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的组成及特性 六、维生素 1、脂溶性: A(A1、A2)——视黄醇(抗干眼病醇); D(D2、D3)——骨化醇(抗佝偻病)(调节Ca、 P代谢); E——生育酚; K(K1、K2、K3)——止血维生素;
肉的组成及特性 六、维生素 1、脂溶性: A(A1、A2)——视黄醇(抗干眼病醇); D(D2、D3)——骨化醇(抗佝偻病)(调节Ca、 P代谢); E——生育酚; K(K1、K2、K3)——止血维生素;
肉的组成及特性 2、水溶性: B族:B1硫胺素(抗神经炎),B2核黄素(防唇、 舌炎),B3泛酸(辅酶A,参与代谢),B5、PP烟 酸、尼克酸(辅酶I、II)(抗赖皮病),B6吡哆素 (抗皮炎),B11叶酸(防恶性贫血),B12氰钴素 (防恶性贫血),H生物素(防皮肤病,促脂代谢) ,H1对-氨基苯甲酸(防灰发),胆碱(防脂肪积累 ),肌醇(防毛发脱落,防肝脂肪毒); C族:C抗坏血酸,P路丁,柠檬素(增强毛细血管 ); ***食肉是B族维生素最佳供给源,特别是猪肉中的 VB1,肝脏是维生素的集中营;
肉的组成及特性 2、水溶性: B族:B1硫胺素(抗神经炎),B2核黄素(防唇、 舌炎),B3泛酸(辅酶A,参与代谢),B5、PP烟 酸、尼克酸(辅酶I、II)(抗赖皮病),B6吡哆素 (抗皮炎),B11叶酸(防恶性贫血),B12氰钴素 (防恶性贫血),H生物素(防皮肤病,促脂代谢) ,H1对-氨基苯甲酸(防灰发),胆碱(防脂肪积累 ),肌醇(防毛发脱落,防肝脂肪毒); C族:C抗坏血酸,P路丁,柠檬素(增强毛细血管 ); ***食肉是B族维生素最佳供给源,特别是猪肉中的 VB1,肝脏是维生素的集中营;
肉的组成及特性 七、挥发性成分 滋味:水溶性(如次黄嘌呤核苷酸),脂溶性; 气味:挥发性(羰基(乙醛,丙酮,二乙酰,甲 酸.),胺,氨,硫(H2S))
肉的组成及特性 七、挥发性成分 滋味:水溶性(如次黄嘌呤核苷酸),脂溶性; 气味:挥发性(羰基(乙醛,丙酮,二乙酰,甲 酸.),胺,氨,硫(H2S))
第二节 肉的理化性质 一、颜色 1、影响肉颜色的因素: (1)动物的种类,年龄及部位; (2)环境(包装环境)中的氧含量; (3)湿度(干肉中肌红蛋白肌红蛋白易氧化); (4)温度(高温促进肌红蛋白氧化); (5)pH; (6)微生物(细菌污染,分解蛋白质,色浊;霉 菌污染,白色红色,黑色等色斑,并发生荧光); (7)色素物质的变化;
第二节 肉的理化性质 一、颜色 1、影响肉颜色的因素: (1)动物的种类,年龄及部位; (2)环境(包装环境)中的氧含量; (3)湿度(干肉中肌红蛋白肌红蛋白易氧化); (4)温度(高温促进肌红蛋白氧化); (5)pH; (6)微生物(细菌污染,分解蛋白质,色浊;霉 菌污染,白色红色,黑色等色斑,并发生荧光); (7)色素物质的变化;
2、色素物质: (1)含血红素的物质:主要(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次(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 (2)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结构——属吡咯类天然 色素; ****1分子亚铁血红素+1条肽链的珠蛋白——肌红蛋 白; 4分子亚铁血红素+4条肽链构成的珠蛋白——血红蛋 白=4个肌红蛋白的分子量;
2、色素物质: (1)含血红素的物质:主要(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次(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 (2)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结构——属吡咯类天然 色素; ****1分子亚铁血红素+1条肽链的珠蛋白——肌红蛋 白; 4分子亚铁血红素+4条肽链构成的珠蛋白——血红蛋 白=4个肌红蛋白的分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