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认知心理学 课程代码:16186403 英文名称:Cognitive Psych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 时.48学时 分: 学分 适用对象:本 考核方式:考试占40%,平时占60%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课程简介 人知 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关心的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 制,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其核心是信 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就是从可观 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 :of hu whichconcemdh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human bhavomany cognitive processes,such as attention,perception,imagery,memory,thinking and language,the core of which is information input and output Between the internal psychological process.The common research method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is from the observed phenomenon to speculate on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which can not be observed.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认知心理学既是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方法论课程。它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 础上开设的专业性很强的深化课程,主要探讨信息加工的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 认知心理学是 法论课程。它精密 、巧妙的 验设 计是心理学专 业学生所 要学习的 科学研究方法 本课程的学 ,使学生系统掌握认知心到 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学生掌握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和知识的表征 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学会认知心 理学的研究方法。 2、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稻 使学生了解人是如何获得客观环境中的信息,即信息是如 何作为知识得以再现和转换、如何被储存、以及如何被用于指导人的心理 和仃为 了解从知觉到思维范围内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与规律,运用这些知识,使人能够 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认知能力。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掌握包括模式识别、选择性注 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高级心理活动信息加工过程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 要求学习者通过认知心理学课程中提供的科学的实验设计,了解并掌握认知心理 1
1 《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认知心理学 课程代码: 16186403 英文名称:Cognitive Psych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 时: 48 学时 学 分: 3 学分 适用对象:本科 考核方式:考试占 40%,平时占 60%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课程简介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关心的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 制,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其核心是信 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就是从可观 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 Cognitive psychology is a senior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human psychology, which is concerned with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human behavior, mainly cognitive processes, such as attention, perception, imagery, memory, thinking and language, the core of which is information input and output Between the internal psychological process. The common research method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is from the observed phenomenon to speculate on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which can not be observed.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认知心理学既是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方法论课程。它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 础上开设的专业性很强的深化课程,主要探讨信息加工的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 式。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方法论课程。它精密、科学、巧妙的实验设计是心理学专 业学生所要学习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认知心理 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学生掌握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和知识的表征 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学会认知心 理学的研究方法。 2、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人是如何获得客观环境中的信息,即信息是如 何作为知识得以再现和转换、如何被储存、以及如何被用于指导人的心理和行为; 了解从知觉到思维范围内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与规律,运用这些知识,使人能够 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认知能力。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掌握包括模式识别、选择性注 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高级心理活动信息加工过程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 要求学习者通过认知心理学课程中提供的科学的实验设计,了解并掌握认知心理
学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信息加工理 论,认知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以及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学习过程 要求重点掌握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认知与认知心理学 一、认知(cognition)的定义 1967 知定义为: 他的(认知心理学) Cognitive 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等所有过程。其中 变换是指将刺激的物理能量(如光能、声能等)转换成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部 分工作由感觉器官完成。 二、认知的结构、过程与功能 认知结构是指组成认知的各种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认知的定义 中可以看出 认知是 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 、推理与决策以及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色音了感知、注意、学习、 三、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认知科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讲,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 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 研究。 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在早期,人们将认知心理学界定为有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的科学研究, 研究范围具体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语言、判断和决策等。 第二节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的来源 在远古时代,人们用绳子打结来记录事物(形象方法),以防遗忘。但这利 方法明显存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于是,人们就用较为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事 物(抽象方法),并创造了语言。语言为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了桥梁。 二、信息的概念与度量 (一)概念
2 学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信息加工理 论,认知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以及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学习过程 要求重点掌握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认知与认知心理学 一、认知(cognition)的定义 1967 年,Neisser 在他的《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一书中将认 知定义为: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等所有过程。其中 变换是指将刺激的物理能量(如光能、声能等)转换成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部 分工作由感觉器官完成。 二、认知的结构、过程与功能 认知结构是指组成认知的各种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认知的定义 中可以看出,认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它包含了感知、注意、学习、记忆、 语言、推理与决策以及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 三、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认知科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讲,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 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 研究。 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在早期,人们将认知心理学界定为有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的科学研究, 研究范围具体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语言、判断和决策等。 第二节 信息加工理论 一、“信息”的来源 在远古时代,人们用绳子打结来记录事物(形象方法),以防遗忘。但这种 方法明显存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于是,人们就用较为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事 物(抽象方法),并创造了语言。语言为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了桥梁。 二、信息的概念与度量 (一)概念
在日常用语中,信息是指消息、情报、指令、密码等,并通过符号(如文字、 语言等)、信号(如语言、动作电磁波信号等)等具体形式表示出来。在信息论 中,对信息的科学定义尚有争论。信息量是信息接收者知识变化的数量。 (二)度量 Shannon和Weiner提出了信息的度量方法。N个等概率事件之一实现的信 号所传递的信息量H=log2,信息的单位是比特(bit),是二进制单位,1比特 信息量可以使情境不确定性减少一半。 三、信息的特点 首先,信息通过一定载体是可以描述的。 其次,对信息的编码和译码具有层次性。 最后,信息加工具有流动性。 四、人作为信息加工者 (一)人是信悬息加工系统的中心环节 (二)有限的通道能力(channel capacity) (三)信息加工的模糊性与主动性 (四)信息加工的层次性 (五)信息加工的离散性与连续性 (六)串行加工与并行加工 第三节认知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 相对而言,认知心理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只不过五十多年的历史。尽管它 很年轻,却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在心理学界产生了“认知革命”。 (一)内省主义(intr pectionism 以冯特(Wundt)及其学生铁钦纳(Titchener)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发动了 场心理学研究新运动,第一次将心理学从哲学和生物学中分化出来,并规定了心 理学的研究领域。 (一)行为主义(hehaviorism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行为主义观点 导着心理学界。在美国以华生 (J.B.Woston)、斯金纳(B F Skinner)和托尔曼(E.C.Tolman)为代表的 心理学家放弃了内省主义的观点。 Wertheer、考夫末(怎otka)和阿勒1e.星花们主要饼究知机 问题解决。 (四)发生认识论(genetic epistemology)
3 在日常用语中,信息是指消息、情报、指令、密码等,并通过符号(如文字、 语言等)、信号(如语言、动作电磁波信号等)等具体形式表示出来。在信息论 中,对信息的科学定义尚有争论。信息量是信息接收者知识变化的数量。 (二)度量 Shannon 和 Weiner 提出了信息的度量方法。N 个等概率事件之一实现的信 号所传递的信息量 H=log2N,信息的单位是比特(bit),是二进制单位,1 比特 信息量可以使情境不确定性减少一半。 三、信息的特点 首先,信息通过一定载体是可以描述的。 其次,对信息的编码和译码具有层次性。 最后,信息加工具有流动性。 四、人作为信息加工者 (一)人是信息加工系统的中心环节 (二)有限的通道能力(channel capacity) (三)信息加工的模糊性与主动性 (四)信息加工的层次性 (五)信息加工的离散性与连续性 (六)串行加工与并行加工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 相对而言,认知心理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只不过五十多年的历史。尽管它 很年轻,却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在心理学界产生了“认知革命”。 (一)内省主义(introspectionism) 以冯特(Wundt)及其学生铁钦纳(Titchener)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发动了一 场心理学研究新运动,第一次将心理学从哲学和生物学中分化出来,并规定了心 理学的研究领域。 (二)行为主义(behaviorism) 20 世纪 30 年代至 60 年代,行为主义观点主导着心理学界。在美国以华生 (J. B. Woston)、斯金纳(B F Skinner)和托尔曼(E. C. Tolman)为代表的 心理学家放弃了内省主义的观点。 (三)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格式塔( Gestalt ) 理论 的代 表 人物 是 德国 心 理学 家韦 特 海默 ( M. Wertheimer)、考夫卡(W. Koffka)和柯勒(K. Khler)。他们主要研究知觉和 问题解决。 (四)发生认识论(genetic epistemology)
瑞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同样极大影响了认知 心理学的发展。皮亚杰在反对行为经验论与先验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发生认 识论,他采用发生认识论的方法,探索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 (五)认知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 认知革命是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革命,即由外部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向 内在认知过程探索的转化,类似于20世纪初行为主义的出现使现代心理学发生 的巨大转变。 二、发展趋势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为心理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是一个研究领域, 而且也是一种新思潮和新的研究范式。研究范式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其中信息加 工取向、联结主义取向和生态学取向最具代表性。 (一)信息加工取向 认知心理学产生之初以信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roach)(或 符号加工)为主要研究取向。 (一)联结主义取向 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取向开始出现,它从另一角度研究人的认知过 程。联结主义研究取向以“心理活动像大脑”为原则,以并行分布加工和神经系 统网络化结构为基本观点,将认知系统看作是简单而大量的加工单元的联结网 络。 (三)生态学取向 在认知心理学创立早期,多数心理学家更重视认知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而 较少考虑研究结果在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即生态学效度。 三、认知神经科学 (一)认知神经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认知心 学产生 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它在心理语言学 神经科学 人工智能和人工神经网络等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又都发现在各自的 研究领域内存在许多难点,必须在人脑认知活动机制中寻求答案。 (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 3.学习记忆的脑机制 4.个体差异与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基础 5.多种脑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 (三)认知神经科学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人们认识认知过程的脑 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它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4
4 瑞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同样极大影响了认知 心理学的发展。皮亚杰在反对行为经验论与先验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发生认 识论,他采用发生认识论的方法,探索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 (五)认知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 认知革命是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革命,即由外部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向 内在认知过程探索的转化,类似于 20 世纪初行为主义的出现使现代心理学发生 的巨大转变。 二、发展趋势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为心理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是一个研究领域, 而且也是一种新思潮和新的研究范式。研究范式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其中信息加 工取向、联结主义取向和生态学取向最具代表性。 (一)信息加工取向 认知心理学产生之初以信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roach)(或 符号加工)为主要研究取向。 (二)联结主义取向 20 世纪 80 年代,联结主义取向开始出现,它从另一角度研究人的认知过 程。联结主义研究取向以“心理活动像大脑”为原则,以并行分布加工和神经系 统网络化结构为基本观点,将认知系统看作是简单而大量的加工单元的联结网 络。 (三)生态学取向 在认知心理学创立早期,多数心理学家更重视认知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而 较少考虑研究结果在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即生态学效度。 三、认知神经科学 (一)认知神经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认知心理学产生后,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它在心理语言学、神经科学、 人工智能和人工神经网络等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又都发现在各自的 研究领域内存在许多难点,必须在人脑认知活动机制中寻求答案。 (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 1.大脑认知功能模块化 2.意识与无意识的脑机制 3.学习记忆的脑机制 4.个体差异与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基础 5.多种脑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 (三)认知神经科学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人们认识认知过程的脑 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它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第四节研究方法 一、口语报告法或大声思维报告法 (一)发展 省方法去指琴复资训陈花内省作为研完整条 在心,理学研究早期。构告主义学派把内名与特定的实验条件联系起来,对被 试进行专门的理论与实 的主要途径,用内 (二)含义 口语报告是让被试在从事某种活动的同时或之后,将头脑中进行的心理活动 操作过程用口语表达出来,主试记录下来,并根据有关结果对被试心理活动规律 进行研究。 (三)口语报告法的理论假设 首先,口语报告法假设人的言语和思维是相关的:其次,口语报告法以一系 列有关人类信息加工过程的基本假设为基础。 (四)研究基本过程 和其他研究一样,采用口语报告法时,同样需要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任务 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等,并选择适当的形式和完整的编码系统。 二、计算机模拟法 人知心理学将大脑与计算机类比, 巴它们看成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处理 器。因此,如果我们掌握大脑某个认知过程的规律,那么,就可以将这个功能用 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表达并实现。然后,把计算机处理结果与大脑加工结果进行比 较,以验证理论是否止确并进行修改。这就是计算机模拟法。 三、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 )电磁生理法 1.脑电图 2.脑磁图 (一)脑成像法 脑成像法主要有两种,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和正电子发射扫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四、眼动测量法 早在1878年,Javal就试图将眼睛运动(ey ents)作为心理活动的 指标。100多年来,人们一直努力尝试着通过考察人的眼球运动来研究人的心理 活动,通过分析记录到的眼动数据来探讨眼动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 思考与实践 5
5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口语报告法或大声思维报告法 (一)发展 在心理学研究早期,构造主义学派把内省与特定的实验条件联系起来,对被 试进行专门的理论与实际训练,把内省作为研究“意识经验”的主要途径,用内 省方法去描述“感觉成分”。 (二)含义 口语报告是让被试在从事某种活动的同时或之后,将头脑中进行的心理活动 操作过程用口语表达出来,主试记录下来,并根据有关结果对被试心理活动规律 进行研究。 (三)口语报告法的理论假设 首先,口语报告法假设人的言语和思维是相关的;其次,口语报告法以一系 列有关人类信息加工过程的基本假设为基础。 (四)研究基本过程 和其他研究一样,采用口语报告法时,同样需要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任务 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等,并选择适当的形式和完整的编码系统。 二、计算机模拟法 认知心理学将大脑与计算机类比,把它们看成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处理 器。因此,如果我们掌握大脑某个认知过程的规律,那么,就可以将这个功能用 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表达并实现。然后,把计算机处理结果与大脑加工结果进行比 较,以验证理论是否正确并进行修改。这就是计算机模拟法。 三、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 (一)电磁生理法 1.脑电图 2.脑磁图 (二)脑成像法 脑成像 法主要 有两种 ,即 功能性 磁共振 成像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fMRI ) 和 正 电 子 发 射 扫 描 术 (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四、眼动测量法 早在 1878 年,Javal 就试图将眼睛运动(eye movements)作为心理活动的 指标。100 多年来,人们一直努力尝试着通过考察人的眼球运动来研究人的心理 活动,通过分析记录到的眼动数据来探讨眼动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 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