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矣 诗之起承转合章法,古今体本无殊异。古体不拘对偶,依其自然之音节,可以直抒 胸臆。虽有字法、句法,然烹炼求工者无多。今体则有一定之格式,谋篇用字,遣词造句 非烹炼无以得工。故今体诗不若古诗之高远浑厚。而【诗法家数】又云:「绝句之法,要婉 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承 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 然不过平直叙起,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之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 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以下再摘数则历来各家之论章法,藉供参考 历代诗家之论章法 李东阳【麓堂诗话】云:「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泥于法而为之, 则撑柱对峙,四方八角,无圆活生动之意,然必待法度既定,从容闲习之余,或溢而为波, 或变而为奇,乃有自然之妙,是不可以强致也。人但知律诗起结之难,而不知转语之难,第 五、第七句尤宜着力。如许浑诗,前联是景,后联又说,殊乏意致耳」! 又沈德潜之【说诗啐话】云:「唐玄宗『剑阁横云峻」一篇,王右丞「风劲角弓鸣」 篇,神完气足,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此律诗正体。而太白「五月天山雪,无花 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一气直下,不就羁缚。王右丞『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 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分顶上二语,而一气赴之,尤为龙跳虎卧之笔,此皆天然入 妙,未易追摩也」。读者可分别参之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亦云:「七律之妙,在讲章法与句法。句法不成,则随手砌凑 软弱平缓,神不旺,气不壮,无雄奇杰特:章法不成,则率漫复乱,无先后、起结、衔承 次第、深浅、开合、细大、远近、虚实之分。令人对之悟昧,不得爽豁」。又云:「章法需一 气呵成,开合动荡,首尾一线贯注方妙」。 杨万里【诚斋诗话】云:「唐律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字字皆奇,古今 作者皆难之。如老杜九日诗:『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不徒入句便字字属对 又第一句顷刻变化,纔说悲秋,忽又自宽,以自对君甚切。君者君也,自者我也。「羞将短 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将一事翻做一联。又孟嘉以落帽为风流,少陵以不落为风流, 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诗人至此,笔力多衰。于 今方且雄杰挺拔,唤起一篇精神,自非笔力拔山,不至于此。「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 仔细看」,则意味深长,悠然无穷矣」 王世贞【艺苑卮言】亦云:「七言律不难中二联,难在发端及结句耳……老杜集中 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然结亦微弱:「玉露凋伤」、「老去悲秋J,首尾匀称,而斤两不足: 「昆明池水」,秾丽沉切,借多平调,金石之声微乖耳!然竟当于四章求之」。 以下再自变量首为例: 春思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连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织锦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起联擒题,开门见山。第一句写春,第二句写思。三、四句一写少妇所在,一写征夫所 在,乃承上二句之春思而补益之。五、六句别转一层,藉窦滔之妻苏蕙织锦成文之事,以抒 远别之幽怨。末二句望征夫早日凯旋,收合题旨,章法严明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1
- 11 - 可知矣。 诗之起承转合章法,古今体本无殊异。古体不拘对偶,依其自然之音节,可以直抒 胸臆。虽有字法、句法,然烹炼求工者无多。今体则有一定之格式,谋篇用字,遣词造句, 非烹炼无以得工。故今体诗不若古诗之高远浑厚。而【诗法家数】又云:「绝句之法,要婉 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承 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 然不过平直叙起,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之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 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以下再摘数则历来各家之论章法,藉供参考。 历代诗家之论章法 李东阳【麓堂诗话】云:「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泥于法而为之, 则撑柱对峙,四方八角,无圆活生动之意,然必待法度既定,从容闲习之余,或溢而为波, 或变而为奇,乃有自然之妙,是不可以强致也。人但知律诗起结之难,而不知转语之难,第 五、第七句尤宜着力。如许浑诗,前联是景,后联又说,殊乏意致耳」! 又沈德潜之【说诗晬话】云:「唐玄宗『剑阁横云峻』一篇,王右丞『风劲角弓鸣』 一篇,神完气足,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此律诗正体。而太白『五月天山雪,无花 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一气直下,不就羁缚。王右丞『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 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分顶上二语,而一气赴之,尤为龙跳虎卧之笔,此皆天然入 妙,未易追摩也」。读者可分别参之。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亦云:「七律之妙,在讲章法与句法。句法不成,则随手砌凑, 软弱平缓,神不旺,气不壮,无雄奇杰特;章法不成,则率漫复乱,无先后、起结、衔承、 次第、深浅、开合、细大、远近、虚实之分。令人对之惛昧,不得爽豁」。又云:「章法需一 气呵成,开合动荡,首尾一线贯注方妙」。 杨万里【诚斋诗话】云:「唐律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字字皆奇,古今 作者皆难之。如老杜九日诗:『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不徒入句便字字属对, 又第一句顷刻变化,纔说悲秋,忽又自宽,以自对君甚切。君者君也,自者我也。『羞将短 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将一事翻做一联。又孟嘉以落帽为风流,少陵以不落为风流, 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诗人至此,笔力多衰。于 今方且雄杰挺拔,唤起一篇精神,自非笔力拔山,不至于此。『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 仔细看』,则意味深长,悠然无穷矣」。 王世贞【艺苑卮言】亦云:「七言律不难中二联,难在发端及结句耳……老杜集中, 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然结亦微弱;「玉露凋伤」、「老去悲秋」,首尾匀称,而斤两不足; 「昆明池水」,秾丽沉切,惜多平调,金石之声微乖耳!然竟当于四章求之」。 以下再自变量首为例: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连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织锦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起联擒题,开门见山。第一句写春,第二句写思。三、四句一写少妇所在,一写征夫所 在,乃承上二句之春思而补益之。五、六句别转一层,藉窦滔之妻苏蕙织锦成文之事,以抒 远别之幽怨。末二句望征夫早日凯旋,收合题旨,章法严明。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鵰处,千里暮云平 起联点题,先闻其声,后叙其事,笔势轩昂,力举千钧。次联承写猎字,草枯则猎物难 藏,愈使鹰眼迅疾,雪尽则纵辔无碍,愈显马蹄之轻快。一疾见鹰之勇,一轻见马之骏,炼 字极见功力。新丰市,细柳营,在长安附近,相距数十里,用忽过、还归以形容出将军猎后 轻骑矫健,回顾射鵰之处,千里寂寥,暮云横亘。有余味,有气概。然起联如顺叙,则成ˉ 凡矣 前贤谓七律之章法井然,字法、句法、对法,俱臻佳妙,声律又谐和者,佥以李澄【奉 和圣制从蓬莱宫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及李颀【送魏万之京】为最严密。于 今介绍如下: 别馆春还淑气催,三宫路转凤凰台; 云飞北阁轻阴散,雨歇南山积翠来; 御柳遥随天仗发,林花不待晓风吹 已知圣制深无限,更喜年芳入睿才 此诗首联一写蓬莱,二写兴庆,两意分立。三四写雨中春望,正名对,上远下近,上四 下三。五六美圣制,正名对,上实下虚,上二下五。本联为烘托,言圣制一出,御柳尽发, 林花齐放。第七句则作一折笔,末句结以睿才,补缴圣制题意,全篇严整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此诗起联一写送别,二写时序,一意相承。三、四流水对,上二下五,三句极言秋之不 堪,承第二句,四顶第一句,仍按正题。五、六同类对,上四下三,五句言一年又将近矣 六句言日又将暮,感岁月之不我与。结处勉以勿留连行乐,意深词远,安祥和雅,又不徒章 法之胜也。 又绝诗之章法,大都以第三句为转,而第四句结之。然如李白之【苏台怀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壮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衹今唯有鹧鸪飞 此所谓三一格之写法,乃是于第四句转而带结,并引出怀古之题意,亦属一例也。 以上所述为一首诗中之起承转合,然如一题而作十首,其次序亦有大局之起承转合, 使十首贯串如一首。清沈德潜【说诗啐话】云:「一首有一首之章法,一题数首又合数首为 章法,有起、有结、有伦序、有照应,若阙一不得,增一不得乃见体裁。后人一题至十数章 甚或二三十章,然彼此互犯,虽构多篇,索其旨归,一章可尽,不如割爱之为愈已」。读者 宜细味之 此外,清顾龙振于【学诗指南】有云:「起句之叙法共有十五:实叙、状景、问答、 颂扬、吊古、伤今、怀愁、感叹、时序、直入、引端、虚发、联句、反题故事、顺题故事等 而结句之用法有十七:劝戒、祝颂、自感、自爱、含情不尽、相思、寓意、欣欢、景慕、余 意无穷、故事、激烈、期约、怀感联对、回顾、缴收」等。读者多读前人作品而详参之,自 能得其奧旨,所谓读千赋而能赋,非毫端所能尽述也。 章法處理的是篇章中組織材料(含物材、事材)的邏輯關係。目前所發現的章法約四十 種,如遠近法、內外法、左右法、高低法、大小法、視角變換法、今昔法、久暫法、時空交
- 12 -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鵰处,千里暮云平。 起联点题,先闻其声,后叙其事,笔势轩昂,力举千钧。次联承写猎字,草枯则猎物难 藏,愈使鹰眼迅疾,雪尽则纵辔无碍,愈显马蹄之轻快。一疾见鹰之勇,一轻见马之骏,炼 字极见功力。新丰市,细柳营,在长安附近,相距数十里,用忽过、还归以形容出将军猎后 轻骑矫健,回顾射鵰之处,千里寂寥,暮云横亘。有余味,有气概。然起联如顺叙,则成平 凡矣。 前贤谓七律之章法井然,字法、句法、对法,俱臻佳妙,声律又谐和者,佥以李澄【奉 和圣制从蓬莱宫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及李颀【送魏万之京】为最严密。于 今介绍如下: 别馆春还淑气催,三宫路转凤凰台; 云飞北阁轻阴散,雨歇南山积翠来; 御柳遥随天仗发,林花不待晓风吹; 已知圣制深无限,更喜年芳入睿才。 此诗首联一写蓬莱,二写兴庆,两意分立。三四写雨中春望,正名对,上远下近,上四 下三。五六美圣制,正名对,上实下虚,上二下五。本联为烘托,言圣制一出,御柳尽发, 林花齐放。第七句则作一折笔,末句结以睿才,补缴圣制题意,全篇严整。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此诗起联一写送别,二写时序,一意相承。三、四流水对,上二下五,三句极言秋之不 堪,承第二句,四顶第一句,仍按正题。五、六同类对,上四下三,五句言一年又将近矣, 六句言日又将暮,感岁月之不我与。结处勉以勿留连行乐,意深词远,安祥和雅,又不徒章 法之胜也。 又绝诗之章法,大都以第三句为转,而第四句结之。然如李白之【苏台怀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壮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祇今唯有鹧鸪飞。 此所谓三一格之写法,乃是于第四句转而带结,并引出怀古之题意,亦属一例也。 以上所述为一首诗中之起承转合,然如一题而作十首,其次序亦有大局之起承转合, 使十首贯串如一首。清沈德潜【说诗晬话】云:「一首有一首之章法,一题数首又合数首为 章法,有起、有结、有伦序、有照应,若阙一不得,增一不得乃见体裁。后人一题至十数章, 甚或二三十章,然彼此互犯,虽构多篇,索其旨归,一章可尽,不如割爱之为愈已」。读者 宜细味之。 此外,清顾龙振于【学诗指南】有云:「起句之叙法共有十五:实叙、状景、问答、 颂扬、吊古、伤今、怀愁、感叹、时序、直入、引端、虚发、联句、反题故事、顺题故事等。 而结句之用法有十七:劝戒、祝颂、自感、自爱、含情不尽、相思、寓意、欣欢、景慕、余 意无穷、故事、激烈、期约、怀感联对、回顾、缴收」等。读者多读前人作品而详参之,自 能得其奥旨,所谓读千赋而能赋,非毫端所能尽述也。 章法處理的是篇章中組織材料(含物材、事材)的邏輯關係。目前所發現的章法約四十 種,如遠近法、內外法、左右法、高低法、大小法、視角變換法、今昔法、久暫法、時空交