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但慢慢的,我们可以跳出来,有所改变。这首题为〈人生五章〉的 诗,道出了全部讯息 1.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这不是我的错, 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2.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假装没看到,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3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儿, 但还是掉了进去… 这是一种习气。 我的眼睛张开着 我知道我在那儿。 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4.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绕道而过。 5.我走上另一条街。 反省死亡,是为了在你的内心深处做一番真正的改变,并开始学习如 何避免「人行道上的洞」和如何「走上另一条街」。通常这需要一段避静和 深观的时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睁开眼睛,认清我们如何对待生命 观察死亡,并不见得就是恐怖或病态的事。当你真正受到启发,放松、 舒适,躺在床上,或在假日欣赏悦耳的音乐时,为什么不对死亡做一番反省 呢?当你快乐、健康、自信和充满幸福的感觉时,为什么不对死亡做一番反 省呢?你没有注意到,某些时刻,你会自然地被引导去做内省的功夫吗?善 用这些时刻,因为它能够让你有一种强烈的经验,迅速改变你的世界观。在 这些时刻中,过去的信念自行崩溃,你可以发现自己的转变。 观照死亡,可以加深你的「厌离」感,藏文称为 jungo 的意思是 「走出」、「出头」或「出生」。时常深观死亡,可以让你发现自己从习气中 「走出」,通常是带着厌恶的感觉。你才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准备放下它们 最后你将能够把自己从习气中解脱出来,诚如上师们所说的「好象从乳酪中 挑出毛发」那么容易。 你将产生的厌离感,既有忧伤也有喜悦:忧伤的是你知道过去的方式 竟然一无是处,喜悦的是当你能够放下它们时,你的视野将越来越广。这种
其中,但慢慢的,我们可以跳出来,有所改变。这首题为〈人生五章 〉的 诗,道出了全部讯息: 1. 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这不是我的错, 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2.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假装没看到,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3.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儿, 但还是掉了进去…… 这是一种习气。 我的眼睛张开着, 我知道我在那儿。 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4.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绕道而过。 5.我走上另一条街。 反省死亡,是为了在你的内心深处做一番真正的改变,并开始学习如 何避免「人行道上的洞」和如何「走上另一条街」。通常这需要一段避静和 深观的时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睁开眼睛,认清我们如何对待生命。 观察死亡,并不见得就是恐怖或病态的事。当你真正受到启发,放松、 舒适,躺在床上,或在假日欣赏悦耳的音乐时,为什么不对死亡做一番反省 呢?当你快乐、健康、自信和充满幸福的感觉时,为什么不对死亡做一番反 省呢?你没有注意到,某些时刻,你会自然地被引导去做内省的功夫吗?善 用这些时刻,因为它能够让你有一种强烈的经验,迅速改变你的世界观。在 这些时刻中,过去的信念自行崩溃,你可以发现自己的转变。 观照死亡,可以加深你的「厌离」感,藏文称为 ng?jung。.的意思是 「走出」、「出头」或「出生」。时常深观死亡,可以让你发现自己从习气中 「走出」,通常是带着厌恶的感觉。你才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准备放下它们, 最后你将能够把自己从习气中解脱出来,诚如上师们所说的「好象从乳酪中 挑出毛发」那么容易。 你将产生的厌离感,既有忧伤也有喜悦:忧伤的是你知道过去的方式 竟然一无是处,喜悦的是当你能够放下它们时,你的视野将越来越广。这种
喜悦可以产生强大的新力量、信心和永恒的启示,因为你再也不受习气左右 了,因为你已经真正从旧习气出头了,因为你已经能够改变,而越来越自在 了 如果死亡只出现一次,我们就没有机会认识它。但幸运的是,生命就 是生死共舞,无常律动。每当我听到山溪奔腾、浪涛拍岸,或自己的心跳声 宛如听到无常的声音。这些改变,这些小死亡,都是我们活生生地在和死亡 接触。它们都是死亡的脉搏、死亡的心跳,催促我们放下一切的执著。 因此,让我们在生活中,当下就面对这些改变!这才是为死亡而准备 的真正妙方。生命中也许充满着痛苦和难题,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契机,可以 帮助我们在情感上接受死亡。一旦我们相信一切万物都是恒常不变的,我们 便无法从改变中学习。 如果无法学习,我们就会变得封闭而执著。执著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因为无常让我们感到痛苦,即使一切都会改变,我们还是死命地执著。我们 害怕放下,事实上是害怕生活,因为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这就是我们拼 死拼活去执著的悲剧和嘲讽所在:执著不仅是做不到,反而会带给我们最想 要避免的痛苦。 执著背后的动机也许并不坏;希望快乐也并没有错,但我们所执著的 东西,本质是执著不了的。西藏人说,「同一只脏手不可能在同样的流水中 洗两次,又说「不管你多么用力,沙中还是挤不出油来。」确实地体会无常, 可以让我们慢慢解脱执著的观念,以及错误的恒常观、盲目的追逐。 慢慢的,我们将恍然大悟,我们因为执著不可能执著的东西,而经验 到一切痛苦,就其最深层的意义而言,都是没有必要的。开始体会无常,也 许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这种经验是如此生疏。但只要我们不断反省,我们 的心就会逐渐改变。「放下」变得越来越自然,越来越容易。也许要花上 段时间才能够让我们的的愚蠢沉没,但我们反省得越多,就越能够发展出放 下的观点;那时候,我们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就会改变。 观照无常本身还不够,你必须在生活中履践,如同医学研究必须兼顾 理论与实务,生活也是如此。生活中的实际训练就在此时此地,就在「无常 的实验室中。改变发生的时候,我们学习以一种新的智慧来看待它们;虽然 旧习依然发生,但我们本身却会有些不同。整个情况将变得比较轻松、不紧 张、不痛苦,甚至于连旧习气对我们虽有影响,都会觉得不像过去那么大 随着每一次的改变,我们会有稍许的体悟,我们对于生活的观点也会变得越 来越深刻,越来越宽广。 让我们做个实验。拿起一个铜板,想象它代表你正在执著的东西。握 紧拳头抓住它,伸岀手臂,掌心向下。现在如果你打开或放松手掌,你将失 去你正在执著的东西。那就是为什么你要握住它的原因。 但还有另一个可能性:你可以放开手掌,但铜板还是会在手上。你的 手臂仍然往外伸着,只要把你的掌心向上,即使是放开你的手掌,铜板还是
喜悦可以产生强大的新力量、信心和永恒的启示,因为你再也不受习气左右 了,因为你已经真正从旧习气出头了,因为你已经能够改变,而越来越自在 了。 如果死亡只出现一次,我们就没有机会认识它。但幸运的是,生命就 是生死共舞,无常律动。每当我听到山溪奔腾、浪涛拍岸,或自己的心跳声, 宛如听到无常的声音。这些改变,这些小死亡,都是我们活生生地在和死亡 接触。它们都是死亡的脉搏、死亡的心跳,催促我们放下一切的执著。 因此,让我们在生活中,当下就面对这些改变!这才是为死亡而准备 的真正妙方。生命中也许充满着痛苦和难题,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契机,可以 帮助我们在情感上接受死亡。一旦我们相信一切万物都是恒常不变的,我们 便无法从改变中学习。 如果无法学习,我们就会变得封闭而执著。执著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因为无常让我们感到痛苦,即使一切都会改变,我们还是死命地执著。我们 害怕放下,事实上是害怕生活,因为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这就是我们拼 死拼活去执著的悲剧和嘲讽所在:执著不仅是做不到,反而会带给我们最想 要避免的痛苦。 执著背后的动机也许并不坏;希望快乐也并没有错,但我们所执著的 东西,本质是执著不了的。西藏人说,「同一只脏手不可能在同样的流水中 洗两次」,又说「不管你多么用力,沙中还是挤不出油来。」确实地体会无常, 可以让我们慢慢解脱执著的观念,以及错误的恒常观、盲目的追逐。 慢慢的,我们将恍然大悟,我们因为执著不可能执著的东西,而经验 到一切痛苦,就其最深层的意义而言,都是没有必要的。开始体会无常,也 许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这种经验是如此生疏。但只要我们不断反省,我们 的心就会逐渐改变。「放下」变得越来越自然,越来越容易。也许要花上一 段时间才能够让我们的的愚蠢沉没,但我们反省得越多,就越能够发展出放 下的观点;那时候,我们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就会改变。 观照无常本身还不够,你必须在生活中履践,如同医学研究必须兼顾 理论与实务,生活也是如此。生活中的实际训练就在此时此地,就在「无常」 的实验室中。改变发生的时候,我们学习以一种新的智慧来看待它们;虽然 旧习依然发生,但我们本身却会有些不同。整个情况将变得比较轻松、不紧 张、不痛苦,甚至于连旧习气对我们虽有影响,都会觉得不像过去那么大。 随着每一次的改变,我们会有稍许的体悟,我们对于生活的观点也会变得越 来越深刻,越来越宽广。 让我们做个实验。拿起一个铜板,想象它代表你正在执著的东西。握 紧拳头抓住它,伸出手臂,掌心向下。现在如果你打开或放松手掌,你将失 去你正在执著的东西。那就是为什么你要握住它的原因。 但还有另一个可能性:你可以放开手掌,但铜板还是会在手上。你的 手臂仍然往外伸着,只要把你的掌心向上,即使是放开你的手掌,铜板还是
留在你的手中。你放下,而铜板仍然是你的,甚至连铜板四周的虚空也是你 的 因此,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接受无常,同时毫不执著地享受生命。 现在让我们想想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的事。人们时常是在突然感觉失 去伴侣的时候,才能了解自己是爱他们的。然后人们就更执著了。当一方越 执著,另一方就越逃避,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越脆弱。 我们时刻都要快乐,但追求快乐的方式却那么笨拙,以致于带来更多 的忧愁。我们往往认为必须抓住,才能拥有获得快乐的保证。我们问自己 如果我们不拥有,怎能享受呢?我们总是把执著误以为是爱啊!即使拥有良 好的关系,由于不安全感、占有欲和骄傲,爱也被执著所破坏了;一旦失去 了爱,你所面对的,就只剩下爱的「纪念品」和执著的疤痕。 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做才能克服执著呢?唯一的途径是了解它的无常 性;这种了解可以慢慢解除它对我们的控制。我们将了解上师所开示的对于 改变的正确态度:想象我们是天空,看着乌云飘过;想象我们是水银一般的 自由自在。当水银落在地面时,仍然完整无瑕,从不与尘埃混合。当我们试 着依照上师的开示去做,慢慢解除执著时,大慈悲心就从我们身上产生。执 著的乌云纷纷飘散,真正的慈悲心就像太阳发出光芒。那时候,在我们的内 心深处,就能体会威廉·布莱克( WilliamBlake)这首诗的真义: 把喜悦绑缚在自己身上的人, 反而毁灭了长着翅膀的生命; 当喜悦飞去而吻别它的人 将活在永恒的朝阳之中。 战士的精神 虽然我们一直认为如果放下的话,就会一无所有,但生命本身却再三 透露相反的讯息:放下是通往真正自由的道路。 当海浪拍岸时,岩石不会有什么伤害,却被雕塑成美丽的形状;同样 道理,改变可以塑造我们的性格,也可以磨掉我们的棱角。透过各种改变的 考验,我们可以学习发展出温和而不可动摇的沉着。我们对自己的信心增强 了,善心和慈悲心也开始从我们本身自然反射岀来,并且把喜悦带给别人。 这个善心可以超越死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基本的善心。整个生命便是在教 我们如何发掘那颗强烈的善心,并训练我们实现它。 因此,生命中的逆境,都是在教我们无常的道理,让我们更接近真理 当你从高处掉下来时,只会落到地面棗真理的地面;如果你由于修行而有所 了解时,那么从高处掉下来绝不会是灾祸,而是内心皈依处的发现。 困难与障碍,如果能够适当地加以了解和利用,常常可以变成出乎意 料的力量泉源。在各位大师的传记中,你会发现,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困难与 障碍的话,就找不到超越的力量。譬如说,西藏的伟大战士格萨尔王( Gesar)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流亡历程是西藏文学中最伟大的史诗。格萨尔的 意思是「无敌,没有人能够打败他。从格萨尔出生的那一刻起,他有一位 邪恶的叔父,名叫洛东,就想尽办法要杀害他,但每次都让格萨尔越来越坚 强。事实上,由于洛东的努力,才使得格萨尔变得如此伟大。因此,西藏的 谚语说:如果洛东不是这么邪恶诡诈,格萨尔不可能爬得这么高
留在你的手中。你放下,而铜板仍然是你的,甚至连铜板四周的虚空也是你 的。 因此,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接受无常,同时毫不执著地享受生命。 现在让我们想想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的事。人们时常是在突然感觉失 去伴侣的时候,才能了解自己是爱他们的。然后人们就更执著了。当一方越 执著,另一方就越逃避,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越脆弱。 我们时刻都要快乐,但追求快乐的方式却那么笨拙,以致于带来更多 的忧愁。我们往往认为必须抓住,才能拥有获得快乐的保证。我们问自己: 如果我们不拥有,怎能享受呢?我们总是把执著误以为是爱啊!即使拥有良 好的关系,由于不安全感、占有欲和骄傲,爱也被执著所破坏了;一旦失去 了爱,你所面对的,就只剩下爱的「纪念品」和执著的疤痕。 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做才能克服执著呢?唯一的途径是了解它的无常 性;这种了解可以慢慢解除它对我们的控制。我们将了解上师所开示的对于 改变的正确态度:想象我们是天空,看着乌云飘过;想象我们是水银一般的 自由自在。当水银落在地面时,仍然完整无瑕,从不与尘埃混合。当我们试 着依照上师的开示去做,慢慢解除执著时,大慈悲心就从我们身上产生。执 著的乌云纷纷飘散,真正的慈悲心就像太阳发出光芒。那时候,在我们的内 心深处,就能体会威廉·布莱克(WilliamBlake)这首诗的真义: 把喜悦绑缚在自己身上的人, 反而毁灭了长着翅膀的生命; 当喜悦飞去而吻别它的人, 将活在永恒的朝阳之中。 战士的精神 虽然我们一直认为如果放下的话,就会一无所有,但生命本身却再三 透露相反的讯息:放下是通往真正自由的道路。 当海浪拍岸时,岩石不会有什么伤害,却被雕塑成美丽的形状;同样 道理,改变可以塑造我们的性格,也可以磨掉我们的棱角。透过各种改变的 考验,我们可以学习发展出温和而不可动摇的沉着。我们对自己的信心增强 了,善心和慈悲心也开始从我们本身自然反射出来,并且把喜悦带给别人。 这个善心可以超越死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基本的善心。整个生命便是在教 我们如何发掘那颗强烈的善心,并训练我们实现它。 因此,生命中的逆境,都是在教我们无常的道理,让我们更接近真理。 当你从高处掉下来时,只会落到地面棗真理的地面;如果你由于修行而有所 了解时,那么从高处掉下来绝不会是灾祸,而是内心皈依处的发现。 困难与障碍,如果能够适当地加以了解和利用,常常可以变成出乎意 料的力量泉源。在各位大师的传记中,你会发现,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困难与 障碍的话,就找不到超越的力量。譬如说,西藏的伟大战士格萨尔王(Gesar),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流亡历程是西藏文学中最伟大的史诗。格萨尔的 意思是「无敌」,没有人能够打败他。从格萨尔出生的那一刻起,他有一位 邪恶的叔父,名叫洛东,就想尽办法要杀害他,但每次都让格萨尔越来越坚 强。事实上,由于洛东的努力,才使得格萨尔变得如此伟大。因此,西藏的 谚语说:如果洛东不是这么邪恶诡诈,格萨尔不可能爬得这么高
对西藏人而言,格萨尔不只是一位武术战士,还是一位精神战士。做 为精神战士,必须发展特殊勇气,具有睿智、温柔和大无畏的天赋。精神战 士仍然有恐惧的时候,尽管如此,他们却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痛苦,认清恐 惧,并且毫不逃避地从困难中学到教训。诚如创巴仁波切 ( ChogyamTrungpaRinpoche)告诉我们的,做为一位战士,就是「将追求安 全感的狭隘心胸,换成一个非常宽广的视野,那是一种无畏、开放和真正英 雄式的胸怀。…」进入那种视野宽广的领域,就是学习如何在改变中获得 自在,如何让无常变成我们的朋友。 无常的讯息:死亡之中有什么希望? 更深入探讨无常,你将发现它有另一个讯息,另一个面目,它将带给 你伟大的希望,它将打开你的眼睛,让你看见宇宙的基本性质,以及我们与 它之间的非凡关系。 如果一切都是无常的,那么一切就是我们所谓的「空,也就是说, 切都没有任何持久、稳定和本自具足的存在;一切事物,如果能够看见它们 的真正关系,必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佛陀把宇宙比喻成 个广大的网,由无数各式各样的明珠所织成,每一颗明珠都有无数的面向 每一颗明珠本身都反映出网上的其他明珠,事实上,每一颗明珠都含有其他 明珠的影子。 就以海浪为例吧!从某一方面看,海浪似乎具有明显独立的个体,有 始有终,有生有死。从另一方面看,海浪本身并不是真的存在,它只不过是 水的行为而已,「空」无任何个体,而是「充满」着水。所以,当你真正思 考海浪时,你将发现它是由风和水暂时形成的,依存于一组不断在改变的条 件。你也将发现每一波浪之间都有关联 当你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万物本身并不真实存在,这种非独立存在, 我们称之为「空」。让我们来观想一棵树。当你想到一棵树的时候,就会想 到一个明确的物体;在某个层次上,就像海浪一样,树确实是明确的物体。 但当你仔细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树毕竟没有独立的存在。细细思考,就 摇动树的风,滋养树的土壤、四季和气候,乃至日月,都构成树的一部分。 当你继续想下去,就可以发现宇宙间的一切都在成就这棵树,任何时刻,树 都不能独立于其他事物;任何时刻,树的性质都在微细变化中。这就是我们 所谓一切皆空,一切皆无法独立存在。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万物之间的交互关系非常广泛深远。生态学家知 道,燃烧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一棵树,多少会改变一位巴黎市民所呼吸的空气 品质;而尤加坦一只鼓动翅膀的蝴蝶,会影响到赫布里德斯蕨类的生命。生 物学家开始发现到基因神奇而复杂的作用,创造了人格与个性,它会伸展到 久远的过去,显示每一个所谓的「个体」是由一连串不同的影响力组合而成。 物理学家已经把量子的世界介绍给我们,量子世界很像佛陀所描述的因陀罗 网(遍满整个宇宙的发光网)。就像网上的摩尼宝珠一般,一切粒子的存在, 其实就是其他粒子的不同组合 因此,当我们认真观察自己和周遭的事物时,就会发现从前我们认为 是如此坚固、稳定和持久的东西,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佛陀说:了知一切
对西藏人而言,格萨尔不只是一位武术战士,还是一位精神战士。做 为精神战士,必须发展特殊勇气,具有睿智、温柔和大无畏的天赋。精神战 士仍然有恐惧的时候,尽管如此,他们却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痛苦,认清恐 惧,并且毫不逃避地从困难中学到教训。诚如创巴仁波切 (ChogyamTrungpaRinpoche)告诉我们的,做为一位战士,就是「将追求安 全感的狭隘心胸,换成一个非常宽广的视野,那是一种无畏、开放和真正英 雄式的胸怀。……」进入那种视野宽广的领域,就是学习如何在改变中获得 自在,如何让无常变成我们的朋友。 无常的讯息:死亡之中有什么希望? 更深入探讨无常,你将发现它有另一个讯息,另一个面目,它将带给 你伟大的希望,它将打开你的眼睛,让你看见宇宙的基本性质,以及我们与 它之间的非凡关系。 如果一切都是无常的,那么一切就是我们所谓的「空」,也就是说,一 切都没有任何持久、稳定和本自具足的存在;一切事物,如果能够看见它们 的真正关系,必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佛陀把宇宙比喻成一 个广大的网,由无数各式各样的明珠所织成,每一颗明珠都有无数的面向。 每一颗明珠本身都反映出网上的其他明珠,事实上,每一颗明珠都含有其他 明珠的影子。 就以海浪为例吧!从某一方面看,海浪似乎具有明显独立的个体,有 始有终,有生有死。从另一方面看,海浪本身并不是真的存在,它只不过是 水的行为而已,「空」无任何个体,而是「充满」着水。所以,当你真正思 考海浪时,你将发现它是由风和水暂时形成的,依存于一组不断在改变的条 件。你也将发现每一波浪之间都有关联。 当你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万物本身并不真实存在,这种非独立存在, 我们称之为「空」。让我们来观想一棵树。当你想到一棵树的时候,就会想 到一个明确的物体;在某个层次上,就像海浪一样,树确实是明确的物体。 但当你仔细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树毕竟没有独立的存在。细细思考,就 会发觉树可以化解成无数微细的关系网,延伸到整个宇宙。落在树叶上的雨, 摇动树的风,滋养树的土壤、四季和气候,乃至日月,都构成树的一部分。 当你继续想下去,就可以发现宇宙间的一切都在成就这棵树,任何时刻,树 都不能独立于其他事物;任何时刻,树的性质都在微细变化中。这就是我们 所谓一切皆空,一切皆无法独立存在。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万物之间的交互关系非常广泛深远。生态学家知 道,燃烧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一棵树,多少会改变一位巴黎市民所呼吸的空气 品质;而尤加坦一只鼓动翅膀的蝴蝶,会影响到赫布里德斯蕨类的生命。生 物学家开始发现到基因神奇而复杂的作用,创造了人格与个性,它会伸展到 久远的过去,显示每一个所谓的「个体」是由一连串不同的影响力组合而成。 物理学家已经把量子的世界介绍给我们,量子世界很像佛陀所描述的因陀罗 网(遍满整个宇宙的发光网)。就像网上的摩尼宝珠一般,一切粒子的存在, 其实就是其他粒子的不同组合。 因此,当我们认真观察自己和周遭的事物时,就会发现从前我们认为 是如此坚固、稳定和持久的东西,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佛陀说:了知一切:
如幻影,如浮云城堡,如梦,如魅,没有实质,只有能够被看到的性质而已。 了知一切:如悬挂在万里晴空中的月亮,倒映在清澈的湖面,虽然月亮不曾 来到湖面。 了知一切:如音乐、天籁和哭泣中的回音,而回音中却无旋律。了知 切:如魔术师变出马、牛、车等的幻影,一切都不是它所呈现者。 观想一切事物的本质犹如梦幻泡影,绝不会让我们感到寒冷、绝望或 痛苦。相反的,它会唤醒我们温暖的幽默感,以及本自具足的慈悲心,因而 对于一切事物和众生越来越乐意布施。伟大的西藏圣者密勒日巴说:「见空 性,发悲心。」当我们透过观照而确实见到一切事物和我们的空性与互相依 存性时,这个世界就呈现更明亮、新鲜、亮丽的光,有如佛陀所说的重重无 尽互相辉映的珠网。我们再也不必保护或伪装自己,就可以轻易做到如一位 西藏上师所开示的:时常认知生命有如梦幻,减低执著和嗔怨。对一切众生 生起慈悲心。不管别人如何对待你,都要保持慈悲。不管他们做什么,只要 你当它是一场梦,就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修行的关键,就是在梦中保持积 极的愿力,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也要知道:如果我们与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是互相依存的, 那么即使是我们最微小、最微不足道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会对全宇宙产 生影响。丢一颗小石头到水塘里,就会在水面上产生涟漪;涟漪合成另一个 涟漪,再产生新的涟漪。每一件事物都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应该可以了解到 我们会对自己所做、所说、所想的一切负责,事实上,我们是在对自己、任 何人和任何事,甚至整个宇宙负责。Guru喇嘛说过:在今日高度互相依存 的世界里,个人和国家都无法自己解决。我们彼此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培 养世界性的责任感。保护和滋养我们的世界家庭,支持弱势的成员,并保存 和照顾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是我们集体的和个人的责任。 无常已经把许多真理显示给我们,但它还隐藏着一个最终的珍宝,这 是我们大多数人未曾发现、未曾怀疑、未曾认识,却最属于我们自己的真理。 西方诗人里尔克( Rainer Mar iaRi Ike)说过,我们最深的恐惧,就好 象是龙,护卫着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珍宝。我们将发现,无常道出一切皆不真 实和不持久,它唤醒我们的恐惧,因为它驱使我们去问这些问题:如果一切 皆会死亡和改变,那么什么才是确切真实的?表象之后,还隐藏着什么无限 宽广的事物,来包容这些无常而改变的发生呢?有什么是我们事实上可以依 靠,死后还继续存在的东西呢?如果我们迫切地把这些问题牢记在心,加以 思维,会慢慢发现,我们对于每一件事物的看法会有重大的改变。由于持续 对「放下」观想和修行,将发现在我们自身当中,有无法称呼、描述或想象 的「某种东西」,隐藏在一切变化和死亡之后。我们对于「恒常」的强烈执 著,将因而开始化解褪去,不再是眼光狭隘,心神散乱。 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将一再瞥见隐藏在无常背后的广大意涵。 我们过去的生命,就好象是搭乘飞机通过乌云和乱流,突然间飞机往上爬升, 进入清朗无边的天空。这种新出现的自由,启发和鼓舞了我们,让我们发现 自己本身就有浓厚的安详、喜悦和信心,这种感觉令我们异常惊奇,也让我 们逐渐相信,我们确实拥有不可摧毁、不会死亡的「某种东西」。密勒日巴
如幻影,如浮云城堡,如梦,如魅,没有实质,只有能够被看到的性质而已。 了知一切:如悬挂在万里晴空中的月亮,倒映在清澈的湖面,虽然月亮不曾 来到湖面。 了知一切:如音乐、天籁和哭泣中的回音,而回音中却无旋律。了知 一切:如魔术师变出马、牛、车等的幻影,一切都不是它所呈现者。 观想一切事物的本质犹如梦幻泡影,绝不会让我们感到寒冷、绝望或 痛苦。相反的,它会唤醒我们温暖的幽默感,以及本自具足的慈悲心,因而 对于一切事物和众生越来越乐意布施。伟大的西藏圣者密勒日巴说:「见空 性,发悲心。」当我们透过观照而确实见到一切事物和我们的空性与互相依 存性时,这个世界就呈现更明亮、新鲜、亮丽的光,有如佛陀所说的重重无 尽互相辉映的珠网。我们再也不必保护或伪装自己,就可以轻易做到如一位 西藏上师所开示的:时常认知生命有如梦幻,减低执著和嗔怨。对一切众生 生起慈悲心。不管别人如何对待你,都要保持慈悲。不管他们做什么,只要 你当它是一场梦,就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修行的关键,就是在梦中保持积 极的愿力,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也要知道:如果我们与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是互相依存的, 那么即使是我们最微小、最微不足道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会对全宇宙产 生影响。丢一颗小石头到水塘里,就会在水面上产生涟漪;涟漪合成另一个 涟漪,再产生新的涟漪。每一件事物都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应该可以了解到, 我们会对自己所做、所说、所想的一切负责,事实上,我们是在对自己、任 何人和任何事,甚至整个宇宙负责。Guru 喇嘛说过:在今日高度互相依存 的世界里,个人和国家都无法自己解决。我们彼此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培 养世界性的责任感。保护和滋养我们的世界家庭,支持弱势的成员,并保存 和照顾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是我们集体的和个人的责任。 无常已经把许多真理显示给我们,但它还隐藏着一个最终的珍宝,这 是我们大多数人未曾发现、未曾怀疑、未曾认识,却最属于我们自己的真理。 西方诗人里尔克(RainerMariaRilke)说过,我们最深的恐惧,就好 象是龙,护卫着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珍宝。我们将发现,无常道出一切皆不真 实和不持久,它唤醒我们的恐惧,因为它驱使我们去问这些问题:如果一切 皆会死亡和改变,那么什么才是确切真实的?表象之后,还隐藏着什么无限 宽广的事物,来包容这些无常而改变的发生呢?有什么是我们事实上可以依 靠,死后还继续存在的东西呢?如果我们迫切地把这些问题牢记在心,加以 思维,会慢慢发现,我们对于每一件事物的看法会有重大的改变。由于持续 对「放下」观想和修行,将发现在我们自身当中,有无法称呼、描述或想象 的「某种东西」,隐藏在一切变化和死亡之后。我们对于「恒常」的强烈执 著,将因而开始化解褪去,不再是眼光狭隘,心神散乱。 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将一再瞥见隐藏在无常背后的广大意涵。 我们过去的生命,就好象是搭乘飞机通过乌云和乱流,突然间飞机往上爬升, 进入清朗无边的天空。这种新出现的自由,启发和鼓舞了我们,让我们发现 自己本身就有浓厚的安详、喜悦和信心,这种感觉令我们异常惊奇,也让我 们逐渐相信,我们确实拥有不可摧毁、不会死亡的「某种东西」。密勒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