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理念与目的】 做生命成长中的同行者、搀扶者。走近大学生的身旁,了解大学生的心声,贴近大学生个人成长的需 要,做学生的朋友,帮助解决学生角色转变和成长中的困惑。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 从宏观上了解和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引导大学新生努力适应大学的新生活,学会生活和学会学习。 深刻认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确立自己的成才目标,在新环境中塑造自己的新形象。深刻理 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现实意义和科学内涵;同时明确要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 律素质,就必须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熟悉和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 础》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的意义和教学方法,以及本课程教学改革特色,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进入大学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 2.了解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和科学内涵 4.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5.帮助大学新生认识自己,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6.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拟定自己的大学期间的目标 7.理解本课程的教和学的方法,以及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特色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综合运用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通过音像资料形象生动地增强大学新生对大学新环 境的感性认识,加深理性思考的感受力。指导学生思考与参与调查实践,结合音频、字幕、视频等教学手 段,加强教学的感染力。教师要有教学激情,进入最佳教学状态。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过程】 第1页共15页
第 1 页 共 15 页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理念与目的】 做生命成长中的同行者、搀扶者。走近大学生的身旁,了解大学生的心声,贴近大学生个人成长的需 要,做学生的朋友,帮助解决学生角色转变和成长中的困惑。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 从宏观上了解和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引导大学新生努力适应大学的新生活,学会生活和学会学习。 深刻认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确立自己的成才目标,在新环境中塑造自己的新形象。深刻理 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现实意义和科学内涵;同时明确要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 律素质,就必须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熟悉和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 础》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的意义和教学方法,以及本课程教学改革特色,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进入大学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 2.了解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3.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和科学内涵 4.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5.帮助大学新生认识自己,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6.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拟定自己的大学期间的目标 7.理解本课程的教和学的方法,以及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特色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综合运用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通过音像资料形象生动地增强大学新生对大学新环 境的感性认识,加深理性思考的感受力。指导学生思考与参与调查实践,结合音频、字幕、视频等教学手 段,加强教学的感染力。教师要有教学激情,进入最佳教学状态。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运用案例和设问的方式把学生引入课程教学活动) 教师播放图片或电影电视的片断剪接等,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同学们回忆故事情节。[教师总结]同 学们喜欢电影或电视连续剧是因为它反映了同学们梦想中的大学生活。那么,你们要面对的将是一个怎样 的大学人生呢? 【课程导入】请同学们谈谈个人的成长经历 【教师总结】通过讲评学生自己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借鉴,指导学生结合实际,确立成才 目标,制定塑造崭新形象的计划。 第一节珍惜人生新阶段 什么是大学?大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大学的功能是什么?……这些我们很多新同学可能还没有来 得及认真地思考。 大学,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但是,同学们认真的思考过什么是大学?想过我们为 什么要上大学?我们上大学要学习什么呢?可能很多同学会说:这有什么好想的?大学不就是……不就 是……是的,这是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话题。但是,在大学校园,你会发现,似乎没有一个答案让你十分 满意:可是,当你走在繁华的商业街上,或者是探访充满天真童稚的幼儿园,你又会发现自己似乎找到了 什么是大学的答案。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应该如何给大学定义呢? 我们先来看看你们同龄人自己的思考与探索吧。【插入学生制作的PPT】 结合PPT教学资料,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学定义的认识与理解(3-5分钟)。教师总结并引入对大学 定义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大学的涵义: 首先,我们从大学理念的角度来看什么是大学?大学理念是大学的思想、精神和灵魂:其次,我们可 以通过大师们人生教育实践与他们对大学理解来看什么是大学(蔡元培先生及其办学理念简介,梅贻琦先 生及其办学理念简介):再次,大学的精神 总之,什么是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刚刚跨入大学校门 的新生,只有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大学,才能更好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才能真正认清大学的科学内涵,并将其精神融入自己人生发展和职业发展之中,使自己成为祖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斯芬克斯之谜∶相传古希腊有一个人面狮身的怪兽,叫斯芬克斯。它盘踞在一个山路口,向过往的行 人询问各种问题谁回答不出,就会被它撕成碎片,吞进肚里。 第2页共15页
第 2 页 共 15 页 [课程导入](运用案例和设问的方式把学生引入课程教学活动) 教师播放图片或电影电视的片断剪接等,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同学们回忆故事情节。 [教师总结] 同 学们喜欢电影或电视连续剧是因为它反映了同学们梦想中的大学生活。 那么,你们要面对的将是一个怎样 的大学人生呢? 【课程导入】请同学们谈谈个人的成长经历。 【教师总结】通过讲评学生自己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借鉴,指导学生结合实际,确立成才 目标,制定塑造崭新形象的计划。 第一节 珍惜人生新阶段 什么是大学?大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大学的功能是什么?……这些我们很多新同学可能还没有来 得及认真地思考。 大学,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但是,同学们认真的思考过什么是大学?想过我们为 什么要上大学?我们上大学要学习什么呢?可能很多同学会说:这有什么好想的?大学不就是……不就 是……是的,这是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话题。但是,在大学校园,你会发现,似乎没有一个答案让你十分 满意;可是,当你走在繁华的商业街上,或者是探访充满天真童稚的幼儿园,你又会发现自己似乎找到了 什么是大学的答案。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应该如何给大学定义呢? 我们先来看看你们同龄人自己的思考与探索吧。【插入学生制作的 PPT】 结合 PPT 教学资料,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学定义的认识与理解(3-5 分钟)。教师总结并引入对大学 定义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大学的涵义: 首先,我们从大学理念的角度来看什么是大学?大学理念是大学的思想、精神和灵魂;其次,我们可 以通过大师们人生教育实践与他们对大学理解来看什么是大学(蔡元培先生及其办学理念简介,梅贻琦先 生及其办学理念简介);再次,大学的精神。 总之,什么是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刚刚跨入大学校门 的新生,只有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大学,才能更好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才能真正认清大学的科学内涵,并将其精神融入自己人生发展和职业发展之中,使自己成为祖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斯芬克斯之谜:相传古希腊有一个人面狮身的怪兽,叫斯芬克斯。它盘踞在一个山路口,向过往的行 人询问各种问题,谁回答不出,就会被它撕成碎片,吞进肚里
有一天,一个名叫俄狄浦斯的青年经过,斯芬克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要他猜一个谜语:“什么动物 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晩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是他最软弱的时候。”俄狄浦 斯很聪明,一下子就猜中了谜底,回答是“人”。因为人在幼年时用四肢爬行,长大了用两条腿走路,老 年时加了—个拐杖,幼年是一生中最软弱的时候。于是斯芬克斯大叫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 恩格斯很欣赏这个神话,说它含有很深的哲理。恩格斯说,这个斯芬克斯就是大自然,它向每个时代 每个人提岀了“怎样认识人”这样一个问题。谁能正确认识人,正确认识自然,谁就能顺应大自然,与自 然保持和谐的统一,从而获得胜利:谁不能正确认识人、认识自然,谁就会被大自然吞噬,遭受大自然的 惩罚 [提问]进入大学后你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生互动]同那些小小年纪就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为生活而忧愁的孩子相比,同那些没有机会进入大 学学习的中学同学相比,我们能够在大学里无忧无虑地生活、学习,是非常幸福和幸运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我们的大学吧。不同的时代,大学焕发着不同的光彩。如果要将祖国不同时代的 大学生活画一幅速写的话,这幅画卷应该如此: 上个世纪40年代:和祖国在一起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毕业歌》 【欣赏歌曲《毕业歌》片段】 50年代:做“又红又专”的知识劳动者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王蒙《青春万岁》 70年代:岁月蹉跎,珍重青春 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啊汇成歌 《蹉跎岁月》 【欣赏歌曲《蹉跎岁月》片段】 80年代:“天之骄子”渴望成为大树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 《校园的早晨》 【欣赏歌曲《校园的早晨》片段】 2007年:? 那就要由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来谱写了。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将要面临我们大学人生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 第3页共15页
第 3 页 共 15 页 有一天,一个名叫俄狄浦斯的青年经过,斯芬克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要他猜一个谜语:“什么动物 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是他最软弱的时候。”俄狄浦 斯很聪明,一下子就猜中了谜底,回答是“人”。因为人在幼年时用四肢爬行,长大了用两条腿走路,老 年时加了一个拐杖,幼年是一生中最软弱的时候。于是斯芬克斯大叫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 恩格斯很欣赏这个神话,说它含有很深的哲理。恩格斯说,这个斯芬克斯就是大自然,它向每个时代、 每个人提出了“怎样认识人”这样一个问题。谁能正确认识人,正确认识自然,谁就能顺应大自然,与自 然保持和谐的统一,从而获得胜利;谁不能正确认识人、认识自然,谁就会被大自然吞噬,遭受大自然的 惩罚。 [提问]进入大学后你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生互动]同那些小小年纪就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为生活而忧愁的孩子相比,同那些没有机会进入大 学学习的中学同学相比,我们能够在大学里无忧无虑地生活、学习,是非常幸福和幸运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我们的大学吧。不同的时代,大学焕发着不同的光彩。如果要将祖国不同时代的 大学生活画一幅速写的话,这幅画卷应该如此: 上个世纪 40 年代:和祖国在一起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毕业歌》 【欣赏歌曲《毕业歌》片段】 50 年代:做“又红又专”的知识劳动者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王蒙《青春万岁》 70 年代:岁月蹉跎,珍重青春 “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啊汇成歌……” ——《蹉跎岁月》 【 欣赏歌曲《蹉跎岁月》片段】 80 年代:“天之骄子”渴望成为大树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 ” ——《校园的早晨》 【欣赏歌曲《校园的早晨》片段】 2007 年:? ——那就要由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来谱写了。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将要面临我们大学人生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 第一次:
“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 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 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 自己的时间 李开复 最后一次 “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 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 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 环境 -李开复 对于在座的同学来说,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也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转变,因为这个转变 涉及到学习、生活、心理、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因此,我们把刚刚上大学的这段时间,称为从中学到大 学转变的“适应期”。能不能在这段时间里尽快地了解和认识大学的特点,适应大学的生活,将影响到我 们在大学期间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大学的第一步没有走好,以后就可能步步被动,如果这一步走好了 以后就可能会比较顺利。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和了解大学的特点以及怎样适应转变的有关知识,为顺利的 实现转折提供启迪和指导 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1.学习要求的变化 学习要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从学习任务看,中学的学习任务 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升学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则是以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培养 各行各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从学习内容看,中学教育是多科性、基础性的;大学则是一种定 向的专业教育,教学内容专业性强、接近各专业学科发展前沿。从学习方式看,中学学习一般以课堂讲授 为主,由教师“领着走”,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较大;而大学学习强调启发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 新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专业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形式,学会独立思考、举一反三。 2.生活环境的变化 生活环境的变化是大学新生最先感觉到的变化。从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这种变化就存在了,主要 表现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范围等方面。从生活方式看,中学生大多住在家里,不少人拥有自己的 独立生活空间,饮食起居由父母安排,而大学是集体生活,住公寓吃食堂,凡事全靠自己处理,这种变化 对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同学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从生活习惯看,气候环境的变迁、饮食方面的差异、 语言交流的不畅、作息制度的不同、卫生习惯的改变,都可能造成适应不良。从生活范围看,中学生活领 域较窄,基本上是“两点一线式”的从家门到校门,生活的中心内容是学习,课余时间很少,校园生活单 而进大学就如从“小天地”来到“大世界”,生活领域大为拓宽。 3.社会活动的变化 第4页共15页
第 4 页 共 15 页 “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 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 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 自己的时间。” ——李开复 最后一次: “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 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 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 环境。” ——李开复 对于在座的同学来说,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也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转变,因为这个转变 涉及到学习、生活、心理、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因此,我们把刚刚上大学的这段时间,称为从中学到大 学转变的“适应期”。能不能在这段时间里尽快地了解和认识大学的特点,适应大学的生活,将影响到我 们在大学期间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大学的第一步没有走好,以后就可能步步被动,如果这一步走好了, 以后就可能会比较顺利。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和了解大学的特点以及怎样适应转变的有关知识,为顺利的 实现转折提供启迪和指导。 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1.学习要求的变化 学习要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从学习任务看,中学的学习任务 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升学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则是以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培养 各行各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从学习内容看,中学教育是多科性、基础性的;大学则是一种定 向的专业教育,教学内容专业性强、接近各专业学科发展前沿。从学习方式看,中学学习一般以课堂讲授 为主,由教师“领着走”,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较大;而大学学习强调启发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 新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专业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形式,学会独立思考、举一反三。 2.生活环境的变化 生活环境的变化是大学新生最先感觉到的变化。从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这种变化就存在了,主要 表现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范围等方面。从生活方式看,中学生大多住在家里,不少人拥有自己的 独立生活空间,饮食起居由父母安排,而大学是集体生活,住公寓吃食堂,凡事全靠自己处理,这种变化 对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同学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从生活习惯看,气候环境的变迁、饮食方面的差异、 语言交流的不畅、作息制度的不同、卫生习惯的改变,都可能造成适应不良。从生活范围看,中学生活领 域较窄,基本上是“两点一线式”的从家门到校门,生活的中心内容是学习,课余时间很少,校园生活单 一,而进大学就如从“小天地”来到“大世界”,生活领域大为拓宽。 3.社会活动的变化
社会活动的变化突出的表现在 (1)人际环境的变化 人际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的对象、人际交往的方式和人际交往的要求等方面。从人际交往 的对象看,中学时代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同窗好友、父母师长,尤其是父母关怀细致入微,老师天天与同学 见面。但进入大学后,天南地北来的同学生活在同一公寓,性格习惯各不相同,短时间难以适应:远离父 母难诉衷肠;师生关系也不像中学那样密切。从人际交往的方式看,中学时人际交往较为单一,主要限于 学习交往。大学生之间除了学习交往之外,还有生活交往、思想交往、情感交往,与此相应的形式有语言 交往、活动交往、网络交往等等。大学生人际交往既是行为互动,也是思想互动,各种形式的交往对于实 现人的社会化、发挥人的才能、促进身心健康,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人际交往的要求看,中学时的 人际交往简单,再加上有父母的照顾和学习的压力,对友谊的渴望不那么强烈。进入大学后,客观上要求 大学生独立主动地与各种人交往,加之主观上成人意识的确立,对友谊的渴望增强,也促使大学生对社会 交往要求的提高 (2)管理环境的变化 管理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管理方法、管理系统等方面。从教学管理看,中学基本实行学 年制,学生必须在规定的学年里修完所有的课程,考试合格后才能毕业:大学大多实行学分制,学分是衡 量学生是否完成教学要求的标准,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也可延长学习时间 推迟毕业。从管理方法看,在中学里学校和老师对学生采取直接管理,事无巨细,多由老师和家长安排 大学则更多强调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東。从管理系统看,中学管理是通过班主任直接实施 而大学管理则属于“全面管理”、“网络管理”,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都要参与,如思想教育管理、学籍管 理、公寓管理、社团管理、课外活动管理等。 (3)活动内容的变化 在中学里,社会活动的内容主要是由学校或老师组织和确定的,学生大多是被动参与;进入大学后, 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活动增多,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同学自愿组织的各种学生社团活 动丰富多彩,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在各种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 4、大学新生活不适应现象的表现 刚刚进入大学,绝大部分同学都会感到很高兴,很新鲜。兴奋之余,大家有没有感到在自己心理上己 经开始有一些不好的情绪出现了呢?常见的是这样两种心态:一是茫然无措,二是空虚失落。 茫然感是第一种常见的心态。大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 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就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懵懵懂懂之中, 我转眼就快要成为大二的人了。”这个形容很典型,感觉到自己生活得很忙碌,但又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茫然无措的感觉呢?实际上是因为没有了目标。上大学以后,考大学的目标丢失了,以后 的目标是什么还不明确。 第5页共15页
第 5 页 共 15 页 社会活动的变化突出的表现在: (1)人际环境的变化 人际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的对象、人际交往的方式和人际交往的要求等方面。从人际交往 的对象看,中学时代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同窗好友、父母师长,尤其是父母关怀细致入微,老师天天与同学 见面。但进入大学后,天南地北来的同学生活在同一公寓,性格习惯各不相同,短时间难以适应;远离父 母难诉衷肠;师生关系也不像中学那样密切。从人际交往的方式看,中学时人际交往较为单一,主要限于 学习交往。大学生之间除了学习交往之外,还有生活交往、思想交往、情感交往,与此相应的形式有语言 交往、活动交往、网络交往等等。大学生人际交往既是行为互动,也是思想互动,各种形式的交往对于实 现人的社会化、发挥人的才能、促进身心健康,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人际交往的要求看,中学时的 人际交往简单,再加上有父母的照顾和学习的压力,对友谊的渴望不那么强烈。进入大学后,客观上要求 大学生独立主动地与各种人交往,加之主观上成人意识的确立,对友谊的渴望增强,也促使大学生对社会 交往要求的提高。 (2)管理环境的变化 管理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管理方法、管理系统等方面。从教学管理看,中学基本实行学 年制,学生必须在规定的学年里修完所有的课程,考试合格后才能毕业;大学大多实行学分制,学分是衡 量学生是否完成教学要求的标准,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也可延长学习时间 推迟毕业。从管理方法看,在中学里学校和老师对学生采取直接管理,事无巨细,多由老师和家长安排; 大学则更多强调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从管理系统看,中学管理是通过班主任直接实施, 而大学管理则属于“全面管理”、“网络管理”,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都要参与,如思想教育管理、学籍管 理、公寓管理、社团管理、课外活动管理等。 (3)活动内容的变化 在中学里,社会活动的内容主要是由学校或老师组织和确定的,学生大多是被动参与;进入大学后, 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活动增多,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同学自愿组织的各种学生社团活 动丰富多彩,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在各种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 4、大学新生活不适应现象的表现 刚刚进入大学,绝大部分同学都会感到很高兴,很新鲜。兴奋之余,大家有没有感到在自己心理上已 经开始有一些不好的情绪出现了呢?常见的是这样两种心态:一是茫然无措,二是空虚失落。 茫然感是第一种常见的心态。大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 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就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懵懵懂懂之中, 我转眼就快要成为大二的人了。”这个形容很典型,感觉到自己生活得很忙碌,但又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茫然无措的感觉呢?实际上是因为没有了目标。上大学以后,考大学的目标丢失了,以后 的目标是什么还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