业,做出了突出成就。 从 1946 年开始,段文杰共临摹各洞窟不同时期的壁画 340 多幅,面积达 140 多平方 米,创下了敦煌莫高窟个人临摹史上的第一。段文杰的临摹方法与张大千不同。张大千的临
本,随意性较大,带有个人创作的成分;段文杰主张,临摹一要客观忠实地再现原作面貌; 二要在精细的基础上突出原作总体神韵;三是绘画技巧不能低于原作水平,这至今仍然是敦 煌壁画临摹的指导原则。他的代表作之一《都督夫人礼佛图》,原画中人物表情及衣饰都模 糊难辨,临摹难度极大。段文杰反复观察考证洞窟中的供养人图像,查阅了大量相关历史资 料,并进行了多次实验练习,经过四个月才完成了这幅巨型壁画的临摹。历时三年的莫高窟 第285窟临摹,是段文杰主持的敦煌壁画临摹史上第一座整窟原大壁画现状临摹。另外《尸 毗王本生》、《各国王子举哀图》等复原临摹巨图,都是公认的精品。 1947年和1948年,段文杰他们将石窟保护和壁画临摹结合在一起,对莫高窟洞 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编号、测量和内容调查,“洞窟编号法”被认为是最完整和科学的,至 今仍在沿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段文杰在临摹壁画时,为复原一幅唐代壁画,查阅了百余种有关古 代服饰的文献资料,通读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摘录了两干多张卡片,为以后进行敦 煌服饰研究打下了基础。后来,他写出了《敦煌服饰》这一重要学术专著,丰富了我国古代 服饰研究的内容。其间,他还写生创作了上百幅人物山水画 对敦煌艺术的起源历来有“西来说”″和“东来说″两种观点。段文杰认为,这两种 观点都失之偏颇;敦煌艺术是在深厚的汉晋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而 成长起来的中国式的佛教艺术。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重视和肯定,为后继者 打开敦煌石窟艺术的奥秘提供了一把钥匙。 在全国敦煌学者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敦煌学研究走到了世界 前列,但段文杰仍谦虚地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16.下列有关段文杰“壁画临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段文杰的敦煌壁画临摹时间跨度长,量大面积广,成为敦煌临摹有史第一人。 B.有别于张大千的临摹方法,段文杰主张临摹要忠实传神,不应有较大的随意性
本,随意性较大,带有个人创作的成分;段文杰主张,临摹一要客观忠实地再现原作面貌; 二要在精细的基础上突出原作总体神韵;三是绘画技巧不能低于原作水平,这至今仍然是敦 煌壁画临摹的指导原则。他的代表作之一《都督夫人礼佛图》,原画中人物表情及衣饰都模 糊难辨,临摹难度极大。段文杰反复观察考证洞窟中的供养人图像,查阅了大量相关历史资 料,并进行了多次实验练习,经过四个月才完成了这幅巨型壁画的临摹。历时三年的莫高窟 第 285 窟临摹,是段文杰主持的敦煌壁画临摹史上第一座整窟原大壁画现状临摹。另外《尸 毗王本生》、《各国王子举哀图》等复原临摹巨图,都是公认的精品。 1947 年和 1948 年,段文杰他们将石窟保护和壁画临摹结合在一起,对莫高窟洞 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编号、测量和内容调查,“洞窟编号法”被认为是最完整和科学的,至 今仍在沿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段文杰在临摹壁画时,为复原一幅唐代壁画,查阅了百余种有关古 代服饰的文献资料,通读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摘录了两千多张卡片,为以后进行敦 煌服饰研究打下了基础。后来,他写出了《敦煌服饰》这一重要学术专著,丰富了我国古代 服饰研究的内容。其间,他还写生创作了上百幅人物山水画。 对敦煌艺术的起源历来有“西来说”和“东来说”两种观点。段文杰认为,这两种 观点都失之偏颇;敦煌艺术是在深厚的汉晋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而 成长起来的中国式的佛教艺术。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重视和肯定,为后继者 打开敦煌石窟艺术的奥秘提供了一把钥匙。 在全国敦煌学者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敦煌学研究走到了世界 前列,但段文杰仍谦虚地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16.下列有关段文杰“壁画临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段文杰的敦煌壁画临摹时间跨度长,量大面积广,成为敦煌临摹有史第一人。 B.有别于张大千的临摹方法,段文杰主张临摹要忠实传神,不应有较大的随意性
C.第一座整窟原大壁画现状临摹是段文杰历时三年的莫髙窟第285窟临摹。 D.因为原图人物、服饰难辨,《都督夫人礼佛图》经过四个月的实验练习才完工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敦煌壁画临摹展,激发了青年段文杰献身敦煌艺术的志趣。 B.敦煌学发展一个世纪以后,终于打破了“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外国”的断言。 C.《敦煌服饰》一书继承了《舆服志》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古代服饰研宄的成果。 D.段文杰长期的壁画摹品中除了340多幅壁画外,还包括上百幅的人物山水画。 18.从文中看,段文杰为敦煌艺术的保护及研究事业做出了哪些突出成就?(6分) 19.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段文杰取得多方面研究成果的原因。(6分) 七、作文(70分) 20.在“汉语盘点2007”活动中,无论“国内字”还是“国际字”的评选,“热”字都高 居榜首。请以“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08—2009学年南京市高三摸底考试答案及评分标准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 D(bang bang pang pang: A. zhuo zhuo zhao zhao: B. he huo he he C. piao pido biao piao 2.C(如数家珍:像数家藏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事物十分熟悉。A.东山再起,泛 指失势后重新得势。此处应为贬义词“死灰复燃”。B.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 白。形容愚昧、固执或蛮横。此处应为“不可思议”。D.戛然而止:突然停止,多指 声音。) 3.A(B项句式杂糅,C项“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不能并列,D项“使用……朴 素的建筑外观”搭配不当) 4.示例:你应该有情趣,但是不要大声笑话那些品位低俗的人。道德可以记在心里,不可 以挂在嘴上。(前后各3分。内容2分,句式1分) 5.数量极大:谐音命名:追捧各自偶像。(每点各1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D(轻:以……为轻,轻视。) 7.C(①③是仁政带来的结果) 8.D(应是曾巩和王安石疏远。) 9.(1)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借给他车马和骑从,在齐州四境夸示炫 耀。(3分,每小句1分。) (2)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3分,前一小句2分,后一小句1分。) (3)我所说的吝啬,是指他勇于作为,而吝啬于改正过错啊!(3分,每小句1分。) 三、古诗鉴赏(8分) 10.(1)梅花。(2分)开放时间一一未到春天:形态特点一一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
C.第一座整窟原大壁画现状临摹是段文杰历时三年的莫高窟第 285 窟临摹。 D.因为原图人物、服饰难辨,《都督夫人礼佛图》经过四个月的实验练习才完工。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敦煌壁画临摹展,激发了青年段文杰献身敦煌艺术的志趣。 B.敦煌学发展一个世纪以后,终于打破了“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外国”的断言。 C.《敦煌服饰》一书继承了《舆服志》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古代服饰研究的成果。 D.段文杰长期的壁画摹品中除了 340 多幅壁画外,还包括上百幅的人物山水画。 18.从文中看,段文杰为敦煌艺术的保护及研究事业做出了哪些突出成就?(6 分) 19.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段文杰取得多方面研究成果的原因。(6 分) 七、作文(70 分) 20.在“汉语盘点 2007”活动中,无论“国内字”还是“国际字”的评选,“热”字都高 居榜首。请以“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08—2009 学年南京市高三摸底考试答案及评分标准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D(bàng bǎng pāng páng;A.zhuó zhuó zháo zhāo;B.hè huò hé hé; C.piāo piǎo biāo piāo) 2.C(如数家珍:像数家藏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事物十分熟悉。 A.东山再起,泛 指失势后重新得势。此处应为贬义词“死灰复燃”。B.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 白。形容愚昧、固执或蛮横。此处应为“不可思议”。D.戛然而止:突然停止,多指 声音。) 3.A(B 项句式杂糅,C 项“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不能并列,D 项“使用……朴 素的建筑外观”搭配不当) 4.示例:你应该有情趣,但是不要大声笑话那些品位低俗的人。道德可以记在心里,不可 以挂在嘴上。(前后各 3 分。内容 2 分,句式 1 分) 5.数量极大;谐音命名;追捧各自偶像。(每点各 1 分)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6.D(轻:以……为轻,轻视。 ) 7.C(①③是仁政带来的结果) 8.D(应是曾巩和王安石疏远。) 9.(1) 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借给他车马和骑从,在齐州四境夸示炫 耀。(3 分,每小句 1 分。) (2)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3 分,前一小句 2 分,后一小句 1 分。) (3)我所说的吝啬,是指他勇于作为,而吝啬于改正过错啊!(3 分,每小句 1 分。) 三、古诗鉴赏(8分) 10.(1)梅花。(2 分)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