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96602 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 英文名称:Cultural Anthropology 课程类别:公共课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所有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最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本课程将系统介绍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历 史、研究方法、认识论和方法论主题等。在此基础上,课程将详细介绍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 域、理论议题和分析视角,并结合中国研究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用人 类学视野分析日常生活的兴趣。 Cultural anthrop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anthropology asa discipline.First of all. the course intends to introduce the subjects.the history.the methodology.and the epistemology of anthropology.The course will also introduce the main fields,theoretical issues and analytical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interest to analyze the everyday live from the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these isues will be taught together with the cases of China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的通识课(选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 使学生掌握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历史,认识论和方 法论主题,理论流派,以及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议题等等。要求学生能 够使用人类学视角分析中国的社会现象。培育学生跨文化比较思维,引导学生体会中 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及自 感。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强烈愿望、能力和技巧,为中国在世界的媚起培养 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专业人才
1 《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96602 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 英文名称:Cultural Anthropology 课程类别:公共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 所有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最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本课程将系统介绍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历 史、研究方法、认识论和方法论主题等。在此基础上,课程将详细介绍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 域、理论议题和分析视角,并结合中国研究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用人 类学视野分析日常生活的兴趣。 Cultural anthrop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anthropology as a discipline. First of all, the course intends to introduce the subjects, the history, the methodology, and the epistemology of anthropology. The course will also introduce the main fields, theoretical issues and analytical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to analyze the everyday live from the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these issues will be taught together with the cases of contemporary China.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的通识课(选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 使学生掌握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历史,认识论和方 法论主题,理论流派,以及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议题等等。要求学生能 够使用人类学视角分析中国的社会现象。培育学生跨文化比较思维,引导学生体会中 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及自豪 感。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强烈愿望、能力和技巧,为中国在世界的崛起培养 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专业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人类学要义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人类学的概念、文化的涵义、学科标志、研究对象: 2. 熟悉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尤其是文化人类学在人类学学科中的地位: 3. 了解人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主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何为人类学 1.主要内容:人类学的原初概念,“文化”的涵义,学科标志及研究对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文化、人类学 3.问题与应用:请举例说明一项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主题) 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 1.主要内容:人类学各分支简介一一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人类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 普同性、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文化相对性、整体性 3.问题与应用:如何用文化相对性来理解中国与西方对于食物“好吃” 的不同理解? (三)思考与实践 1.请举一至两个例子以说明什么是人类学议题: 2.请解释人类学和社会学之异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 考。 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进化论、传播论、功能论等早期人类学理论流派的基本内容: 2。熟悉这些理论流派的代表理论家: 3.了解这些理论流派的发展脉络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进化论 1.主要内容:进化与进化论,进化论人类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进化论 第二节传播与社会、文化
2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人类学要义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人类学的概念、文化的涵义、学科标志、研究对象; 2. 熟悉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尤其是文化人类学在人类学学科中的地位; 3. 了解人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主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何为人类学 1. 主要内容:人类学的原初概念,“文化”的涵义,学科标志及研究对象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文化、人类学 3. 问题与应用:请举例说明一项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主题) 第二节 人类学的领域: 1. 主要内容:人类学各分支简介——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人类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 普同性、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文化相对性、整体性 3. 问题与应用:如何用文化相对性来理解中国与西方对于食物“好吃” 的不同理解? (三)思考与实践 1.请举一至两个例子以说明什么是人类学议题; 2.请解释人类学和社会学之异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 考。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进化论、传播论、功能论等早期人类学理论流派的基本内容; 2. 熟悉这些理论流派的代表理论家; 3. 了解这些理论流派的发展脉络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进化论 1. 主要内容:进化与进化论,进化论人类学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进化论 第二节 传播与社会、文化
1.主要内容:传播论,社会决定论和历史特殊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播论 第三节功能论 1.主要内容: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论,拉德克利夫-布朗德结构功能论 和新功能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文化功能论、结构功能论 (三)思老与实我 1.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文化功能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进化论与进化论人类学之间的关系如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 第三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2) (一)目的与要求 1.学握自然、结构与符号,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理论,后现代主义与人类 学的重构: 2.熟悉这些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3. 了解这些理论流派的发展脉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然、结构与符号 1.主要内容:新进化论,结构主义,象征人类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结构、符号 第二节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理论 1.主要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派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结构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的重构 1.主要内容: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反思人类学与实验民族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后现代主义、实验民族志 (三)思考与实践 1.后现代主义如何影响人类学的反思以及实验民族志的发展 2.象征人类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 3
3 1. 主要内容:传播论,社会决定论和历史特殊论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播论 第三节 功能论 1. 主要内容: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论,拉德克利夫-布朗德结构功能论 和新功能论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文化功能论、结构功能论 (三)思考与实践 1.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文化功能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进化论与进化论人类学之间的关系如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 考。 第三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2)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自然、结构与符号,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理论,后现代主义与人类 学的重构; 2. 熟悉这些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3. 了解这些理论流派的发展脉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然、结构与符号 1. 主要内容:新进化论,结构主义,象征人类学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结构、符号 第二节 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理论 1. 主要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派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结构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的重构 1. 主要内容: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反思人类学与实验民族志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后现代主义、实验民族志 (三)思考与实践 1.后现代主义如何影响人类学的反思以及实验民族志的发展? 2.象征人类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 考
第四章考古与博物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体质人类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2.熟悉生命起源与人类进化的发展历程: 3.了解人体差异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体质人类学 1.主要内容:体质人类学与生物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属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体质人类学 第二节生命起源与人类进化 1.主要内容:生命起源与进化,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类学起源与进化 第三节人体差异与人类文化 1.主要内容:人体的观察层次,生物性差异与人类政策实践,人体节律与社会 文化惯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性差异、社会文化惯习 (三)思考与实践 1. 请举例说明1-2个体质人类学议题。 2.人体节律如何影响人类生生活?请举例说明。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 考 第五章田野研究的特征及田野调查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L.掌握田野工作的研究取向: 2.熟悉田野研究的类别选择 3. 了解田野工作的研究性质和田野伦理。 4.掌握如何进入田野工作地点: 5.熟悉田野调查各种方法: 6.了解如何收集和整理田野资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田野工作的研究取向、类别选择及研究伦理 1.主要内容:田野研究的定位与研究取向,问题研究与过程研究,研究性 4
4 第四章 考古与博物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体质人类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2.熟悉生命起源与人类进化的发展历程; 3.了解人体差异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体质人类学 1. 主要内容:体质人类学与生物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属性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体质人类学 第二节 生命起源与人类进化 1. 主要内容:生命起源与进化,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类学起源与进化 第三节 人体差异与人类文化 1. 主要内容:人体的观察层次,生物性差异与人类政策实践,人体节律与社会 文化惯习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性差异、社会文化惯习 (三) 思考与实践 1. 请举例说明 1-2 个体质人类学议题。 2.人体节律如何影响人类生生活?请举例说明。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 考。 第五章 田野研究的特征及田野调查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田野工作的研究取向; 2. 熟悉田野研究的类别选择; 3. 了解田野工作的研究性质和田野伦理。 4. 掌握如何进入田野工作地点; 5. 熟悉田野调查各种方法; 6. 了解如何收集和整理田野资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田野工作的研究取向、类别选择及研究伦理 1. 主要内容:田野研究的定位与研究取向,问题研究与过程研究,研究性
质和田野伦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田野研究的理论预设和假说,田野调查的研究性质 与对象,田野伦理, 第二节田野调查的过程 1.主要内容:进入田野的方式及预料困难,田野调查方法举要,田野资料 的分析与整理的原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参与观察法、谱系法和个人生活史、抽样法 3.问题与应用:中国学者到海外开展田野调查对于中国参与人类共同体的 建构有何意义? (三)思考与实践 1.田野研究可以分为几类?各自有何不同? 2.田野工作有哪些伦理考虑?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 为 第六章沟通的意义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 2.熟悉语言的社会文化关联: 3.了解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理解语言 1.主要内容:语言符号、语言与言语,语境和意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语言符号、语境 第二节语言的社会文化关联 1.主要内容:语言与社会,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如何理解推广汉语对于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话语分析?怎样进行话语分析? 2.如何理解语言与文化、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 3杀 5
5 质和田野伦理,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田野研究的理论预设和假说,田野调查的研究性质 与对象,田野伦理, 第二节 田野调查的过程 1. 主要内容:进入田野的方式及预料困难,田野调查方法举要,田野资料 的分析与整理的原则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参与观察法、谱系法和个人生活史、抽样法 3. 问题与应用:中国学者到海外开展田野调查对于中国参与人类共同体的 建构有何意义? (三)思考与实践 1.田野研究可以分为几类?各自有何不同? 2.田野工作有哪些伦理考虑?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 考 第六章 沟通的意义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 2.熟悉语言的社会文化关联; 3.了解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解语言 1. 主要内容:语言符号、语言与言语,语境和意义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语言符号、语境 第二节 语言的社会文化关联 1. 主要内容:语言与社会,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3. 问题与应用:如何理解推广汉语对于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话语分析?怎样进行话语分析? 2.如何理解语言与文化、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