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华夏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212901 课程名称:汉语与华夏文化 英文名称:Chinese and Huaxia Culture 课程类别:通识选修课程 时:16学时 学分:1学分 适用对象:全校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汉语与华夏文化》是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选修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汉语与华夏 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初步掌握研究方法,达到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的目标。 该课程内容包括:汉语语音与华夏文化、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汉语语法与华夏 文化、汉语文字与华夏文化、汉语修辞与华夏文化、汉语方言与华夏文化、汉语与 华夏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七章内容。 This course is an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It includes chapters which display the relations between,Chinese phonetics,Chinese vocabulary,Chinese grammar,Chinese characters,dialects and Huaxia culture respectively,what important is about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faced front for Chinese and Huaxia Cultur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汉语与华夏文化》是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选修课,课程旨在介绍汉语与华夏文 化的起源、发展、研究、建设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完善、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导 学生对汉语与华夏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初步掌握研究方法,最终提高学生自身 的人文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勤思敏学的学习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热爱家乡文化。 以课堂讲授与写作为主,以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为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 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化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1 《汉语与华夏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212901 课程名称:汉语与华夏文化 英文名称:Chinese and Huaxia Culture 课程类别: 通识选修课程 学 时:16 学时 学 分:1 学分 适用对象: 全校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汉语与华夏文化》是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选修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汉语与华夏 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初步掌握研究方法,达到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的目标。 该课程内容包括:汉语语音与华夏文化、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汉语语法与华夏 文化、汉语文字与华夏文化、 汉语修辞与华夏文化、汉语方言与华夏文化、汉语与 华夏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七章内容。 This course is an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It includes chapters which display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phonetics, Chinese vocabulary, Chinese grammar, Chinese characters, dialects and Huaxia culture respectively, what important is about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faced front for Chinese and Huaxia Cultur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汉语与华夏文化》是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选修课,课程旨在介绍汉语与华夏文 化的起源、发展、研究、建设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完善、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导 学生对汉语与华夏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初步掌握研究方法,最终提高学生自身 的人文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勤思敏学的学习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热爱家乡文化。 以课堂讲授与写作为主,以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为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 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化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汉语语音与华夏文化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汉语语音的基本概念 2.了解汉语语音在文学、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语音反映的文化意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语语音在古代诗词中的应用 1.主要内容 (1)近体诗的定义 (2)近体诗的平仄 (3)近体诗的押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近体诗:平仄:韵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学生掌握近体诗的定义 (2)懂得平仄 第二节汉语语音在现代汉语表达中的作用 1.主要内容 (1)四字词组(包括成语)中语音的抑扬 (2)歇后语中的谐音现象 (3)网络语言中的语音修辞 (4)人名中的平仄格式 (5)人名中的韵母 (6)人名中的谐音避讳 (7)高调表小,进而表亲密 (⑧)数字谐音避讳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谐音现象 (②)平仄 (3)韵母 (4)避讳 3.问题与应用 例举生活中与现代汉语语音相关的文化现象。 根据名字的韵母开口度猜性别,华夏文化中的性别定位。 第三节.奇文欣赏
2 第一章 汉语语音与华夏文化 (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汉语语音的基本概念 2.了解汉语语音在文学、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语音反映的文化意识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语语音在古代诗词中的应用 1.主要内容 (1)近体诗的定义 (2)近体诗的平仄 (3)近体诗的押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近体诗;平仄;韵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学生掌握近体诗的定义 (2)懂得平仄 第二节 汉语语音在现代汉语表达中的作用 1.主要内容 (1)四字词组(包括成语)中语音的抑扬 (2)歇后语中的谐音现象 (3)网络语言中的语音修辞 (4)人名中的平仄格式 (5)人名中的韵母 (6)人名中的谐音避讳 (7)高调表小,进而表亲密 (8) 数字谐音避讳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谐音现象 (2)平仄 (3)韵母 (4)避讳 3.问题与应用 例举生活中与现代汉语语音相关的文化现象。 根据名字的韵母开口度猜性别,华夏文化中的性别定位。 第三节.奇文欣赏
1.主要内容: 施氏食石狮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同音词的使用 3.问题与应用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同音易混现象。 ()思考与实践 1.台湾人(现在己经不限于台湾人)为什么会把“妹妹”写作“美眉”? 2.我们和什么样的人说话时,会提高音调?为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学生分组讨论。 第二章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方位词的本义和文化意义 2.掌握左右在不同时代的尊卑意义 3.熟悉本方言的委婉语和避讳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方位词语与传统文化 1.主要内容 (1)东 (2)西 (3)南 (4)北 (5)中 (6)左右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方位词的基本意义和文化含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学生了解中庸的文化心理,明确当前中国文化复兴的任务。 第二节委婉词语与传统文化 1.主要内容 (1)关于“死”的委婉词语 (2)其他的委婉词语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 1.主要内容: 施氏食石狮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同音词的使用 3.问题与应用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同音易混现象。 (三) 思考与实践 1.台湾人(现在已经不限于台湾人)为什么会把“妹妹”写作“美眉”? 2.我们和什么样的人说话时,会提高音调?为什么?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学生分组讨论。 第二章 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 (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方位词的本义和文化意义 2.掌握左右在不同时代的尊卑意义 3.熟悉本方言的委婉语和避讳词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方位词语与传统文化 1.主要内容 (1)东 (2)西 (3)南 (4)北 (5)中 (6)左右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方位词的基本意义和文化含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学生了解中庸的文化心理,明确当前中国文化复兴的任务。 第二节 委婉词语与传统文化 1.主要内容 (1)关于“死”的委婉词语 (2)其他的委婉词语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委婉词语的文化心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委婉词语的文化心理。 (三)思考与实践 1.左尊右卑有什么依据? 2.例举1-5个本方言中的避讳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学生分组讨论、调查研究。 第三章汉语语法与华夏文化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屈折语和孤立语的不同 2.掌握汉语语法的一般特征 3.了解汉语语法所反映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1.主要内容 (1)屈折语 (2)孤立语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屈折语的特征及文化心理 (2)孤立语的特征及文化心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举例说明汉语作为孤立语的特点及文化心理。 第二节汉语句法结构的简约性 1.主要内容 (1)连续多项定语之间“的”字的省略 (2)比较句比较成分和被比较成分的简化 (3)对举形式中相关成分的简化 (4)泛指性的简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举例说明日常表达中的省略现象及文化心理。 简化的文化心理。 文化自信心的培养
4 委婉词语的文化心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委婉词语的文化心理。 (三) 思考与实践 1.左尊右卑有什么依据? 2.例举 1-5 个本方言中的避讳词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学生分组讨论、调查研究。 第三章 汉语语法与华夏文化 (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屈折语和孤立语的不同 2.掌握汉语语法的一般特征 3.了解汉语语法所反映的文化背景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1.主要内容 (1)屈折语 (2)孤立语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屈折语的特征及文化心理 (2)孤立语的特征及文化心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举例说明汉语作为孤立语的特点及文化心理。 第二节 汉语句法结构的简约性 1.主要内容 (1)连续多项定语之间“的”字的省略 (2)比较句比较成分和被比较成分的简化 (3)对举形式中相关成分的简化 (4)泛指性的简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举例说明日常表达中的省略现象及文化心理。 简化的文化心理。 文化自信心的培养
第三节汉语缺少词形变化 1.主要内容 (1)时间顺序与词序 (2)空间顺序与词序 (3)思维视点与词序 (4)文化观念与词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时间顺序与词序 (2)空间顺序与词学 (3)思维视点与词序 (4)文化视念与司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虚词和词序在汉语中的重要性 第四节词类和句法成分没有整齐的对应 1,主要内容 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汉语词类、句法成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词类与句法成分有哪些不对应的现象。 第五节语序与认知心理 1.主要内容 汉语语序的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汉语语序与华夏民族的认知心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从汉语语序揭示华夏民族的认知心理? 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三)思考与实践 汉语中相同的文字组合,因排列顺序不同,意思有何不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学生分组讨论。 第四章汉语文字与华夏文化 (一)目的与要求
5 第三节 汉语缺少词形变化 1.主要内容 (1)时间顺序与词序 (2)空间顺序与词序 (3)思维视点与词序 (4)文化观念与词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时间顺序与词序 (2)空间顺序与词序 (3)思维视点与词序 (4)文化观念与词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虚词和词序在汉语中的重要性。 第四节 词类和句法成分没有整齐的对应 1. 主要内容 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汉语词类、句法成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词类与句法成分有哪些不对应的现象。 第五节 语序与认知心理 1.主要内容 汉语语序的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汉语语序与华夏民族的认知心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从汉语语序揭示华夏民族的认知心理? 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三) 思考与实践 汉语中相同的文字组合,因排列顺序不同,意思有何不同?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学生分组讨论。 第四章 汉语文字与华夏文化 (一) 目的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