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信仰民俗与旅游 (第12次课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讲的教学,了解信仰民俗的定义、起源及基本特征; 熟悉信仰民俗的内容;掌握信仰民俗旅游的开发的几种模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信仰民俗的定义、起源;信仰民俗旅游的开发模式。 三、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讨论、案例、课堂提问、PPT演示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民俗信仰的定义与特征;民俗信仰的对象;民俗信仰的媒介: 民俗信仰的表现方式。 2、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让 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这是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根本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坚守马克思 主义信仰,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永远的精神追求,才能在思政课的教学中讲出信仰的味道, 发出信仰的感召,凝聚信仰的力量。“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人们信仰的形成,一般遵 循高度认同一坚定追随一实际践行的规律。教有部高等教有司司长吴岩表示,“思想政治教 育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是有信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信不信!” 教育和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世界大变局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机遇与 挑战,客观分析国际问题,引导学生将中国的发展置于国际视阙中进行比较,凸显我国“四 个自信”的底气和优势。 【课程思政内容】 1.首先,政治要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2.情怀要深。敬畏职责,把讲好思政课当作真正的事业来做。只有自己先有情怀,才 能让学生有情怀。以深沉的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位。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仰民俗,辨别伪民俗、商业化的问题。 第一节民俗信仰的定义和特征 一、民俗信仰的定义 信仰民俗又称“精神民俗”“心理民俗”,它涉及到包括信仰、巫术、禁忌、占卜、预兆 等多方面内容。 民俗信仰又称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 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二、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第一,民俗信仰有突出的功利性。(风水、诅咒)
第十一章 信仰民俗与旅游 (第 12 次课 2 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讲的教学,了解信仰民俗的定义、起源及基本特征; 熟悉信仰民俗的内容;掌握信仰民俗旅游的开发的几种模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信仰民俗的定义、起源;信仰民俗旅游的开发模式。 三、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讨论、案例、课堂提问、PPT 演示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民俗信仰的定义与特征;民俗信仰的对象;民俗信仰的媒介; 民俗信仰的表现方式。 2、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让 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这是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根本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坚守马克思 主义信仰,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永远的精神追求,才能在思政课的教学中讲出信仰的味道, 发出信仰的感召,凝聚信仰的力量。“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人们信仰的形成,一般遵 循高度认同—坚定追随—实际践行的规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思想政治教 育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是有信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信不信!” 教育和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世界大变局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机遇与 挑战,客观分析国际问题,引导学生将中国的发展置于国际视阈中进行比较,凸显我国“四 个自信”的底气和优势。 【课程思政内容】 1. 首先,政治要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2. 情怀要深。敬畏职责,把讲好思政课当作真正的事业来做。只有自己先有情怀,才 能让学生有情怀。以深沉的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位。 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仰民俗,辨别伪民俗、商业化的问题。 第一节 民俗信仰的定义和特征 一、民俗信仰的定义 信仰民俗又称“精神民俗”“心理民俗”,它涉及到包括信仰、巫术、禁忌、占卜、预兆 等多方面内容。 民俗信仰又称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 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二、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第一,民俗信仰有突出的功利性。(风水、诅咒)
第二,民俗信仰具有强烈的神秘性、保守性、封闭性。 第三,民俗信仰有较强的包容性: 第四,民间信仰有较大的渗透性 第五,民俗信仰的俗信化趋势。(民间偏方) 三、信仰的功能 1.信仰可以使人对群体产生皈依感: 2.信仰可以给人以安慰: 3.信仰可以给人以强有力的安定感。 第二节信仰对象 一、灵魂 在对超自然力的崇拜中,灵魂崇拜是最基本的崇拜,灵魂被认为是居于人的躯体以及各 种物体内,并起着主宰和支配作用的一种超自然体,具有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最初的灵魂还有血缘远近亲疏之别的。 灵魂信仰不限于人,也涉及自然神、图腾,包括人类自身役使的牛马和使用的器物。(万 物有灵信仰) 灵魂崇拜对象包括生魂、游魂、转生魂三种。 二、自然神 自然崇拜就是把自然现象视为神灵并加以崇拜。所崇拜的对象有天象、火与火神、水与 水神、山与山神、石与石神、土地、动物、植物等。 学术界认为,人类的信仰是从自然崇拜开始的。 天神在许多民族中都是至高无上的大神,但他究竞是个什么样子,人们很难表述清楚。 可以说,迄今为止天神仍是个混沌不清的概念。 《三国演义》八十六回《难张温秦宓逞天辩》讲到:东吴遣张温入蜀答礼,有傲慢之态。 蜀才子秦宓与之舌战。温以天为问:“天有姓乎?”“岂得无姓!”“何姓?”“姓 刘。”“何以知之?”“天子姓刘,以故知之。” 在华夏文明中,人们多认为太阳神为男性,太阳是男性阳刚之气的象征。 罗得岛太阳神铜像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此巨像由无数镕化的武器和铜制品铸成,高 约37公尺,像自由女神像那么高,矗立在希腊罗得岛上的罗得港港口,巨像的两脚横跨在 入口港的两端,船只可以在胯下通过。据说建成后没几年便因强烈地震而倒塌,留下一片瓦 砾,是七大奇观中寿命最短的一个。 月亮更具女性的阴柔之美,所以月亮神一般是女的。 中国神话中的月亮神一一嫦娥 3.星辰 中国人对星辰的认识相当早,古人对星辰的关注程度甚至远胜于现代人。清·顾炎武说:
第二,民俗信仰具有强烈的神秘性、保守性、封闭性。 第三,民俗信仰有较强的包容性。 第四,民间信仰有较大的渗透性。 第五,民俗信仰的俗信化趋势。(民间偏方) 三、信仰的功能 1. 信仰可以使人对群体产生皈依感; 2. 信仰可以给人以安慰; 3. 信仰可以给人以强有力的安定感。 第二节 信仰对象 一、灵魂 在对超自然力的崇拜中,灵魂崇拜是最基本的崇拜,灵魂被认为是居于人的躯体以及各 种物体内,并起着主宰和支配作用的一种超自然体,具有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最初的灵魂还有血缘远近亲疏之别的。 灵魂信仰不限于人,也涉及自然神、图腾,包括人类自身役使的牛马和使用的器物。(万 物有灵信仰) 灵魂崇拜对象包括生魂、游魂、转生魂三种。 二、自然神 自然崇拜就是把自然现象视为神灵并加以崇拜。所崇拜的对象有天象、火与火神、水与 水神、山与山神、石与石神、土地、动物、植物等。 学术界认为,人类的信仰是从自然崇拜开始的。 天神在许多民族中都是至高无上的大神,但他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人们很难表述清楚。 可以说,迄今为止天神仍是个混沌不清的概念。 《三国演义》八十六回《难张温秦宓逞天辩》讲到:东吴遣张温入蜀答礼,有傲慢之态。 蜀才子秦宓与之舌战。温以天为问:“天有姓乎?”“岂得无姓!”“何姓?”“姓 刘。”“何以知之?”“天子姓刘,以故知之。” 在华夏文明中,人们多认为太阳神为男性,太阳是男性阳刚之气的象征。 罗得岛太阳神铜像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此巨像由无数镕化的武器和铜制品铸成,高 约 37 公尺,像自由女神像那么高,矗立在希腊罗得岛上的罗得港港口,巨像的两脚横跨在 入口港的两端,船只可以在胯下通过。据说建成后没几年便因强烈地震而倒塌,留下一片瓦 砾,是七大奇观中寿命最短的一个。 月亮更具女性的阴柔之美,所以月亮神一般是女的。 中国神话中的月亮神——嫦娥 3.星辰 中国人对星辰的认识相当早,古人对星辰的关注程度甚至远胜于现代人。清·顾炎武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 于毕’,戍率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古人常以星宿的变化来判断人间吉凶。俗话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人与天上 的星星是对应的。同时他们还相信人的地位越高,代表他的那颗星也就越亮越大。天上若有 巨星陨落,人间必有伟人谢世。 三国时有个名叫管辂的人,精通道术,占卜灵验。有一次为颜超相面,认为他的面相主 天亡。颜父乃苦求管辂延命。管辂说:“子归,觅清酒一壶,鹿脯一斤。卯日,刈(y)麦 地大桑树下,有二人围棋,但酌酒置脯,饮尽更斟,以尽为度。若问汝,汝但拜之勿言。必 会有人救汝。”颜依言而往,果见二人围棋。颜置脯斟酒于前。其人贪戏,但饮酒食脯,不 顾。数巡,北边坐者忽见颜在,叱曰:“何故在此?”颜唯拜之。南边坐者曰:“适来饮他酒 脯,宁无情乎?”北坐者曰:“文书已定”。南坐者曰:“借文书看之。”见超寿止十九岁,乃 取笔挑上,语曰:“救汝至九十年活”。颜拜而回。 管辂曰:“北边坐人是北斗,南边坐人是南斗。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从南 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 4.山水神 在中国先秦典籍中,己有帝王祭祀山川的记载。 虞舜曾五年一巡狩,“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各诸侯国也都祭祀自己境内的名山大川。 秦以后,天子封禅泰山,祭祀也逐渐形成定制。因五岳四渎四海神是最具代表性的自然 神,因此他们可以享受到帝王香火。 关于五岳的产生,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盘直开天辟地后,力尽而死,他头 化东岳,腹化中岳,左臂化南岳,右臂化北岳,足化西岳。因此五岳神山成为众山之祖。其 实五岳名称的出现是战国以后的事,它与齐国人邹衍创立的五行学说关系密切。战国时期, 人们以天子所居河洛为中心,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选出各方最有影响的大山, 作为山神代表,由国家主持祭祀,这五大神山便成了人们心目中有正神居住并可通达天界的 灵场。 汉宣帝时,这五大神山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霍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隋文帝废霍山改衡山为南岳,明代以后,又将北岳恒山的祭所由河北曲阳迁到山西浑源。此 后,五岳位置至今未变。 五镇是五岳以外的五座大山。镇山之说起源很早,据传大禹分天下为九州时,便以每 州的主山为镇山,作为国家长治久安的象征。隋朝仿照五岳制度,又另选出四座大山作为四 镇,唐代增至五镇,也由国家主祭。这五镇分别为东镇沂山,西镇岳山,中镇霍山,南镇会 稽山和北镇医巫闾山。 人们对山神的崇拜很可能来源于这样两种认识:首先,高山峻岭一直被古人视为通天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 于毕’,戍率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古人常以星宿的变化来判断人间吉凶。俗话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人与天上 的星星是对应的。同时他们还相信人的地位越高,代表他的那颗星也就越亮越大。天上若有 巨星陨落,人间必有伟人谢世。 三国时有个名叫管辂的人,精通道术,占卜灵验。有一次为颜超相面,认为他的面相主 天亡。颜父乃苦求管辂延命。管辂说:“子归,觅清酒一壶,鹿脯一斤。卯日,刈(yì )麦 地大桑树下,有二人围棋,但酌酒置脯,饮尽更斟,以尽为度。若问汝,汝但拜之勿言。必 会有人救汝。”颜依言而往,果见二人围棋。颜置脯斟酒于前。其人贪戏,但饮酒食脯,不 顾。数巡,北边坐者忽见颜在,叱曰:“何故在此?”颜唯拜之。南边坐者曰:“适来饮他酒 脯,宁无情乎?”北坐者曰:“文书已定”。南坐者曰:“借文书看之。”见超寿止十九岁,乃 取笔挑上,语曰:“救汝至九十年活”。颜拜而回。 管辂曰:“北边坐人是北斗,南边坐人是南斗。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从南 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 4. 山水神 在中国先秦典籍中,已有帝王祭祀山川的记载。 虞舜曾五年一巡狩,“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各诸侯国也都祭祀自己境内的名山大川。 秦以后,天子封禅泰山,祭祀也逐渐形成定制。因五岳四渎四海神是最具代表性的自然 神,因此他们可以享受到帝王香火。 关于五岳的产生,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力尽而死,他头 化东岳,腹化中岳,左臂化南岳,右臂化北岳,足化西岳。因此五岳神山成为众山之祖。其 实五岳名称的出现是战国以后的事,它与齐国人邹衍创立的五行学说关系密切。战国时期, 人们以天子所居河洛为中心,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选出各方最有影响的大山, 作为山神代表,由国家主持祭祀,这五大神山便成了人们心目中有正神居住并可通达天界的 灵场。 汉宣帝时,这五大神山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霍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隋文帝废霍山改衡山为南岳,明代以后,又将北岳恒山的祭所由河北曲阳迁到山西浑源。此 后,五岳位置至今未变。 五镇是五岳以外的五座大山。镇山之说起源很早,据传大禹分天下为九州时,便以每 州的主山为镇山,作为国家长治久安的象征。隋朝仿照五岳制度,又另选出四座大山作为四 镇,唐代增至五镇,也由国家主祭。这五镇分别为东镇沂山,西镇岳山,中镇霍山,南镇会 稽山和北镇医巫闾山。 人们对山神的崇拜很可能来源于这样两种认识:首先,高山峻岭一直被古人视为通天
之路,群神上下,都是通过高山这座天梯实现的。同时,高山也被视为神灵的居所。 三、图腾 图腾崇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图腾”一词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末约翰·朗 格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一书,该书说:“野蛮人的宗教性的迷信之一, 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totem(图腾),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他们相信这精灵守护着 自己。”“图腾”一词即来源于印第安语“totm”,意思是“他的亲属”和“他的标记”。 (一)认祖与标识一一图腾的功能 (二)图腾祭祀与禁忌 (三)图腾圣餐与图腾牺牲 (四)认祖与标识一一图腾的功能 认祖是图腾的第一个功能。在远古社会,人们深信每个氏族的成员都同源于同一个物种, 这些物种有时是动物、植物,有时则是某种无生物,这便是他们最为古老的祖先,也就是他 们的图腾。 图腾的第二个功能是它的标志作用。图腾标志体现在族名、人名、地名、服饰、文身 等诸多方面。 《魏书·高车传》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匈奴单于生二女,姿容甚美,国人皆以为神。 单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将以与天。’乃筑高台,置二女其上,曰‘请天自迎之’。经 三年,复一年,乃有一老狼,昼夜守台嗥呼。其小女曰:‘吾父使我处此,欲以与天,而今 狼来,或神物天使之然?’下为狼妻而产子。后遂繁衍成国”。这个文本的核心旨在说明高 车人以狼为图腾,是狼图腾的后人。 在鄂伦春族流传着不少大同小异的有关熊图腾的故事,一个故事说:有个猎人被母熊 掳去,关在山洞,同雌熊住在一起。不久,雌熊生出一个半人半熊的小崽。后来,猎人趁雌 熊携子出洞觅食之机逃走,雌熊发觉后一路追来。猎人沿河岸奔逃,恰逢上游漂来一只木筏, 于是跳了上去。雌熊追赶不及,愤怒地将小崽撕为两半。一半掷还猎人,一半留给自己。从 此,随雌熊生活的一半变成熊,随猎人生活的一半变成鄂伦春人。 图腾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异。当一个氏族分裂时,图 腾也随之分裂;而当不同氏族融合时,其图腾形象也随之融合。 如傈僳族的熊氏族由原来的一个氏族分成三个女儿氏族后,其图腾也分别分为狗熊、 猪熊、大熊等三个不同的氏族图腾。 美洲印第安人中的苍狼氏族、黄狼氏族、白鹫氏族、黑鹫氏族,就是由狼氏族、鹫氏 族分别分化出来的。而不同氏族融合的结果,便是复合型图腾的出现,《山海经》中的鸟首 龙身、龙身人面、虎身人面、犬身人面等复合型图腾形象的出现,很可能便是不同氏族之不 同图腾融合的结果。这类复合型图腾的大量涌现,不但意味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古老氏族 集团的解体,同时也意味着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或民族集团的诞生
之路,群神上下,都是通过高山这座天梯实现的。同时,高山也被视为神灵的居所。 三、图 腾 图腾崇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图腾”一词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末约翰·朗 格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一书,该书说:“野蛮人的宗教性的迷信之一, 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totem(图腾),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他们相信这精灵守护着 自己。”“图腾”一词即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是“他的亲属”和“他的标记”。 (一)认祖与标识——图腾的功能 (二)图腾祭祀与禁忌 (三)图腾圣餐与图腾牺牲 (四)认祖与标识——图腾的功能 认祖是图腾的第一个功能。在远古社会,人们深信每个氏族的成员都同源于同一个物种, 这些物种有时是动物、植物,有时则是某种无生物,这便是他们最为古老的祖先,也就是他 们的图腾。 图腾的第二个功能是它的标志作用。图腾标志体现在族名、人名、地名、服饰、文身 等诸多方面。 《魏书·高车传》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匈奴单于生二女,姿容甚美,国人皆以为神。 单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将以与天。’乃筑高台,置二女其上,曰‘请天自迎之’。经 三年,复一年,乃有一老狼,昼夜守台嗥呼。其小女曰:‘吾父使我处此,欲以与天,而今 狼来,或神物天使之然?’下为狼妻而产子。后遂繁衍成国”。这个文本的核心旨在说明高 车人以狼为图腾,是狼图腾的后人。 在鄂伦春族流传着不少大同小异的有关熊图腾的故事,一个故事说:有个猎人被母熊 掳去,关在山洞,同雌熊住在一起。不久,雌熊生出一个半人半熊的小崽。后来,猎人趁雌 熊携子出洞觅食之机逃走,雌熊发觉后一路追来。猎人沿河岸奔逃,恰逢上游漂来一只木筏, 于是跳了上去。雌熊追赶不及,愤怒地将小崽撕为两半。一半掷还猎人,一半留给自己。从 此,随雌熊生活的一半变成熊,随猎人生活的一半变成鄂伦春人。 图腾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异。当一个氏族分裂时,图 腾也随之分裂;而当不同氏族融合时,其图腾形象也随之融合。 如傈僳族的熊氏族由原来的一个氏族分成三个女儿氏族后,其图腾也分别分为狗熊、 猪熊、大熊等三个不同的氏族图腾。 美洲印第安人中的苍狼氏族、黄狼氏族、白鹫氏族、黑鹫氏族,就是由狼氏族、鹫氏 族分别分化出来的。而不同氏族融合的结果,便是复合型图腾的出现,《山海经》中的鸟首 龙身、龙身人面、虎身人面、犬身人面等复合型图腾形象的出现,很可能便是不同氏族之不 同图腾融合的结果。这类复合型图腾的大量涌现,不但意味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古老氏族 集团的解体,同时也意味着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或民族集团的诞生
在大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图腾信仰常常通过族名体现出来。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 这个图腾同时也是氏族的名字,后来还会发展成为这个氏族全体成员的姓。 如云南新平鲁魁山彝族的方姓源于獐、白鸡图腾,杨姓源于绵羊图腾,范姓源于水牛 图腾。 同样的图腾文化在苗族则是通过人名体现出来的。苗族崇犬,认为五彩斑斓的盘凯犬 是自己的祖先,为缅怀祖先,苗族人在为孩子命名时,经常在孩子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狗” 字。在贵州松姚县二区的大红岩这个只有八、九十户人家的苗寨中,凡石姓人家,祖祖辈辈 不论男女(从外面娶来的媳妇除外),都在自己名字后面附上一个“狗”字。如某男性名字 叫“光德”,后面附加上一个“狗”字,就变成了“光德狗”:某女性名字叫“秋英”,后面 附加上一个“狗”字,就变成了“秋英狗”。 (二)图腾祭祀与禁忌 视图腾为始祖,首先是对图腾偶像的顶礼膜拜。每个部落对本氏族图腾都有一套完整的 祭祀仪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祭祀,以求得图腾的保护。祭祀时人们装扮成图腾的模样, 墓仿看它的动作,表示人与图腾的合一。 其次,各部落中都有着严格的图腾禁忌。对图腾要敬重,禁杀、禁捕,甚至禁止触摸、 注视图腾,不准提图腾的名字。 一般来说,图腾会被视作神物并受到特殊的保护与尊敬。但是,也有部落定期猎取图 腾兽,举行“图腾圣餐”,甚至以图腾为牺牲祭祖。 澳洲土著的袋鼠氏族每年都要举行袋鼠圣餐。 仪式在一个神秘的山坡上举行。那里有两块大石头,被描绘成一雌一雄两只袋鼠。他 们把这两块石头搬下来,在上面涂上红色和白色,红色表示袋鼠的毛,白色表示它的骨骼。 然后几个青年人爬上岩石,刺破自己的静脉,让血流到圣石上。其他的人则在下面念着迫使 袋鼠繁殖的咒语。然后,青年人捕一只袋鼠回宿处交给他们的长老,大家分食袋鼠,这是他 们一年中能分食袋鼠肉的惟一机会。分食后,人们用袋鼠油擦身。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唱起 歌颂祖先袋鼠功绩的歌子。 这样的图腾圣餐在原始部落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圣餐的目的并非为了果腹,而是为 了使人与图腾合一。由于图腾餐的特殊性质,人们往往只能在某个特定的日子或仪式中举行。 人们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破除禁杀图腾兽的禁忌。此外,隆重的仪式和一些巫术手段也 是必不可少的,人们试图以此求得图腾的谅解。 四、祖先神 祖先神即是对与自己有血缘联系的人类祖先、民族祖先、氏族祖先及家族祖先的统称。 我们的祖先神的概念很明确: 必须是与我们自己具有某种血亲关系的先人。祖先神信仰产生的最初动机可能是原始 初民最朴素的感恩思想和祖灵庇荫意识,但实际上,它的产生对增强氏族成员的认同感和凝
在大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图腾信仰常常通过族名体现出来。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 这个图腾同时也是氏族的名字,后来还会发展成为这个氏族全体成员的姓。 如云南新平鲁魁山彝族的方姓源于獐、白鸡图腾,杨姓源于绵羊图腾,范姓源于水牛 图腾。 同样的图腾文化在苗族则是通过人名体现出来的。苗族崇犬,认为五彩斑斓的盘瓠犬 是自己的祖先,为缅怀祖先,苗族人在为孩子命名时,经常在孩子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狗” 字。在贵州松姚县二区的大红岩这个只有八、九十户人家的苗寨中,凡石姓人家,祖祖辈辈 不论男女(从外面娶来的媳妇除外),都在自己名字后面附上一个“狗”字。如某男性名字 叫“光德”,后面附加上一个“狗”字,就变成了“光德狗”;某女性名字叫“秋英”,后面 附加上一个“狗”字,就变成了“秋英狗”。 (二)图腾祭祀与禁忌 视图腾为始祖,首先是对图腾偶像的顶礼膜拜。每个部落对本氏族图腾都有一套完整的 祭祀仪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祭祀,以求得图腾的保护。祭祀时人们装扮成图腾的模样, 摹仿看它的动作,表示人与图腾的合一。 其次,各部落中都有着严格的图腾禁忌。对图腾要敬重,禁杀、禁捕,甚至禁止触摸、 注视图腾,不准提图腾的名字。 一般来说,图腾会被视作神物并受到特殊的保护与尊敬。但是,也有部落定期猎取图 腾兽,举行“图腾圣餐”,甚至以图腾为牺牲祭祖。 澳洲土著的袋鼠氏族每年都要举行袋鼠圣餐。 仪式在一个神秘的山坡上举行。那里有两块大石头,被描绘成一雌一雄两只袋鼠。他 们把这两块石头搬下来,在上面涂上红色和白色,红色表示袋鼠的毛,白色表示它的骨骼。 然后几个青年人爬上岩石,刺破自己的静脉,让血流到圣石上。其他的人则在下面念着迫使 袋鼠繁殖的咒语。然后,青年人捕一只袋鼠回宿处交给他们的长老,大家分食袋鼠,这是他 们一年中能分食袋鼠肉的惟一机会。分食后,人们用袋鼠油擦身。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唱起 歌颂祖先袋鼠功绩的歌子。 这样的图腾圣餐在原始部落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圣餐的目的并非为了果腹,而是为 了使人与图腾合一。由于图腾餐的特殊性质,人们往往只能在某个特定的日子或仪式中举行。 人们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破除禁杀图腾兽的禁忌。此外,隆重的仪式和一些巫术手段也 是必不可少的,人们试图以此求得图腾的谅解。 四、祖先神 祖先神即是对与自己有血缘联系的人类祖先、民族祖先、氏族祖先及家族祖先的统称。 我们的祖先神的概念很明确: 必须是与我们自己具有某种血亲关系的先人。祖先神信仰产生的最初动机可能是原始 初民最朴素的感恩思想和祖灵庇荫意识,但实际上,它的产生对增强氏族成员的认同感和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