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2017届高三4月模拟调研测试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是礼仪重建、礼下庶人、礼俗融合的时代。婚礼文书的使用深入到士庶的生 活之中,婚礼文书种类更为丰富庞杂,无论是在士大夫婚礼还是在民间婚礼中, 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礼仪物品。据《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所载,两宋都城 嫁娶有通草帖、细帖的习俗,下财礼之时则要呈送装帧讲究的礼书。宋人文集中 收录了一些婚礼文书。元代延续了这一礼俗,元人文集和元代日用类书中有着相 类似的婚礼文书的收录和辑录 辑录婚姻礼仪知识的《新编婚礼备用月老新书》刊印于南宋末年,分为上下编, 下编专门辑录各种婚礼文书,对婚礼中使用的书启、帖子、礼状等的格式和形制 有分门别类的详细说明,并提供了许多格式范本和书启范文。从其分类看,其中 的婚礼文书涉及请媒、求亲、问名、聘定、请期、亲迎等诸多仪节,并行用于官 宦、士人、农工商、娼优等各类社会阶层中,初婚、再娶、入赘各有差异。 尽管名目繁多,但综合各类文献,宋代婚礼文书主要通行的包括草帖、细帖、聘 定启状等几类。 草帖用于议婚之初,草有草拟之意。南宋临安的嫁娶之礼,女家先通过媒人,以 草帖子通于男家,草帖内容包括议婚男女的籍贯、世系三代、生年月日等,女家 草帖之中还需包括将要随嫁的奁田、房卧等 细帖,又被称为定帖,意味着婚事的确定。与草帖相较,定帖的内容并无太大变 化。男方定帖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代官品职位名讳,议亲人的排行、生辰、官职、 主婚人等;如果是入赘则还要写明所带金银、田土、财产、宅舍、房廊、山园等; 女家所回定帖,除了家庭、名姓、生年、排行等基本内容之外,还需要具体写明 将要带到夫家的嫁妆,具体包括“房奁、首饰、金银、珠翠、宝器、动用、帐幔 等物,及随嫁田土、屋业、山园”等。 聘定启状则是用于下聘定礼之时的婚礼文书。根据《梦粱录》记载,南宋临安的 嫁娶之礼,在送聘礼之前还有送定礼的仪节。男家向女家所送定礼包括许口酒 各种礼物以及有着特定装饰的礼书。礼书共有两封,一封“用销金色纸四幅为三 启”,另一封为礼物状,二者一起致送,名为“双缄”或“鸳缄”;“双缄” 礼书以“红绿销金书袋盛之,或以罗帛贴套”,再放入五男二女绿盝中,用彩袱 盖上,和其他礼物一起送往女家。女家接受礼书则有特定仪式,需在宅堂之中准 备香烛酒果之类,用以祭告三界,再请女方亲属中夫妇双全之人开启礼书。送聘 礼之时,除了聘礼之外,也用双缄聘启礼状,形制与定礼礼书相类似。以上礼书 的形制大多用于庶人之家,官亲士大夫之家多用黄杨栅梓木函来装礼书,如前述 唐五代的函书形制,以显示身份 宋元时期婚礼文书的书启也注重文采,大量用典,以四六文行之,构成了书启程 式化、礼仪性的表达。在明清文人文集中,仍可看到辞藻华丽的婚礼书启范文。 (摘编自何斯琴《古代婚礼文书漫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俗融合的宋代为婚礼文书的广泛使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婚礼文书种类更 为丰富庞杂,是各个阶层的人们在结婚时不可或缺的
山西省运城市 2017 届高三 4 月模拟调研测试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宋代是礼仪重建、礼下庶人、礼俗融合的时代。婚礼文书的使用深入到士庶的生 活之中,婚礼文书种类更为丰富庞杂,无论是在士大夫婚礼还是在民间婚礼中, 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礼仪物品。据《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所载,两宋都城 嫁娶有通草帖、细帖的习俗,下财礼之时则要呈送装帧讲究的礼书。宋人文集中 收录了一些婚礼文书。元代延续了这一礼俗,元人文集和元代日用类书中有着相 类似的婚礼文书的收录和辑录。 辑录婚姻礼仪知识的《新编婚礼备用月老新书》刊印于南宋末年,分为上下编, 下编专门辑录各种婚礼文书,对婚礼中使用的书启、帖子、礼状等的格式和形制 有分门别类的详细说明,并提供了许多格式范本和书启范文。从其分类看,其中 的婚礼文书涉及请媒、求亲、问名、聘定、请期、亲迎等诸多仪节,并行用于官 宦、士人、农工商、娼优等各类社会阶层中,初婚、再娶、入赘各有差异。 尽管名目繁多,但综合各类文献,宋代婚礼文书主要通行的包括草帖、细帖、聘 定启状等几类。 草帖用于议婚之初,草有草拟之意。南宋临安的嫁娶之礼,女家先通过媒人,以 草帖子通于男家,草帖内容包括议婚男女的籍贯、世系三代、生年月日等,女家 草帖之中还需包括将要随嫁的奁田、房卧等。 细帖,又被称为定帖,意味着婚事的确定。与草帖相较,定帖的内容并无太大变 化。男方定帖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代官品职位名讳,议亲人的排行、生辰、官职、 主婚人等;如果是入赘则还要写明所带金银、田土、财产、宅舍、房廊、山园等; 女家所回定帖,除了家庭、名姓、生年、排行等基本内容之外,还需要具体写明 将要带到夫家的嫁妆,具体包括“房奁、首饰、金银、珠翠、宝器、动用、帐幔 等物,及随嫁田土、屋业、山园”等。 聘定启状则是用于下聘定礼之时的婚礼文书。根据《梦粱录》记载,南宋临安的 嫁娶之礼,在送聘礼之前还有送定礼的仪节。男家向女家所送定礼包括许口酒、 各种礼物以及有着特定装饰的礼书。礼书共有两封,一封“用销金色纸四幅为三 启”,另一封为礼物状,二者一起致送,名为“双缄”或“鸳缄”; “双缄” 礼书以“红绿销金书袋盛之,或以罗帛贴套”,再放入五男二女绿盝中,用彩袱 盖上,和其他礼物一起送往女家。女家接受礼书则有特定仪式,需在宅堂之中准 备香烛酒果之类,用以祭告三界,再请女方亲属中夫妇双全之人开启礼书。送聘 礼之时,除了聘礼之外,也用双缄聘启礼状,形制与定礼礼书相类似。以上礼书 的形制大多用于庶人之家,官亲士大夫之家多用黄杨栅梓木函来装礼书,如前述 唐五代的函书形制,以显示身份。 宋元时期婚礼文书的书启也注重文采,大量用典,以四六文行之,构成了书启程 式化、礼仪性的表达。在明清文人文集中,仍可看到辞藻华丽的婚礼书启范文。 (摘编自何斯琴《古代婚礼文书漫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俗融合的宋代为婚礼文书的广泛使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婚礼文书种类更 为丰富庞杂,是各个阶层的人们在结婚时不可或缺的
B.南宋末年刊印的《新编婚礼备用月老新书》是人们了解和学习婚姻礼仪知识 的读本,里面提供了许多婚礼文书的格式范本和范文 C.草帖、细帖、聘定启状是宋代婚礼文书的主要类型,从已有文献来看,这三 种文书内容有异,形制也有所不同。 D.宋元时期的婚礼文书注重文采,大量用典,表达程式化、礼仪化,这些特点 在明清时期的婚礼文书中仍能看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宋代都城,人们嫁娶要通草帖、细帖,下彩礼时要呈送装帧讲究的礼书, 《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对此均有记载。 B.在宋代,根据地位髙低,请媒、求亲、请期、亲迎等诸多礼节都大不相同 初婚、再取、入赘的仪节也各有差异。 C.南宋时,男家向女家所送定礼包括许口酒、各种礼物以及有着特殊装饰的名 为“双缄”或“鸳缄”的礼书等。 D.草帖用于议婚之初,细帖用于婚事确定之时,聘定启状用于下聘定礼之时。 其中细帖又称定帖,有男方定帖和女方定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代延续了宋代的嫁娶习俗,如通草帖、细帖,下财礼时呈送装帧讲究的礼 书,这从元人文集和元代日用类书中可看出。 B.从婚礼文书的记载来看,两宋时期女方嫁到男方要带房奁、首饰、金银以及 随嫁田土等,男方则没有具体的财物方面的要求。 C.南宋时期,庶人之家的聘定礼书用“红绿销金书袋盛之,或以罗帛贴套” 而士大夫之家的聘定礼书多用黄杨栅梓木函盛之。 D.两宋时期的人们,对婚嫁一事谨慎郑重,婚嫁有隆重而繁琐的仪式,从女家 接受男家送定礼礼书的特定仪式中就可见一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买画 余显斌 那时,程豫已致仕。所谓的致仕,就是退休,离开官场,归隐田园。 他雇了一只船,一路白帆飘飘,回到老家高坝。 他的家在高坝街的那一边,进了门楼,一个四合院,一排砖墙瓦房,十分朴素。 但是,不大的院子,却洁净雅致,种着菊花,还有别的花儿。每天早晨起来,程 老爷子喝罢茶,会走到院子里,这株花前站站,那株花前停停,心里,清闲得如 吹过花叶的风,如对面山上的白云。 多年官场生活,已让他心生厌倦。只有在老家,在这个古镇上,他才感到心地清 净,浑身舒爽。当然,早饭后,一人品茶看书,十分舒适。有时也会拄着拐杖, 到处走走,看看山,看看水,和故旧交谈。 这天,他出外访友,两人正品茶间,仆人匆匆赶来,俯身对他耳语几句。 他一惊,抬起头道:“怎么,少爷与人争吵?” 仆人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他站起来,对老友抱拳道:“家里有事,改日再来请教。”说完,在老朋友的相 送下,走了。表面上,他一脸淡定,心中却很生气,自己的儿子一直很懂礼的 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与人争吵,太不像话了。 走过小桥,走过镇街,前面就是自己的家,里面传来争吵声
B.南宋末年刊印的《新编婚礼备用月老新书》是人们了解和学习婚姻礼仪知识 的读本,里面提供了许多婚礼文书的格式范本和范文。 C.草帖、细帖、聘定启状是宋代婚礼文书的主要类型,从已有文献来看,这三 种文书内容有异,形制也有所不同。 D.宋元时期的婚礼文书注重文采,大量用典,表达程式化、礼仪化,这些特点 在明清时期的婚礼文书中仍能看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宋代都城,人们嫁娶要通草帖、细帖,下彩礼时要呈送装帧讲究的礼书, 《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对此均有记载。 B.在宋代,根据地位高低,请媒、求亲、请期、亲迎等诸多礼节都大不相同, 初婚、再取、入赘的仪节也各有差异。 C.南宋时,男家向女家所送定礼包括许口酒、各种礼物以及有着特殊装饰的名 为“双缄”或“鸳缄”的礼书等。 D.草帖用于议婚之初,细帖用于婚事确定之时,聘定启状用于下聘定礼之时。 其中细帖又称定帖,有男方定帖和女方定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代延续了宋代的嫁娶习俗,如通草帖、细帖,下财礼时呈送装帧讲究的礼 书,这从元人文集和元代日用类书中可看出。 B.从婚礼文书的记载来看,两宋时期女方嫁到男方要带房奁、首饰、金银以及 随嫁田土等,男方则没有具体的财物方面的要求。 C.南宋时期,庶人之家的聘定礼书用“红绿销金书袋盛之,或以罗帛贴套”, 而士大夫之家的聘定礼书多用黄杨栅梓木函盛之。 D.两宋时期的人们,对婚嫁一事谨慎郑重,婚嫁有隆重而繁琐的仪式,从女家 接受男家送定礼礼书的特定仪式中就可见一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买画 余显斌 那时,程豫已致仕。所谓的致仕,就是退休,离开官场,归隐田园。 他雇了一只船,一路白帆飘飘,回到老家高坝。 他的家在高坝街的那一边,进了门楼,一个四合院,一排砖墙瓦房,十分朴素。 但是,不大的院子,却洁净雅致,种着菊花,还有别的花儿。每天早晨起来,程 老爷子喝罢茶,会走到院子里,这株花前站站,那株花前停停,心里,清闲得如 吹过花叶的风,如对面山上的白云。 多年官场生活,已让他心生厌倦。只有在老家,在这个古镇上,他才感到心地清 净,浑身舒爽。当然,早饭后,一人品茶看书,十分舒适。有时也会拄着拐杖, 到处走走,看看山,看看水,和故旧交谈。 这天,他出外访友,两人正品茶间,仆人匆匆赶来,俯身对他耳语几句。 他一惊,抬起头道:“怎么,少爷与人争吵?” 仆人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他站起来,对老友抱拳道:“家里有事,改日再来请教。”说完,在老朋友的相 送下,走了。表面上,他一脸淡定,心中却很生气,自己的儿子一直很懂礼的, 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与人争吵,太不像话了。 走过小桥,走过镇街,前面就是自己的家,里面传来争吵声
他疾步走进去,看见儿子正拉着一个布衣书生,不许离开。 他冷着脸,对儿子道:“放手!” 儿子见了他,忙松开手,告诉他,这个书生是一个骗子。原来,不久前,程家少 爷在街上经过,看见一个卖画的书生,声称自己有八大山人名画一幅,名《枯木 小鸟图》。程少爷一听大喜,忙让看看。那书生打开包袱,拿出一轴,徐徐打开 纸张古旧,一看就是古物。再看画面,翰墨流畅,烟云满纸,一只鸟,站在一根 枯木上,白眼看天,如同铁铸。程少爷大喜,知道自己父亲特爱八大山人的画, 于是,当即答应以五百两银票卖下 书生勉强答应,说不是老母生病,无钱买药,绝不会如此低价出售 切谈妥,程少爷伸手入兜,哎呀一声,告诉对方,自己没有带钱,让他改天来 拿,分文不少。 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 他拿了画,一个人暗暗在书房里细看,谁知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八大山人画鸟, 鸟眼为方形,而画中鸟眼却是弧形。因此,今天,书生来拿钱时,程少爷一把抓 住他,大骂骗子,准备送往官府治罪。 程豫听了儿子的解释,拿过了画,仔细看了,对程少爷道:“无知!” 程少爷一惊,问道:“爹,怎么?” 程豫小心卷了画,装入木匣,告诉程少爷,此画乃真品无疑,怎能是假。程少爷 听了,忙指出鸟眼存在的破绽。程豫哼了一声,解释道:“八大山人画鸟多为方 形鸟眼,但兴致来时,偶尔也画弧形鸟眼。”说完,程豫吩咐,将五百两银票送 给书生。看书生一身单衫,寒颤颤的,他又走近房内,亲自包了一包自己半旧的 衣服送上。 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 看书生走远了,程豫转身,将画递给儿子道:“烧了,以免此画以后骗了别人。” 程少爷一惊,问道:“为什么?” 程豫轻声说:“这画是赝品 程少爷望着自己的爹,大惑不解。 程豫长叹,告诉儿子,这人是读书人,又有这样深的绘画功底,仿造赝品,一定 有不得已的苦衷,能帮一把,为什么不帮一把呢 程少爷听了,轻轻点点头道:“爹,我明白了。” 程豫长叹一声,望着书生远去的方向。 书生拿了银子和那包衣服回家,打开包袱,里面有一张纸,上写:君之丹青已上 层楼,假以时日,定为大家,赠银五百,以助君成功 书生读罢,红了眼圈,久久无言。 多年后,丰阳出现一个画家,提笔濡墨,满纸云烟,俨然已成画坛名家。这人, 就是那个书生。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一直很懂事的儿子竟然会与人吵架,这个情节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能够 激发读者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 B.谈妥价钱后,程少爷发现自己没有带钱,便让那书生改天来拿,书生爽快答 应,可知书生涉世未深,轻信别人 C.“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其中“低了头”有深意,暗示书生微妙 的心理,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他疾步走进去,看见儿子正拉着一个布衣书生,不许离开。 他冷着脸,对儿子道:“放手!” 儿子见了他,忙松开手,告诉他,这个书生是一个骗子。原来,不久前,程家少 爷在街上经过,看见一个卖画的书生,声称自己有八大山人名画一幅,名《枯木 小鸟图》。程少爷一听大喜,忙让看看。那书生打开包袱,拿出一轴,徐徐打开, 纸张古旧,一看就是古物。再看画面,翰墨流畅,烟云满纸,一只鸟,站在一根 枯木上,白眼看天,如同铁铸。程少爷大喜,知道自己父亲特爱八大山人的画, 于是,当即答应以五百两银票卖下。 书生勉强答应,说不是老母生病,无钱买药,绝不会如此低价出售。 一切谈妥,程少爷伸手入兜,哎呀一声,告诉对方,自己没有带钱,让他改天来 拿,分文不少。 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 他拿了画,一个人暗暗在书房里细看,谁知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八大山人画鸟, 鸟眼为方形,而画中鸟眼却是弧形。因此,今天,书生来拿钱时,程少爷一把抓 住他,大骂骗子,准备送往官府治罪。 程豫听了儿子的解释,拿过了画,仔细看了,对程少爷道:“无知!” 程少爷一惊,问道:“爹,怎么?” 程豫小心卷了画,装入木匣,告诉程少爷,此画乃真品无疑,怎能是假。程少爷 听了,忙指出鸟眼存在的破绽。程豫哼了一声,解释道:“八大山人画鸟多为方 形鸟眼,但兴致来时,偶尔也画弧形鸟眼。”说完,程豫吩咐,将五百两银票送 给书生。看书生一身单衫,寒颤颤的,他又走近房内,亲自包了一包自己半旧的 衣服送上。 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 看书生走远了,程豫转身,将画递给儿子道:“烧了,以免此画以后骗了别人。” 程少爷一惊,问道:“为什么?” 程豫轻声说:“这画是赝品。” 程少爷望着自己的爹,大惑不解。 程豫长叹,告诉儿子,这人是读书人,又有这样深的绘画功底,仿造赝品,一定 有不得已的苦衷,能帮一把,为什么不帮一把呢? 程少爷听了,轻轻点点头道:“爹,我明白了。” 程豫长叹一声,望着书生远去的方向。 书生拿了银子和那包衣服回家,打开包袱,里面有一张纸,上写:君之丹青已上 层楼,假以时日,定为大家,赠银五百,以助君成功。 书生读罢,红了眼圈,久久无言。 多年后,丰阳出现一个画家 ,提笔濡墨,满纸云烟,俨然已成画坛名家。这人, 就是那个书生。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4 分) A.一直很懂事的儿子竟然会与人吵架,这个情节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能够 激发读者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 B.谈妥价钱后,程少爷发现自己没有带钱,便让那书生改天来拿,书生爽快答 应,可知书生涉世未深,轻信别人。 C.“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其中“低了头”有深意,暗示书生微妙 的心理,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D.文章虽然短小,但是波澜起伏;作者通过大量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塑 造了程豫这一人物形象,给人以启示。 5.“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 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 内容进行分析。(4分) 6.程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贾樟柯:吸引我的是好人的尊严 (贾樟柯,业余出身,却是当代艺术电影的领军人物,是第六代导演中的特立独 行者。他用他的镜头语言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 和命运发生的转变。他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国内外的高度认可。对此,他的 回答却是:吸引我的不是黄金的光泽,而是好人的尊严。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 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 主持人:十年当中你一直在用一些非专业的演员反映生活中经常被所谓的主流电 影所忽略的人们,这是一种非常有意识的选择吗? 贾:是一种很自觉的选择,因为我觉得人不能脱离开自己的成长。他们非职业演 员对生活有非常深刻的了解。 主持人:你的团队基本上十年都没有变过,特别是你曾经遇到过这么多的困难 除了理想之外,是什么让你们能够这样有凝聚力地相互守望在一起? 贾:最主要一点就是,拍电影它真的是一个特别快乐的工作。我们最快乐的就是 选演员和看到他们表演的时候。很多角色我写剧本的时候已经大概知道由谁来演 了,都是我的亲朋好友嘛,基本上我觉得他们演得都非常好。因为他相信那个剧 本。剧本提供给他的台词,提供给他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情节矛盾,他们在生活里 面有对应。只要导演把握得比较好,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演员,都蛮好的。看 那些本地的工人或者是本地的女孩子演戏的时候,我会被他们感动,他们那种真 挚的表达特别影响我,让我也开始用特别真挚的语言去对待每一个人 主持人:从你的成长背景看,怎么也不像跟电影特别有缘的那种人。 贾:我本来想考美术学校,然后看完《黄土地》我就决定当导演…那个电影为 什么我会特别喜欢?因为我们老家有一半在晋中平原,一半就是黄土地,吕梁山 区,从县城骑自行车骑20分钟就进到那个黄土地里面。所以我一看那个电影 看那个漫天的黄土,还有那些人的面孔,我就开始流眼泪。一个女孩在黄河里面 打水,打一桶黄水,挑着走的时候,那我真是控制不住。这是一种直接的感受 我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自己的生活。然后我开始考电影学院。 十几岁的贾樟柯经过三年的苦苦挣扎,终于有资格成为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的旁听生。) 主持人:在大学的时候好像流传你当时用漆写在暖气片上一一“宁有种乎”的故 事。是什么样的情景让你产生这样的感慨呢 贾:这个是误传。可能有过这样的表白吧,不一定是写在墙上的。我觉得还是中 国电影给我的一种刺激。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每个星期看两部国产新片。看了两 年电影之后你会发现,所有的国产电影跟我个人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我不知 道它在讲什么东西。就是说,真实的中国人的生活,在荧幕上确实没有得到展现 这让人有一种很不公平的感觉。那个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应该去做电影,把 我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拍出来
D.文章虽然短小,但是波澜起伏;作者通过大量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塑 造了程豫这一人物形象,给人以启示。 5.“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 内容进行分析。(4 分) 6.程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贾樟柯:吸引我的是好人的尊严 (贾樟柯,业余出身,却是当代艺术电影的领军人物,是第六代导演中的特立独 行者。他用他的镜头语言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 和命运发生的转变。他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国内外的高度认可。对此,他的 回答却是:吸引我的不是黄金的光泽,而是好人的尊严。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 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 主持人:十年当中你一直在用一些非专业的演员反映生活中经常被所谓的主流电 影所忽略的人们,这是一种非常有意识的选择吗? 贾:是一种很自觉的选择,因为我觉得人不能脱离开自己的成长。他们非职业演 员对生活有非常深刻的了解。 主持人:你的团队基本上十年都没有变过,特别是你曾经遇到过这么多的困难。 除了理想之外,是什么让你们能够这样有凝聚力地相互守望在一起? 贾:最主要一点就是,拍电影它真的是一个特别快乐的工作。我们最快乐的就是 选演员和看到他们表演的时候。很多角色我写剧本的时候已经大概知道由谁来演 了,都是我的亲朋好友嘛,基本上我觉得他们演得都非常好。因为他相信那个剧 本。剧本提供给他的台词,提供给他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情节矛盾,他们在生活里 面有对应。只要导演把握得比较好,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演员,都蛮好的。看 那些本地的工人或者是本地的女孩子演戏的时候,我会被他们感动,他们那种真 挚的表达特别影响我,让我也开始用特别真挚的语言去对待每一个人。 主持人:从你的成长背景看,怎么也不像跟电影特别有缘的那种人。 贾:我本来想考美术学校,然后看完《黄土地》我就决定当导演……那个电影为 什么我会特别喜欢?因为我们老家有一半在晋中平原,一半就是黄土地,吕梁山 区,从县城骑自行车骑 20 分钟就进到那个黄土地里面。所以我一看那个电影, 看那个漫天的黄土,还有那些人的面孔,我就开始流眼泪。一个女孩在黄河里面 打水,打一桶黄水,挑着走的时候,那我真是控制不住。这是一种直接的感受。 我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自己的生活。然后我开始考电影学院。 (二十几岁的贾樟柯经过三年的苦苦挣扎,终于有资格成为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的旁听生。) 主持人:在大学的时候好像流传你当时用漆写在暖气片上——“宁有种乎”的故 事。是什么样的情景让你产生这样的感慨呢? 贾:这个是误传。可能有过这样的表白吧,不一定是写在墙上的。我觉得还是中 国电影给我的一种刺激。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每个星期看两部国产新片。看了两 年电影之后你会发现,所有的国产电影跟我个人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我不知 道它在讲什么东西。就是说,真实的中国人的生活,在荧幕上确实没有得到展现, 这让人有一种很不公平的感觉。那个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应该去做电影,把 我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拍出来
主持人:从《小武》开始,你的片子也在国际上陆续获奖,外国影评人评价你是 当代中国最富洞察力的记者,但是在国内基本上是没有观众的。对此你是什么样 的感受? 贾:一开始并没有太多的感受,还沉醉在所谓的成功的快乐里面,但是短暂的快 乐过后,就是很深的孤独感,一种空泂的感觉。最强烈就是从影展坐飞机降落 从机场回家的时候,就觉得回到自己的土地,那个工作反而结束了。工作都在国 外。自己变得好像跟这个文化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感觉是特别痛苦的。 《世界》是我第一部能够在国内公演的影片,喜悦感是很强的,但同时也有很多 感激、感慨在里面。那天在首映式上看到下面那么多朋友,都是帮过我的人,其 实大家没什么交情,偶尔通通电话而已,我就觉得特别感激。我忍不住就哭了。 主持人:有论调,说凡是反映一些生活中比较负面的一些东西,通常会得到海外 影评人高度的赞赏,所以说是不是中国有很多独立的电影人在国内没有钱拍这些 大片,于是就专门拍一些我们生活中所谓不太好的一面,去拿给国外的影评人得 奖? 贾:这种评论从80年代就一直有。最近我还看网上有一个年轻的导演说要警惕 贾樟,说他在出卖我们的苦难。这种误解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但实际上如果我们 从艺术史或者文学史的角度来看,人类这么多年的文学里面基本上重要的作品都 是讲人的苦难。我非常欣赏一句话,我忘了是刘震云还是刘恒,曾经在谈到鲁迅 作品的时候说,鲁迅作品中的黑暗点燃了我的黑暗一一点亮了我的黑暗。我觉得 艺术有这样一种作用。当你从艺术里看到一个普遍的困境的时候,最起码人会不 孤独,会觉得,我个人的困境其实是一个群体性的困境。它会帮助人走出这个困 境 (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贾樟柯以独特的视角,用自己的镜头语言讲述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和 遭遇。他的作品一搬上荧屏就被国内外高度认可 B.贾樟柯不仅是导演,还是编剧。他自写自导,剧中人物是以身边的人们为原 型,情节矛盾和台词设置也源于这些普通人的生活。 C.贾樟柯在具体的电影制作中,创作的剧本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认为导演把握 好,演员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的都可以演得好。 D.电影《黄土地》里展现的黄土髙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使贾樟柯第一次 看到来了自己的生活,他很感动,激发了他的导演梦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贾樟柯有意识地选择非专业演员演绎生活中的普通人,他认为那些非专业演 员对生活有深刻的了解,他们的真挚表达有感染力。 B.贾樟柯和他的团队,为了理想,把拍电影当作特别快乐的工作。他们互相守 望在一起,经受住了困难的考验,很有凝聚力 C.上大学时的贾樟柯觉得当时的中国电影没有展现真实的中国人的生活,他觉 得不公平,决心要把他自己的真实生活制作成电影 D.贾樟柯的电影虽在国际上陆续获奖,可在国内基本上没有观众,他深感孤独 和空虚。就连《世界》在国内公映时,也是这样的感受。 E.贾樟柯认为艺术里反映的困境多是群体性的困境,有着普遍性,它会让处在 困境中的人们不感到孤独,这会帮他们走出困境
主持人:从《小武》开始,你的片子也在国际上陆续获奖,外国影评人评价你是 当代中国最富洞察力的记者,但是在国内基本上是没有观众的。对此你是什么样 的感受? 贾:一开始并没有太多的感受,还沉醉在所谓的成功的快乐里面,但是短暂的快 乐过后,就是很深的孤独感,一种空洞的感觉。最强烈就是从影展坐飞机降落, 从机场回家的时候,就觉得回到自己的土地,那个工作反而结束了。工作都在国 外。自己变得好像跟这个文化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感觉是特别痛苦的。 《世界》是我第一部能够在国内公演的影片,喜悦感是很强的,但同时也有很多 感激、感慨在里面。那天在首映式上看到下面那么多朋友,都是帮过我的人,其 实大家没什么交情,偶尔通通电话而已,我就觉得特别感激。我忍不住就哭了。 主持人:有论调,说凡是反映一些生活中比较负面的一些东西,通常会得到海外 影评人高度的赞赏,所以说是不是中国有很多独立的电影人在国内没有钱拍这些 大片,于是就专门拍一些我们生活中所谓不太好的一面,去拿给国外的影评人得 奖? 贾:这种评论从 80 年代就一直有。最近我还看网上有一个年轻的导演说要警惕 贾樟,说他在出卖我们的苦难。这种误解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但实际上如果我们 从艺术史或者文学史的角度来看,人类这么多年的文学里面基本上重要的作品都 是讲人的苦难。我非常欣赏一句话,我忘了是刘震云还是刘恒,曾经在谈到鲁迅 作品的时候说,鲁迅作品中的黑暗点燃了我的黑暗——点亮了我的黑暗。我觉得 艺术有这样一种作用。当你从艺术里看到一个普遍的困境的时候,最起码人会不 孤独,会觉得,我个人的困境其实是一个群体性的困境。它会帮助人走出这个困 境。 (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贾樟柯以独特的视角,用自己的镜头语言讲述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和 遭遇。他的作品一搬上荧屏就被国内外高度认可。 B.贾樟柯不仅是导演,还是编剧。他自写自导,剧中人物是以身边的人们为原 型,情节矛盾和台词设置也源于这些普通人的生活。 C.贾樟柯在具体的电影制作中,创作的剧本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认为导演把握 好,演员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的都可以演得好。 D.电影《黄土地》里展现的黄土高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使贾樟柯第一次 看到来了自己的生活,他很感动,激发了他的导演梦。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贾樟柯有意识地选择非专业演员演绎生活中的普通人,他认为那些非专业演 员对生活有深刻的了解,他们的真挚表达有感染力。 B.贾樟柯和他的团队,为了理想,把拍电影当作特别快乐的工作。他们互相守 望在一起,经受住了困难的考验,很有凝聚力。 C.上大学时的贾樟柯觉得当时的中国电影没有展现真实的中国人的生活,他觉 得不公平,决心要把他自己的真实生活制作成电影。 D.贾樟柯的电影虽在国际上陆续获奖,可在国内基本上没有观众,他深感孤独 和空虚。就连《世界》在国内公映时,也是这样的感受。 E.贾樟柯认为艺术里反映的困境多是群体性的困境,有着普遍性,它会让处在 困境中的人们不感到孤独,这会帮他们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