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 【教学理念与目的】 从理论的深度和事实的现实感和鮮活性来讲授本章的教学内容。理论应贴近现实生活实 际,贴近大学生活实际,贴近校园生活实际,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 品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个人成长发展的巨大指导作用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道德的形成与发展,认识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了解我国优良 传统道德的内涵,深刻认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的现实意义;明确社会主乂 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加强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道德的涵义及其起源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3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内容和实践。 4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关系? 5道德是天生就有的吗? 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7把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8怎样在社会生活中践行诚信原则。 【教学方法和手段】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充分运用音像资料增强道德修养、道德品质的感染力, 使学生受到形象、生动的道德教育。 【教学时数】 6学时 第一节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 第1页共22页
第1页 共 22 页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教学理念与目的】 从理论的深度和事实的现实感和鲜活性来讲授本章的教学内容。理论应贴近现实生活实 际,贴近大学生活实际,贴近校园生活实际,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 品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个人成长发展的巨大指导作用。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道德的形成与发展,认识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了解我国优良 传统道德的内涵,深刻认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的现实意义;明确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加强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道德的涵义及其起源。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3.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内容和实践。 4.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关系? 5.道德是天生就有的吗? 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7.把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8.怎样在社会生活中践行诚信原则。 【教学方法和手段】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充分运用音像资料增强道德修养 、道德品质的感染力, 使学生受到形象、生动的道德教育。 【教学时数】 6 学时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
[课程导入](运用案例和设问的方式把学生引入课程教学活动) 同学们看过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吗?用2分钟,先让学生们自己相互交流和讨论 然后老师再深入引导。) 良心呀良心!你是圣洁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国的声音。是你安安当当地引导一个虽然 蒙昧无知但聪明和自由的人,是你在不差不错地判断善恶,使人形同上帝! 梭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反复的加以思索,他们就愈给人心灌输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 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康德 [教师总结]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人类生活中,道德的力量无所不在。为了维护社会生产 的正常进行和社会生活的稳定,人们必须对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必要的调节,对个人的行为 进行必要的约東。道德便是这种调节、约束的重要手段之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主力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跨世纪发展的历史进程对当代大学生在各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大学生要深 刻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及其巨大的社会功能、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同 时,努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首先要对道 德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和把握。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一)道德的含义 “道”的原义是道路。从此义出发,古人对“道”广泛引申使用,于是便具有多种含义。 “道”用于哲学领域,或指事物发展变化运动规律,或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用于政治 领域,则指政治主张、思想体系:用于伦理领域,则指道德准则。“德”即“得”,是指人 们将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德即从物之道引出人之得。“德”在西周金文中已有德行、 品德的含义。起初,古人将“道”与“德”并列使用。从战国后期开始,“道德”遂常见于中 国古籍。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马克思主义 认为,道德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 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 总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道德的含义: 第2页共22页
第2页 共 22 页 [课程导入](运用案例和设问的方式把学生引入课程教学活动): 同学们看过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吗?(用 2 分钟,先让学生们自己相互交流和讨论, 然后老师再深入引导。) “良心呀!良心!你是圣洁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国的声音。是你安安当当地引导一个虽然 蒙昧无知但聪明和自由的人,是你在不差不错地判断善恶,使人形同上帝! ” ——卢梭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反复的加以思索,他们就愈给人心灌输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 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 康德 [教师总结]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人类生活中,道德的力量无所不在。为了维护社会生产 的正常进行和社会生活的稳定,人们必须对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必要的调节,对个人的行为 进行必要的约束。道德便是这种调节、约束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主力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跨世纪发展的历史进程对当代大学生在各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大学生要深 刻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及其巨大的社会功能、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同 时,努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首先要对道 德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和把握。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一、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一)道德的含义 “道”的原义是道路。从此义出发,古人对“道”广泛引申使用,于是便具有多种含义。 “道”用于哲学领域,或指事物发展变化运动规律,或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用于政治 领域,则指政治主张、思想体系;用于伦理领域,则指道德准则。“德”即“得”,是指人 们将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 德即从物之道引出人之得。“德”在西周金文中已有德行、 品德的含义。起初,古人将“道”与“德”并列使用。从战国后期开始,“道德”遂常见于中 国古籍。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马克思主义 认为,道德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 、依靠社会 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 总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道德的含义:
本质规定: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作用形式:道德是依 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作用方式:道德是以善 恶为评价标准来调整人们关系的行为规范:存在形式:道德包括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 活动等存在形式 (二)道德的起源 【讨论】道德是天生就有的吗?道德是上帝赋予的吗? 非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道德起源于神的意旨或上帝的启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 性或自然本性;道德起源于动物的本能;道德起源于人类的欲望:道德起源是不可知的 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起源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 与发展是道德起源的主观条件;人的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劳动之于道德起源的意义: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劳动创造道德需要:劳动提供道德产 生和发展的动力 (三)道德的本质 【案例材料1】两个城市的对比 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市的交通岗亭投放了三万把雨伞,供市 民在遭遇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有一个,即市民用完之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 的任何一个岗亭。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全市岗亭回收的雨伞仅有六把 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放了八百辆自行车。这些自行 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到目的地就地摆放。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 发现八百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 【讨论】两个城市的对比。可否从上面的例子说明伯尔尼市民的道德素质比广州市民的 道德素质要高?伯尔尼市民与广州市民道德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经济决定道德: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利 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在阶级社会中,各种道德体系也必然带有阶级属 性;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讨论】既然经济决定道德,为什么延安时期经济落后,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高:今天 经济发展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下降了? 【提示】与延安时代比,今天的道德水平真的降低了吗?注意道德现象与道德本质的差 异。延安时代的道德是战时状态的非常态表现,应该注意到当时人员的主体是共产党员和八 路军战士、经济的贫困、国难当头等特殊的社会背景。 【结论】经济决定道德是从终极意义而言,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第3页共22页
第3页 共 22 页 本质规定: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作用形式:道德是依 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作用方式:道德是以善 恶为评价标准来调整人们关系的行为规范;存在形式:道德包括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 活动等存在形式。 (二)道德的起源 【讨论】道德是天生就有的吗?道德是上帝赋予的吗? 非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道德起源于神的意旨或上帝的启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 性或自然本性;道德起源于动物的本能;道德起源于人类的欲望;道德起源是不可知的。 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起源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 与发展是道德起源的主观条件;人的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劳动之于道德起源的意义: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劳动创造道德需要;劳动提供道德产 生和发展的动力。 (三)道德的本质 【案例材料 1】两个城市的对比 1997 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市的交通岗亭投放了三 万把雨伞,供市 民在遭遇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有一个,即市民用完之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 的任何一个岗亭。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全市岗亭回收的雨伞仅有六把。 1996 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放了八百辆自行车。这些自行 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到目的地就地摆放。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 发现八百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 【讨论】两个城市的对比。可否从上面的例子说明伯尔尼市民的道德素质比广州市民的 道德素质要高?伯尔尼市民与广州市民道德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经济决定道德: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利 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在阶级社会中,各种道德体系也必然带有阶级属 性;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讨论】既然经济决定道德,为什么延安时期经济落后,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高;今天 经济发展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下降了? 【提示】与延安时代比,今天的道德水平真的降低了吗?注意道德现象与道德本质的差 异。延安时代的道德是战时状态的非常态表现,应该注意到当时人员的主体是共产党员和八 路军战士、经济的贫困、国难当头等特殊的社会背景。 【结论】经济决定道德是从终极意义而言,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表现为: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阶级 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 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 社会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具体来说,道德的功能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 是人类社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在 维护社会生活的相对稳定,保证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的正常进行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忽 视的作用。 2.道德的调节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通过道德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 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 集体中生活,时刻都会发生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产生各种经 济利益的矛盾。为此,就要求有一定的准则来调整,即要求人们在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之间 进行必要的节制,以便保证社会集体关系能够基本协调一致,保证人们共同生活的正常运转 【案例材料2】四万“巨款”十年折磨 日前,一对来自吉林省延吉市郊农村的夫妇,将4万元钱交给了延吉市公安局,请求公 安局为他们寻找失主。49岁的苏大友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妻子毕天淑没有工作,是一个重症 肝硬化病人。他们有一个今年刚满16周岁的儿子。1996年夏天的一个夜晚,苏大友的出租 车上来了一男一女两位乘客。两人下车不久,苏大友发现车后座上有个布包,打开一看,里 面竟然是一大堆钱,有50元的,有10元的,整整4万元!苏大友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想想自己把所有家当卖了也不到1万元,他突然感到很害怕。他把钱放到了朋友那里。妻子 毕天淑治病需要一大笔钱,曾经几次住院,向亲戚朋友借钱都借遍了,她也没敢动用-分那 笔捡来的钱。10年里,苏大友夫妇一直经受着道德良心的折磨。意外之财没带来任何欢乐, 第4页共22页
第4页 共 22 页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表现为: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阶级 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 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 社会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具体来说,道德的功能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1.道德的认识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 是人类社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在 维护社会生活的相对稳定,保证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的正常进行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忽 视的作用。 2.道德的调节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通过道德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 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 集体中生活,时刻都会发生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产生各种经 济利益的矛盾。为此,就要求有一定的准则来调整,即要求人们在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之间 进行必要的节制,以便保证社会集体关系能够基本协调一致,保证人们共同生活的正常运转。 【案例材料 2】四万“巨款” 十年折磨 日前,一对来自吉林省延吉市郊农村的夫妇,将4万元钱交给了延吉市公安局,请求公 安局为他们寻找失主。49 岁的苏大友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妻子毕天淑没有工作,是一个重症 肝硬化病人。他们有一个今年刚满16周岁的儿子。1996 年夏天的一个夜晚,苏大友的出租 车上来了一男一女两位乘客。两人下车不久,苏大友发现车后座上有个布包,打开一看,里 面竟然是一大堆钱,有 50 元的,有 10 元的,整整4万元!苏大友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想想自己把所有家当卖了也不到1万元,他突然感到很害怕。他把钱放到了朋友那里。妻子 毕天淑治病需要一大笔钱,曾经几次住院,向亲戚朋友借钱都借遍了,她也没敢动用一分那 笔捡来的钱。10年里,苏大友夫妇一直经受着道德良心的折磨。意外之财没带来任何欢乐
相反使他俩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原来开朗活泼苏大友此后却变得沉默了,毕天淑的病情 也日益加重。最后,他们决定通过警察将钱交还给失主。(新华网长春5月23日电)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当新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建立起来,由它产生的道德又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去谴责不利 于新经济基础的行为,促进它的巩固和发展。当这种经济基础已过时,并为另一种更新的经 济基础代替时,由它产生的道德往往又作为一种残余的习惯势力同为建立新制度的新道德作 斗争,阻碍和破坏新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无论是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还是封建地主阶 级的道德,或是资产阶级的道德,概无例外。归根到底,它们总是直接间接地为产生它的经 济基础服务。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剥削阶级道德的一个重要功用就是“作为对自己统 治的粉饰或意识。”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 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 道德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道德规范:热爱劳动、平等互助 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 (二)奴隶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的道德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附。其特点为:鄙视劳动和劳动 者: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 (三)封建社会道德 封建社会道德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1.“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 “三纲”“五常”的含义:“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 即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 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2.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特征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道德原则:自由、平等、博爱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惟利 是图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 第5页共22页
第5页 共 22 页 相反使他俩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原来开朗活泼苏大友此后却变得沉默了,毕天淑的病情 也日益加重。最后,他们决定通过警察将钱交还给失主。(新华网长春5月23日电)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当新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建立起来,由它产生的道德又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去谴责不利 于新经济基础的行为,促进它的巩固和发展。当这种经济基础已过时,并为另一种更新的经 济基础代替时,由它产生的道德往往又作为一种残余的习惯势力同为建立新制度的新道德作 斗争,阻碍和破坏新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无论是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还是封建地主阶 级的道德,或是资产阶级的道德,概无例外。归根到底,它们总是直接间接地为产生它的经 济基础服务。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剥削阶级道德的一个重要功用就是“作为对自己统 治的粉饰或意识。”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 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 道德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道德规范:热爱劳动、平等互助。 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 (二)奴隶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的道德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附。其特点为:鄙视劳动和劳动 者;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 (三)封建社会道德 封建社会道德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1.“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 “三纲”“五常”的含义:“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 即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 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2.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特征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道德原则;自由、平等、博爱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惟利 是图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