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民俗旅游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类型、特征及功能
第一章 民俗旅游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类型、特征及功能
“文旅融合”的国家战略 ¥QKU 20② 古中图·大运城 民俗女化流游年 2018年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盛大启幕 102-27102-30 倍速高清)回日口
“文旅融合”的国家战略
深圳民俗文化村
深圳民俗文化村
一、民俗的概念 (一)传统意义上民俗的概念 1. 《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在, 然后从事。” 2.《礼记淄衣》载有:“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 3. 《汉书董仲舒传》也说:“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 这些文献中的“民”均指:普通百姓。与《孟子·尽心下》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中的“民”字含义基本相同。而“俗”则指习惯、习尚。《说文解字》训为“习也”, 《荀子·富国》解释为“民之风俗也”。也即:某种行为经屡次、经常的重复或模式化、便演 化为俗。所以,阮籍在《乐论》中称:“习而行之谓之俗。”也即百姓习尚、民间习俗
一、民俗的概念 (一)传统意义上民俗的概念 1. 《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在, 然后从事。” 2. 《礼记·淄衣》载有:“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 3. 《汉书·董仲舒传》也说:“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 这些文献中的“民”均指:普通百姓。与《孟子·尽心下》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中的“民”字含义基本相同。而“俗”则指习惯、习尚。《说文解字》训为“习也”, 《荀子·富国》解释为“民之风俗也”。也即:某种行为经屡次、经常的重复或模式化、便演 化为俗。所以,阮籍在《乐论》中称:“习而行之谓之俗。”也即百姓习尚、民间习俗
一、民俗的概念 (二)现代意义民俗的概念 英国考古学家、民俗家汤姆斯在1846年首次提出 ·1878年10月世界上第一个“民俗学会”在英 国成立”Folklore”获得国际的承认 ·“民”一一fok(民众、民间、全民) 。“俗”一—Iore(风俗、知识、学问、旧传)
一、民俗的概念 (二)现代意义民俗的概念 英国考古学家、民俗家汤姆斯在1846年首次提出 ● 1878年10月 世界上第一个“民俗学会”在英 国成立“ Folklore”获得国际的承认 ● “民”——folk(民众、民间、全民) ● “俗”——lore(风俗、知识、学问、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